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班语文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任课教师:肖 宇
为了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特拟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放在首位,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理念,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66人,其中女生39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培养,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学习不踏实,是课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教学重点,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0、本册安排了3个“法制教育渗透点”分别在:第9课《自然之道》,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30课《文成公主进藏》。渗透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概况等。(见教案)
五、教学措施: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学习体验,增强阅读能力。
(一)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二)阅读教学
本册既要完成中年级阅读学习目标,又为高年级的阅读作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这项内容安排在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中,它以对话形式,渗透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交流平台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可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
8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安排;其他四项是说、写分开安排。
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作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六、辅导后进生转化措施
1、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后进生的辅导。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结合。
3、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利用同桌的优势,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4、和后进生谈心,从思想上树立信心,思想指导行动,进行自我转化。
5、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寻找一切教育契机,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信心和健全的人格。
七、教学进度:
见附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周次 | 起止时间 | 教学课题 | 课时 | 备注 |
1 | 31-32 | 报名注册,举行开学典礼,课堂常规训练 | ||
2 | 33-36 | 1、古诗词三首;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 | 7 | |
3 | 39-314 | 4、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 | 5 | |
4 | 316-320 | 5、中彩那天;6、万年牢;7、尊严; | 6 | |
5 | 323-327 | 8、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 | 6 | |
6 | 330-143 | 9、自然之道;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 | 6 | 渗透法制教育 |
7 | 46-413 | 12、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 6 | |
8 | 416-420 | 13、夜莺的歌声;14、小英雄雨来;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6 | |
9 | 421-427 |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 6 | |
10 | 428-54 | 半期复习与综合检测;17、触摸春天; | 6 | |
11 | 57-511 | 18、永生的眼睛;19、生命 生命;20、花的勇气 | 6 | |
12 | 514-518 | 语文园地五;21、乡下人家; | 6 | |
13 | 521-525 | 22、牧场之国;23、古诗词三首;24、麦哨; | 6 | |
14 | 528-61 | 语文园地六;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6 | |
15 | -68 | 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 | 6 | |
16 | 611-615 | 语文园地七;29、寓言两则; | 6 | |
17 | 618-622 | 30、文成公主进藏;31、普罗米修斯;32、渔夫的故事; | 6 | 渗透法制教育 |
18 | 625-629 | 语文园地八;期末复习。 | 6 | |
19 | 72-76 | 学期综合检测 |
20 | 79-713 | 散学典礼,放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