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贫血
快速记忆:
血清铁↓+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女性月经过多/消化系统疾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贫血貌+出血倾向+三系减少+NAA阳性率及积分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性大
试题编号:46(2015年)
病历摘要
女性,28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半年,加重伴活动后心悸半个月。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以前红润,一直未予治疗,近半个月来加重,伴活动后心悸,曾到医院检查示血红蛋白减低(具体不详)。发病以来睡眠和食欲正常,但食肉少,大小便正常,无鲜血便和黑便,尿色正常,无鼻衄和牙龈出血,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无胃病、肝病和痔疮病史。结婚2年半,连续妊娠3次,分别足月分娩1女婴和1男婴,后一次分娩时阴道出血较多,均行母乳喂养,现正在哺乳中。平时爱饮浓茶。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6.5C,P 102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贫血貌,皮肤未见出血点和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未见黄染,睑结膜和口唇苍白,双肺未见异常,心界不大,心率102次/分,率齐,心尖部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65g/L,MCV 70fl,MCH 25pg,MCHC 30%,WBC 6.5×109/L,N 0.70,L 0.27,M 0.03, Plt 350×109/L,Ret 0.015。尿蛋白(-),尿镜检(-),粪隐血(-)。 | ||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列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案纸上。时间:15分钟 | ||
评分标准 | 总分22分 | |
一、初步诊断 | 4分 | |
缺铁性贫血(答出“贫血待查”得2分) | 4分 | |
二、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错误,诊断依据不得分) | 5分 | |
1、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等贫血症状。 | 1分 | |
2、连续两次妊娠,最近一次分娩时阴道出血较多,均行母乳喂养。平时爱饮浓茶。食肉少。 | 1.5分 | |
3、查体:贫血貌,睑结膜和口唇苍白,心率快,心尖部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 1分 | |
4、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和分类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 | 1.5分 | |
三、鉴别诊断 | 4分 | |
1、慢性病性贫血 | 1分 | |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1分 | |
3、地中海贫血 | 1分 | |
4、巨幼细胞贫血 | 1分 | |
四、进一步检查 | 5分 | |
1、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 0.5分 | |
2、血清铁、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测定。 | 2分 | |
3、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铁染色。 | 1.5分 | |
4、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 | 0.5分 |
5、腹部B超。 | 0.5分 | |
五、治疗原则 | 4分 | |
1、调整饮食,禁饮浓茶。 | 1分 | |
2、补充铁剂。 | 2.5分 | |
3、必要时输注浓缩红细胞。 | 0.5分 |
病历摘要
男性,35岁。乏力、面色苍白3个月,加重伴活动后心悸3天。
患者3个月来无明显原因逐渐出现乏力,发现面色逐渐苍白,尚能正常上班,曾到当地医院检查,化验有轻度贫血(具体不详),未予治疗。近3天来加重伴活动后心悸,遂来诊。发病以来进食不多,但食欲正常,睡眠好,尿色无改变,无便血和其他部位出血,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十二指肠溃疡病史6年,4年前因发生幽门梗阻内科治疗无效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吻合术,术后一直进食不多。无肝、肾疾病及痔疮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查体:T 36.5°C,P 96次/分,R 18次/分,BP 126/80mmHG。贫血貌,无皮疹和皮肤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睑结膜和口唇苍白,舌面正常。甲状腺不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96次/分,律齐。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65g/L,RBC 3.2×1012/L,MCV 65fl,MCH 21pg,MCHC 28%,WBC 6.4×109/L,分类N 0.70,L 0.26,M 0.04,Plt 295×109/L,Ret 0.015。尿常规(-)。粪常规及隐血(-) | ||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列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案纸上。时间:15分钟 | ||
评分标准 | 总分22分 | |
一、初步诊断 | 4分 | |
1、缺铁性贫血 | 3分 | |
2、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 | 1分 | |
二、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错误,诊断依据不得分,未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扣1分) | 5分 | |
1、缺铁性贫血: | ||
(1)胃大部切除术后一直进食不多,逐渐出现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等贫血症状。 | 2分 | |
(2)贫血貌,睑结膜和口唇苍白。 | 1分 | |
(3)血常规检查符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血小板均正常。 | 1.5分 | |
2、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根据既往史。 | 0.5分 | |
三、鉴别诊断 | 4分 | |
1、巨幼细胞贫血 | 1.5分 | |
2、慢性病性贫血 | 1.5分 | |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1分 | |
四、进一步检查 | 5分 | |
1、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 0.5分 | |
2、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测定。 | 1.5分 | |
3、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铁染色。 | 1.5分 |
4、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 | 0.5分 | |
5、胃镜检查。 | 1分 | |
五、治疗原则 | 4分 | |
1、口服铁剂。 | 2分 | |
2、必要时右旋糖酐铁深部肌肉注射。 | 1分 | |
3、调整饮食,禁饮浓茶。 | 1分 |
病历摘要:男性,38岁。乏力、面色苍白半年,加重伴心悸1周。
患者半年来无明显原因逐渐出现乏力,家人和同事发现面色逐渐苍白,但能照常上班,曾到医院检查,化验有轻度贫血(具体不详),未予治疗,近1周来乏力加重伴心悸,活动后明显,遂来诊,发病以来进食不多,但食欲正常,睡眠好,尿色无改变,无便血和黑便,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十二指肠溃疡病史5年,3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无肝、肾疾病及痔疮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常饮浓茶,家族史中无类似患者。
查体:T 36℃,P 92次/分,R 18次/分,BP 120/75mmHg,贫血貌。无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睑结膜和口唇苍白,舌面正常。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率92次/分,律齐。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68g/L,RBC 3.2×1012/L,MCV 65fl,MCH 23pg,MCHC 28%,WBC 5.4×109/L,分类N 0.7,L 0.26,M 0.04,Plt 290×109/L,Ret 0.015。尿常规(-),粪常规(-)。 | ||
要求:(同上) 时间:15分钟 | 总分22分 | |
1.缺铁性贫血 | 3分 | |
2.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 | 1分 | |
(二)主要诊断依据 | ||
1.缺铁性贫血: | ||
(1)胃大部切除术后,逐渐发生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贫血症状。常饮浓茶。 | 2分 | |
(2)贫血貌,睑结膜和口唇苍白。 | 1分 | |
(3)血常规检查符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Ret、WBC和分类、Plt均正常。 | 1.5分 | |
2.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根据既往史) | 1.5分 | |
二、鉴别诊断 | 3分 | |
1.巨幼细胞贫血 | 1分 | |
2.慢性病性贫血 | 1分 | |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1分 | |
三、进一步检查 | 5分 | |
1.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 0.5分 | |
2.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测定。 | 1分 | |
3.骨髓检查和铁染色。 | 1.5分 | |
4.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 | 0.5分 | |
5.粪隐血。 | 0.5分 |
6.胃镜检查。 | 1分 | |
四、治疗原则 | 4分 | |
1.口服铁剂。 | 2分 | |
2.必要时右旋糖酐铁深部肌肉注射。 | 1.5分 | |
3.调整饮食。 | 0.5分 |
病历摘要:
患者女,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但能照常上班。近半个月来症状加重伴活动后心悸,曾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低(具体不详),未治疗。发病以来睡眠和进食正常,不挑食。大小便正常,无鼻出血和牙龈出血,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结婚2年,尚未生育。近两年来月经量多,半年来更明显。未到妇科就诊。
查体:T 36.5℃,P 96次/分,R 17次/分,BP 120/70mmHg。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睑结膜和口唇苍白,舌面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率96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65g/L,RBC 3.2×1012/L,MCV 69fl,MCH 24pg,MCHC 29%,WBC 5.5×109/L,N 0.70,L 0.27,M 0.03,Plt 300×109/L,Ret 0.013,尿常规(-),粪隐血(-),血清铁 4.5μmol/L。 | ||
要求:(同上) 时间:15分钟 | 总分22分 | |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 9分 | |
1.缺铁性贫血 | 2分 | |
2.月经过多原因待查 | 1分 | |
(二)主要诊断依据 | ||
1.缺铁性贫血: | 1分 | |
(1)慢性病程,有贫血症状,头晕,乏力,心悸,月经过多。 | 1分 | |
(2)贫血貌,睑结膜和口唇苍白。 | 1分 | |
(3)实验室检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正常。 | 1.5分 | |
(4)血清铁减低。 | 1分 | |
2.月经过多原因待查: | ||
近两年来月经量多,半年来更明显。 | 0.5分 | |
二、鉴别诊断 | 4分 | |
1.慢性病性贫血 | 1.5分 | |
2.海洋性贫血 | 1.5分 | |
3.铁幼粒细胞贫血 | 1分 | |
三、进一步检查 | 5分 | |
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 1分 | |
2.骨髓检查和铁染色。 | 1分 |
3.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测定。 | 1分 | |
4.妇科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行诊断性刮宫。 | 2分 | |
四、治疗原则 | 4分 | |
1.补充铁剂。 | 2分 | |
2.去除病因,治疗妇科病。 | 2分 |
病历摘要:男性,47岁。乏力、面色苍白伴心悸1个月。
患者1个月前开始无明显原因逐渐感乏力、心悸,上楼时症状加重。同事发现其“面色不好”,无发热,1周前曾到当地医院检查,诊为“贫血”(具体不详),未予治疗,病后进食正常,不挑食,小便及睡眠均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近1年来发现大便后有滴血或便纸上带血,未引起重视。无胃肠疾病、高血压、肝病和心脏病史,职业为出租车司机。无烟酒嗜好。子女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6℃,P 102次/分,R 18次/分,BP 135/70mmHg。贫血貌,皮肤未见出血点和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睑结膜和口唇苍白,舌面正常,甲状腺不大。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2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76g/L,RBC 3.0×1012/L,MCV 72fl,MCH 21pg,MCHC 24%,WBC 7.5×109/L,分类正常, Plt 305×109/L,Ret 0.015,粪常规:RBC 5~8/HP,隐血(++)。尿常规(-)。 | ||
要求:(同上) 时间:15分钟 | 总分22分 | |
1.缺铁性贫血 | 2分 | |
2.痔(答出“消化道慢性失血”得0.5分) | 1分 | |
(二)主要诊断依据 | ||
1.缺铁性贫血: | ||
(1)慢性起病,出现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贫血症状,活动后加重。 | 1分 | |
(2)有消化道出血病史,便后有滴血或便纸上带血。 | 1分 | |
(3)贫血貌,睑结膜和口唇苍白,心率快,心尖部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 1分 | |
(4)血常规检查符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粪隐血阳性。 | 1分 | |
2.痔: | ||
(1)中年男性,职业有长期坐位工作史。 | 0.5分 | |
(2)临床有大便后滴血及便纸上带血表现,无胃肠疾病和肝病史。 | 1分 | |
(3)粪镜检有红细胞,隐血阳性。 | 0.5分 | |
二、鉴别诊断 | 4分 | |
1.直、结肠肿瘤 | 1.5分 | |
2.慢性病性贫血 | 1.5分 | |
3.铁粒幼细胞贫血 | 1分 | |
三、进一步检查 | 5分 | |
1.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测定。 | 1.5分 |
2.骨髓检查和铁染色。 | 1.5分 | |
3.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 | 0.5分 | |
4.肛门指诊。 | 1分 | |
5.必要时行直、结肠内镜检查。 | 0.5分 | |
四、治疗原则 :1.补充铁剂。2.祛除病因,治疗痔。 | 4分 | 各2分 |
病历摘要
女性,16岁,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1个月,发热4天。
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无乏力、发热、关节肿痛、口腔溃疡等,未就诊,10前来月经、经量较前明显增多,淋漓不尽,患者感头昏、乏力、耳鸣,活动后明显、4天前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色黏痰,咽部疼痛不适,体温38~39℃,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予输血治疗后头昏、乏力有所好转,但仍发热,急诊收入院,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睡眠尚可,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 38.9℃,P 102次/分,R 24次/分,BP 100/60mmHg,重度贫血貌,四肢散在出血点和数处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右肺底可闻及少量细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2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50g/L,RBC 4.63×1012/L,WBC 1.3×109/L,N 0.36,L 0.63,Plt 2.8×109/L,肝肾功能正常。 | ||
要求:(同上) 时间:15分钟 | 总分22分 | |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 9分 | |
(一)初步诊断 | ||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答出“全血细胞减少”得1分) | 3分 | |
2. 肺部感染 | 1分 | |
(二)主要诊断依据 | ||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 ||
(1)以出血、乏力、发热为主要症状,进行性加重。 | 1分 | |
(2)发热、重度贫血貌,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心率快,肝脾不大 | 1分 | |
(3)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网织红细胞计数减低 | 1.5分 | |
2. 肺部感染 | ||
(1)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咳黄痰 | 1分 | |
(2)右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 | 0.5分 | |
二、鉴别诊断 | 4分 | |
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病 | 1分 | |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 1分 | |
3. 急性白血病 | 1分 | |
4. 轻度贫血 | 1分 | |
三、进一步检查 | 5分 |
1. 骨髓细胞学检查 | 1.5分 | |
2. 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 | 1分 | |
3. 胸部X线片 | 1分 | |
4. 血Ham’s,尿Rous试验 | 1分 | |
四、治疗原则 | 5分 | |
1. 对症支持治疗:如成分输血 | 0.5分 | |
2. 控制感染 | 1分 | |
3. 免疫抑制剂治疗 | 0.5分 | |
4. 雄性激素治疗 | 0.5分 | |
5. 中医中药治疗 | 0.5分 | |
6. 确诊后有条件者行异基因骨髓移植 | 1分 |
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及潜血 肝肾功能 血涂片(血细胞形态、网织红计数)骨髓常规/活检/干细胞培养 血清铁/铁蛋白及叶酸/维生素B12 红细胞酶活性测验
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女性月经过多/消化系统肿瘤(出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缺铁性贫血
◆鉴别:慢性病型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
◆辅助检查: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骨髓检查、骨髓铁染色。
◆治疗:口服铁剂。注射铁剂深部肌内注射(消化道反应不能耐受,吸收障碍)。病因治疗。
贫血貌+出血倾向+三系减少+NAA阳性率及积分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性大
◆鉴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低增生性白血病 巨幼贫。
◆治疗:对症支持(成分输血、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雄激素促进造血(丙酸睾酮、康力龙、安雄)、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孢素A)
贫血表现+黄染+脾大+ Coomb试验即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辅助检查:红细胞形态、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Ham及糖水试验、腹部B超、ANA谱、血清蛋白电泳、血清IgG/IgA/IgM/C3/C4测定
◆鉴别: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骨髓纤维化及肿瘤侵犯骨髓
◆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快速记忆:青年+出血+瘀斑+血小板降低=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ITP慢性型可能性大
试题编号:49(2015年)
病历摘要
男性,27岁。皮肤出血点和瘀斑3天,鼻出血1小时。
患者3天前无意中发现胸部和四肢皮肤有一些出血点,下肢有数出瘀斑,无任何不适,未予就诊和处理。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双鼻孔出血不止来急诊,耳鼻喉科检查见双鼻黏膜弥漫出血,纱布棉球压迫止血后来血液科诊治。发病以来无尿血、便血及其他部位出血,无发热、关节痛和口腔溃疡。既往体健,否认近期服用任何药物,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6.5°C, BP 120/80mmHG。胸部和四肢皮肤有多个出血点,下肢有数处瘀斑,均不高出皮面,未见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未见黄染,双鼻孔棉球填塞,口腔颊黏膜未见溃疡和血疱,牙龈无出血,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关节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36g/L,WBC 8.5×109/L,分类N 0.65,L 0.32,M 0.03,Plt 15×109/L。 | ||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列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案纸上。时间:15分钟 | ||
评分标准 | 总分22分 | |
一、初步诊断 | 4分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得2分) | 4分 | |
二、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错误,诊断依据不得分) | 5分 | |
1、病史:有皮肤和鼻出血。 | 1分 | |
2、无发热、关节痛和口腔溃疡等结缔组织病的表现,否认近期服用任何药物。 | 1.5分 | |
3、查体:皮肤见出血点和瘀斑,双鼻孔棉球填塞,口腔黏膜未见溃疡,肝脾不大,关节(-)。 | 1.5分 | |
4、辅助检查:血小板明显减少。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 | 1分 | |
三、鉴别诊断 | 4分 | |
1、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自身免疫病) | 2分 | |
2、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分 | |
四、进一步检查 | 5分 | |
1、骨髓细胞学检查。 | 1.5分 | |
2、血小板相关抗体。 | 1分 | |
3、血清ANA、抗E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和C4)测定。 | 1.5分 | |
4、腹部B超。 | 1分 | |
五、治疗原则 | 4分 | |
1、血小板成分输注。 | 1分 |
2、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 0.5分 | |
3、应用糖皮质激素。 | 1.5分 | |
4、必要时加免疫抑制剂。 | 0.5分 | |
5、必要时脾切除治疗。 | 0.5分 |
病历摘要
女性,26岁。间断牙龈和鼻出血伴皮肤出血点、紫癜5天。
患者5天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牙龈出血,刷牙时明显,同时间断有双侧鼻出血,出血量不多,并发现皮肤有出血点和紫癜,无发热、口腔溃疡和关节痛,未曾到医院检查和治疗过,发病以来饮食和睡眠好,无尿血、便血。既往体健,否认近期服用过任何药物,无药物过敏史。平时月经正常,仅最近一次月经量较前增多,爱人及一子体健,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6.5°C, BP 120/80mmHG。前胸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和紫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双鼻孔有陈旧血迹,牙龈有少量新鲜渗血,口腔颊黏膜未见溃疡、血疱和出血点,甲状腺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12g/L,WBC 8.5×109/L,分类N 0.65,L 0.35,L 0.35,Plt 10×109/L。尿常规、粪常规均未见异常。 | ||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列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案纸上。时间:15分钟 | ||
评分标准 | 总分22分 | |
一、初步诊断 | 4分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得2分) | 4分 | |
二、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错误,诊断依据不得分) | 5分 | |
1、有牙龈和鼻出血及皮肤出血表现,最近一次月经量较前增多。 | 1分 | |
2、无发热、口腔溃疡和关节痛等结缔组织病的表现。否认近期服用任何药物。 | 1分 | |
3、查体:皮肤有出血点和紫癜,双鼻孔有陈旧血迹,牙龈渗血,肝脾不大。 | 1.5分 | |
4、辅助检查:血小板明显减少。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未见异常。 | 1.5分 | |
三、鉴别诊断 | 4分 | |
1、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自身免疫病) | 2分 | |
2、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分 | |
四、进一步检查 | 5分 | |
1、骨髓细胞学检查。 | 1.5分 | |
2、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查。 | 1分 | |
3、腹部B超。 | 1分 | |
4、血清ANA、抗E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和C4)测定。 | 1.5分 | |
五、治疗原则 | 4分 | |
1、血小板成分输注。 | 1分 |
2、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 0.5分 | |
3、应用糖皮质激素。 | 1.5分 | |
4、必要时行脾切除。 | 0.5分 | |
5、必要时采用加免疫抑制剂治疗。 | 0.5分 |
病历摘要:
女性,35岁。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瘀斑3天。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牙龈出血,不敢用力刷牙。同时发现皮肤有出血点和数处瘀斑,无发热、口腔溃疡和关节痛,病前未用过特殊药物,亦未曾到医院检查和治疗。发病以来饮食和睡眠好,无尿血、便血和黑便。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平时月经正常,仅最近一次月经量较前增多,爱人及一子体健,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查体:T 36.3℃,P 68次/分,R 18次/分,BP 110/70mmHg,前胸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和数处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牙龈有少量新鲜渗血,口腔颊黏膜未见溃疡、血疱和出血点,甲状腺不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率68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16g/L,WBC 7.5×109/L,N 0.65,L 0.35,Plt 12×109/L。尿常规、粪常规均未见异常。 | ||
要求:(同上) 时间:15分钟 | 总分22分 | |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 9分 | |
(一)初步诊断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3分 | |
(二)主要诊断依据 | ||
1.有牙龈出血和皮肤出血表现,最近一次月经量较前增多。 | 1.5分 | |
2.无发热、口腔溃疡和关节痛等结缔组织病的表现。 | 1分 | |
3.查体: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牙龈渗血,肝脾不大。 | 1.5分 | |
4.辅助检查:血小板明显减少,而Hb、WBC计数及分类未见异常。 | 2分 | |
二、鉴别诊断 | 4分 | |
1.系统性红斑狼疮 | 2分 | |
2.药物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分 | |
三、进一步检查 | 4分 | |
1.骨髓检查 | 1.5分 | |
2.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查。 | 0.5分 | |
3.腹部B超检查。 | 0.5分 | |
4.血清ANA谱、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和C4)测定。 | 1.5分 | |
四、治疗原则 | 5分 | |
1.血小板成分输注。 | 1分 |
2.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 1分 | |
3.应用糖皮质激素。 | 1.5分 | |
4.酌情行脾切除。 | 0.5分 | |
5.酌情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 1分 |
先锋医盟友情提示:因第本题图片模糊,部分数据无法给大家提供,望谅解!
病历摘要
女性,28岁,农民,反复皮肤出血点、瘀斑半年,月经增多3个月。
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出血点、瘀斑,以大腿内侧多见,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无鼻出血、牙龈出血,无血尿、血便,黑便及月经量增多,无发热、乏力、骨痛症状,出血点、瘀斑可自行消退,但反复出现,未引起患者重视,3个月前出现月经量增多,表现为月经期延长至9~10天,月经量增多,无腹痛,当地医院就诊做腹部B超未见异常,未查血常规,位于口服药(具体不详)治疗无明显缓解。经两个月月经量仍多,并渐感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病程中无脱发、皮疹、口腔溃疡和关节痛。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睡眠可,体重物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已婚:育有一子,健康。
查体:T 36.7℃,P,100次/分,R 20次/分,BP 100/60mmHg,贫血貌,全身皮肤见散在出血点和数处瘀斑,浅表淋巴及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咽无充血,口腔无溃疡,未见粘膜出血,?????,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正常,心尖闻及2/6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四肢关节无肿胀。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87g/L,MCV ?,MCH 26pg,MCHC 28%,WBC 7.3×109/L, N 0.75,L 0.25,Plt ?×109/L。便常规,尿常规均未见异常。骨髓检查:增生????,粒:红=1:?,粒系占40%,各阶段形态和比例正常,红系占45%,成熟红细胞占,颗粒占22/25,????????? | ||
要求:(同上) 时间:15分钟 | 总分22分 | |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 9分 | |
(一)初步诊断 | ||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分 | |
2. 缺铁性贫血 | 1分 | |
(二)主要诊断依据 | ||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
(1)青年女性,慢性病程。 | 0.5分 | |
(2)临床表现:皮肤出血点、瘀斑,逐渐加重,伴月经量增多。 | 1分 | |
(3)查体发现皮肤出血点、瘀斑,脾脏不大。 | 1.5分 | |
(4)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以髓粒巨为主,?血小板减少。 | 1.5分 | |
2. 缺铁性贫血: | ||
(1)慢性失血史(月经量增多),出现乏力、头昏、活动后心悸等贫血症状 | 0.5分 | |
(2)贫血貌,心率快,心尖部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 1分 | |
(3)血常规检测符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骨髓见成熟红细胞形态偏小,中心被染区扩大 | 1分 | |
二、鉴别诊断 | 3分 | |
1. 药物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1分 | |
2. 系统性红斑狼疮 | 1分 | |
三、进一步检查 | 5分 |
1. 抗血小板抗体,出凝血功能,骨髓检查 | 1分 | |
2. 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和C4)测定 | 1分 | |
3. 腹部B超检查 | 1分 | |
4.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测定 | 1分 | |
5. 必要时进行妇产科检查 | 1分 | |
四、治疗原则 | 6分 | |
1. 输注血小板 | 1分 | |
2. 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 1分 | |
3.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 1分 | |
4. 必要时行脾切除 | 1分 | |
5. 必要时行免疫抑制剂治疗 | 1分 | |
6. 补充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 | 1分 |
青年女性+出血倾向+血小板降低(小于100-109),红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ITP慢性型可能性大
◆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平均体积、功能、生存时间)、出凝血功能检查、骨髓检查、PAIg及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腹部B超、ANA谱、血清蛋白电泳、血清IgG/IgA/IgM/C3/C4测定
◆治疗:立即输注血小板、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滴5天、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脾切除。达那挫口服。
发热+出血倾向+胸骨压疼+感染+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原、幼细胞)=白血病
◆辅助检查:骨髓活检/干细胞培养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染色体及融合基因、凝血象、腹部B超、肝肾功能。
◆治疗:对症支持、化疗、骨髓移植。
发热+出血+全血细胞减少+早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多部位出血+ P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FDP增高+3P试验阳性=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淋巴瘤
快速记忆:青年男性+双侧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病理大量单一异常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试题编号:48
病历摘要
男性,28岁。发现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0天,加重伴发热3天。
患者于10天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呈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无其他不适,能正常上班,未到医院就诊,测体温38.5°C,行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今日已出报告,收入院治疗。发病以来无进食、睡眠好,大便、小便正常,体重下降不明显。既往无结核和肝、肾疾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家族史中无类似患者。
查体:T 38.6°C,P 90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无皮疹和皮肤出血点,左侧颈部有手术疤痕,左侧颈部可触及1个肿大淋巴结,右侧颈部可触及2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1.5cm大小,均活动,无压痛,其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未见黄染,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甲状腺不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26g/L,WBC 8.5×109/L,分类N 0.58,L 0.38,M 0.04,Plt 285×109/L。尿妊娠试验(-),粪常规(-),粪隐血(-)。
左侧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可见大量单一异常的大细胞,细胞免疫表型为CD19(+)、CD20(+)、CD22(+) | ||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列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案纸上。时间:15分钟 | ||
评分标准 | 总分22分 | |
一、初步诊断 | 4分 |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2分 | |
弥漫性大B细胞型 | 1分 | |
Ⅱ期B组 | 1分 | |
二、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错误,诊断依据不得分) | 5分 | |
1、非霍奇金淋巴瘤: | ||
(1)病史:双侧颈部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发热。 | 1分 | |
(2)查体: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均活动,无压痛。 | 1分 | |
(3)左侧颈部淋巴结病理: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可见大量单一异常的细胞 | 1分 | |
2、弥漫性大细胞型:病理见单一异常的大细胞,其免疫表型为CD19(+),CD20(+)、CD22(+)。 | 1分 | |
3、Ⅱ期B组:根据目前资料病变局限于横膈一侧,至少累及两个淋巴结区,发热体温达38.0°C以上。 | 1分 | |
三、鉴别诊断 | 4分 | |
1、颈淋巴结结核 | 1.5分 | |
2、系统性红斑狼疮 | 1.5分 | |
3、坏死性淋巴结炎 | 1分 | |
四、进一步检查 | 5分 | |
1、骨髓细胞学检查。 | 1分 |
2、胸部X线片或CT。 | 1分 | |
3、腹部B超或CT。 | 1分 | |
4、血清学检查: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 | 1分 | |
5、ANA、抗E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检查。 | 0.5分 | |
6、肝肾功能检查。 | 0.5分 | |
五、治疗原则 | 4分 | |
1、首选CHOP方案化疗。 | 2分 | |
2、有条件者加用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 | 1分 | |
3、完全缓解后可考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 1分 |
青年+双侧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病理大量单一异常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分类: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辅助检查:X线,CT,淋巴结和组织活检
◆治疗:放疗,化疗,联合化疗
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病理检查=霍奇金淋巴瘤
◆分类: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耗竭型;结节淋巴细胞为主型
◆辅助检查:X线,CT,淋巴结和组织活检
◆治疗:放疗,化疗,联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