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小学音乐学科研训活动在我区举行
10月27—28日,2010年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音乐(湘教版)研训活动在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洛南小学成功举行,区教师进修学校黄振华校长、杜护生副校长到会指导并做了讲话。会议由市教科所音乐教研员陈颖容主持。来自湘教版教材实验区的永春、惠安、泉港、洛江共70余位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训活动。由湖南教育出版社聘请的专家刘琼昵老师做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讲座从音乐教学体会与音乐教学反思两部分展开深入浅出的论述;洛南小学的黄小英老师与刘琼昵老师同台执教了《粗心的小画家》现场课,参加活动的教师就现场课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热烈的讨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专家理论的引领、又有课堂实践的示范、与会教师积极热烈的研讨,对提高我区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区教师进修学校 岳文荣)
我区政治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就南中学举行
10月28日上午,我区政治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就南中学举行,全区初三政治组长和就南中学部分教师参与了这次活动。
在活动中,马甲中学的吴燕婷老师、河市中学的杜白娟老师和奕聪中学的周自来老师围绕“同课异构”这个主旨,共同执教了《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课题。课堂上,吴老师思路十分清楚,整堂课自然的教态、亲切的引导都给所有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老师充分展示了年轻女教师的亲和力;周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点。这三节课充分展示了教师良好的构思设计与不同的教学风格,“同课异构”给我们带来了异样的精彩,也让我们感受到“同课异构”的魅力。(就南中学报道组 谢新华)
教苑采风
市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题”研讨活动于马甲中心小学举行
为推动市区“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研究,促进《生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有效性教学研究》市区课题实验学校教学教研的互动交流。市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题”研讨活动于10月15日上午在马甲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市教科所宋泉慧老师、洛江区进修学校黄振华校长以及市直、鲤城、丰泽、洛江等各个课题实验的老师参加此次教研活动。全体老师首先听取了林淑柑老师执教的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我的手儿真干净》。其次吴丽明老师就我校的课题开展情况向全体老师作了《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实效的研究》的发言。最后大家还就林淑柑老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热烈的讨论,并互相交流课题开展情况以及观摩各课题学校的阶段性实验成果。(马甲中心小学 林志家)
河市中心小学举行第八届手拉手学校“合作研讨,和谐发展”教学研讨活动
近日,第八届手拉手学校“合作研讨,和谐发展”教学研讨活动暨习作教学专题研讨在洛江区河市中心小学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有泉州师院附小、泉州市晋光小学,还有洛江区各所课改基地校。
活动先是《可爱的动物》、《面对错误,快乐成长》、《成长的烦恼》三节习作课堂教学观摩课,尔后是晋光小学的《“情”字当头,妙笔生花》、师院附小的《生活习作之路有多远》两场习作教学讲座,两场精彩的习作教学讲座更是把活动推向高潮。习作课堂教学观摩课与精彩的习作讲座紧紧围绕当前习作教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成功的案例,有效的理论支撑让参与者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中产生了强烈震撼。他们表示:这是一场未有的盛宴,通过学习受益颇丰,此举让他们走出了指导习作的阴霾,看到久违的阳光。最后师院附小黄校长就自06年以来与河市中心等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本次习作教学研讨活动实现了“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帮扶宗旨,也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最好的见证。(河市中心小学 潘志新)
课改聚焦
洛江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在洛南小学举行
为了总结、交流我区近两年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经验、成果,10月21—22日,洛江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在洛南小学举行。来自全区各中心小学推荐的11节优秀课例,涵盖了低、中、高年段,选的课型不同,课文的体裁各异,但都能紧扣课标精神,立足学生实际,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1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都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风采,课堂上,既有学生的朗朗书声、思考、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又有学生的密切合作、主动交流。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良好的语文素养就在这润物无声中得到锻炼、提升。经过选手的激烈角逐,评委的认真评选,共有万安中心的赖灯海等八位选手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万安中心的赖灯海老师将代表洛江区参加11月份的泉州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区教师进修学校 赖美莲)
常态课堂见本真
-----区中学教学教研常规检查工作之听课反馈
10月12日至15日,区教育局中教股组织检查全区中学教学教研常规工作。笔者会同进修学校教研室部分老师下校听课调研,先后听取杜成治(奕聪中学)、方红(就南中学)、周慧英(马甲中学)、刘菁菁(河市中学)等老师的常态课,课后即与他们交换意见。杜成治老师已具高中教学潜质,“积淀”、“注情”不成问题,但“深刻”确实不够,教学方式亟待改进。方红老师能自如地课堂节奏,灵动运用语文教学方式,板书设计合理美观,她所上的《论语六则》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周慧英老师能认真备课,热情授课,课堂上师生互动较突出,但条理有些含混,在知识新授前讲归纳性的词义。刘菁菁老师素养不错,且教学态度端正,自备袖珍话筒以提高声量,课堂还活跃,但有自导自演之嫌,少能关注学生,加上黑板皲裂模糊,因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此次检查,可以得到关于我区语文教师的几条信息:一、能自觉钻研教材,认真撰写教案;二、上课专注,挥洒热情,不失语文教师风采;三、已有课改意识,力图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四、教师主宰课堂依然如故,让学生自主课堂的路还长。(区教师进修学校 赖瑞禹)
课题巡礼
洛江区中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 课题研讨会在奕聪中学举行
2010年10月13日上午,洛江区中学“英语作业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研讨会在罗溪中学教学点举行。本次研讨活动首先听取了罗溪中学教学点周平秀老师一节公开课,课题为:Unit 2 Keeping Healthy Topic 2 I must have a good rest tonight. Section A。接着与会人员就这一堂课以及围绕“英语作业设计与应用”这一课题展开研讨。
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周老师的这堂课上得很好。她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卡片及小黑板等教学用具,生动具体有效展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关疾病的话题。提前教学单词,培养学生自主拼读单词的能力,特别强调口语的操练,有效整合教材,教态大方,亲和力强,学生活跃。通过学生表演、复述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的活动,进一步练习和扩展关于生活习惯的词汇及短语,并学习应用选择疑问句来判断生活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让学生能真正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同时,她能针对本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相应的口、笔头作业,培养了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突出了本次区中学“英语作业设计与运用研究”教研活动主题。
该校英语组长黄启泽老师就本校“英语作业设计与运用的研究”开展情况做了简单介绍,他强调精心设计课外口、笔头作业,预习单词和课文,为上好新课导入做好充分准备,集体备课,共同设计组词造句、书面表达等书面作业,不断巩固课文内容,为师生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保障。本课题研究一般根据本班实际特点,设计补充作业,力求达到最好研究实效。
最后,区英语教研员黄旭老师做总结,肯定了周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黄老师向课题组成员重点强调三点:1.严格按照本课题计划实施,围绕课堂45分钟,认真设计课内外有效作业,关键在运用;2.定期举行教学公开课,开展作业设计评比活动;3.注意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分类整理,撰写研究体会、反思或论文。
这次研讨会,内容翔实,气氛浓烈,为下一阶段本课题研究实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区教师进修学校 黄旭)
奕聪中学课题研究喜结硕果
由我校易理文老师主持的市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生礼仪常规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研究》自2006年4月立项以来,扎实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在学生礼仪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课题成果曾获得省、市级表彰奖励,在2009年3月顺利通过市课题领导小组的验收,并确立为优秀课题。结题验收后,课题研究继续深入,课题组在2010年首届泉州市生命教育教学设计比赛中再创佳绩,《怒放生命》荣获一等奖。
值得肯定的是,在罗溪镇计生协会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课题研究新成果校本教材——《行动由心动开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成功出版,这又是我校一项重要的教科研成果。校本教材《行动由心动开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通过整合和挖掘学校资源,历经4年,几易其稿,终于和广大师生见面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吸取了华侨大学、漳州师院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对一些调查数据进行多次论证,力求更加完善。该书的编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内容和情景的设计注重学生情境和情感的体验,呈现方式尽量灵活多样,做到图文并茂,清新活泼,给教师、学生留有领悟和反思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和发展的需要。全书的内容有10个章节,教学安排18课时完成。这本书将是我校德育教学的重要教材,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心理的学习参考书。(奕聪中学教研室 刘永通)
罗溪中心小学召开省规划立项课题开题会
10月22日,罗溪中心小学组织召开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基础教育“校本教研”立项课题——“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开题会。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学校教研室负责人以及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组组长分别作了本课题开题报告并汇报课题研究思路与进展情况,区教师进修学校赖要万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操作流程、研究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学校领导要求课题组成员要争创教育科研精品,努力做到“三重”:一要重学习,把准课题研究理念;二要重实践,落实课题研究方案;三要重总结,提炼课题研究成果。(罗溪中心小学报道组 黄建才)
短讯平台 (11则)
△10月12日,区初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于在泉州第十一中学召开,参加活动的有全区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师。与会老师听取了奕聪中学尤传裕老师的初中化学竞赛辅导和十一中学陈志平的初三化学教学和复习经验介绍。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刘双俊老师到会指导并作了2010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泉州十一中 戴和平)
△10月13日,马甲中心小学于中心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了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来自各基层校的6名老师为大家献出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盛宴,也让在场的听课教师充分感受到:课虽结束,意却未尽。(马甲中心小学 林志家)
△10月15日,双阳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在中心小学举行。来自各校的6名选手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各自风采。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思维活跃,师生情感交融,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师生智慧相生相伴的过程。经过激烈角逐,赖晴儒、叶春虹两位老师将代表我校参加洛江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双阳中心小学报道组 赖燕明)
△10月15日,区初三毕业班英语教学研讨会在就南中学举行。各校初三英语备课组长及就南中学英语老师近30人参加。区英语教研员黄旭老师主持研讨会。黄旭老师组织学习《2010年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英语学科质量分析报告》、《2010年市中考英语评卷信息反馈意见》及我区2010年中考英语质量分析概况。 还介绍了来自北京林立教授讲座的有关《中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来自本市石狮联中施雅心、华大附中钟年丰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观摩课及反思、议课与交流情况。然后,由就南中学王萍、十一中学林红丽两位老师分别做2010年初三毕业班英语复习经验介绍。紧接着,与会老师观摩了就南中学邓光辉老师所开的一节片段教学课。(区教师进修学校 黄旭)
△10月19日,洛江中学高一化学教学研讨课在我校举行,来自我区的高一化学教师参加此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先围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课进行了集体备课,接着,大家在集体观摩了杨新东老师的公开课后,进行了集体评议与研讨,对本课教学中的物质分离的实验设计评价较好、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奕聪中学教研室 刘永通)
△10月21日,马甲中心小学于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美术教师说课比赛。比赛采用当场说课评选形式,每位参评教师说课时间不超过12分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说课。最终来自梧峰小学的林美华老师获得此次比赛的第一名,她将代表马甲中心小学参加洛江区中小学教师美术说课比赛。(马甲中心小学 林志家)
△10月18日-22日,泉州十一中举办了2010年秋季教学公开周活动。此次活动共安排了20堂公开课,涵盖所有学科。本次教学公开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使每位参课教师都从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启迪和思索。广泛的校际交流活动,也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思考和视角,校本教研工作也将上一个台阶。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深入课堂指导,兄弟学校也组织老师听课。(泉州十一中 戴和平)
△近日,在省普教室“高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与教学评价的研究”课题结题会议上,经专家评选,就南中学江玲老师荣获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教学创新)一等奖,十一中学曹俞老师的课件《Module8 Unit2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北师大版)荣获省三等奖。(区教师进修学校 黄旭)
△10月28日下午,奕聪中学在多功能教室举行2010年度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本次会议,通过演示文档、展板等形式集中展示上年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近10个,内容涉及调查类、小论文、小制作、实验类等。此次展示,为今后学生课题研究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奕聪中学教研室 刘永通)
△近日,2010年洛江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说课比赛暨观摩活动在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比赛采用当场说课评选形式,参评教师们精心准备,精神饱满,从多角度多视野进行教学诠释,充分展示了我区美术教师的风采。(区教师进修学校 岳文荣)
△10月28、29日,泉州市第三届中学青年教师语文技能竞赛在晋江季延高级中学举行,经过试题设计、板书设计、句读、默写(一文一诗)、下水作文五项全能的角逐和评委的严格筛选,我区三位选手均获奖励,其中奕聪中学赖志明、泉州十一中黄小萍两位老师荣获二等奖,就南中学董泉喜老师获三等奖。 (区教师进修学校 赖瑞禹)
主编:黄振华 副主编:杜护生 吕金蔓 林建安
编委:林武成 赖水生 方鸿 赖要万 责任编辑:林建安 美工设计: 黎军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