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可行性研究于2010年8月完成,作为2011年度申报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上报省国土厅。省国土厅2011年10月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论证,要求尽快进行初步设计。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XX公司相关负责人及主要设计人员对项目区布局和配套进行了再次核实和修正,充实完善了项目规划方案。以此为基础,编制完成了XX项目初步设计及预算。2011年11月下旬,XX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初步设计进行审查,认为项目符合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要求。
XX项目位于XX县袁庄镇,只涉及时桥村1个行政村,西至XX县丁堰镇,东至大袁庄村和铁果门村,南至东陈连接线,北至小康村。介于北纬32°24′32.444″~32°26′26.274″,东经120°43′51.635″~120°45′52.306″之间。项目实施总规模520.93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可净增耕地面积11.34公顷,净增耕地率2.18%。本项目实施工期为两年。
项目初步设计预算总投资1202.32万元,亩均投资1538.68元,其中工程施工费923.62万元,设备费36.99万元,其他费用218.14万元,不可预见费23.57万元。
依据《XX省财政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资金下达2012年第二批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计划和预算的通知》,项目批复下达资金为1192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为914万元,设备购置费37万元,其它费用218万元,不可预见费23万元。下达资金与原申报资金相比,核减了10.32万元。
在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设计部分工程与项目区实际需要及老百姓的耕作习惯有所冲突,因此需要对部分工程进行变更调整。变更调整内容主要涉及新增耕地来源位置变化、局部沟渠路的调整及相应配套建筑物的调整等。根据变更调整内容,由地方提出变更申请,于2014年9月由设计单位编制完成项目的变更调整 ,变更工程量及变更预算均满足文件规定不超过5%的要求,经上级部门审查通过。
二、设计主要内容
(一)设计任务来源
根据XX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关于2011年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申报的有关通知,XX市国土资源局及XX县国土资源局结合项目申报的有关要求和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项目的初步建设范围,并按照相关要求,对本项目进行对外公开招标。最后XX公司中标,承担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
(二)项目编制过程
项目申报材料编制在充分收集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等资料的基础上,以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为编制依据,结合项目区现有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以项目区所在地的干部群众对规划方案的意见为主导,在保证项目规划方案能够较易实施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田、水、路、林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综合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初步设计图册、项目预算书等申报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实施的投资要求。
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和项目申报材料的合规性同等重要。
按照项目编制的技术路线,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外业踏勘,收集相关资料阶段
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组人员进行实地勘测,细致了解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安排,确定市辖区土地整治具体安排。明确需要补充耕地数量,调查现有耕地情况,以便提高耕地质量;查看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建设用地;了解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以便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资料收集要详实、可靠,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选择最新的符合要求的文字和图件资料。整个过程中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从资料收集、整理、处理、校核等阶段要实行质量把关,所收集资料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项目现场踏勘主要针对项目的建设地点、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权属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现场实地调查。项目现场踏勘过程中我们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项目地点、范围、建设规模、性质。
(2)项目规划建设区自然条件:包括项目规划建设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
(3)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等。
(4)项目规划建设区基础设施:包括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已有水利、交通、电力、林网等基础设施的现状,以及正在建设或拟建且落实了建设资金的水利、交通、电力、林网等基础设施的情况。
(5)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
(6)项目规划建设区土地权属状况:包括土地权属现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等。
在上述过程中,现场征询当地干部群众意见和当地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建议,并做好记录。
2、规划方案确定、可研报告编制阶段
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应该相对一致和规范化,它不但便于阅读、理解和研究,而且也有利于保证结构内容完整性。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规划方案确定、可研报告编制阶段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规定格式、结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结构完整,依据充分清晰,附图、附表齐全;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形式尽可能数字化、图表化,便于理解和研究;
(3)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估算投资等数据准确,规划设计方案与现状基础设施结合良好;
(4)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改完善。
3、规划设计方案完善、初步设计报告、预算书编制阶段
(1)根据省厅最新要求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图册和预算书。保证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2)确保项目实施地点、建设规模、新增耕地等规划设计指标与入库批复的要求一致;
(3)有针对性的踏勘现场、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方案,补充必要建设的工程,去掉一些作用不明显的工程,保证资金利用效果最大化;
(4)项目预算编制要采用准确及时的预算材料价格信息,按照《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套用预算定额,选取费率。
项目申报材料获批通过后,为配合业主方实施好项目,我公司还需进行后续服务。
(1)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避免工程施工偏离设计意图;
(2)做好必要的规划设计变更工作,并协助项目设计变更报批;
(3)协助项目申报单位、承担单位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三)规划设计评审情况
XX省国土资源厅与2011年11月下旬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初步设计进行评审,项目一次性通过评审。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的有关规定要求和相关评审标准,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但总体情况符合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要求,一致认为项目方案合理可行。
(四)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四个基本类型。
土地平整工程:本项目总土方量为42.58万m3,其中田面平整填方量为23.24万m3,挖方量为23.98万m3,净方量为0.74万m3;坑塘填埋土方量为18.60万m3;空闲宅基地清理土方量为0.46万m3;河道清淤土方量为18.14万m3。
农田水利工程:新建支渠3条,C20混凝土,共2724m;新建斗渠Ⅰ7条,C20混凝土,共5307m;新建斗渠Ⅱ7条,C20混凝土,共2471m;新建农沟5,土质,共16587m;pvc管800m;管涵72座(其中:田间道过支渠2座、田间道过斗渠、农沟14座、田间道过现状农渠管涵Ⅰ32座、田间道过现状农渠管涵Ⅱ17座、渠下管涵管涵Ⅰ5座、渠下管涵管涵Ⅱ1座、渠下管涵管涵Ⅲ1座);支门6座、斗门31座;农门119座;人行桥74座(其中:过支渠人行桥25座、过斗渠人行桥49座);机耕桥81座(其中:过支渠机耕桥18座、过斗渠机耕桥63座);新建泵站3座;新建25m桥1座。
田间道路工程:新建田间道16条,15cm厚混凝土路面,共15159m。
其他工程:种植大叶女贞1817株。项目工程特性表详见下表1:
表1 项目工程特性表
项目内容 | 单位 | 数值 | 备注 |
1、土地平整 | |||
(1)土地平整 | 万m3 | 23.98 | |
(2)河道清淤 | 万m3 | 18.14 | |
(3)空闲宅基地清理 | 万m3 | 0.46 | |
2、农田水利工程 | |||
(1)排灌工程 | |||
新建支渠 | m | 2724.00 | 3条,梯形横断面,C20混凝土 |
新建斗渠Ⅰ | m | 5307.00 | 7条,梯形横断面,C20混凝土 |
新建斗渠Ⅱ | m | 2471.00 | 7条,梯形横断面,C20混凝土 |
新建农沟 | m | 16587.00 | 5,梯形横断面,土质 |
pvc管 | m | 800.00 | DN100 |
(2)建筑物工程 | |||
管涵 | 座 | 72 | |
支门 | 座 | 6 | |
斗门 | 座 | 31 | |
农门 | 座 | 119 | |
人行桥 | 座 | 74 | |
机耕桥 | 座 | 81 | |
新建泵站 | 座 | 3 | 灌排两用泵站 |
25m桥 | 座 | 1 | |
3、道路工程 | |||
新建田间道 | m | 15159.00 | 16条,混凝土路面,宽3.0m,路基宽4.0m,高出地面0.5m |
4、农田防护工程 | |||
农田防护林 | 株 | 1817 | 种植大叶女贞 |
5、设备 | |||
混流泵 | 台 | 10 | 12HBC-40、14HBC-40、16HBC-41 |
电机 | 台 | 3 | Y315M-8 |
变压器 | 台 | 3 | S9-80-10 |
启闭机 | 台 | 37 | 手扳式 |
设计单位在施工期间主要负责图纸的对接,工程量的解释,并对存在施工困难或与实地不符的工程进行记录,及时进行相应的变更或调整。
图纸对接、工程量解释一般是由施工单位提出疑议,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承担单位共同商议解决。
工程变更调整则由施工单位或老百姓提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村民代表及设计单位开会讨论,并进行汇总,设计单位编制变更调整方案,报送承担单位(业主),业主根据《关于加强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430号〕文件要求结合工程变更量的大小,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对变更方案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则安排下一步施工,审查不通过的则按原设计施工。设计单位如若遇到施工方随意施工或不按设计施工,可以不予变更。
三、设计变更
(一)变更原因
在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当地群众的耕作方式和习惯与项目的规划方案存在偏差,且部分工程内容也需要进行调整,主要变更原因如下:
1、项目建设过程中,因重点工程1000KV线路塔基建设经过项目区,为有利于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更优化,做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充分发挥项目区规划建设整体效益,需对原规划进行部分适当的调整。
2、在施工之前,仔细了解了当地群众的耕作方式和习惯,并就具体问题请教了农林水等部门的专家,发现部分规划设计内容与项目区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需要进行一定调整,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耕作要求,以便项目实施后,当地群众收到最大的效益。
因此,XX县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中心工作人员就这些问题,与XX公司设计人员进行了沟通,并多次与项目设计人员一块到项目区实地踏勘,将每条路、每条沟渠、每个建筑物都落到实地,并与当地群众进行多次的沟通,最终确认了变更的具体内容。
(二)变更依据
1、《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X财建(2005)73号〕;
2、《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X国土资发(2005)165号〕;
3、《XX县袁庄镇时桥村土地整治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4、《关于加强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的通知》〔X国土资发(2012)430号〕;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6、《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1991);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标准》(TD/T1012-2000);
8、《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9、《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TD/T 1033-2012)
10、《XX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
(三)变更内容
1、建设规模、新增耕地等指标情况
变更前后项目区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未发生变化。
2、土地平整工程变更
土地平整工程的变更主要是坑塘废沟填埋的位置调整,原规划新增耕地来源为部分坑塘和农村居民点,在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且有部分坑塘在实际使用中为排水通道,部分居民点由于农民不同意拆迁,现结合实际,对部分坑塘和居民点作适当调整。原规划填埋坑塘减少18个图斑,居民点复垦减少8个图斑,本着新增耕地面积不减少,工程标准不降低,投入资金不减少的原则,本次变更增加部分沟渠、河流水面、坑塘水面和农村居名点作为新增耕地来源,调整后增加沟渠9个图斑、河流水面3个图斑、坑塘水面6个图斑、农村居名点13个图斑。经测算,工程量变更前后无变化;变更前后项目区工程量表及新增耕地图斑变化表见表2、表3。
表1 变更前后土地平整工程量对比表
项目名称 | 单位 | 变更前 | 变更后 | 变化量 | 变化率 |
土地平整 | 万m3 | 23.98 | 23.98 | 0 | 0.00% |
河道清淤 | 万m3 | 18.14 | 18.14 | 0 | 0.00% |
农村宅基地复垦 | 万m3 | 0.46 | 0.46 | 0 | 0.00% |
土方量合计 | 万m3 | 42.58 | 42.58 | 0 | 0.00% |
序号 | 图斑号 | 地类 | 图斑面积 | 规划变更 | 增减 | 备注 | |
增加 | 减少 | ||||||
1 | 1439 | 117 | 0.0346 | 0.0346 | 0.0346 | ||
2 | 335 | 117 | 0.2121 | 0.0587 | 0.0587 | 破 | |
3 | 436 | 117 | 0.1824 | 0.0498 | 0.0498 | 破 | |
4 | 638 | 117 | 0.2402 | 0.0634 | 0.0634 | 破 | |
5 | 550 | 117 | 0.0709 | 0.0709 | 0.0709 | ||
6 | 595 | 117 | 0.5923 | 0.0748 | 0.0748 | 破 | |
7 | 874 | 117 | 1.1126 | 0.06 | 0.06 | 破 | |
8 | 1637 | 117 | 0.0614 | 0.0614 | 0.0614 | ||
9 | 1487 | 117 | 0.2068 | 0.0299 | 0.0299 | 破 | |
10 | 183 | 111 | 0.6197 | 0.1510 | 0.1510 | 破 | |
11 | 26 | 111 | 2.4011 | 0.1390 | 0.1390 | 破 | |
12 | 1477 | 111 | 2.0451 | 0.0538 | 0.0538 | 破 | |
13 | 507 | 114 | 0.0544 | 0.0544 | 0.0544 | ||
14 | 1698 | 114 | 0.1784 | 0.09 | 0.09 | 破 | |
15 | 772 | 114 | 0.0629 | 0.0629 | 0.0629 | ||
16 | 754 | 114 | 0.0842 | 0.0842 | 0.0842 | ||
17 | 1036 | 114 | 0.0825 | 0.0825 | 0.0825 | ||
18 | 5 | 114 | 0.0994 | 0.0994 | 0.0994 |
19 | 96 | 203 | 0.0454 | 0.0454 | 0.0454 | ||
20 | 95 | 203 | 0.1549 | 0.1303 | 0.1303 | 破 | |
21 | 144 | 203 | 0.0546 | 0.0546 | 0.0546 | ||
22 | 314 | 203 | 0.0604 | 0.0604 | 0.0604 | ||
23 | 774 | 203 | 0.0823 | 0.0823 | 0.0823 | ||
24 | 770 | 203 | 0.0306 | 0.0306 | 0.0306 | ||
25 | 1851 | 203 | 0.1188 | 0.0830 | 0.0830 | 破 | |
26 | 1546 | 203 | 0.8020 | 0.0794 | 0.0794 | 破 | |
27 | 1336 | 203 | 0.0176 | 0.0176 | 0.0176 | ||
28 | 1331 | 203 | 0.0612 | 0.0612 | 0.0612 | ||
29 | 1328 | 203 | 0.0716 | 0.0716 | 0.0716 | ||
30 | 1290 | 203 | 0.0586 | 0.0586 | 0.0586 | ||
31 | 1298 | 203 | 0.0126 | 0.0126 | 0.0126 | ||
32 | 716 | 114 | 0.1285 | 0.0687 | -0.0687 | 破 | |
33 | 761 | 114 | 0.08 | 0.08 | -0.08 | ||
34 | 908 | 114 | 0.1933 | 0.0250 | -0.0250 | 破 | |
35 | 767 | 114 | 0.0839 | 0.0839 | -0.0839 | ||
36 | 1170 | 114 | 0.3230 | 0.3230 | -0.3230 | ||
37 | 1012-1 | 114 | 0.0160 | 0.0160 | -0.0160 | ||
38 | 167 | 114 | 0.0271 | 0.0271 | -0.0271 |
39 | 563 | 114 | 0.1250 | 0.1250 | -0.1250 | ||
40 | 574 | 114 | 0.0834 | 0.0046 | -0.0046 | 破 | |
41 | 824 | 114 | 0.0307 | 0.0307 | -0.0307 | ||
42 | 985 | 114 | 0.0410 | 0.0410 | -0.0410 | ||
43 | 1119 | 114 | 0.1323 | 0.1323 | -0.1323 | ||
44 | 1257 | 114 | 0.1078 | 0.1078 | -0.1078 | ||
45 | 1887 | 114 | 0.7504 | 0.1146 | -0.1146 | 破 | |
46 | 1846 | 114 | 0.8572 | 0.0347 | -0.0347 | 破 | |
47 | 440 | 114 | 0.0704 | 0.0704 | -0.0704 | ||
48 | 1535 | 114 | 0.37 | 0.0113 | -0.0113 | 破 | |
49 | 1 | 114 | 0.0281 | 0.0281 | -0.0281 | ||
50 | 855 | 203 | 0.0321 | 0.0321 | -0.0321 | ||
51 | 858 | 203 | 0.0598 | 0.0598 | -0.0598 | ||
52 | 851 | 203 | 0.0909 | 0.0909 | -0.0909 | ||
53 | 1317 | 203 | 0.2263 | 0.2263 | -0.2263 | ||
54 | 1009 | 203 | 0.0982 | 0.0982 | -0.0982 | ||
55 | 1086 | 203 | 0.0993 | 0.0993 | -0.0993 | ||
56 | 1111 | 203 | 0.2292 | 0.1526 | -0.1526 | 破 | |
57 | 1382 | 203 | 0.0837 | 0.0283 | -0.0283 | 破 | |
合计 | 2.1218 | 2.1215 | 0.0003 |
(1)灌溉渠道工程量变更
项目区原规划斗渠4-1取消,长度为188米,变更原因是现有渠道已满足农田灌溉需求,且修建渠道穿过居民点,实施难度较大;项目区原规划斗渠5-2取消,长度为157米,变更原因是该渠道修建后将占用部分耕地,且修建后为断头渠,老百姓不同意修建;由于现状实际需要,项目区内新增斗渠6,长度为755米,类型为斗渠Ⅱ规格,变更原因是该渠道为灌溉主渠,现状为土渠,渗漏严重,故变更后修建为硬质化渠道;原规划斗渠2-1、2-2、2-3、5-3由原斗渠Ⅱ规格调整为斗渠Ⅰ规格,变更原因是这些斗渠原规划尺寸过小,根据实际情况,不能满足灌溉需求,故将尺寸调整为斗渠Ⅰ规格。规划布置的支渠,长度及位置不变,不存在变更。
变更后Ⅰ型斗渠长6986m,较变更前增加1679m;变更后Ⅱ型斗渠长1202m,较变更前减少1269m;支渠长度变更前后不变;变更前后斗渠工程量变化对比详见表4和表5。
表4 变更前后斗渠工程量变化对比表
编号 | 变更前 | 变更后 | 增减量 | 变化率 | ||
长度(m) | 上口宽(m) | 长度(m) | 上口宽(m) | |||
Ⅰ型斗渠 | 5307 | 1.8 | 6986 | 1.8 | 1679 | - |
Ⅱ型斗渠 | 2471 | 1.5 | 1202 | 1.5 | -1269 | - |
合计 | 7778 | 8188 | 410 | +5.27% |
编号 | 变更前 | 变更后 | 增减量 | ||
长度(m) | 上口宽(m) | 长度(m) | 上口宽(m) | ||
新建斗渠1-1 | 598 | 1.8 | 598 | 1.8 | 0 |
新建斗渠1-2 | 652 | 1.8 | 652 | 1.8 | 0 |
新建斗渠1-3 | 572 | 1.8 | 572 | 1.8 | 0 |
新建斗渠1-4 | 592 | 1.8 | 592 | 1.8 | 0 |
新建斗渠4-2 | 1268 | 1.8 | 1268 | 1.8 | 0 |
新建斗渠4-3 | 816 | 1.8 | 816 | 1.8 | 0 |
新建斗渠5-1 | 809 | 1.8 | 809 | 1.8 | 0 |
新建斗渠2-1 | 404 | 1.5 | 404 | 1.8 | 0 |
新建斗渠2-2 | 334 | 1.5 | 334 | 1.8 | 0 |
新建斗渠2-3 | 730 | 1.5 | 730 | 1.8 | 0 |
新建斗渠3-1 | 447 | 1.5 | 447 | 1.5 | 0 |
新建斗渠4-1 | 188 | 1.5 | -188 | ||
新建斗渠5-2 | 157 | 1.5 | -157 | ||
新建斗渠5-3 | 211 | 1.5 | 211 | 1.8 | 0 |
新增斗渠6 | 755 | 1.5 | 755 | ||
合计 | 7778 | 8188 | 410 |
由于项目区原规划斗渠4-1、5-2取消,故原来规划在这两条斗渠上的1座人行和3座机耕桥也相应取消;由于项目区新增斗渠6,故根据实际需要,在该斗渠上相应增加1座人行桥和19座机耕桥;由于项目新增斗渠6,故根据实际需要,相应的增加管涵14座;由于项目区原规划新建桥1处已有近期修建的完好桥梁,故将该新建桥修建至向西300米处;其余建筑物数量及位置不变,不存在变更。
变更后机耕桥97座,较变更前增加16座;变更后管涵86座,较变更前增加14座;变更后1座人行桥和1座新建桥只发生位置变化;其余建筑物变更前后不变;变更前后建筑物工程量变化对比详见表6。
表6 变更前后各建筑物工程量变化对比表
名称 | 变更前 | 变更后 | 增减量 |
数量(座) | 数量(座) | ||
管涵 | 72 | 86 | 14 |
支门 | 6 | 6 | 0 |
斗门 | 31 | 31 | 0 |
农门 | 119 | 119 | 0 |
人行桥 | 74 | 74 | 0 |
机耕桥 | 81 | 97 | 16 |
新建泵站 | 3 | 3 | 0 |
25m桥 | 1 | 1 | 0 |
根据实地踏勘,项目区内原规划田间道12取消,长度为242米,变更原因是现状已经为水泥,无需修建;根据现状实际需要,新增田间道17、18,长度为952米,变更原因是这两个路为耕作主干道路,现状为土路,老百姓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强烈建议修建为水泥路。其余田间道位置及长度未发生变化。
变更后田间道长15869m,较变更前增加710m;变更前后田间道工程量变化对比详见表7和表8。
表7 变更前后田间道、生产路工程量变化对比表
编号 | 单位 | 变更前 | 变更后 | 变化量 | 变化率 |
长度(m) | 长度(m) | 长度(m) | |||
田间道 | m | 15159 | 15869 | 710 | 4.68% |
合计 | 15159 | 15869 | 710 | 4.68% |
编号 | 单位 | 变更前 | 变更后 | 变化量 |
长度 | 长度 | 长度 | ||
田间道1 | m | 781 | 781 | 0 |
田间道2 | m | 1407 | 1407 | 0 |
田间道3 | m | 7 | 7 | 0 |
田间道4 | m | 1034 | 1034 | 0 |
田间道5 | m | 1626 | 1626 | 0 |
田间道6 | m | 771 | 771 | 0 |
田间道7 | m | 1684 | 1684 | 0 |
田间道8 | m | 351 | 351 | 0 |
田间道9 | m | 5 | 5 | 0 |
田间道10 | m | 458 | 458 | 0 |
田间道11 | m | 340 | 340 | 0 |
田间道12 | m | 242 | 0 | -242 |
田间道13 | m | 2558 | 2558 | 0 |
田间道14 | m | 598 | 598 | 0 |
田间道15 | m | 737 | 737 | 0 |
田间道16 | m | 1337 | 1337 | 0 |
新增田间道17 | m | 859 | 859 | |
新增田间道18 | m | 93 | 93 |
合计 | 15159 | 15869 | 710 |
其他工程不存在变更。
6、工程量变更汇总
项目区工程量变更汇总见表9。
表9 项目区工程量变更汇总表
项目名称 | 单位 | 变更前工程量 | 变更后工程量 | 变化量 | 变化率 |
一、土地平整工程 | |||||
土地平整 | 万m3 | 23.98 | 23.98 | 0 | 0.00% |
河道清淤 | 万m3 | 18.14 | 18.14 | 0 | 0.00% |
农村宅基地复垦 | 万m3 | 0.46 | 0.46 | 0 | 0.00% |
二、农田水利工程 | |||||
支渠 | m | 2724 | 2724 | 0 | 0.00% |
Ⅰ型斗渠 | m | 5307 | 6986 | 1679 | 5.27% |
Ⅱ型斗渠 | m | 2471 | 1202 | -1269 | |
农沟 | m | 16587 | 16587 | 0 | 0.00% |
pvc管 | m | 800 | 800 | 0 | 0.00% |
涵洞 | 座 | 72 | 86 | 14 | 19.44% |
支门 | 座 | 6 | 6 | 0 | 0.00% |
斗门 | 座 | 31 | 31 | 0 | 0.00% |
农门 | 座 | 119 | 119 | 0 | 0.00% |
人行桥 | 座 | 74 | 74 | 0 | 0.00% |
机耕桥 | 座 | 81 | 97 | 16 | 19.75% |
新建泵站 | 座 | 3 | 3 | 0 | 0.00% |
25m桥 | 座 | 1 | 1 | 0 | 0.00% |
三、田间道路工程 |
田间道 | m | 15159 | 15869 | 710 | 4.68% |
四、其他工程 | |||||
防护林 | 棵 | 1817 | 1817 | 0 | 0.00% |
以不占或少占用耕地、不突破总投资和遵守原规划思想为原则,以有利于农业生产,保证项目高质量完成为出发点,在对项目进行了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对原规划进行变更,变更仍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效益、利用先进技术”的原则,尽量结合项目区现有水系,不占用耕地,减少土方量,节约投资,提高排灌标准,确保旱涝保收。
1、规划变更后,对农田水利设施以及道路工程等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且可操作性更强。
2、通过渠道长度和位置的变更,增加了项目的可操作性,大大减少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时间,保证项目能够早日完工。
(五)资金变化情况
依据XX省财政厅、XX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在保持预算定额标准不变的情况下,结合预算审查时所提供的XX县材料价格水平和相关建议,对原规划预算进行修改。
本次变更前,审计项目预算总投资1192万元(为项目变更前预算),其中工程施工费914万元,设备费37万元,其他费用218万元,不可预见费23万元。
项目变更后,项目预算总投资1192.11万元(为项目变更后预算),其中工程施工费909.62万元,设备费41.52万元,其他费用217.94万元,不可预见费23万元。项目总预算变更前后对比表见表10、表11、表12。
表10 项目总预算变更前后对比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预算金额 | 变化量 | 变化率 | |
变更前 | 变更后 | ||||
一 | 工程施工费 | 914.00 | 909.61 | -4.39 | -0.48% |
二 | 设备费 | 37.00 | 41.52 | 4.52 | 12.21% |
三 | 其他费用 | 218.00 | 217.94 | -0.06 | -0.03% |
四 | 不可预见费 | 23.00 | 23.03 | 0.03 | 0.13% |
总计 | 1192.00 | 1192.1 | 0.10 | 0.01% |
序号 | 单项名称 | 预算金额 | 变化量 | 变化率 | |
变更前 | 变更后 | ||||
一 | 土地平整 | 198.20 | 198.10 | -0.1 | -0.05% |
二 | 农田水利 | 308.30 | 283.90 | -24.4 | -7.91% |
三 | 田间道路 | 405.20 | 425.42 | 20.22 | 4.99% |
四 | 其它工程 | 2.30 | 2.20 | -0.1 | -4.35% |
合计 | 914.00 | 909.62 | -4.38 | -0.48% |
序号 | 分项名称 | 单位 | 直接工程费 | 变化量 | 变化率 | |
变更前 | 变更后 | |||||
一 | 土地平整 | 元 | 1738241.1 | 1738125 | -116.38 | -0.01% |
(一) | 土地平整 | 元 | 1127093.33 | 1126977 | -116.38 | -0.01% |
(二) | 表土剥离 | 元 | 557965.65 | 557965.65 | 0 | 0.00% |
(三) | 土地翻耕 | 元 | 53182.12 | 53182.12 | 0 | 0.00% |
二 | 农田水利 | 元 | 26211. | 2417268 | -2036.78 | -7.78% |
(一) | 支渠 | 元 | 369721.77 | 335343.53 | -34378.24 | -9.30% |
(二) | 斗渠 | 元 | 849370.28 | 8287.88 | -20580.4 | -2.42% |
(三) | 农沟 | 元 | 114249.7 | 114249.7 | 0 | 0.00% |
(四) | pvc管 | 元 | 36095.9 | 36095.9 | 0 | 0.00% |
(五) | 涵洞 | 元 | 79957.47 | 105699.81 | 25742.34 | 32.20% |
(六) | 支门 | 元 | 9534.69 | 9299.3 | -235.39 | -2.47% |
(七) | 斗门 | 元 | 46877.51 | 45934.39 | -943.12 | -2.01% |
(八) | 农门 | 元 | 17151.53 | 150.97 | -2086.56 | -12.17% |
(九) | 人行桥 | 元 | 68531.91 | 61866.03 | -6665.88 | -9.73% |
(十) | 机耕桥 | 元 | 108255.17 | 113596.73 | 5341.56 | 4.93% |
(十一) | 新建泵站 | 元 | 615660. | 480016.07 | -1354.82 | -22.03% |
(十二) | 25m桥 | 元 | 305758.07 | 271311.8 | -34446.27 | -11.27% |
三 | 田间道路 | 元 | 3531399.93 | 3699385 | 167985.09 | 4.76% |
(二) | 水泥路 | 元 | 3531399.93 | 3699385 | 167985.09 | 4.76% |
四 | 其他工程 | 元 | 20242.25 | 19246.74 | -995.51 | -4.92% |
(一) | 农田生态绿化林 | 元 | 20242.25 | 19246.74 | -995.51 | -4.92% |
合计 | 元 | 7911048.17 | 7874025 | -37023.59 | -0.47% |
项目申报材料质量直接决定项目能否立项、项目实施难度以及项目能否顺利通过检查验收。为确保项目申报材料质量,围绕项目申报材料符合相关及规范要求,项目规划方案实施难度最小,项目申报材料数据准确、语言通俗易懂、图件标准规范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项目申报材料编制作业程序和管理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1、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文件
项目申报材料中,项目规划方案、土地权属调整、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等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项目申报材料编制的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2006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 ]004号)等规范及文件的要求。因此我公司经常组织技术人员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等,以确保申报材料质量。
2、认真学习相关技术规范
我公司人员组成基本以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农田水利工程等专业人员为主,具有较好的技术背景。同时公司经常组织学习讨论与编制项目材料有关的一些技术规范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等。在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的过程,做到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标准等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专业术语规范。
3、认真总结已建项目申报材料的经验和教训
我公司有着多年从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材料编制的经验,由我公司承担的项目申报材料编制工作全部通过省或部审查验收。项目实施进展较为顺利,部分项目已经通过省厅和国土资源部的项目验收。
在项目申报材料报送省市专家评审过程中,对专家提出的意见,我们组织专门的人员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记录,并分类汇总,定期组织学习总结,对于快速提高项目申报材料编制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针对部分项目在材料编制过程中出现规划方案较为粗糙,方案与实际脱节等关系到项目实施难度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应对方案,首先对已变更的项目逐个进行分析总结,并对XX省各个区域项目规划方案和设计方案的特点进行了归类,同时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项目现场踏勘和项目规划方案征求当地干部群众意见的操作程序,以保证项目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少变更、不变更,项目实施难度小。
4、定期召开设计工作例会并做好内外协调工作
设计工作不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容易完成的工作,它需要设计人员之间以及与当地人员的相互沟通。定期召开设计工作例会,充分了解工作进度、设计中遇到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各个设计人员对该项工程设计的想法,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运用正确的协调方式,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人员在工作的交互衔接过程中,以当面讨论研究方式为主,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当需要更深入的了解项目区时,要和项目区各方面的人士打交道,就以当面交互、电话联系、邮件传送等方式做到良好的协调统一。
5、制定严格的项目申报材料质量管理程序
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材料的过程中,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材料设计知识面广、数据量大、材料多的特点,我们将申报材料的编制过程程序化,文件的编制、数据的审查核对、报件材料的齐全性和顺序等全部按照规范的程序操作,以减小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6、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在项目申报材料的编制过程中,要针对项目的特点,对项目规划设计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要咨询我公司顾问组的专家,请他们就农田水利、土地管理、农业等方面对规划设计方案提供优化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7、实行四级审查制度
凡由我公司承担编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材料,无论是可行性研究报告,还是初步设计报告、初步设计图册、项目预算书,均实行四级审查制度,即编制人员自审、编制人员互审、部门经理审核和副总经理审定。对本次投标的项目申报材料编制任务,若中标后,我公司仍对申报材料实行四级审查制度,做到申报材料技术路线合理,文本条理清楚,数字准确无误,图面工整清晰,报件材料齐全,同时保证项目规划设计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满足项目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施工的要求。
五、施工现场设计服务
公司多年下来参加过不少类似项目的技术交底,总体上都能将设计的理念,规划的工程及施工图纸与施工方、监理方进行对接;项目验收也参加过多次,从编制材料到外业核查均能经得住检查。
本项目在施工中发生的一些变更,都在可控范围内,工程建设大多能按照原设计施工,设计变更后各项设计指标均正常,不受影响,项目仍具备产生原设计预期效益的条件。
六、经验与建议
土地整治的任务包括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调整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提供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因此,对项目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1、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
土地整治项目内容广泛,其具体工程涉及到国土、水利、农业、环保、规划等多个部门,因此,项目在编制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首先做好各有关部门和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2、认真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
对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进行论证,调整规划方案,在不增加项目预算投资和不影响具体项目实施操作的基础上,通过部分坑塘填埋、废弃沟渠整治等方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以弥补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在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加强对耕地质量研究分析,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动态平衡。
3、分析项目区现状生态环境状况
分析项目区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力求对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建设性的规划方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项目区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综合效益的评价。
对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各项效益进行切实论证分析评价,加强对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分析论证,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测算,并在项目实施后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比,以期为以后的土地整治项目积累经验。
附件
主要设计人员基本情况表
序号 | 姓名 | 学历 | 职务 | 职称 | 从业年限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