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含答案):1.2有理数(5课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16:29
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含答案):1.2有理数(5课时)

1.2有理数第1课时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2.了解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把所给的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设计者:)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回顾:我们在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2.进入七年级,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呢?现在又将如何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6页,完成下列问题:1.整数:__正整数__、__负整数__、__零__统称为整数.2.所有正整数组成__正整数_
推荐度:
导读1.2有理数第1课时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2.了解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把所给的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设计者:)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回顾:我们在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2.进入七年级,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呢?现在又将如何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6页,完成下列问题:1.整数:__正整数__、__负整数__、__零__统称为整数.2.所有正整数组成__正整数_
1.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2.了解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把所给的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

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1.回顾:我们在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

2.进入七年级,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呢?现在又将如何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呢?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6页,完成下列问题:

1.整数:__正整数__、__负整数__、__零__统称为整数.

2.所有正整数组成__正整数__集合,所有__负整数__组成负整数集合.

3.分数:__正分数__、__负分数__统称为分数.

4.有理数:__整数__和__分数__统称为有理数.

5.__正整数__、__负整数__、__零__、__正分数__、__负分数__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有理数的概念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6页,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6,-8,25,-0.4,0,-,9.15,1,7.9,200,0.5,-39,-9%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展示点评】正数是相对于负数而言的,而整数是相对于分数而言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整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百分数都可化为分数,因此都属于分数.

【小组讨论】从例1中你发现:整数包括哪些数?分数包括哪些数?你在我们学过的数(圆周率π除外)中,能找到一个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的数吗?为什么把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反思小结】有理数就是指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例如:分数是3与4的比,所以是有理数;整数8可以看作是8与1的比,即:,所以8是有理数;1.5可以看作是3与2的比,即:,所以1.5也是有理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有理数的分类

活动二:结合例1说一说,有理数按定义可分为:

有理数

例2 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3,-2,30,0.4,0,-,3.4,π,-1,60,0.5

正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展示点评】要注意分类标准的选择要使分类对象不重不漏.

【小组讨论】从例2中你发现:正有理数包括哪些数?负有理数包括哪些数?你发现有一个数无家可归吗?它是谁?由此,你发现有理数还有另外一种分类的方法吗?

有理数

【反思小结】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娄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通过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0来分类.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3.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判断题:

①自然数是整数( √ );

②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 × );

③零是自然数( √ );

④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 × );

⑤正整数是自然数( × );

⑥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 √ );

⑦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 );

⑧有最小的有理数( × ).

2.在-,0,0.333,-1四个数中,有理数的个数为( D )

A.1   B.2   C.3   D.4

3.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5,,-,0.1,0,-5.32,-80,123,2.333,0..

4.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集合中:

1,-0.20,325,-7,0,-23.13,0.618,-2014.

整数集合:{ 1,325,-7,0,-2014 …};

分数集合:{ -0.20,-23.13,0.618 …};

正数集合:{ 1,325,0.618 …};

负数集合:{ -0.20,-7,-23.13,-2014 …}.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第2课时 数 轴

1.了解数轴的概念,能准确画出数轴.

2.会用数轴上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表示的有理数,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会数轴的三要素.

体会数轴的三要素,体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合理性.

数轴的“三要素”与有理数中0,1以及数的符号的对应性.

 (设计者:   )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观察下面的温度计,读出温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20 m和50 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0 m和50 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7至9页,完成下列问题:

1.规定了__原点__、__正方向__和__单位长度__的直线叫数轴.

2.数轴的画法:先画一条__水平直线__,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__原点__,用数0表示;一般选取原点向右为__正方向__,并用箭头表示;根据需要,取适当的长度作__单位长度__.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__点__表示,正有理数都在原点的__右__边,负有理数都在原点的__左__边.

4.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在原点的__左__侧,与原点的距离是__4__个单位长度.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数轴的意义和画法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7-8页,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数轴?

2.画数轴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根据教科书中的实例,说一说原点起什么作用?

【展示点评】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画法步骤:(1)首先画一条直线(通常画成水平位置);(2)在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数都是正数,可偏向左边;(3)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画上箭头.(4)最后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原点表示数0,具有“分界”的作用.

【小组讨论】数轴的概念中包含哪些内容?关键是什么?

【反思小结】数轴的定义有三层含义(1)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2)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3)原点位置的确定、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实际而定的,一般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活动二: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0.

【展示点评】先画出数轴,然后根据单位长度将正数标在原点右侧相应位置,0标在原点处,负数标在原点左侧相应位置.

【小组讨论】结合例题说一说怎样在数轴上表示出给定的有理数?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反思小结】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长度.数轴是数形结合的基础,能把数与直线联系起来,零用原点表示,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还可表示无理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及作用.

3.方法: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有理数.

―→―→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这时它表示的数是( D )

A.2      B.1      C.-1      D.-2

2.在数轴上表示-19的点与表示-10的点之间的距离是( C )

A.29  B.-29  C.9  D.-9

3.在数轴上,0和-1之间表示的点的个数有( D )

A.0个  B.1个  C.2个  D.无数个

4.如图所示,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表示什么数.

解:-3,-2,0,2,3.

5.小明的家门口(记为A),他上学的学校门口(记为B)以及书店门口(记为C)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向的大街上,A位于B西边300 m处,C位于B东边500 m处.小明从学校门口出发,沿这条街向东走400 m,接着又向西走了700 m到达D处,试用数轴表示上述A,B,C,D的位置.

解: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第3课时 相反数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了解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能求出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3.会运用有理数相反数的意义简化多重符号.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

 (设计者:   )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与-2,5与-5,-2.5与2.5

2.观察数2与-2,5与-5,-2.5与2.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吗?

思考:(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___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___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9至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__2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2和-2__,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__2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5和-5__.

2.__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__叫做互为相反数.

3.一般地a与__-a__互为相反数.

4.-2.5是__2.5__的相反数,__-__的相反数是,m与-m互为__相反数__.

5.0的相反数是__0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相反数的概念

活动一:阅读教科书第9-10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例1 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6,-8,-3.9,-,100,0.

【展示点评】根据数a的相反数是-a,直接写出结果.

【小组讨论】1.数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a的点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什么叫做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因此,这两个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3.在数轴上有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两个点表示的数有什么关系?

4.如果一个数是a,那么它的相反数如何表示?

【反思小结】(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________,且到原点的________相等,因此,在数轴上表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点关于________对称;

(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________;

(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________的相反数,-a是________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________.-(-3)是________的相反数,所以-(-3)=________.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有理数符号的化简

活动二:阅读教材第10页“思考”及其下面一段话,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例2 ①-(-7)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②-(+7)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③-0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④+(-7)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展示点评】-a表示a的相反数,但是-a不一定是负数.当a是正数时,如第②小题中的a=+7,-a=-7,即a是正数,-a是负数;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当a是负数时,如第①小题中的a=-7时,-a=-(-7)=7,即a是负数,-a是正数.

【小组讨论】有多重符号的数如何化简?依据是什么?

【反思小结】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相反数,-a不一定是负数,应该分类讨论:当a为正数时,-a是负数;当a为0数时,-a是0;当a为负数时,-a是正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相反数.

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有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B.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有理数

C.2与2.75都是-的相反数

D.0没有相反数

2.填空:

(1)-1.6是__1.6__的相反数,__-2__的相反数是2.

(2)与__-__互为相反数.

(3)如果a=-a,则表示a的点在数轴的__原点__.(什么位置)

(4)如果a=-13,那么-a=__13__;

(5)如果-a=-5.4,那么a=__5.4__;

(6)如果-x=9,那么x=__-9__.

3.在数轴上标出2、-4.5、0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

解:

4.化简下列各数:

(1)-(-68);    (2)-(+0.75);

(3)-(-);  (4)+(+50).

解:(1)68 (2)-0.75 (3) (4)50

5.已知4-m与-1互为相反数,求m的值.

解:m=3.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第4课时 绝对值

1.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2.了解绝对值的性质,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理解绝对值的性质.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正式足球比赛对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面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的质量(g),用负数记不足规定的质量(g):

-25,+10,-20,+30,+15,-40.

请指出哪个足球的质量好一些,你的依据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1页,完成下面问题:

1.一般地,__数轴__上表示数a的点与__原点__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__|a|__.

2.绝对值的性质

(1)当a是正数时,|a|=__a__;

(2)当a是负数时,|a|=__-a__;

(3)当a是0时,|a|=__0__;若|a|=a,则a__≥__0;若|a|=-a,则a__≤__0.

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__正数__,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__它的相反数__,0的绝对值是__0__.

4.|-5|在数轴上的表示的意义是表示__-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绝对值的概念

活动一: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相互交流思考下列问题:

1.在数轴上表示10和-1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吗?举例说明一个数的绝对值用符号如何表示?

2.利用数轴说明∣-2∣表示的意义.

3.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与它和原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4.概念中的数a可以表示什么数?请举例说明.

【展示点评】数a的绝对值记作|a|,|a|表示数轴上数a处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距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越大,反之越小.对于数a,它可以表示任何数.

【小组讨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它本身有什么关系?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反思小结】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它与原点之间的距离,离原点的距离越远,绝对值大;离原点的距离越近,绝对值小.由于距离总是正数或0,所以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当a是正数(即a>0)时,∣a∣=________;当a是负数(即a<0)时,∣a∣=________;当a=0时,∣a∣=________.(双重性)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活动二:例 求-5,0.8,0,-,7的绝对值.

【展示点评】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小组讨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反思小结】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再由绝对值的意义来确定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结果.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必为__________,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________.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绝对值.

2.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化简.

3.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绝对值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3.7|=__3.7__;|0|=__0__;-|+0.75|=__-0.75__;=____;-=__-__;+=____;|-10|+|-5|=__15__;|-6.5|-|-5.5|=__1__.

2.__0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_非负数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_非正数__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这个数一定是( D )

A.正数             B.非负数

C.任何数  D.以上都不是

4.给出下列说法: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B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绝对值不大于5.1的整数有( D )

A.8个  B.9个  C.10个  D.11个

6.|x|=7,则x=__±7__;|-x|=7,则x=__±7__.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第5课时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会比较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1.说一说:某一天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从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

广州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广州.

2.画一画:(1)把上述表示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

(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2至13页,完成下列问题:

1.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他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__小__到__大__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__右边__的数,由这个规定可知:

-6__<__-5;-5__<__-4;-4<__-3;

-2__<__-1;-1__<__0,0__<__1.

2.(1)正数__>__0,0__>__负数,正数__>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__小__,绝对值小的反而__大__.

3.阅读教材第12页图1.2-7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其中最低气温是__-3__摄氏度,最高气温是__9__摄氏度.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活动一: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相互交流思考下列问题:

1.图1.2-7中,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是多少?你能将这七天中每天的最低气温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

2.把这七天最低气温的数值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3.正数、负数和0这三类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两个负数如何比较大小?

例1 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1)和-(+2);(2)-和-;

(3)-(-0.3)和.

【展示点评】异号两数比较大小,看符号(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看绝对值;0位于正、负数之间,0小于所有正数,但是大于所有负数.

【小组讨论】如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反思小结】1.利用数轴比较;2.利用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的法则;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的一般步骤:①求绝对值;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③比较负数的大小.

比较两数大小时,通常需判断数的符号和求数的绝对值.有时需先化简原数,但最后的结果在书写时一定是原来的两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应用

活动二: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a,-a,-1的大小关系是(  )

A.-a<a<-1   B.-1<-a<a

C.a<-1<-a  D.a<-a<-1

【展示点评】从数轴上可以看出a在-1的左侧,所以a<-1.

【小组讨论】比较用字母表示的数的大小时,可用哪些方法?

【反思小结】学习了数轴,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方法: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有没有最大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为什么?

解:既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2.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若有,请把它写出来.

解: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

3.等于-1.5且小于4.2的整数有__6__个,它们分别是__-1,0,1,2,3,4__.

4.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1与-10;(2)-0.001与0;(3)-8与+2;(4)-与-;(5)-(+)与-|-0.8|.

解:(1)1>-10 (2)-0.01<0 (3)-8<+2 (4)-<- (5)-(+)>-|-0.8|

5.若a>0,b<0,a<|b|,你能比较a、b、-a、-b这四个数的大小吗?

解:b<-a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含答案):1.2有理数(5课时)

1.2有理数第1课时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2.了解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把所给的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设计者:)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回顾:我们在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2.进入七年级,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呢?现在又将如何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6页,完成下列问题:1.整数:__正整数__、__负整数__、__零__统称为整数.2.所有正整数组成__正整数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