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四下22.《囊萤夜读》试讲稿(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17:51
文档

部编四下22.《囊萤夜读》试讲稿(教学设计)

22《囊萤夜读》试讲稿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根据语意断句。2.学习用扩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3.通过动作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勤勉好学的品质。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导入新课,注释解题1.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课文的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一个读书人在晚上读书。生2:他点的不是油灯,是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亮。生3:他肩膀和膝盖上都有补丁,他家一定很穷。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这个读书人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就
推荐度:
导读22《囊萤夜读》试讲稿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根据语意断句。2.学习用扩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3.通过动作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勤勉好学的品质。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导入新课,注释解题1.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课文的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一个读书人在晚上读书。生2:他点的不是油灯,是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亮。生3:他肩膀和膝盖上都有补丁,他家一定很穷。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这个读书人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就
22 《囊萤夜读》试讲稿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根据语意断句。

2. 学习用扩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通过动作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勤勉好学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注释解题

1.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课文的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一个读书人在晚上读书。

生2:他点的不是油灯,是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亮。

生3:他肩膀和膝盖上都有补丁,他家一定很穷。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这个读书人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就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亮读书,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

或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白天草丛待,夜晚空中游。一盏小灯笼,挂在身后头。

生:我觉得是萤火虫,我看到“一盏小灯笼”就猜出来了。

师:萤火虫是一种昆虫,它生活在草丛中,我们看这个“萤”是——

生:草字头,下面是“昆虫”的“虫”。

(师板书“萤”,生齐读。)

师:关于萤火虫,还有这样一则谜语:小飞虫尾巴明,夜黑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谜语中说,古人曾在夜里借用它刻苦读书,大家知道这个古人是谁吗?

生:是车胤,我听过这个故事。

师:要把萤火虫聚集起来当一盏灯,要怎么做才行?生:把好多萤火虫抓起来,装在一个袋子里。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字表示,是什么?

生:囊。

板书课题,(边写边说)同学们请看“囊”字,囊的意思是袋子,第一笔横就像扎系袋口的绳索,口就是口袋,竖表示里面有东西放在案子上,下面笔画多的部分表音。囊字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紧凑,横画之间要间隔匀称。跟老师一起书空。再看“萤”字,它指什么,大家一起说,对,是萤火虫,所以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是“虫”字,要和下半部分是玉字的“晶莹”的“莹”字区分开。请大家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用课文插图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做铺垫,这种设计体现了对学情的尊重。】

2.解题

师:囊萤夜读是什么意思?

生:“囊”是用口袋装的意思,“萤”就是萤火虫。“囊萤夜读”就是用口袋装着萤火虫照亮,在夜晚读书。

师:非常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了课文注释。

师: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囊萤夜读”就是用口袋装着萤火虫照亮,在晚上读书,“囊”在这里是个动词。师:能从注释中准确提取信息,了不起。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借助注释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学习《司马光》(三年级上册)一课时已经掌握,此处进一步巩固。“囊”本为名词,此处用作动词,不讲名词动用等专业术语,只让学生知道文言文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互读,相互正音。(生自由练读)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虽然很短,但是不好读,课文中的第一句,谁来读一读?(出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生: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师:读文言文,这位同学注意了停顿,读出了节奏,值得表扬。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停顿?

生:我认为“胤恭”是一个人名,所以这样停顿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不对,胤是一个人的名字,注释里面提到了《晋书·车胤传》,胤是车胤。我觉得应该这样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师: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学习文言文,看什么很重要?

生:看注释。

师:刚才的这位同学,现在请你读,你怎么读?

生: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师:看来,要读好文言文,一定要注意看注释,了解了意思,节奏把握就会更好。下面这句话很长,而且还有个多音字“盛”,它有两个读音,想一想,要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应该读什么?

生:chéng。

师:现在,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

2.师:刚刚有同学问到了“倦”和“勤”的意思,说书中没有找到这两个字的注释,看注释这个方法虽然很好,但是有时候没有注释,那怎么办呀?

生:可以给这个字组词。

师:怎么知道的?

生:由课后习题得知。

3.师:聪明的同学在学习中总是能够前勾后连。课后第二个习题告诉我们一个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扩词。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师:谁给“恭”组个词?

生:恭候、恭敬、谦恭、恭请……

师:“恭”是个形声字,上面是“共”的变形,是声旁,下面是“心”的变形,是形旁。不论是恭敬还是谦恭,都是发自内心的,再读。师:汉字大多是形声。“勤”也是个形声字,谁来分析这个字形?请你

师:“勤”的左边是“堇”,是声旁,右边是“力”,是形旁,“勤”就要付出劳动,付出力气,付出精力。

【设计意图:利用归类识字法识字,重点指导形声字的学习,通过形旁声旁的分析,让学生牢牢记住字形,也理解了字义。给“恭”组词也为下文用扩词的方法理解词义做了铺垫。此环节对于断句不予指导,敢于让学生试错,这样才能展示学生最原生态的语言感觉,才能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自读自悟,习得断句方法。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很大不同,能够正确断句,握停顿和节奏,是读出文言文韵味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板块:读懂句意,学习断句

谁来给“勤”扩词?

生:勤劳、勤快、勤奋、勤俭……

师:农民在地里劳动,可谓——

生:勤劳。

师:妈妈下班也不闲着,总是忙东忙西,可谓——

生:勤快。

师:学生夜以继日地学习,可谓——

生:勤奋。

师:奶奶过惯了苦日子,总是忙忙碌碌又很节约,可谓——

生:勤俭。

师:这么多的词语,用哪个解释“勤”最合适的?

生:勤奋。

师:说说理由?

生:读书很用功要用勤奋来形容。

师板书“恭勤不倦”。

师:齐读这个词——

生:恭勤不倦。

师:看到“恭勤不倦”,你又能想到哪个意思相近的词?

生:谦恭有礼,孜孜不倦。

师小结:文言文语言凝练,要理解意思有很多方法,比如:看注释、找近义词,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把一些单音节的词换成双音节词,进行扩词理解。

师:我们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博学多通”。“博学”的意思是——生:学识渊博。

师:“通”的意思是——

生:通晓,明白。

师:“博学多通”的意思是——

生:学识渊博,通晓很多知识。

师板书“博学多通”。

师:把这些词语串联成通顺的句子,就是这句话的意思。

生:车胤谦逊有礼、勤奋好学不知疲倦,学识渊博,通晓很多知识。

2.断句有法

师:理解了句子意思,再来读一读第一句。

生自由读、指读。

明确断句: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师小结断句方法:除了看标点符号,还要靠什么来断句呢?先理解句子意思,再根据句子意思来断句。

指导生朗读:“胤”后面稍作停顿,“勤”和“学”稍稍拖长一点音,做到意断音连。

PPT出示,师小结理解句义的方法:借助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结合已有知识经验,都是理解句意的好方法。除此之外,课文插图也能够帮助理解句意。

【设计意图:以第一句为例,引导学生学会据意断句的方法。先借助注释理解“恭”、“通”的意思,再联系课后第二题,习得扩词理解词义的方法,从而理解“勤”、“倦”和“博学”的意思。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把他们串成连贯的句子。理解了句义,断句则水到渠成。这样设计教学,不是教师硬生生告诉学生如何断句,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让学生在品读中自悟自得。】

第四板块:运用方法迁移提升

1.借助课文插图,自主学习文章第二句话,用以上方法理解句子,再试着断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句话。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集体交流。

生:我在注释里发现了“练囊”这个词,它的意思是“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师:“家贫不常得油”的“贫”是什么意思?

生:贫穷。一扩词就知道了。

师:他家很贫穷,不常有油。谁猜猜这个“油”是什么油?

生:煤油或者柴油。

生:不对,应该是清油,我在书上看到过清油灯。

师:车胤家贫,连晚上读书用的清油灯都用不起,所以他只能做一个白色的袋子装上萤火虫来读书。他装了多少只萤火虫呀?

生:几十只,课文中说了是“数十”。

师:对,数十只就是几十只,这样的光虽然微弱,但车胤看书却非常认真。我们看课文插图,瞧,他多认真啊,甚至不知疲倦。如果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生:以夜继日。

师:现在,你就是车胤,都晚上11点了,赶快睡吧,你睡不睡?

生:不睡。因为车胤读书是“以夜继日焉”。

师:时间过得飞快,凌晨3点了,所有人都睡觉了,这么晚了,真的挺累的,而且可能还有蚊子叮你呢,你就睡吧,睡吧!

生:不睡。

师:都凌晨5点了,可能这回真的有点累,上眼皮下眼皮打架,困死了,睡吧!

生:不睡,我还要读书呢。

师: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以夜继日”了吧?

生:就是晚上接上了白天。

生:就是日夜不停。

生:就是说车胤非常勤奋,非常努力。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夏天,车胤用白色的绢布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照亮,夜以继日地读书。

师:理解了句义,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同学们听注意断句是否正确。

4.明确断句,指导学生朗读。

夏月/则练囊/装数十萤火/以照之,以夜继日焉。

师:作者开篇概括车胤的勤奋,后面借助事例写出了他的勤奋,这种方法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来读一读全文,感受感受这种写法。

(生齐读全文)

5.指导读全文,把握断句,读出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设计意图:第一句的学习以教方法为主,第二句的学习则放手让学生用方法,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第五板块:批文入情,感悟形象

1.初步感知形象

师:请学生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车胤?

预设: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2.深入体会品质

预设:

(1)师:车胤,你家里连灯油都买不起了,为什么还要读书学习?师:人穷志不短,好一个有志气的车胤,读出你的体会。

(2)师:车胤,你为什么要夜以继日地读书?师:好一个恭勤不倦的车胤,读出你的敬佩。

(3)师:车胤,你怎么会想起来用练囊盛萤火虫来照亮读书的?能给我们讲讲当时的具体情况吗?

【指导学生结合具体文字,参照插图,发挥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练习。侧重于引导学生体车胤的心理活动、语言和动作。】

预设:

生:我白天在地里劳动,没时间读书,只能晚上看书学习。无奈家境贫苦,常常没有灯油。一个夏天的夜晚,我正坐在家门口发愁,忽然看见门前的草丛里有星星点点的亮光,原来是萤火虫!我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把萤火虫捉来照亮读书不是很好吗?于是我就这样做了。

师:萤火虫的光多么微弱啊,怎么能照亮呢?

生:一只萤火虫的光虽然微弱,多了也就亮了,总比没有光不能读书好得多。

师:那你为什么用练囊呢?

生:练是一种白色的薄绢,透光性好啊。

师:谁能填空把这个过程说清楚?

师:好厉害!你已经把课文背下来了。熟读成诵是个很好的学习背诵古文的方法。

3.师:囊萤夜读的例子正是车胤恭勤不倦的最好佐证,正因为它的恭勤不倦,所以才能够博学多通,让我们齐读读出对车胤的赞美和钦佩。

4.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夜以继日地读书,后来位居礼部尚书,囊萤夜读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你想对车胤说点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用文言的形式表达。

【设计意图:统编本教材“双线组元”,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感悟人物形象,同时,也要关注语言和表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再读文本,深入体会情感,感悟形象。作为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本文没有出现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而是以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进行补白,设计了动词填空,将短文读长,将薄书读厚,既落实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又培养了学生再造想象这一思维品质。用文言的形式表达对车胤的钦佩和赞美之情,旨在培养学生学文言、用文言的兴趣,学生能够文白夹杂地通顺表达即可,不做过高要求。】

第六板块:单元整合,课外拓展

1.整合词句段运用

预设:

师:古人刻苦读书求学的故事还有很多,请看这些成语,自己读一读。出示成语:

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

生自由读后指读、齐读。

2. 课后拓展

师:课下,请你阅读《程门立雪》的文言版,试着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理解故事大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读一读,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杨时?他给你怎样的启迪?

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再读其他几个故事。

出示: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洛:洛阳。②盖:大概、大约。③暝坐:坐着打盹。④游酢:杨时的朋友。⑤觉:睡醒。

【设计意图:统编本教材强调单元整合,教师执教时要有全局观念,应该聚焦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从理解到迁移,从体会到运用,从课内到课外,引领学生立足文本,深度学习,真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或:师:在我国古代,像车胤这样勤奋的人可不止他一个,你还知道谁?

生:匡衡,他凿壁借光看书,很勤奋。

师:是的,匡衡非常勤奋,大家看,这个人就是匡衡。(出示图片)匡衡是西汉的经学家,这就是凿壁借光的

故事。(出示《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

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要理解文言文故事,有

两个方法特别重要,还记得吗?生:可以看注释,也可以扩词理解有些字的意思。

师:好,我们现在自己默读,用这两种方法来试着理解

这个文言文故事的大意。

(生默读课文,思考意思。)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逮”“乃”分别是什么意思?生:“逮”就是到,及。“不逮”就是烛光照不到。“乃”是就的意思。我们可以看注释。

生:看注释我还知道了穿壁的意思,“穿”是凿的意思,“穿壁”就是在墙上打洞。

师:看注释这个方法还真管用啊!这里有个“烛”,什

么意思?

生:蜡烛。扩一下词就明白了。

师:邻居家有蜡烛,而他们家没有,所以他只能是“穿

壁引其光”。“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引入,引过来。也可以通过扩词的方法来理解。师:“以书映光而读之”中“映”是什么意思?

生:映照。

师:能想象那个动作吗?他读书的位置一定在哪儿?

生:墙角。

师:洞在哪里,光就在哪里;光在哪里,人就在哪里。

匡衡只能靠在墙角,借着微弱的光来读书,很辛苦,但

是他没有放弃。无论是匡衡,还是车胤,都值得我们学习。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你的感受。

生:他们做得太好了!我一般学到8点,把作业做完就睡觉了。这几天考试才熬到11点,他们平时都是以夜继日的。

生:他们在没有光的艰苦条件下都要读书,我们现在更

应该好好读书。

师:对,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平时也要勤奋学习。

(评析:拓展阅读《凿壁借光》,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使得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感悟更加深刻。这样的拓展,将

单元人文主题的领悟很自然地与文本内容的理解、方法

的习得等融为一体,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多元学习价值。)五

师:同学们,古时候有人囊萤夜读,有人凿壁借光,还有人是这样读书的——(出示《孙康映雪》《江泌映月》的图片),他们是怎样做的?生:有人借着雪光读书,有人借着月光读书,都非常刻苦,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师:古人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是需要我们传承的,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刻苦学习。今天留给大家的作业,一是希望大家把学到的文言文故事讲给伙伴听一听;二是请大家读一读《孙康映雪》《江泌映月》的故事。

文档

部编四下22.《囊萤夜读》试讲稿(教学设计)

22《囊萤夜读》试讲稿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根据语意断句。2.学习用扩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3.通过动作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勤勉好学的品质。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导入新课,注释解题1.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课文的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一个读书人在晚上读书。生2:他点的不是油灯,是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亮。生3:他肩膀和膝盖上都有补丁,他家一定很穷。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这个读书人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