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18:35
文档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一)血清转氨酶为氨基酸转移酶的简称,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属于细胞内功能酶,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进入血液,血中酶活性增加,标志着肝细胞损害。用于肝功能检查者主要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参考区间ALT10~40U/L(37℃)AST10~40U/L(37℃)~1.15(37℃)2.转氨酶异常的分类临界升高:10倍的正常值3.临床意义ALT和AST可提示肝细胞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损伤时,ALT
推荐度:
导读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一)血清转氨酶为氨基酸转移酶的简称,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属于细胞内功能酶,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进入血液,血中酶活性增加,标志着肝细胞损害。用于肝功能检查者主要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参考区间ALT10~40U/L(37℃)AST10~40U/L(37℃)~1.15(37℃)2.转氨酶异常的分类临界升高:10倍的正常值3.临床意义ALT和AST可提示肝细胞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损伤时,ALT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一)血清转氨酶

为氨基酸转移酶的简称,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

属于细胞内功能酶,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进入血液,血中酶活性增加,标志着肝细胞损害。用于肝功能检查者主要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参考区间

   ALT              10~40 U/L(37℃)

   AST              10~40 U/L(37℃) 

 ~1.15(37℃)

2.转氨酶异常的分类

临界升高:<1.5倍的正常值

轻度升高:1.5-5倍的正常值

中度升高:正常值的5-10倍

重度升高:>10倍的正常值

3.临床意义

ALT和AST可提示肝细胞损伤程度

反应急性肝损伤时,ALT敏感

反应损伤程度时,AST较为敏感,AST/ALT增高

生理变异较小:

 新生儿期生理性升高;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AST也会升高;

 年龄、性别、妊娠和进餐对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

3.1肝源性转氨酶升高

感染:肝脏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累及肝脏

中毒:药物、酒精、工业及生物毒物

代谢性肝病:肝脏内脂肪、铜、铁等异常沉积

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血压、手术

免疫异常:风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

胆胰疾病累及肝脏: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肝病

其他:肝硬化、肝癌、浸润性肝病、肝脓肿、多囊肝

3.1.1.急性肝炎

感染(各型病毒性肝炎)

中毒(药物、化学毒物)

乙醇

 ↑ ↑ ,可达上百上千

 ↑

  m-AST/总AST可判断急性肝炎的严重程度

急性重症肝炎二种特殊情况:

ALT非良性降低

 升高程度与肝损害程度相关,但两者并非完全一致,早期病人,ALT明显升高,随着肝细胞广泛坏死,不能合成转氨酶。

重症肝炎时的“酶胆分离”

胆红素进行性明显升高,ALT活性下降。

3.1.2.慢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

 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常介于100-400u/L

慢性活动性肝炎

 转氨酶持续反复升高,较慢迁肝明显,ALT高于AST,AST/ALT<1.0

定期测定有助于肝内病变的活动程度

3.1.3.肝硬化

肝硬化静止期

 转氨酶在参考区间内或轻度升高

肝硬化活动期

 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100-300),并有其他肝损表现

胆汁性肝硬化

 转氨酶活性较高,与黄疸程度大致平行

肝硬化肝细胞坏死严重时,ALT低于AST,AST/ALT>1.44

3.1.4.原发性肝细胞癌

转氨酶可轻、中度增高或正常

转氨酶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坏死,预后较差

半数肝癌m-AST明显增高,AST/ALT>3.0

3.1.5.胆道疾病

胆道病变尤其是胆道梗阻时,转氨酶升高

阻塞性黄疸伴有胆道感染时,转氨酶可明显升高

一般认为,肝外胆道梗阻,AST不超过300U/L,ALT不超过400U/L,梗阻解除1-2周恢复

3.1.6.酒精性肝病

酒精对肝细胞线粒体有特异性损害,m-AST↑有特异性,AST/ALT>6

m-AST与γ-GT可共同反应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戒酒后AST多在3周内恢复,较GGT早。

3.1.7.其他肝病

局限性肝损伤和肝细胞坏死性疾病也可引起转氨酶升高、急性心梗、多发性肌炎、急性肾盂肾炎、传单、大叶性肺炎、肝脓肿、疟疾、血吸虫病等。

3.2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

心肌损害

肌肉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

肺梗塞

再障、溶贫

肾小球肾炎、胰腺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肌病?)

(二)碱性磷酸酶(ALP)

ALP是临床上应用很久的酶,早期用于诊断骨骼疾病,后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也曾用于肝癌诊断,目前诊断价值愈来愈小。

ALP是一类特异性不高的水解酶(转移酶),故可使用多种底物来测定ALP,但需要镁和锰离子作为激活剂。

一般认为有三个基因生成三大类同工酶:

  小肠、胎盘和组织非特异ALP,后者包括肝、骨、肾等。

1.参考值范围

  不同底物及其组成差异会影响其结果。 

  以磷酸对硝基酚为底物,2-氨基-2-甲基丙醇为缓冲液:

  成年男性参考值  20-115U/L (30℃)

  成年女性参考值  20-105U/L(30℃)

  儿童

 ALP同工酶:健康人ALP2占90%,出现少量ALP3

 发育中儿童ALP3占60%以上

 妊娠晚期ALP4占40%-65%

 型、O型血者可有微量ALP5

2.临床意义

1血清ALP活性

★黄疸的鉴别诊断

阻塞性黄疸---胆道结石、胆道肿瘤、胰头癌等

 早期明显↑,可达参考值上限10-15倍

 完全阻塞性黄疸患者,ALP超过正常上限5倍

 增高,但持续<2倍,阻塞可能性小

肝细胞性黄疸---ALP轻度↑,不超过参考值上限2-3倍

★肝癌:半数肝癌ALP↑↑,甚至达参考值上限的15-20倍

 肿瘤细胞产生\肿瘤周围炎症刺激\合并肝内胆管阻塞

 在无黄疸患肝病者,ALP升高警惕肝癌的发生。

★肝炎及肝硬化:轻度↑,一般不超过参考范围上限

★骨骼系统疾病:佝偻病、软骨病、骨肿瘤、骨折、肢端肥大症等ALP均↑

★其他:甲亢、急慢性胰腺炎、慢性肾衰、肠梗阻、及某些药物可引起ALP↑;甲减,恶性贫血、遗传性ALP减少症可引起ALP下降。

(三)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γ-GT,GGTP)

曾用名:γ-谷氨酰基转肽酶,从谷胱甘肽或其他肽链转移谷氨酰基至另一氨基酸或肽链上,生成γ-谷氨酰氨基酸。GGT广泛存于人体各器官:肾,前列腺,胰,肝,脾,肠,脑等。学者相信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脏。肝中大部分GGT分布在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的细胞膜。肝细胞合成增多,胆汁淤积等可致其升高。GGT是一种诱导酶。

1.参考值范围

Glucana法(γ-谷氨酰-3-羧基-4-对硝基苯胺和双甘肽为底物)

 男性:  8-58 U/L(37℃)

 女性:  8-30U/L (37℃)

2.升高机制

合成细胞数增加

受致病因素影响,合成和分泌亢进

胆道受阻,排泄障碍

肝细胞中毒性损伤

3. 临床意义

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GGT↑↑

 ★癌细胞合成GGT亢进

 ★肿瘤组织引起肝内阻塞,胆汁排泄受阻

肝肿瘤组织的大小及浸润范围与GGT升高有关,与AFP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达95%。

胆道性阻塞性疾病: GGT↑↑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胆道梗阻等所致的慢性胆汁淤积

肝实质病变:

 多数急性肝炎急性期转氨酶升高后、慢活肝--GGT较高

 慢迁肝和稳定性肝硬化--GGT多正常

 进行性肝硬化--GGT轻度↑,明显↑↑考虑癌变

 肝炎--GGT持续↑,提示预后不良,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

酒精性肝损伤:

 乙醇可诱导肝细胞产生GGT,饮酒者,即使无肝损害,半数人GGT可升高

 可反映酒精性肝损伤和观察戒酒

(四)血清白蛋白

 为血液中主要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其半衰期为15-19天,白蛋白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

【参考范围】

               TP    60-80g/L,

               ALB   35-50g/L

               GLB   20-30g/L

               A/G   1.0-2.0:1

【临床意义】

1.白蛋白降低

1)合成不足

 常见肝脏损害(慢性肝病时,A下降比急性肝炎

  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低于代偿期肝硬化)

2) 原料不足 

 长期饥饿、腹泻、消化道肿瘤和消化不良等

3)去路增加

 丢失过多:

 肾炎、肾病综合征、大量胸腹水、严重烧伤和失血

 消耗过多:

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2.白蛋白升高:少见,脱水致血液浓缩

(五)胆红素

【参考值】

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0-6.8   umol/L

非结合胆红素

【临床意义】

 1)总胆红素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

 隐性黄疸

 轻度黄疸

 中度黄疸

 重度黄疸

2)根据黄疸程度判断黄疸原因

 总胆红素水平

完全阻塞性黄疸

不完全阻塞性黄疸

肝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3)根据STB、CB及UCB判断黄疸类型

TB、IB均升高 :溶血性黄疸

TB、DB均升高:梗阻性黄疸

TB、DB、IB均升高:肝性黄疸

4)DB/STB比值协助判断黄疸类型

3肝性

 阻塞性 

 溶血性  

(六)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内源性胆固醇80%由肝脏合成。当肝细胞损伤时,胆固醇合成减少,由于LCAT的减少或缺乏,导致胆固醇酯的含量减少。

[参考值范围]

总胆固醇  2.9  — 6.0mmol/L

胆固醇酯  2.34 — 3. 38mmol/L

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 = 3:1

[临床意义]

 肝细胞受损时,胆固醇的酯化障碍,胆固醇酯减少。肝细胞严重损害如肝硬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血中总胆固醇也降低。

 胆汁淤积  由于胆汁排出受阻而反流入血,血中出现阻塞性脂蛋白X,同时肝合成胆固醇能力增加,血中总胆固醇增加,其中以游离胆固醇增加为主。 .营养不良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中总胆固醇减少。

 

 

文档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肝功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一)血清转氨酶为氨基酸转移酶的简称,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属于细胞内功能酶,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进入血液,血中酶活性增加,标志着肝细胞损害。用于肝功能检查者主要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参考区间ALT10~40U/L(37℃)AST10~40U/L(37℃)~1.15(37℃)2.转氨酶异常的分类临界升高:10倍的正常值3.临床意义ALT和AST可提示肝细胞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损伤时,ALT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