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类别 |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 | 危险性标志 | |
强氧化性 腐蚀性 | 双氧水(过氧化氢) Hydrogen peroxide 分子式:H2O2 CAS号:7722-84-1 | ||
危险性理化数据 | 危险特性 | ||
主要成分:工业级,27%。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熔点(℃):-2(无水) 沸点(℃):158(无水) 相对密度(水=1):1.46(无水)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 爆炸性强氧化剂。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 ||
接触后表现 | 现场急救措施 | ||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
身体防护措施 | |||
泄漏处理措施 | |||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
浓度 |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 |
MAC(mg/m3):35 | 消防中心 人民医院 | 火警:119 急救: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