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_黄帝内经_养生思想探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20:17
文档

_黄帝内经_养生思想探析

中医药理论研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总第400期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析何颖摘要:编于两汉之际的黄帝内经,对医学普遍问题中的养生有较深入的研究。从医学哲学层面初步探讨黄帝内经养生的基本原则、一般特点及境界层次。认为挖掘和研究黄帝内经丰富的养生思想,不仅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养生保健,而且对建立和谐人生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和谐人生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10)03-0056-02ExplorationTh
推荐度:
导读中医药理论研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总第400期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析何颖摘要:编于两汉之际的黄帝内经,对医学普遍问题中的养生有较深入的研究。从医学哲学层面初步探讨黄帝内经养生的基本原则、一般特点及境界层次。认为挖掘和研究黄帝内经丰富的养生思想,不仅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养生保健,而且对建立和谐人生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和谐人生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10)03-0056-02ExplorationTh
中医药理论研究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总第400期

黄帝内经 养生思想探析

何 颖 摘要:编于两汉之际的 黄帝内经 ,对医学普遍问题中的养生有较深入的研究。从医学哲学层面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 养生的基本原则、一般特点及境界层次。认为挖掘和研究 黄帝内经 丰富的养生思想,不仅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养生保健,而且对建立和谐人生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和谐人生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10)03-0056-02

Exploration Thoughts on Health Preservation among HuangDi NeiJing H E Ying.Guangz hou Univer sity of T r 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G uangz ho u510006,China

Abstract:Com piled o n the o ccasio n of the H an Dy nasty as H uang Di N eiJing ,a co mmon pro blem in medicine in health have a mor e in-depth study.T r y to ex plo re fundamenta l principles,general char acter istics and utopia o f health pr eser va tio n in the book of H uangD i N eiJing fro m the perspect ives of medical philo so phy.It is concluded that mining,studying and under standing the thoughts on health preservat ion in HuangDi N eiJing hav e activ e and practical sig nificance not only to pr eser ve people s healthy st atus in modern society but also to cr eat e and maintain ha rmonized life in current China.

Key Words:H uang Di N eiJing,health preservat ion,har mony life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 内经 )约编于两汉之际,诸子各家的自然哲学思想对 内经 养生思想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其中尤以老子的道论为最。 内经 继承了老子的道论自然观,承认道的形上性,以之作为自己的医学哲学基础,同时又将其落实到形而下,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由哲学转入科学,为中医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内经 对医学普遍问题中的养生有较深入的研究,它从医学哲学层面阐明了养生的基本原则、一般特点和境界层次。

1 养生的基本原则

1.1 顺应自然

内经 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素问 宝命全形论 曰: 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及 灵枢 岁露 有: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等论述充分说明了人是天地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也表明人类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存在的。 内经 在众多的养生法则中独重四时,主张顺应自然。从 天人合一 的整体观出发,把顺应自然放在诸法之首,认为顺时摄养是养生防病的首要措施和先决条件。故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有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之说。又 灵枢 玉版 有: 人者,天地之镇也 。告诉人们,人类不仅能够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且能够掌握自然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使之更加适合于生存,促进健康[2]。 内经 顺应自然的思想也预示着人们不但要掌握和遵循自然规律,而且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办事。如若违背,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尤为值得重视。

1.2 整体调和

内经 把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故有 人身小天地,天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地大人身 、 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 之说。这种 天人合一 的整体观体现在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与人是一个整体及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这三个方面。 灵枢 本神 言: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说明 内经 主张从顺应四时、调和情志、安定居处、节制房事等方面来保养身体。 内经 强调的养生要点其实就是:人一定要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人生当中,我们是社会群体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在生活,所以也要与别人保持和谐[3]。 内经 告诉人们,不但要综合摄养达到身心和谐统一,而且人与自然也要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和谐人生。

1.3 形神共养

形神共养,即调节心身关系。 形神 概念既是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 内经 养生思想的基本范畴。所谓 形 是指整个形体、身体, 神 是指心神、意志、思维等。人是生理、心理、躯体三者的有机结合,形与神俱,形神互存互济、协调统一,形成 形神统一 观。 形神统一 就是说身体和心理要相互和谐统一,也就是要达到 身心和谐 的状态,做到了 身心和谐 才有助于养生保健。提示人们不仅要被动地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客观环境,更要主动地调摄身心。通过调摄身心,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获得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以达康寿之目的。 内经 拥有丰富的整体生态医学思想,认识到人体的心身状态与生存环境的依存关系。

1.4 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论述中, 动 和 静 主要是反映宇宙万物的变动性和恒常性的范畴,也用以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客观必然性和偶然性。宇宙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动而不息 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如 素问 六微旨大论 曰: 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 。又 素问 六微旨大论 言:岐伯曰: 成败倚伏生乎动,动黄帝内经 养生思想探析 何 颖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总第400期

而不已,则变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 。即表明一切事物的 动 和 静 又都是相对的。一动一静,动静相兼,才达运动平衡之统一。 内经 在此基础上提出养生也要动静结合,在强调神气清静的同时,还主张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运动时,外练形体,内练精神,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刚柔相济,亦动亦静,缺一不可,以达身心和谐统一。体现了 动中有静 、 静中有动 的整体和谐思想。

2 养生的一般特点

2.1 法于阴阳

在 内经 中,阴阳既是哲学范畴又是医学范畴,是两者的统一。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既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衰亡的原动力,也反映着人体生命的本质规律。阴阳有宇宙自然的阴阳和人体内的阴阳,两者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它提示人们的日常生活要按照宇宙自然阴阳规律来做,就是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适应自然气候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谐天人关系,把握生命本质。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中论述的顺应四时阴阳、调摄精神的养生方法,是 法于阴阳 思想的具体体现。人必须适应四时之气,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在饮食调养方面,应体现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原则,达到人和自然环境的阴阳协调。故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中有: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 灵枢 胀论 中有: 阴阳相随,乃得天和 。

2.2 和于术数

和于术数,就是正确掌握各种养生方法和技术。 内经 在强调神气清静的同时,还主张通过各种养生方法和技术,如散步、导引及气功等以调神摄养。如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曰: 春三月, 广步与庭 。广步,即散步、漫步之意。古人早就意识到 生命在于运动 ,反对 久坐 、 久卧 ,强调要 形老而不倦 ,以达身心和谐统一。其实,和于术数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即体现在 和 字上。 术数 只是天地阴阳的具体体现,真正的 和 是与阴阳的 和 。 阴阳和 是总原则,包含了精与神要和,神与灵要和,人与天要和。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要 和 、人与社会要 和 、人与人要 和 及人的心与身、形与神要 和 [4]。

2.3 调节情志

七情 属 人之常情 ,正常范围内的 七情 是人的情感的正常表达,但当 七情 太过、超出人体自调能力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 内经 十分重视人的情志活动与健康的关系,提出 七情 为致病的重要因素。 素问 举痛论 曰: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实告诉人们要尽量避免长期剧烈的精神刺激。 灵枢 寿夭刚柔 亦曰: 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藏,乃病藏 ,说明保持良好的情绪是维护心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对于养生而言,重视精神的调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七情既然是人体正常的情绪活动,就应顺其自然,既不可过度,也不可压抑。可通过适当的疏泄来调节心中的情绪,使其顺应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的养生法则。这种高度重视精神情志的自我调养,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思想,是 内经 养生思想的主要特色。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2.4 内养精神

内经 受老子道论的影响,主张养生尤以内养精神为上, 灵枢 九针十二原 曰: 粗守形,上守神 。内养精神主要表现为内心虚静,精神安和,避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以此长养正气。 素问 上古天真论 所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告诉人们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与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它强调了内环境 精神的安定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其主要思想是要人们对外界事物采取安和的态度。安者,对外界各种事物的刺激顺其自然地适应;和者,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要顺之而去[5]。使精神经常处于稳定、安宁的状态,这种心理的稳定状态就是胸怀宽阔、内心安宁、不患得患失,培养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铸就和谐人生。

3 养生的境界层次

老子 主张 少私寡欲,清静无为 。 庄子 提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 内经 受道家思想影响,把养生典范分为4个层次:上古真人、中古至人、后世的圣人和贤人。他们都追求一种 无为 之道的务虚养生境界。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曰: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在这四种养生典范中,上古真人达到的境界是 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 ;至人达到的境界是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圣人达到的境界是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中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贤人达到的境界是 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 上古真人 属于完全掌握自然规律、神化了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中人,反映了人类追求康寿的美好愿望。 至人 是中古时期 亦归于真人 之人。而 圣人 、 贤人 则是通过全面养生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的养生典范,是一般人可以遵循修养、企及达到的,体现了 内经 对和谐人生追求的基本内涵。

综上, 内经 养生思想体现了现代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环境 的综合医学模式。它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身心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生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认真挖掘和研究 内经 丰富的养生思想,不仅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养生保健,而且对建立和谐人生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春鹏.老子的道论与 内经 [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9

(1):16.

[2] 高 利,田元祥,王 霞,等. 黄帝内经 与现代养生保健[M].北

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19.

[3] 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8:14.

[4] 张其成.张其成讲读 黄帝内经 养生大道[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8:29.

[5] 张湖德. 黄帝内经 抗衰老秘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8.

作者简介:何颖(1974-),安徽无为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与哲学。

收稿日期:2009-07-28

修回日期:2010-01-15(责任编辑:孔祥金)

文档

_黄帝内经_养生思想探析

中医药理论研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总第400期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析何颖摘要:编于两汉之际的黄帝内经,对医学普遍问题中的养生有较深入的研究。从医学哲学层面初步探讨黄帝内经养生的基本原则、一般特点及境界层次。认为挖掘和研究黄帝内经丰富的养生思想,不仅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养生保健,而且对建立和谐人生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和谐人生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10)03-0056-02ExplorationTh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