发布时间:2011.10.8
作业题目:就一个教学设计,写出其中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是如何配合使用的,课后反思成功与不足。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4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
提交者:刘克友 ( 提交时间:2011.11.8)
答题内容:
附《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通过板块运动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方法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 探究求真、求是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观察法、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据科学家测量,珠穆朗峰在不断升高,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吗?好,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有关板块运动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简要介绍
魏格纳在漂移说中提出的地球“活动论”观点,后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但是,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看法不一。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2、出示课件(课本37页图2.19) “六大板块与火山、地震的分布”。让学生观察讨论:
(1)观察并说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2)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
(3)观察各大板块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4)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那些地带?为什么?
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得出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3、继续让学生读“六六大板块示意图”后回答: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红海分别位于哪些板块之间,板块间的运动方向如何?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评价。
4、提出问题: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将会从地球上消失,你能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下吗?
(1)指导读图,看看红海和地中海分别在那两个板块之间,并观察这些板块上交界地带的箭头,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去思考红海和地中海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学生观察后并用课本当做板块,边演示,边讨论,作出解释。
5、学生回答后,教师边演示边分析说明:
(1)出示课件(课本38页图2.20)“东非大裂谷”。指图说明红海位于非洲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反,使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于是红海也就在不断地扩张。
(2)动画演示课本38页图2.21“红海的形成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红海从裂谷到海洋乃至继续扩张成为将来新的大洋的过程:板块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解体——(亚、非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
(3)出示课本39页图2.22“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指图说明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对,使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欧洲或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因而地中海也就在不断缩小,将会慢慢消失。
6、提出问题: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成陆地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地壳为什么会变动?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至今,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高?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共同分析,作出解释。
(1)指导学生从“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图上观察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的推挤方向(相对)。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40页图2.24“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认识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到高山的整个过程。
(3)指导学生推挤课本,体会珠穆朗玛峰还在继续长高。
总结归纳:通过以上的演示和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了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一个整体,所有的板块都在不断地运动之中。当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会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当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会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巨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并鼓励大家发奋学习,去发现探索地球的奥秘。
四、作业布置
完成填充册和一课三练上的习题。
板书设计
发生碰撞、挤压 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巨大山脉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中,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使用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课前用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本节课采取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使用,对板块的运动,通过学生观察课件后,引导学生分析,解决了板块运动的相关问题。如板块运动的方向,地壳板块发生的碰撞挤压、张裂运动,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了本届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分析讨论的问题,交流的结果,综合归纳板书,揭示了教学结构体系和本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掌握重点。
不足之处:
在利用课件图片展示时,部分学生读图和识图不够认真,难以获取图上的信息,导致对板块运动中的一些问题,分析不够准确具体。还有个别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不认真分析思考,合作交流不够积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个别学生的学习指导,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善于评价,并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充分地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