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当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欧洲又笼罩在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之中。本文首先介绍了这次危机的背景与现状,随后分析了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欧债问题本质上是欧洲经济的缺陷和失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一次总爆发。随后,就欧债危机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判断,并着重讨论了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最后,本文展望了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认为虽然在现阶段,危机带来的直接不利影响是有限和可控的,但这无疑给中国经济的前景增添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此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欧债危机;主权债务违约;金融危机;中国经济
一、欧洲债务危机概述及现状分析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占GDP比重不断增加,其主权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也不断加大,市场投资者对希腊主权债务的投资意愿下降以及对希腊经济增长预期不断下滑,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
2010年起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伴随德国、法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以解体收场。希腊财政称,希腊在2010年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 但是欧洲各国在援助希腊问题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4月27日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危机进一步升级。
2011年10月8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鉴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加剧和经济增长过慢,调低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主权评级,评级展望均为负面。同时,再次确认葡萄牙信用评级为BBB-,展望为负面。此外,穆迪警告称,已将比利时本币和外币债券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表示,可能会下调比利时评级。这是继希腊评级被降之后,国际评级机构扎堆对欧盟经济体的又一次猛攻,金融市场 再次风声鹤唳。
面对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国际社会也给出了积极地施救信号。欧洲国家领导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国等都对欧洲债务危机伸出了援助之手,以此来确保欧元区的经济稳定,提升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重振世界经济。
2011年7月22日欧盟召开欧洲峰会,就希腊救助问题进一步达成共识,欧元区领导人统一向希腊提供1000亿欧元新融资。欧盟峰会草案显示,暂定将欧洲金融稳定机构(EFSF)期限从7.5年延长至最少15年,将EFSF贷款利率下调至3.5%。 草案就新的希腊救助达成一致意见,草案并称,EFSF将能够通过向提供贷款来对金融机构进行资本重组,EFSF相关条款也适用于爱尔兰和葡萄牙,EFSF可以入市干预二级市场,取决于欧洲央行的注入。草案还显示,民间领域参与第二轮希腊救助的三个方案依然接受讨论,民间领域参与第二轮希腊救助的三个方案为回购债务、展期、互换。
表:欧洲债务危机发展进程
开端 | 09年十二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 | 2009年12月8日 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15日 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 2009年12月16日 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 2009年12月22日 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
发展 | 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 2010年1月11日 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 2010年2月4日 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 2010年2月5日 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
蔓延 | 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 2010年2月4日 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 2010年2月9日 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 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0年2月10日 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
升级 | 希腊财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欧盟成员国财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 | 2010年4月23日 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5月3日 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 2010年5月10日 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可能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 2010年6月14日 穆迪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 下调4级沦为垃圾级 |
余震 | 欧盟对希腊的第二轮援助方案迟迟没有出台,而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形势也骤然紧张,外界担心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扩散并进而影响欧元区整体经济发展。 希腊副总理兼财政韦尼泽洛斯表示,希腊希望欧元区国家能在今年9月份前拿出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便最终保护欧元及整个欧元区的利益。 | 2010年7月5日 希腊财长宣布希腊已走出债务危机泥潭 2010年8月5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联盟说,希腊在推行财政紧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0年9月7日 欧元区财长批准为希腊提供第二笔贷款,总额65亿欧元 2011年1月14日 惠誉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由BBB-级下调至BB+级,评级展望为负面。 2011年3月7日 穆迪3月7日将希腊国债评级从“Ba1”下调至“B1”,评级前景为负面。 2011年3月29日 标普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BB+”下调至“BB-”。 2011年6月29日 希腊议会通过了为期5年的财政紧缩方案,这为欧元区出台新一轮救助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7月4日 标普将希腊长期评级从“B”下调至“CCC”,指出以新债换旧债计划或令希腊处于选择性违约境地。 2011年10月8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鉴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加剧和经济增长过慢,调低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主权评级,评级展望均为负面。 |
二、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金融危机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外部诱因
一方面,金融危机直接重创了冰岛和中东欧的经济和资产负债表。
另一方面,自2007年夏天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采取了货币与财政双宽松的刺激,实行高赤字预算。这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抑制了全球经济下滑;但与此同时,由于大规模举债,各国的债务负担大大提高,特别是对欧洲一些由于人口结构等因素本来就债台高筑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既偶然又必然地爆发了。
(二)内部原因
1、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福利居高不下的矛盾
欧盟的经济增长呈现放缓,各成员国内部的财政负担增大,欧洲是长期的高福利社会,各政党之间为了赢得选民的选票当选,通常承诺公众社会福利的提升,政党的争斗导致的财政负担进一步加大,成为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2、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强国恒强,弱国愈弱”
欧盟经济长期由德国、法国两大经济体主导和领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既没有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又没有主导的支柱产业,在整个欧盟经济中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弱国也要跟上整个联盟的发展步伐,只有通过应用财政工具,来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做到指标上不掉队,这种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成了此次危机的间接原因。
3、欧盟实行单一的经济变量
财政和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两个重要的变量。但欧元区采用统一的货币,各成员国只能极致地应用财政这一个工具来调节本国的经济。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各成员国均有扩大财政开支的倾向。欧元区也没有制定统一的财政的制度框架,缺乏对成员国的财政状况的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惩罚机制。为了尽快走出经济困境,各个成员国难免各自为政。财政和货币不能同时使用的矛盾是此次危机的根本原因。
三、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
(一)重挫全球金融市场
当前主权债务危机已动摇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内稳性,甚至开始干扰市场对风险资产的有效定价和资源配置。一方面,债务问题将影响市场预期进而放大市场波动幅度,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将扩大,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将加大,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将更加不确定。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将更加紊乱。国际资本频繁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来回流动,导致了全球资本流动的无序性,加剧了全球市场的波动,新兴市场受到的影响将更大。迪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就是国际资本流动一波三折的结果。
(二)欧元地位和欧元区稳定将经受考验
欧盟作为最大的经济贸易联合体,统一货币的好处很多,但是,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欧元区的货币难以与各国的财政有效协调。欧元区各国的经济情况差异较大,统一的货币也未必是各国最好的选择。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欧元区各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市场V型反弹以来,各国的恢复程度也不同。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盟各国及其银行受到直接冲击,如果不能够尽快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欧元的国际地位和欧元区的整体稳定性, 欧元区货币联盟模式也将经受严峻考验。
(三)相关经济体面临两难,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将放缓
倘若大幅降低公共支出,对经济复苏和就业极为不利;如果容忍财政赤字,债务问题短期内则难以解决。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各个经济体的增长趋势刚刚确立,还需要持续的经济刺激来维系经济增长和就业。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赤字问题日益严峻,债务负担大幅加,如果持续扩大财政支出,债务问题将更加严重,极大地影响各个经济体的信用和融资。主要经济体必须在刺激与债务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经济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全球复苏的步伐可能放缓。
(四)加大全球高通胀危险
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大部分国家的为救援金融业和刺激经济大量举债,财政状况严重恶化。债务国为应对债务偿付能力不足,要么通过财政平衡,要么通过债务货币化来消减债务负担。在私人的资产负债表尚未完全改善和经济复苏的动力依然来源于支出的情况下,缩减支出,减少赤字甚至增加盈余以应对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只会阻碍经济复苏的步伐。如果债务国通过债务货币化来应对主权债务危机, 那么主权债务危机终将演变为通胀危机。尤其是美联储为美国赤字的融资,所释放的过量美元,将使全球基础货币暴增,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危机不断。
四、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第一,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加黯淡,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欧元区可能会把重点转移至对外贸易领域。这意味着作为欧元区最重要的净出口国,中国无疑会成为欧元区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我们应该积极制定相关的措施,防止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带来的出口萎缩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等间接风险。
第二,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着显著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且中美利差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欧洲主权的爆发则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国内的冲销压力,从而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因此,对于中国来讲,面对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国更应该根据自身国情制定经济刺激方案和相应的退出策略,防止的脉冲性调整,防止产能过度扩张、财政赤字过度膨胀以及货币过度宽松。
第三,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扩张性财政货币,导致美 元中长期内贬值的可能性加大。因而,中国外汇资产多元化的方向就是增持更多的欧元资产。但是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欧元对日元与美元已经显著贬值,并有可能进一步贬值。这无疑加大了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难度。
第四,全面审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引以为戒。由于地方收入来源有限且不稳定,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又要加大开支,地方的财政赤字压力持续扩大,地方债务的无序扩张,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会对经济实体的复苏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间接但是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