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初中美术课程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19:59
文档

人教版初中美术课程标准

名词术语解释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图。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
推荐度:
导读名词术语解释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图。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
名词术语解释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图。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辩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的性质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基本理念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村料和今后任务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如何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

答:新课标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其内容应包括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方面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与重叠。

1通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领或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2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美术新课标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题 

1、新课标将什么阶段的美术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答:新课标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新课标是从什么出发来划分美术学习内容中的四个学习领域? 

答:新课标是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二、简答题 

1、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 

2、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答:《美术课程标准》认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3、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4、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三维? 

答: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6、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请回答出其中的三条) 

答:学生在该领域应达到的目标: 

第一, 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 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 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 养成事前设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7、请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教育”的解释。 

答: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哪几点? 

答: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 

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入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9、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一词的解释。 

答: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10、请思考并简述,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答: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所以,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简述视觉传达的主要功能和构成要素及领域。 

答: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设计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它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举例:)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文字 (2)色彩 (3)图形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1)字体设计 (2)标志设计 (3)插图设计 (4)编排设计 (5)广告设计 (6)包装设计 (7)展示设计   

2、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教育至少会产生几个方面的影响? 

答: 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教育至少会产生这么几个方面的影响: 

(1)使美术教育工作者对艺术的理解更趋全面、合理,从而正确地实施美术教育。 

我们知道,人类的所有知识中,艺术是最具民族文化色彩的,这与科学精神和科学原理的普遍性特征差异甚大。人们对艺术的态度,往往是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出发的。因此,这可能导致对艺术内涵理解的狭隘性,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使他们认为自己所肯定的艺术是惟一正确或正统的艺术,而极端地排斥其他文化系统的艺术。这样无疑会使得美术的范围变得狭隘,同时也使得对美术本质的理解发生偏差。以这种错误或狭隘的美术观念来进行美术教育,将会误人子弟,导致错误或狭隘的美术观念得以流传。(具体举例说明:) 

(2)加强对艺术的宽容心、民主观,有助于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多元的和平社会。 

在我们的社会关系中,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对方的文化和习俗的尊重和理解。不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就很难有和平的社会环境。但在美术中,独尊一种风格的现象仍然存在。如美术史中长期存在的“欧洲中心主义”,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体现。“欧洲中心主义”体现的是欧洲文化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伤害了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的自尊和感情。在现代社会,这恰恰是违背多元文化和国际理解的原则的,违背了当今社会人类相处的基本原则,因而在实质上也违背了和平的原则。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稳定的民族和国际关系。因此,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扩展了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 

单一的文化观念,所导致的对单一美术的认同,必然使得美术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非常的狭小。这种狭小的内容范围,与学生渴求心灵的丰富性的愿望是不相适应的。只有在多元文化的观念基础之上建立起的多元美术观念,才能使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充实,而且所提供的视觉样式更加丰富。这些不同的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方式。通过这些丰富的视觉样式,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充实自己的心灵。(具体举例:) 

为了您的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站    取消

文档

人教版初中美术课程标准

名词术语解释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图。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