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18:13
文档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根据新部编教材编写10古诗三首11十六年前的回忆12为人民服务13金色的鱼钩)(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一)1.下面多音字按所给读音组词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处(chǔ)处分处理设身处地B.横(héng)横肉横祸横七竖八C.间(jiàn)间断间接亲密无间D.模(mó)模范模仿模棱两可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搭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正批评提出意见提高勇气减少牺牲B.关心战士寄托哀思团结人民审阅稿件C.发表记
推荐度:
导读【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根据新部编教材编写10古诗三首11十六年前的回忆12为人民服务13金色的鱼钩)(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一)1.下面多音字按所给读音组词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处(chǔ)处分处理设身处地B.横(héng)横肉横祸横七竖八C.间(jiàn)间断间接亲密无间D.模(mó)模范模仿模棱两可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搭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正批评提出意见提高勇气减少牺牲B.关心战士寄托哀思团结人民审阅稿件C.发表记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根据新部编教材编写10 古诗三首11 十六年前的回忆12 为人民服务13 金色的鱼钩)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

(一)1.下面多音字按所给读音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处(chǔ)    处分    处理    设身处地

B.横(héng)    横肉    横祸    横七竖八

C.间(jiàn)    间断    间接    亲密无间

D.模(mó)        模范    模仿    模棱两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改正批评     提出意见    提高勇气    减少牺牲

B.关心战士     寄托哀思    团结人民    审阅稿件

C.发表记录     咨询稿件    参加活动    扶正转椅

D.努力奋斗     解救人民    规定制度    采用条件

4.下列各项对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对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外貌描写)

B.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外貌描写)

C.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就向外走。(动作描写)

D.“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6.对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精兵简政”的意见是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B.本单元所学的三首诗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写人。

C.《为人民服务》是周恩来同志为了号召全党全军向张思德同志学习而写的。

D.《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后的事件的回忆,展示了先烈忠于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7题。(4分)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6.这是一首______诗,题目中的“吟”是________的意思。(2分)

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为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思想情感。

B.“烈火焚烧”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三)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5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范仲淹二岁而孤(   )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   )

(3)食不给(   )

(4)乃至被谗受贬(   )

9.下列对“每以天下为己任”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11.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分,请简要归纳层意。(3分)

(1)                                                                               

(2)                                                                               

(3)                                                                               

12.读了“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2分)

                                                                               

二、现代文。(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9分)

①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②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③“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夺过来!”

④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⑤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13.从第①段对便衣侦探的外貌描写中,能体会到作者对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第②段的描写说明了什么?(2分)

                                                                               

15.“先把手夺过来”说明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面对凶恶的反动派,父亲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5分)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襟;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选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吟咏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颈项,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从发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石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鸿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循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圃。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窜: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7.第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3分)

                                                                               

18.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9.第④⑤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3分)

                                                                               

20.第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1.读完全文,结合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三、综合运用。(7分)

文道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请你来参与,完成22—24题。

活动一:读英雄

22.英雄就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艰苦奋斗,长期坚持,战胜一切困难的人。请结合《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谈谈他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3分)

                                                                               

活动二:访英雄

23.根据下面材料,以小记者的身份,向英雄机长刘传健提两个问题。(2分)

川航3U8633航班飞行途中,风挡玻璃突然爆裂。机长刘传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其实那时候我真没把握,我当时心里也是喊‘完了,完了’。”然而,他临危不乱,凭借手动和目视操纵飞机安全备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活动三:学英雄

24.英雄一直是根植于民心的榜样形象,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方向。选出下列不符合英雄行为的一项(   )(2分)

A.大众传媒鼓噪之声制造出的各种影、视、歌明星。

B.在民族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一心为国的战斗英雄。

C.在各行各业中兢兢业业的风流人物。

D.为朋友两肋插刀,不惜一切代价的江湖侠士。

四、写作。(40分)

25.题目;我想________

你有什么美好的心愿?请写出来,要把产生这种心愿的原因写清楚,如果愿望实现,你会怎么做?也描述一下。不少于500字。

1.B  2.B  3. B  4.B  5.C

6.咏物  吟颂

7.B  解析:“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8.(1)幼年丧父  (2)有时洗  (3)供给  (4)在背后说坏话

9.B

10.(1)有时候,在夜晚(读书读得)昏沉,疲惫困倦,(他)就用冷水洗脸。

(2)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己够用罢了。

11.(1)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2)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3)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12.示例: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发愤读书,有时夜晚昏沉倦怠,常常用冷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安危。以至于因有人说坏话被砭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为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己够用罢了。他经常自己吟诵:“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13.厌恶和憎恨

14.阎振三深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15.十分心虚,怕父亲自杀

16.父亲被捕时十分镇静,和往常一样严峻,也未夸论瓣白。表现出父亲的沉着和无畏,说明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17.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

18.(1)不任人摆布;(2)不禁锢自己;(3)不固守现状

19.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意对即可)

20.示例: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理由:本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出野菊花胜者的豪放形象,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意对即可)

21.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意对即可)

22.示例:孙悟空不被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所迷惑,也不顾忌师傅的紧箍咒,打死了白骨精。

23.示例:刘机长,当风挡玻璃突然爆裂的时候,您是怎样做到临危不乱的?力挽狂澜,平安落地之后,您有何感想?

24.D解析:讲“哥们儿义气”的表现,不是英雄的表现。

25.略

2.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⑦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第④段画线句子,爸爸为什么高兴地流泪?

                                                                        

                                                                        

2.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3.通读全文,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他的形象。

                                                                        

                                                                        

4.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

                                                                        

                                                                        

5.文中的“爸爸”喜欢念中国诗,还让作者从小培养了念诗的兴趣。那么,你喜欢中国诗吗?请写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单说明原因。

                                                                        

                                                                        

1.因为还未上学的我居然懂得了陆游诗的意思。

2.(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叫我记住了陆游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3.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4.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5.略

3.

1.一愕  坚持

2.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母亲发电报的情节作铺垫。

3.“稍微”一词写出了老妇人虽然生活拮据,但是对儿子的思念和爱盖过了其他所有,所以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还是坚持要加“妈妈想你”四个字。“稍微”一词用得十分精辟传神。

4.本文写的是老妇人发电报的事,但作者却通过这件事感悟到了父母对于我们的爱一直都是无声、沉默的,这份爱他们不会言说,但却汹涌而规热,他们的爱就像一朵无声的花一样,沉默而惊艳,所以作者以此为题,用比喻手法,赞扬了父母之爱的平凡与伟大。

4.

租房三天的女人

江泽涵

我楼下有一间小屋,搁着旧家具,闲着也是浪费,干脆租出去吧。刚贴出信息,就有人来电话问租金。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粗矿而略显沙哑。她说电话里说不清楚,人就在楼下的电话亭,请我下楼商量。

快到一楼了,我闻见一股淡淡的腐味,可能感冒鼻塞的缘故,也可能真的死老鼠了。

楼梯口已经站着一个女人,大脸盘,大手脚,皮肤糙黑,衣着也很旧,但选得干净,她的身板尽量挺得直,还是有些微缩。

女人冲我笑笑,带着一丝勉强。我回了一个招呼,简单介绍了一下条件,问她要租多久。

“俺……三天!”女人拽紧了拳头,不等我变脸,又紧接上,“俺厖我给两百,成吗?”她似乎失了勇气,又像是在恳求。

我看她不像来找茬,也就软了下来,“光三天,还是住旅馆吧,再说搬东西也麻烦啊?”

“太贵了,而且我厖”她的声音沉了下去。

她也不像作风不正的人。我依然不敢大意:“能告诉我,你这三天要用来干什么吗?”

女人 脸涨成了酱紫色,嗫嚅着:“我女儿要来看我。”

我一愣,问女人原来住在哪儿。

“在厖住宿舍的。”女人说。“服装厂的。”女人说。“八个人一间,不能留客的。”女人说。

我向来不爱招麻烦,但这次要破例了。

女人欢天喜地地抱紧了拳头。她手脚很利索,一寸地一寸地地拖起来,瓷砖也擦得锃亮的。

第二在一早,女人就蹬着大三轮搬来了,一床洗白被褥,一套旧炊具,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我问女人还需要什么。她讪笑了一下:“你家阳台好多花呢,借俺一盆行不?”她盯着我的眼睛。

我说不好都难了,挑来挑去,还是选了茶几上的水仙。

这一晚,我吃完夜宵,下楼去散步,路过小屋。亮度不高的台灯下,一个女孩正在写作业,朴素,大方。女人坐在旁边静静地陪着。女人和女儿都洋溢着恬淡的笑。

“丫啊,这张是啥?”女人拿起一张表格。

“学生档案表啊。”

“高一不填过了吗?”

“这张高考要用啦。“女儿一栏栏写下来,“海王星服装厂!妈,我还记得你的单位呢。”

“妈工作不好呢。”

“没呢,咱班多的是工农子弟呢。”

女人笑了,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妈,我明儿想去你厂里参观下?”

“可远了。周末也放假的。妈明儿带你去附近逛逛,看看缺啥,妈给你买。”

女儿摇摇头:“哈都不缺呢。”

……

女人如期送走了女儿。她捧着水仙来退房。反正新房客也还没找来,我就意思意思收了五十。女人后来又折回来送了我一篮水果。

半个月后,感冒可算好了,到哪儿都精神抖擞呢。兴之所致,到老区拜访旧友。路过海王星服装厂的时候,我想起了租三天房的女人,她现在应该正忙碌着吧。

临近了老巷子,一股酸腐味袭过来。再往里几步,我傻眼了。晒场大的一块地上,一箱箱瓶罐,一叠叠硬纸板,一袋袋废纸,堆积如山。细看之下,山群中还有一间屋子,木板架起的,六七平米,一张床,一条方凳,再无空地。屋侧停着一辆大三轮,后面绕出来一个女人,大脸盘,大手脚,皮肤黝黑厖我感到自己的眼睛被灼伤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

1.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    仔细阅读母女俩的对话,你从中看出了女儿怎样的品质?

                                                                        

                                                                        

3.    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作者笔下的租房女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读完本文,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1.采用外貌描写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这个女人俭朴的劳动者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为下文在老巷子里再次见到她作铺垫。

2.女儿生活简朴,大方自信,体恤母亲,懂事孝顺。

3.①勤劳能干:工作辛勤,租“我”房刚搬进来就打扫。②朴实:穿着朴素,为人朴实。③懂得感恩:折回来送“我”一篮水果。③有伟大母爱;对女儿无微不至。

4.略

5.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我慢慢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他没有来。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āi  ái)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

⑪“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有空就到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⑫我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好几张奖状端端地贴在墙上。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xiāo xiào)。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⑬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得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⑭“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说道。

⑮“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学习,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职业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⑯“我会的,没问题。”他爽快地答应了。

⑰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我也该走了。”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⑱“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⑲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灯光掩映的路上,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yì mì)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B.第②段到第⑧段,文章设置了两个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有一定的悬念,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并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组织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3.阅读全文,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4.以“最小的星星也闪光”作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说说。

                                                                               

5.站在潘小锋的角度,本来怕挨打害怕地逃去网吧,后来老师来到家中劝他努力奋斗,有机会为班级争光,相信他的内心会有极大的转变。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写他内心的话。

                                                                               

1.ái  xiào  mì

2.C

3.①课堂上窃笑搅起的波浪让“我”怒火中烧,说明“我”是一个比较急躁的老师。②放学看了那张画后,平息了自己的怒气,说明“我”是一个能发现学生优点的老师。③亲自送学生回家,说明“我”是一个注重了解实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④鼓励潘小锋发挥特长,说明“我”是一个善于鼓励、引导学生的老师。(答出任两点即可;只要是结合原文的具体情节分析,意思对即可)

4.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②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每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

5.略

6.

我是吴宓①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课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 xī 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他就像是一座钟。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⑤比起教学上的一丝不苟,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⑥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⑦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⑧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教授。”

【注】①吴宓(mì)(1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学者、诗人、教育家。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名鼎鼎(     )        晨xī(     )

2.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吴宓教授的特点具体表现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勤奋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3.文段⑤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品味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1)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2)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5.仔细阅读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dǐng  曦

2.①潇洒(或功底深、才华出众)②半夜备课,早起诵读③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④为学生拦车,请学生吃饭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1)“连忙”一词,看出吴宓老师生怕学生出事,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意近即可)(2)“急切”一词,表现了吴宓老师渴望走上讲台的迫切之情。(意近即可)

5.体现了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渴望之情,对于无法从事教学的不甘。作者用该句作为全文的结尾,表达了他对吴宓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

文档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根据新部编教材编写10古诗三首11十六年前的回忆12为人民服务13金色的鱼钩)(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一)1.下面多音字按所给读音组词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处(chǔ)处分处理设身处地B.横(héng)横肉横祸横七竖八C.间(jiàn)间断间接亲密无间D.模(mó)模范模仿模棱两可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搭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正批评提出意见提高勇气减少牺牲B.关心战士寄托哀思团结人民审阅稿件C.发表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