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18:28
文档

我国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专论与综述我国常见的虫媒传染病王成惠,秦少青(丹东市65735医院,丹东118002)随着气候的变暖,大地和森林又披上了绿装。鲜花盛开,绿草清脆,森林茂盛,悦耳的鸟鸣声耳畔回绕。回归大自然,走入天然氧吧,享用没有任何污染的纯绿色山野味和农家菜,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工作之余的生活主旋律。但是,在快乐和愉悦之余,有必要提醒大家,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是致病原滋生的时节,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虫类变得异常活跃,因此,经常去户外草林茂密地方游玩的人们,要注意对各种蚊虫的防范。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危害比较严重的
推荐度:
导读专论与综述我国常见的虫媒传染病王成惠,秦少青(丹东市65735医院,丹东118002)随着气候的变暖,大地和森林又披上了绿装。鲜花盛开,绿草清脆,森林茂盛,悦耳的鸟鸣声耳畔回绕。回归大自然,走入天然氧吧,享用没有任何污染的纯绿色山野味和农家菜,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工作之余的生活主旋律。但是,在快乐和愉悦之余,有必要提醒大家,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是致病原滋生的时节,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虫类变得异常活跃,因此,经常去户外草林茂密地方游玩的人们,要注意对各种蚊虫的防范。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危害比较严重的
专论与综述

我国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王成惠 , 秦少青

( 丹东市 65735 医院, 丹东 118002)

随着气候的变暖, 大地和森林又披上了绿装。鲜花盛开,

绿草清脆, 森林茂盛, 悦耳的鸟鸣声耳畔回绕。回归大自然,

走入天然氧吧, 享用没有任何污染的纯绿色山野味和农家

菜, 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工作之余的生活主旋律。但是, 在快

乐和愉悦之余, 有必要提醒大家, 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是致病

原滋生的时节, 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虫类变得异常活跃, 因

此, 经常去户外草林茂密地方游玩的人们, 要注意对各种蚊

虫的防范。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危害比较严重的由蚊虫叮

咬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区, 北方有些省份分布较窄。如黑龙江的宁安, 辽宁的沈阳、

抚顺、辽阳、阜新、营口、丹东、铁岭、锦州、朝阳、桓仁和本

溪。4~10 月是蚊虫的活动期, 6~8 月为高峰期; 5 月份开始发

病, 7~9 月为高峰期, 11 月份渐息。2006 年全国发病 1068

人。

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 体温迅速上升至 39℃以上, 并伴有

剧烈头痛、背痛、肌肉痛和关节痛。登革出血热比登革热更凶

险 , 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特征 , 病死率高达 5%~

10%。

虫媒传染病的特点

2.2.2

流行性乙型脑炎

又称日本乙型脑炎

在我国主要

虫媒传染病是以蚊、蠓、蜱、螨、虱、蚤、白蛉等节肢动物

的吸血叮咬引起感染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大都具有一下特

点: ⑴虫媒传染病大都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类是易感群

体。只有人进入疫源地被蚊虫等节肢动物侵害才有可能感

染, 人与人之间不感染, 传播是由节肢动物通过吸血或叮咬

在传染源与非传染源之间传播的。⑵虫媒传染病大多具有明

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⑶除乙脑可以用疫苗预防外, 其他大

多没有特效疗法。此类疫病的预防, 多以消灭媒介昆虫, 切断

传播途径为主。

由三带喙库蚊传播、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 以脑实质炎症为

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

、外均有乙脑流行。但大部分位于淮河和长江流域。

近年有北移的趋势, 北京、东北和内蒙均有病例报道。该病在

热带地区全年均有发生,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传播乙脑病毒

的蚊种很多, 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它兼食人和动

物血。猪、牛是其主要吸血对象, 经调查, 猪棚内三带喙库蚊

占 94%, 三带喙库蚊常常在黄昏后 2h 左右和黎明前时间在

室外袭击人、吸人血。而猪感染乙脑病毒后能产生滴度很高

我国常见虫媒传染病

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毒血症, 足以使吸血三带喙库蚊获得感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疫源性疾病最多的国家之一, 尽管法

定报告的发病比例较低, 但死亡人数却占了法定报告传染病

的约 50%, 我国虫媒传染病主要有蚊传登革热、乙型脑炎、疟

疾、丝虫病; 白蛉传黑热病; 虱传流性行斑疹伤寒; 蜱传森林

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莱姆病、蜱传回归热、北亚斑点热

和埃立克体病; 以及螨传和肾综合症出血热。

染, 乙脑病毒在三带喙库蚊可经卵垂直传播。发病主要在 10

岁以下的儿童, 约占 80%以上, 尤以 2~6 岁儿童发病最高。男

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农民发病率一般较高。2006 年全国发病

8016 人, 死亡 387 人。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在 10~14d 左右。患者主要表现发

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 , 重者可出现抽

2.1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病

1992 年国际虫媒病毒中心等

搐、昏迷, 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

级的虫媒病毒又 535 种, 对人畜有害的又 128 种。目前证实

在我国存在流行的又 4 种, 乙型脑炎、森林脑炎、肾综合征出

动物, 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主要危害儿童, 且具有高比例的

严重神经症状后遗症。

血热、出血热和登革热。

2.1.3

蜱传脑炎或森林脑炎

是由蜱携带的森林脑炎病毒

2.1.1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

是由伊蚊传播, 登革热病毒引起

引起的传染病。全沟硬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我国 1952 年分

的急性传染病。早在 1940 年上海、福建、广东曾怀疑有流行,

后一度消失。1978 年于广州及佛山发生流行, 随后在我国海

南岛、广东和福建局部地区及澳门、发生不同程度的流

行, 还有报道称云南可能是登革热的疫源地。登革热的主要

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主要在白昼活动, 喜栖息

于人房内, 有间断吸血习性, 为凶猛的吸血蚊虫。埃及伊蚊在

离到病毒。该病毒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每年 4~9 月为发病季节, 6~8 月

是高峰期。近年云南西部和西南部也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

地。

临床症状: 突然高热、意识障碍, 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

及肩胛肌瘫痪, 后遗症多见。

我国的分布很局限, 主要分布于海南省, 其次是广东和广西

2.1.4

出血热

是由病毒引起、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

的部分地区, 主要孳生在室内的饮用水缸积水和户外积聚雨

水的缸罐中。白纹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 34 度以南地

传染病。主要分布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和牧场。亚洲璃眼蜱

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每年的 4- 5 月为流行高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7.09

17

专论与综述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 7d 左右, 起病急骤, 有发热、头痛、

困倦乏力、呕吐等症状。发病初期病人棉布和胸部皮肤潮红,

继而口腔黏膜及其他部位皮肤有出血点, 病情严重的病人有

鼻出血、呕血、血尿、蛋白尿、低血压甚至休克等为特征。1965

年在我国塔里木河流域巴楚县等境内首次发现.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尔盆地边缘有本并的疫源地存在。我国已成功研

制出出血热疫苗。

兽共患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全沟硬蜱是传播媒介。1985 年

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以来, 现已证实全国又 19 个省

市自治区存在自然疫源地, 29 个省市自治区存在莱姆病感

染。西北、东北和内蒙古的草原和林区是主要的流行区, 感

染率在 5%~10%。该病多流行于夏秋季。通常 4 月份开始出

现病人, 5 月份明显增多, 6 月份达高峰, 其后逐渐减少, 8 月

份渐息。人群对莱姆病普遍易感。年龄分布范围广, 以青壮

2.1.5

肾综合征出血热

由恙螨携带的汉坦病毒引起的一

年多发。

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长

江中下游地区及京杭大运河- 淮河流域地区。只有和青

海无病例发生。我国每年发生的病人数占世界发病人数的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 3~20d, 最长可至 3 个月。疾病

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病变常是播散性, 引起心

脏、神经或关节病变。

90%, 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及地区均有病例发生,

2.2.4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钉螺携带的毛蚴引起的寄

每年都有 2~5 万人发病, 今年个别省份有上升趋势。发病有

两个高峰, 一是秋冬季高峰( 10 月~翌年 1 月) , 二是春季高

峰( 3~6 月) 。2006 年全国报告有 16129 人发病, 死亡 145

人。

临床症状: 急性发热, 头痛, 腰痛, 眼眶痛, 颜面及上胸部

潮红, 球结膜充血水肿, 软腭腋下出血点, 一过性休克, 急性

肾功能衰竭, 消化道出血等。

2.2 虫媒寄生虫病

生虫病。钉螺是传播媒介, 主要分布在稻田、滩地和水沟中。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遍及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

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上海等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范围为, 北至江

苏省宝应县, 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 东至上海市的

南汇县, 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流行区最低海拔为零( 上海

市) , 最高达 3000m 左右( 云南省) 。其中, 除湖北省宜昌到

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流行区基本连成一片外, 其余均呈分散、

2.2.1

疟疾是一种由按蚊所传播的疟原虫所引起

隔离状态。经过 50 多年的有效防治, 中国大部分流行区已消

的疾病。疟疾主要存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在我国主要流行

于云南、海南和长江及淮河流域相对贫困的地区, 按蚊是主

要传播媒介。5~10 月为按蚊的高峰期, 6~8 月为疟疾的高发

期。10 月以后渐少。除西北角小片地区外, 全国的疟疾流行

强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加大, 西北高原及干旱地区几乎

无疟疾流行。2006 年全国发病 60813 人, 死亡 30 人。

临床症状: 潜伏期( 由蚊叮至病发) 约为 7~30d, 部份会

长达十个月。疟疾的症状包括有连续发冷、发烧、冒汗、头痛、

肌肉痛和疲倦。患疟疾最严重的后果是影响神经系统,

患者会有神智不清、抽筋、血液和肾脏问题, 患者可于 24h 内

死亡。

灭或控制了血吸虫病。至 1995 年, 未控制流行的尚有 7 个

省、110 个县、市、区、1066 个乡镇, 主要分布在水位难以控制

的江湖洲滩地区(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 5 省) 和人口

稀少、经济欠发达、环境复杂的大山区( 四川、云南两省) 。目

前, 全国钉螺分布面积达 2.22 万公顷, 累计血吸虫病人 1200

多万例。2006 年全国发病 16129 人, 死亡 3 人。

临床症状: 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是发热。如果未经

治疗, 发热时间短则 10 余天, 长者可达几个月。发热期间, 病

人多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消化

系统症状。绝大多数患者肝脏肿大, 并伴有压痛。重症病人不

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慢性血吸虫病的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

2.2.2

黑热病

是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

或下痢。

地方性寄生虫病。中华白蛉为主要传播媒介, 人群普遍易感。

2.2.5

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 是由恙虫

在我国, 黑热病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中, 包括山东、河

北、河南、四川、江苏、安徽、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

西、湖北、辽宁、内蒙古及北京市郊等 16 个省市自治区。现黑

热病已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主要在甘肃、四川、陕西、山西、

和内蒙古等地每年有病例发生, 病人集中于陇南和川

北。主要媒介为白蛉。通常一年白蛉出现约 3~5 个月。如在

北方, 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始见于 5 月中、下旬, 6 月中旬达高

峰, 9 月中、下旬消失。白蛉以幼虫潜藏于 10cm 以内的地表

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发生于浙江、

福建、、广东、云南、四川、贵州, 江西、、等省、自

治区, 以沿海岛屿为多发。近年江苏、山东、安徽和某些地区

也有小流行或散发。人对普遍易感, 但青壮年发病较

多, 男性略多于女性。主要是因为与疫源地接触、被感

染恙螨叮咬相关。外地人偶入疫源地比当地人更易感。

临床特征: 潜伏期 4~20d, 一般为 10~14d。为突然起病、

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

浅土内越冬。成虫通常栖息于室内外阴暗、无风的场所, 如屋

防 治

角、墙缝、畜舍、地窑、窑洞、桥洞等处。近年来发现在我国川

北和陇南山区存在以中华白蛉为主要媒介的黑热病自然疫

源地。

临床特点: 为不规则长期发热, 脾脏进行性肿大, 贫血,

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多, 在我国患者、病犬

及受染的野生动物均可成为传播源。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有 27 种, 其中虫媒病就有鼠疫、流

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乙型脑炎、黑热病、

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丝虫病 9 种。可见, 虫媒传染病的重

要性。但虫媒传染病的防治也是很难的。到目前为止, 只有乙

型脑炎和出血热可以用疫苗控制, 其他虫媒传染病的防

治主要是通过清除传播媒介的孳生地, 消灭传播媒介, 切除

2.2.3

莱姆病

是由蜱携带的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

传播途径来实现。

18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7.09

文档

我国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专论与综述我国常见的虫媒传染病王成惠,秦少青(丹东市65735医院,丹东118002)随着气候的变暖,大地和森林又披上了绿装。鲜花盛开,绿草清脆,森林茂盛,悦耳的鸟鸣声耳畔回绕。回归大自然,走入天然氧吧,享用没有任何污染的纯绿色山野味和农家菜,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工作之余的生活主旋律。但是,在快乐和愉悦之余,有必要提醒大家,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是致病原滋生的时节,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虫类变得异常活跃,因此,经常去户外草林茂密地方游玩的人们,要注意对各种蚊虫的防范。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危害比较严重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