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考核组:
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考核的要求,现将我市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及“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2006年以来,在省环保厅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巢湖水污染防治规划》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的要求部署,大力推进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过去的5年,我市累计投入46.1亿元,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0座(不含三县),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1.7万吨/日,新建污水主干管网1201公里,建成南淝河等市区河道沿河截污管173.6公里,建成污水泵站38座。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16座,污水处理总能力达96.2万吨/日,比“十五”末增长了近1倍;建成污水管1977公里,比“十五”末增长了2.33倍;污水处理设施服务面积达413.6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长了2.7倍;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23和15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厂年COD削减量增加151%。
经过5年的努力,我市巢湖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巢湖及入湖河道水质有所好转,2010年巢湖西半湖氨氮、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均值比2006年分别下降49.6%、19.2%和24.8%。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完成了“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2010年COD排放量低于3.21万吨,较2005年下降10.5%,被省授予污染减排超额完成奖。2008年,我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在全国36个大城市中连续排名第一。2009年、2010年,我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综合考评继续领先。2010年4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我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工作现场会”。国家环保部周生贤在合肥考察时,评价指出合肥的水环境治理工作“认识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全国都很有特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强化治污责任和投入力度
、市认真落实省与我市签订了水污染防治工作阶段性目标责任书,明确提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治理目标。常委、孙金龙提出要做好城市水文章和绿文章,让合肥“成为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市成立由任组长、分管副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污染减排纳入目标责任体系,通过《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将水污染防治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明确水污染防治和减排工作一把手责任制,严格实行问责和“一票否决”。同时,编制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将水环境治理纳入“大建设”统筹实施,与路桥工程、民生工程并驾齐驱。全市上下形成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力推进的责任体系。自2006年以来,我市水环境治理累计完成投资46.1亿元,是“十五”5年水环境治理总投资20.4亿的2.26倍,有利地促进了治污目标的落实。
(二)突出关键环节,全方位开展工业污染防治
常委、孙金龙同志强调,“要牢固树立‘抓发展是政绩,抓环保更是政绩’的理念,绝不要污染的GDP”。在大力推进“工业立市”战略过程中,突出三个环节:一是突出规划环评环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市10个以上省级工业园区均完成了规划环评,经开区、高新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庐阳工业园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效益明显;二是突出环评把关环节,坚持把环保置于规划建设的头道关口,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对《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禁止的项目一律不批;对向巢湖排放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磷的项目一律停批;对未完成减排任务、超过总量指标、存在环境问题以及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地方或企业一律限批。“十一五”以来共拒批不合环保要求的项目100多个。三是突出循环利用环节。加大废水处理回用力度,占全市工业废水和污染排放量50%的马钢(合肥)公司工业污水零排放;安徽氯碱化工集团废水排放量由1万吨/日下降5000吨/日;关停了合肥煤气制气厂等企业;安利合成革企业成为全省首家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金钟纸业、金鹰纸业等造纸企业废水回用工程也先后启用。工业废水排放量从2006年的5054万吨锐减到目前的209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市污水排放总量的10%,COD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70%。
(三)围绕主体项目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厂是生活污染减排的关键。我市把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巢湖水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是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采取“集中与分散,大中小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按流域整合拟建污水处理厂,继续发挥大型厂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在新区及管网暂时覆盖不到的区域,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污水厂。经过不懈努力,“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建成经济开发区一期、蔡田铺、十五里河、望塘、小仓房等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底已拥有16座污水处理厂(含三县),总处理规模96.2万吨/日,比“十五”末增加52.7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加强管网建设。坚持“先建网、后建厂”和“厂网并行”的原则,适度超前建设污水管网。从2007年下半年起,我市开始对南淝河及其支流等城区河道两侧全部埋设截污管,将原直排河道的污水全部收集、截流,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2008年3月,我市又及时制订了《合肥市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实施方案》,到2010年底已建成污水管网1977公里,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超过98%,基本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同时,强力推行雨污管网分流,完成污水管网排查百日会战,纠正排水不规范问题1600多个。
三是加强污水处理提标升级。目前在建的污水处理厂全部按一级A出水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王小郢、朱砖井等污水处理厂也将实施除磷脱氮技术改造,为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公园绿化、市政杂用和城市河道补充水源创造条件。
我市在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2009年4月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合肥召开现场会时曾指出,合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厂运行效率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始终处于前列。
(四)注重环境效益,创新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
污水处理厂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环境效益的发挥。我市努力促进污水处理厂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一是创新污水处理厂市场化运营模式。王小郢污水处理厂TOT转让给德国柏林水务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运营,开创了国内污水处理TOT规范运作模式的先河;朱砖井污水处理厂采取BOT方式,由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望塘、经开区、蔡田铺污水处理厂通过招标方式,分别由安徽沃特星水处理运营有限公司、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省正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运营管理。
二是创新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模式。坚持自动监测与抽样监测相结合,对所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并与环保局局域网联网,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每天还安排专人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定期抽样监测,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安全、高效运营。
三是创新污泥处置模式。坚持污泥安全处置与污泥综合利用相结合,2007年底和2010年,我市结合热电联产项目,共建成了处理规模240吨/日的污泥焚烧项目,保障的污水处理厂的安全运行,防止了污泥的二次污染。
(五)坚持一河一策,加快入湖河道综合整治
一是实施工程治理。合肥结合实际修编完善相关专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按河流水系将水环境治理分为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二十埠河、板桥河、店埠河、新桥机场等片区,各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均制定了河道综合整治方案,实行了“河长”负责制,举全局之力开展“走河”行动。目前四里河、板桥河、店埠河一期等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等综合治理工作正在实施。我市环城水系、清溪路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工程、合肥市政务区西南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先后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二是实施补水治理。投资8500万元建设中水处理一期工程(10万吨/日),为环城景区近100公顷水面补水;首个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技术已在滨湖新区应用;总投资1.14亿元的环城水系沟通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总投资00万元的合肥西南部生态补水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补水工程全长90公里。建立南淝河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共补水7500万方。
三是实施生物治理。总投资2.55亿元的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展开,湖岸崩塌治理、沿岸湿地生态修复、堤防加固和水土保持等项目相继实施,以改善巢湖岸线生态环境。积极采取生物方法对黑池坝、花冲和杏花等城市公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使水质达到城市景观水标准。包河区、肥西县、滨湖等分别对所辖区域巢湖沿岸实施人工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计划,通过建设生态系统,修复堤岸生态,种植芦苇,放养食藻鱼类等生态技术对入进一步改善巢湖水质。
(六)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饮水安全
一是加大饮用水源宣传力度。开展了以保护饮用水安全为重点的“庐州环保世纪行”、“保护母亲河”等大型宣传活动,在公交车拉手上喷涂宣传广告,发放了宣传传单20000份,使饮用水源保护深入人心;二是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管理。先后制定了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规划、饮用水源安全应急预案和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建立了饮用水源重点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饮用水源保护项目由环保、土地、规划、水务等部门参加的并联审批,严格项目准入;三是调整了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增加保护区面积40平方公里。组织实施了董铺、大房郢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勘定项目,一级保护区设3公里防护网,二级保护区设立24个界碑。制作了董铺、大房郢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地形图和影像图。三县完成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四是完成城镇饮用水源地基础调查工作。每年都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及督察,关闭一级保护区所有排污口,取缔二级保护区内养殖户、小作坊等污染点源30多家。五是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进行退耕还林、绿化。建成合肥市植物园、三国遗址公园、大蜀山森林公园。在全省率先对饮用水源水质开展109项水质全分析,我市两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六是着力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到2010年底,我市已投资32471万元,建饮水安全工程174处,其中:管网延伸102处、新建中型集中供水工程(水厂)5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45座,铺设供水管网3650公里,共解决了74.3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水人口占计划总人数的80.2%。
(七)加强科技攻关,解决水污染防治突出难题
我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合作,针对消除河道内源污染,着手进行南淝河底泥高值化、水体氮磷藻磁聚移出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南淝河底泥高值化研究已进入中试,成功后可解决河道底泥疏浚和处置问题;水体氮磷藻磁聚移出技术,可解决河道氮磷富营养化问题,目前该技术已通过省科技厅技术认定;支持中科院等离子所与帝元生物共同研制的控失肥已历时四年,并经大田试验,引起了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及大中型磷肥企业负责人等相关人士的热切关注;“国家重大水专项”在我市的“一个试验两个工程”正在实施,新购置的5条蓝藻打捞船也已入湖运行;为加强巢湖治污的技术交流,我市举办了巢湖水污染治理高峰论坛,举行巢湖综合治理项目推介会,加强技术、资金合作与交流。此外,对环巢湖和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农村生活污水采取有动力与无动力、集中收集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方式,投入千万元,已建成19个试点,以点促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向纵深进展。
(八)加强环境监管,提升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
一方面,加强环境监管。我市连续7年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重点行业进行了集中排查和整治。五年来出动执法人员4万人次,检查企业1.5万家次,集中整治化工、电镀等30多个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立案处罚655家,先后关闭沿湖105家餐饮、化工、造纸和畜禽养殖企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曝光并高限处罚了污染水环境的违法排污企业。
另一方面,我市加强了环境监测和监控能力建设。我市在行政区交界处设置市控考核监测断面,全市共设立19个河流断面,每月对断面进行监督监测和考核。在巢湖西半湖建设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派河下游正在建设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97家138套,国控和省控重点源在线安装监控率为100%。市级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和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先后通过了验收。
二、《规划》完成情况
(一)水质指标
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我市纳入考核的断面共10个。2010年,高锰酸盐指数达标断面数为7个,综合达标率70%;总磷达标断面7个,综合达标率70%;总氮(氨氮)达标断面5个,综合达标率50%。附表1。
(二)项目完成目标
截至2010年9月底,我市列入《规划》的17个项目中,完工验收14个,在建2个,前期1个,项目完成率82.35%。《规划》批准总投资50.5亿,共完成投资约39.13亿元,投资完成率约为77.49%。见附表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流域水质距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我市未完工的《规划》项目中,点源治理中的化工园搬迁工程目前已由中盐公司负责实施,但搬迁工程2010年难以全部完成。三是治理资金不足。合肥治污的任务重、难度大,地方财力十分有限,治污配套资金筹措仍然困难。四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缺乏操作性强的相关和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五是湖泊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水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四、建议
1、改进考核办法。我市高度重视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污,但按目前的考核办法,不能充分评估我市成绩。建议“十二五”能出台新的考核办法,充分评估治理水环境的成绩:一是调整考核指标的分值权重,将规划项目执行率的分值增加,减少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的分值,充分体现各级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和投入;二是鉴于地表水体的水质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历史“欠账”较多,在短短5年时间内是难以有明显改观的,因此能否将河道断面考核从绝对值调整为相对值,即以水体水质目标的达标率作为考核依据改为类似巢湖断面以主要污染物指标下降率作为考核依据。
2、进一步加大对巢湖治污的投入。巢湖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治理难度大,综合治理项目多、投入大,建议国家和省里进一步加大对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的投入,尤其对污染较重的巢湖西半湖的治理予以关心和支持,以支持推动巢湖治污项目尽早开工,加快建设,早日发挥环境效益。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一如既往地加大水环境治理投入,努力做好城市的“水文章”,做活生态建设的大文章,为早日恢复巢湖流域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促进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表一 2010年巢湖流域(合肥)水质综合达标情况
序号 | 考核断面 | 水质目标 | 监测总次数 | 达标次数 | ||||||||||||||
高锰酸盐指数 | 断面达标率% | 总氮/氨氮 | 断面达标率% | 总磷 | 断面达标率% | |||||||||||||
1 | 巢湖湖区 | 南淝河入湖区 | 湖区高锰酸盐达Ⅲ类,TP、TN浓度较2005年下降10% | 12 | 8 | 67 | 10 | 83 | 11 | 92 | ||||||||
2 | 十五里河入湖区 | 12 | 9 | 75 | 10 | 83 | 11 | 92 | ||||||||||
3 | 塘西 | 12 | 10 | 83 | 8 | 67 | 12 | 100 | ||||||||||
4 | 派河入湖区 | 12 | 10 | 83 | 9 | 75 | 12 | 100 | ||||||||||
5 | 新河入湖区 | 12 | 10 | 83 | 10 | 83 | 12 | 100 | ||||||||||
6 | 西半湖湖心 | 12 | 9 | 75 | 12 | 100 | 12 | 100 | ||||||||||
7 | 南淝河 | 施口 | Ⅴ | 12 | 12 | 100 | 0 | 0 | 3 | 25 | ||||||||
8 | 十五里河 | 希望桥 | 12 | 12 | 100 | 1 | 8.3 | 1 | 8.3 | |||||||||
9 | 派河 | 肥西化肥厂下游渡口 | 12 | 12 | 100 | 4 | 40 | 5 | 50 | |||||||||
10 | 丰乐河 | 三河镇大桥 | Ⅲ | 12 | 12 | 100 | 12 | 100 | 12 | 100 | ||||||||
2010年断面合格率%(80%视为达标) | 高锰酸盐指数 | 70 | 总氮/氨氮 | 50 | TP | 70 | ||||||||||||
附表2 巢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项目进展情况表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计划投资 (万元) | 批准投资 (万元) | 完成投资 (万元) | 项目进展 | 备注 | ||||||||||||
合计 | 486390 | 505015.17 | 391316.15 | |||||||||||||||
一、工业污染防治项目表 | 199321 | 201009.7 | 230548.7 | |||||||||||||||
1 | 安徽龙源化工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工程 | 1500 | 1709.7 | 1709.7 | 完成 | |||||||||||||
2 | 合肥化工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搬迁工程 | 171000 | 171000 | 192500 | 在建 | 三通一平、部分地下管网已铺设、长周期设备已订货,部分企业已投产 | ||||||||||||
3 | 肥西老母鸡生态园项目 | 16300 | 16300 | 22460 | 完成 |
4 | 合肥市化工企业搬迁工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10521 | 12000 | 13879 | 完成 | |||||||||||||
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表(优先) | 30000 | 43565.16 | 37870 | |||||||||||||||
1 | 合肥市望塘污水厂二期工程 | 17700 | 22454.17 | 17794 | 完成 | |||||||||||||
2 | 合肥市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工程 | 12300 | 21110.99 | 20076 | 完成 | |||||||||||||
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表(备选) | 35256 | 36380.33 | 29340 | |||||||||||||||
1 | 肥西县三河镇污水处理工程 | 6500 | 4050 | 2800 | 完成 | |||||||||||||
2 |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工程(一期) | 22000 | 26000 | 24290 | 完成 | |||||||||||||
3 | 肥东县污水处理工程 | 5256 | 5256 | 1100 | 完成 | |||||||||||||
4 | 合肥市城市污水处理厂120吨/日污泥处置工程 | 1500 | 1074.33 | 1150 | 完成 | |||||||||||||
四、城镇垃圾处理工程 | 58713 | 60700 | 4221.45 | |||||||||||||||
1 | 合肥市清溪路原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 | 9600 | 7800 | 2224 | 完成 | |||||||||||||
2 | 合肥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1000吨/日) | 49113 | 52900 | 1997.45 | 前期 | 目前项目建议书、可研、选址、环评、电力接入等工作已完成;项目已核准;初步设计待批;土地已批复,目前正在开展主设备、工程总承包招标工作 | ||||||||||||
五、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 163100 | 163359.98 | 004 | |||||||||||||||
1 | 二十埠河综合治理工程 | 34400 | 51215.09 | 15098 | 完成 | |||||||||||||
2 | 四里河综合治理工程 | 25100 | 19258.24 | 15107 | 完成 | |||||||||||||
3 | 肥东县店埠河综合治理工程 | 21000 | 101 | 7692 | 完成 | |||||||||||||
4 | 南淝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 | 50000 | 50000 | 37550 | 在建 | ①小仓房污水厂2009年5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污水厂已试运营,厂区及配套管网正在进行备案及决算审计。完成投资19044万②撮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招投标并开工;③包河工业区污水管网正在完善,目前已完成污水干管建设改造约50公里,雨水干管建设改造约60公里。 | ||||||||||||
5 | 板桥河综合治理工程 | 32600 | 23985.65 | 13557 | 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