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纲要导引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学科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 |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明中期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曲 |
史料实证 |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和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
历史解释 | 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随着欧洲传教士来华,出现了“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
唯物史观 | 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明清时期传统经济结构和的束缚,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 |
家国情怀 | 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活跃,使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倾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
1.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领域
①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2)手工业领域: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3)商业领域
①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商人群体出现: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③出现新型工商业市镇: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2.经济发展的局限
(1)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2)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学习聚焦]
明清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
[知识拓展]“商帮”
“商帮”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其中最突出的“商帮”——晋商和徽商分别代表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商人群体。
[思维点拨]
小农经济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也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的形成
(1)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后,日益僵化。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2)“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3)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2.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
(1)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2)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制度,称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3)顾炎武、王夫之也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进行了批判。
[学习聚焦]
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自由和反对的倾向。
[微点拨]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
[微点拨]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否定君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知识点三 小说与戏曲
1.明清小说
(1)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2)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3)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2.明清戏曲
(1)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3)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学习聚焦]
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创作取得了重要成就。
[思考点]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这一现象体现了市民日常生活的文学化,反映了市民和市镇经济的发展壮大,是这一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知识点四 科技
1.明朝后期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1)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2.欧洲传教士东来
(1)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
(2)欧洲传教士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
(3)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精确的全国地图。
[学习聚焦]
明朝后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科技知识也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
[历史纵横]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明清时期,不仅私人编纂的几部科技著作在各自领域具有总结性,朝廷为标榜“文治”,也一再组织学者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
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探究点一 古代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
(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怎样的历史地位?
提示: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财政赋役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国家政权。
材料一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体现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和封闭性。
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积极作用。
论从史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之后。
(2)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明清时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仍占据压倒优势,小农经济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转型。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深化拓展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
(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耕作方式:长期采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5)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历时最长,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6)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探究点二 明朝中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材料一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材料二 王阳明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
提示:朱熹认为世界万物来源于理,所谓“天理”即封建的伦理道德。
(2)材料二体现了王阳明怎样的思想主张?与程朱理学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提示:主张: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不同: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现“天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强调“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材料二中关键语句“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表明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发人们奋发立志。
论从史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积极影响
(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2)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3)具有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4)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立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深化拓展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 陆王心学 | ||
不 同 点 | 对理的 具体认识 | “理”是世界的本原 | “心即理也” |
哲学范畴 | 客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 | |
达到理 的途径 | “格物致知”,体验“天理” | “发明本心”;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 |
相 同 点 | 内容 | 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 |
实质 | 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统治,遏制人的欲求(“求天理,灭人欲”) |
例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C.明代通过减税发展商业
D.逐渐放弃重农抑商
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的结论,B项可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明代通过减税发展商业的信息,C项可排除。
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重视商业的发展,但并不是逐渐放弃重农抑商而是始终坚持重农抑商,D项可排除。
答案:A
审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商人的货物被地方扣留作为缴纳的商税,致使其货物滞留而滞销,商人将告官,反映当时地方官的行为不利于商业发展。
验结论:明太祖最终认为这是地方的过失,杖责,把官吏的俸禄追加偿还给商人,反映了朝廷保护商人正常的商业活动,A项正确。
[随堂检测]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①养活了众多人口 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 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尝试解答] __B__
从A、B、C、D四个选项的组成上分析,①②③④只有其中一个是不正确的。
2.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尝试解答] __B__
围绕王阳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龙场悟道”,判断王阳明“求理”的途径。
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尝试解答] __A__
明清时期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增多,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界的活跃有关。
4.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尝试解答] __C__
题干材料中“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明清时期女诗人反思传统伦理道德。
5.“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尝试解答] __C__
题干材料描述的是虚拟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
6.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的、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尝试解答] __C__
应注意分析判断“东方药学巨典”的医学著作。
课时作业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解析: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D项正确;A、B、C三项不属于变异的体现。排除。
答案:D
2.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C.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达
答案:A
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④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壮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期的进步思想正是这一现象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与题意不符,④排除。①②③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项。
答案:A
4.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 )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解析:根据材料“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敢于反抗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时期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使得有识之士壮志难酬;而明清王朝主义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皇权对人民的束缚已达到最大,阶级矛盾尖锐,两部作品都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故C项正确。
答案:C
5.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解析: 宋明时期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理”反映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即为人性,也就是说它将儒家思想与君主统治紧密结合。故选B项。
答案: B
6.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明清时期小说蓬勃兴起和发展是因为市民阶层逐渐壮大。故选C项。
答案:C
7.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B.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解析: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变化的反映,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的是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所以答案是A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南国土疆,山泽连接,远民习俗,多事茶园,上则供亿赋税,下则存活妻子,营生又(取)给,更绝他门。
——(宋)章如愚《山堂群书考索》
材料二 清人衷斡说:“清初(武夷)茶叶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晋商在湖北大量植茶、制茶主要是以出售为目的。运销地区主要是湖南、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俄、英等国。——张正明《晋商与经营文化》
(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当地居民“多事茶园”的因素。
(2)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有晋商、徽商等,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清初晋商茶业经营的特点。
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山泽连接”“远民习俗”“赋税”“存活”“营生”可以概括为自然条件适宜、习俗传统、满足交纳赋税及日常生活之需。第(2)问,“主要依据”由“晋”“徽”可知是按地域划分。“特点”由“(武夷)茶叶均系西客经营”可知晋商垄断了武夷茶叶外销;由“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可知晋商经济实力较强;“在湖北大量植茶、制茶主要是以出售为目的”可知集种植、加工、运销一体化;由运销地区可知其兼顾国内外贸易。
答案:(1)影响因素:自然条件适宜;具有种茶传统;种茶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或纳税和生活的需要)。
(2)依据:籍贯(地域)。
特点:垄断武夷茶叶的外销;经济实力较强;种植、加工、运销一体化;经营范围广;国内外贸易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