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19:51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25题,共75分)1.(3分)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A.全境B.社会主义C.国家富强D.民族2.(3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
推荐度:
导读初中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25题,共75分)1.(3分)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A.全境B.社会主义C.国家富强D.民族2.(3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25题,共75分)

1.(3分)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全境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

2.(3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自主的国家

3.(3分)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消息”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海南岛获得 D.和平

4.(3分)“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  )

A.美军 B.日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5.(3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B.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进军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6.(3分)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7.(3分)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8.(3分)如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

项目1952 年

1957 年

增长率(%)

钢(万吨)135535296
生铁(万吨)193594208
粮(万吨)163921950519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运动己全面展开 D.包产到户得到全面落实

9.(3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合作共赢 

⑤平等互利 

⑥和平共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

10.(3分)“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求同存异”,据此判断这份报纸可能是在报道(  )

A.万隆会议 B.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C.抗美援朝 D.中国参加APEC会议

11.(3分)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

A.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D.出席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2.(3分)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而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实施期间社会状况的是(  )

A.毛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港澳回归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C.誓做抓的闯将,争当促生产的模范    

D.粮补机补助幸福,医保社保保平安

13.(3分)下列表格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叙述正确是(  )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1.50.771.86.9
1956年

32.253.47.37.1趋于零
A.中国真正成为自主的国家    

B.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3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文化大”结束

15.(3分)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成立合作社 B.赎买 C.无偿没收 D.政企分开

16.(3分)到1957年底,我国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其中从湖北传出的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喜报是(  )

A.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成投产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D.汉阳钢铁厂建成投产

17.(3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8.(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和改造的,……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

A.《中华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

19.(3分)能够制定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机关是(  )

A.中国党全国代表大会    

B.中华全国总工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0.(3分)1954年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1.(3分)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3分)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凭借机械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军工生产等支柱产业,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沈阳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是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3.(3分)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24.(3分)“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牌”。建国初期的这一对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土地热火朝天 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25.(3分)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将不可能看到(  )

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B.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牌载重汽车 D.青藏铁路通车

 

二、材料题(本题共2道大题,总分25分.其中26题13分,27题12分.)

26.(11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项目

 全国总量

 平均每人占用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材料二:1952年我国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

 总产量

 比1949年增长

 粮

 1.亿吨

 36%
 棉

 130.4万吨

 193%
 钢

 134万吨

 750%
 煤

 0.66亿吨

 105%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建立时的经济状况如何?

(2)1952年经济状况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57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品种 产量

 比1949年增长

 粮

 1.95亿吨

 19%
 棉

 1万吨

 20%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3)材料三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大幅度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自1949年新中国以来,中国不止一次的发生变革。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这些变化包括:公共卫生、身体健康和食品配给的进步;基础教育和现代通讯手段的推行,扩大了文化普及的范围,使更多的人掌握了文化;高水平的工业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商品,从最初的保温瓶、电风扇发展到手表、自行车,随后是电视和洗衣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是汽车和空调。

﹣﹣《剑桥插图中国史》

(4)材料四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7.(14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回答问题。

【政权巩固】

(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列举两项)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道路探索】

(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

【外交成就】“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的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4)为求劝解,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

(5)请你谈谈新中国应该如何提高国际地位?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历史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25题,共75分)

1.【解答】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民族。

答案:D。

2.【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1956年,其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答案:C。

3.【解答】由题干信息“标志着祖国获得了统一”判断是和平。1951年10月,人民胜利进抵拉萨,和平。和平,标志着祖国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答案:D。

4.【解答】据题干“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结合所学可知,“敌人”是指美军。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答案:A。

5.【解答】题干给出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的。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答案:C。

6.【解答】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场面;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故BCD都是上述事件的影响,与题意不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A不属于上述事件所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答案:A。

7.【解答】选项ABD表述符合史,正确。选项C表述错误,因为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队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答案:C。

8.【解答】从题干中的时间“1952到1957年”。可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材料中的钢、生铁、粮等数据表明了“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答案:A。

9.【解答】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答案:C。

10.【解答】依据“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求同存异”可知,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故“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求同存异”与之相关的事件是万隆会议。

答案:A。

11.【解答】据题干“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答案:B。

12.【解答】1953年﹣1957年底,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毛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在“一五”计划的实施期间;“港澳回归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指的是港澳回归;“誓做抓的闯将,争当促生产的模范”描述的是“文化大“时期的特点;“粮补机补助幸福,医保社保保平安”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惠民。故BCD与题意不符,A符合题意。

答案:A。

13.【解答】据“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可知,这体现了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14.【解答】据“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可知,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取得较好的效果。

答案:B。

15.【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党用赎买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答案:B。

16.【解答】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10月,全长1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依据题意“1957年底,我国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从湖北传出的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喜报”可知,该成就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答案:B。

17.【解答】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第一部的颁布,确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答案:D。

18.【解答】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和改造的,…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可知,以上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

答案:D。

19.【解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利机关。能够制定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它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

20.【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B。

21.【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答案:B。

22.【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执行了“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沈阳凭借机械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军工生产等支柱产业,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23.【解答】观察“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可知,这表明当时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答案:B。

24.【解答】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牌汽车);由题干中的“牌”可知,这一对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一五”计划的成就。

答案:B。

25.【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将不可能看到的选项。当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不是青藏铁路。

答案:D。

 

二、材料题(本题共2道大题,总分25分.其中26题13分,27题12分.)

26.【解答】(1)据材料一“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中的“国民收入”“粮食”“钢”的全国总量和平均每人占用量可知,新中国建立时的经济状况不发达,很是落后。

(2)据材料二“1952年我国粮、棉、钢、煤产量”可知,1952年经济状况状况有了很大好转,总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据材料三“1957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可知,材料三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这主要是由于1953年﹣﹣1957年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和进行了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4)据材料四“自1949年新中国以来,中国不止一次的发生变革。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可知,材料四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现代化迈进。

故答案为:

(1)新中国建立时的经济状况:不发达,很是落后。

(2)1952年经济状况状况:总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土地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原因:实行了一五计划和进行了三大改造。

(4)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向现代化迈进。

27.【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有:1951年的和平,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和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2)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3)据“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它是“一五”计划时期的重要成就。

(4)为求劝解,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5)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围绕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和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武汉长江大桥。

(4)“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5)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25题,共75分)1.(3分)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A.全境B.社会主义C.国家富强D.民族2.(3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