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否决”请别滥用
肖 遥 韩立群 卞民德
2011年09月21日05: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制图:蔡华伟
针对“一票否决”事项过多过滥的问题,江西、省近日决定对此进行规范和合并。这是继河南、广东、等省区之后,又一个省清理“一票否决”事项。但在这些省区清理的同时,今年一些地方又在出台新的“一票否决”事项,如保障房建设、食品安全、控制房价。记者查阅多个省市颁布的文件,粗略统计,“一票否决”事项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节能减排、食品安全、招商引资,乃至恪守孝道、遵守师德、体育活动、环境卫生等,仿佛没有什么不能“一票否决”!
“一票否决”何以如此受青睐?在我国社会公共领域,“一票否决”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种类繁多、层次齐全、形式多样
“一票否决”成为某些地方制定的常用语
案例:河北省魏县近年来在提拔干部的过程中设置德孝关。在组织考察环节中,魏县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调查了解考察对象在孝敬双亲、夫妻关系、教育子女等方面情况,并由其父母、岳父母、公婆、配偶等写出德孝方面证明材料,凡是德孝方面有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拟提拔干部在公示期间,凡是收到群众关于德孝方面的举报,经查实后,不予提交常委会研究。
“一票否决”事项有多少?不知道。实际的情形是难以计数!到目前为止,恐怕没有哪个单位能够把全国范围内的“一票否决”事项统计清楚。人们知道的是,这类事项种类繁多、层次齐全、形式多样。
日前记者在维吾尔自治区某乡采访时,乡党政办干部拿出了近几年的年终考核材料。其中“一票否决”项目有11个大项,分别是:经济工作,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科技工作,教育工作,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安全生产,依法行政。
这个乡的告诉记者,每年考核非常复杂。这些大项里面还有许多小项。乡领导到每个干部身上都有任务。不但排名,还要打分。有百分制,还有千分制。基本上是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一票否决”事项有一个不达标,整个单位甚至系统全年目标考核都将被否决。
从发布“一票否决”的层次看,从到地方,各级都有“一票否决”事项。从形式上来看,行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规范性文件,甚至于领导讲话等,都是“一票否决”发布的载体,“一票否决”已然成为某些地方制定的常用语。
上有,下有对策
“一票否决”不可能包治百病
案例:2011年7月8日,有关部门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规定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并与业绩考评和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凡没有认真执行这一规定的,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那么多的“一票否决”事项,实施效果究竟如何?
应该说,一些事关全局的“一票否决”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比如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为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记者调查也发现,在实践中,“一票否决”从来都不是包治百病的利器。
近期,维吾尔自治区清理了部分“一票否决”事项。当地一些干部认为,“一票否决”的泛滥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后果。每一项工作都是互相关联,经济发展、文化事业、民生保障等都不可或缺,难道一定要“一票否决”领导才会重视?在一些工作中,为了不被“一票否决”,下级为应付上级而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
某地一位乡说:“为了应付检查,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耗费在写汇报和整理材料上了。一年中迎接各种评比考核检查的时间有220多天。乡领导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工作,影响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
有关部门近日对15个省份的129个县(市、区)校园监测显示,四年级、八年级校园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不足率分别高达56.5%、76%;教育部有关部门另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一票否决”是否能有效扭转中小学轻视体育的现象,也引起了媒体质疑。
“上有,下有对策”是一些地方应付“一票否决”的方法。上世纪90年代,为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河南各地都把财政增收列为重要的考核目标,对完不成增幅的乡镇,实施“一票否决”。为了凑增幅,财政虚收空转、借贷周转已成普遍现象。于是就出现了“财政收入年年增,乡镇穷得揭不开锅”的怪现象。以濮阳市为例,1994年到1999年,乡镇财政收入年平均递增21.6%,可全市78个乡镇仅1999年就欠发干部、教师工资2200多万元。
一边清理,一边出台
“一票否决”事项依然层出不穷
案例:2011年7月,广州市印发《广州市牲畜屠宰属地管理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各区、县履行牲畜屠宰管理的组织、领导、监督、协调等职责情况。考核于每年年底进行,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区、县级市,将进行挂牌整改督办,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维稳和综治考核“一票否决”意见。
“一票否决”过多过滥,已经引起了一些地方的注意,有些地方开始采取措施,应对“一票否决”过多过滥引起的负面影响。
2010年12月中旬,维吾尔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乡镇机构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明确:为切实减轻乡镇负担,为乡镇转变职能创造条件,今后除保留要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事项外,其它“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不得再设置新的“一票否决”事项。
江西、省近日决定,今后江西原则上不新设“一票否决”事项。江西保留明确规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四项“一票否决”事项。将青少年健康体质“一票否决”并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事项。同时,江西将信访工作、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等三项“一票否决”并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事项。(如图)除上述保留和合并事项外,其他面向基层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予以取消。
2010年6月18日,广东和省公布广东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规定,严格控制对镇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票否决”事项,凡是不属于和、省规定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
这个意见只是针对镇一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似乎没有影响到广东各地对于设立“一票否决”事项的兴趣,“一票否决”事项依然层出不穷。上面提到的《广州市牲畜屠宰属地管理考核办法》就是2011年7月印发的。
基层干部不堪重负 “一票否决”伤不起
核心提示: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在众多政绩考核指标中,“一票否决”显然最具“硬度”,可以最大限度凸显对相应工作的重视程度,最能牵动被考核者的神经。然而,随着来自地方和部门的“一票否决”考核指标逐渐泛化,不少基层干部在“高压线”前深感不堪重负,疲于应对。
一票否决何其多
“‘一票否决’多得我几乎都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感觉到处都是雷区,时刻担心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地雷,到时候轰的一声,无论其他工作做得多好,一年都白干了。”温州某经济发达镇无奈地说,虽然镇里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但是有几个“硬伤”一直难以突破,比如近年来拆迁工作较多,信访量也随之增多;中小企业密集,农民工众多,一些企业偷排问题较为严重,安全生产事故也是个大难题……细细数来,这里面好多都属于“一票否决”的事项,每一项都“伤不起”。
这样的感叹,记者在基层采访时,时常听到。从省市机关到乡镇,层层都念“一票否决”的紧箍咒,而且范围越来越广,涵盖事项越来越多:安全生产、社会综合治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党风廉政、社会扶贫、信访等。“一票否决”已逐步演化为“N票否决”。
除“一票否决”外,每年,乡镇和镇长们还要跟上级、,多个部门签各种“责任状”,每一项都是“第一责任人”,让人不敢丝毫懈怠。“责任状”实际上是一票否决制的延伸,内称为“包保责任”,上级好比“包工头”,而下级则是“打工者”。
除这些常设性的“一票否决”事项,乡镇还要面对因具体工作而增加的一些临时性“一票否决”。
“有时候上级部门临时的一纸命令,我们基层干部就得折腾很长时间,但是不一定做得好,难免剑走偏锋。”泰顺县雅阳镇吴曙光说,“上有,下有对策”,一些地方将“硬指标”变成文字游戏和数字游戏。为了不被名目繁多的“一票否决”拿下,不得不弄虚作假。有一年春节,上级部门要求各地将无家可归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送回家中,使他们能够过一个温馨的新年。这一要求临时被列入年度考核“一票否决”的范畴。于是,一些乡镇就把流浪乞讨人员骗上汽车,送到隔壁乡镇,算是完成任务,以应付这种临时考核。
“对一些涉及全局性的重大工作等实行‘一票否决’,作为地方治理和干部考核是合理的。可现在‘一票否决’多了,导致大家分不清枝节,抓不住工作重心。看上去什么都重要,到头来什么都不重要了。”吴曙光无奈地表示,“一票否决”多了,很可能为应付而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到头来适得其反。
基层干部苦难言到处都是
“一票否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些基层纷纷感叹“不堪重负”、“喘不过气”。 “如果我是上级领导,我也搞‘一票否决’,自己布置工作就行,别人怎么应付,那是别人的事情。”一些乡镇干部甚至这样表示。
台州市某镇坦言,“一票否决”和许多“卫星上天的指标”,迫使基层干部做一些不得已、不符合常规的事情,甚至“要跑要送,要说假话、做假事”。为了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不被“一票否决”,他亲自参与10多起交通事故等纠纷的调解,均获得成功,但无一是通过正常司法程序完成。最无奈的时候,对方即使“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到最后都不得不妥协,花钱埋单,息事宁人,明知乱作为,却不能不作为。”
“一些不合理的‘一票否决’,让基层和的压力不断增加,工作经常疲于应付。”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徐卫成说,“一票否决”给人以一棋不慎、满盘皆输的压迫感。在这种高压态势下,一些基层干部如履薄冰,特别是被“一票否决”的干部,更是容易产生严重的受挫感,少数干部甚至干脆破罐子破摔,不拿“一票否决”当回事。由此一来,“一票否决”就从利剑变为钝刀,失去了原有的震慑作用。同时,“一票否决”助长了求稳保守的工作心态,一些基层干部把“不出事”当成“本事”,似乎只要不被“一票否决”,自己的工作就完美无缺。
其实,由于过多的“一票否决”,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多票不决”的怪现象。以社会治安工作为例,上级综治部门要求乡镇综合治理部门签订责任状,搞“一票否决”制,而实际上很多地方都难免发生偷盗等事件,也难免发生一些生产事故。结果造成年终考核时,几乎所有基层单位都有事故发生,但念及基层工作的辛苦,上级部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票否决”制形同虚设。
减负呼声很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为解决“一票否决”过多过滥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清理不合理的“一票否决”。
江西已发出关于清理面向基层“一票否决”事项的通知,要求除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一票否决”事项外,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清理各种不符合规定的“一票否决”或具有“一票否决”性质的检查考核,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基层反映强烈的“一票否决”事项,责令设置单位限期整改;对借“一票否决”事项谋取部门和个人私利等行为,将坚决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进行通报或公开曝光。
去年,广东公布《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票否决事项,凡是不属于和、省规定的事项一律取消。
当地表示:“减少‘红线’,不是不要硬性考核,而是结合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特色进行差异化分类,让把精力放在最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中。”
吴曙光说:“说到底,做好工作主要靠的是干部的责任心和能力。‘一票否决’不是万金油。现在,‘一票否决’对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已经过多过滥了,甚至有形式主义之嫌,成了空架子,很难起到实效。‘一票否决’的威慑力还需用在刀刃上。”
更多的乡镇干部表示,乡镇工作已经够多了,压力也够大了,真希望有关部门能为他们松松绑,减减压,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更宽容、更人性化的环境。”
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林学飞:在一定时期,通过“一票否决”来彰显管理目标的优先性,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但是,要谨慎对待“一票否决”,如果不是在特定时期,不是针对特别重大问题,就不要采用这种非正常的手段。在当前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对于不合时宜、被滥用的管理方式,必须予以清理和规范。我认为有必要对“一票否决”作出规范,比如针对什么问题、由哪一级机关来设定“一票否决”手段等,以免“一票否决”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