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考 生 须 知 | 1.本试卷共1道大题,4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
(一) 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分)观察下面图画,简要说明这幅图画表现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怎样的景象。
2.(2分)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秋景及身处边塞的征人的艰苦生活,抒发了将军与征夫____________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3.(2分)这是一首边塞诗。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表现边塞生活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二) 阅读《游山西村》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2分)这首记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__________的气象。
5.(2分)有人说,次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充满了情趣和理趣。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6.(2分)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三) 阅读《黄鹤楼》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2分)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鹉洲的_________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_________之情,两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8.(2分)近代学者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一书中评价这首诗“其佳处在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9.(2分)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样含有地名。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
(四)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2分)阅读这首词,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出猎场景的。
11.(2分)词中两次写到“射”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2分)弓,《说文解字》的释义为“兵也,所以发矢”,后引申出“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物”之意。在古诗词中,经由诗人的描绘,弓又具有了表现英雄气概的内涵。下列诗句中,与“会换雕弓如满月”中“弓”含义相近的一项是( )
A.【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B.【乙】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韦庄《关河道中》)
C.【丙】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五) 阅读《《游山西村》》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2分)《游山西村》描绘了农村的美好风光与风俗人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14.(2分)结合诗句内容,说一说画线诗句是如何借助景物表达诗人情感变化的。
15.(2分)“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内涵。诗人或借“柳”的柔美表现诗人赏春的愉悦心情;或因“柳”的谐音为“留”,用柳枝表达送别的不舍与忧伤;或借“柳丝”绵长,表达思念之长……下列诗句中,与“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柳”表现出诗人心境相近的一项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焕之《凉州辞》)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六)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6.(2分)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的?
17.(2分)“落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易引发人们感慨的意象。诗人借“落花”或表达伤春之情,或表达离别之苦……下列诗句中,与“杨花落尽子规啼”一样,借落花来表达离别之苦的一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8.(2分)“重情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中就有很多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允许有2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七) 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2分)诗歌的后四句借“临易水”,歌颂了守边将士________的英雄气概,也借“黄金台”之典表达了________的情感。
20.(2分)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你结合文中含有色彩的句子,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选择一句即可)
21.(2分)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颜色表达情感的句子,除了《雁门太守行》外,你读过的句子还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八) 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下列问题(共2小题,共4分)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2.(2分)请你选取一联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战争场面,并写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3.(2分)“秋”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或借秋的萧索表现愁绪,或借秋的活力表现朝气……下列诗句中,与《雁门太守行》中“秋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九) 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4.(2分)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5.(2分)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一项的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26.(2分)“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己亥杂诗》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2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8.(2分)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
29.(2分)“落红”即落花。古诗词中,常借助“花”来传达诗人的情感。请从你读过的诗句中,再写两句含有“花”字的诗句(本诗除外)。
(一十一)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0.(2分)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的?
31.(2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志向。
32.(2分)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白日”(斜阳、夕阳、落日)的诗句,除了《己亥杂诗·其五》以外,你读过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句可以有一个字用拼音代替)
(一十二) 阅读《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3.(2分)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年代无确切记载,结合词中抒发的情感和下面【链接材料】,推测这首词创作于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并简要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在建炎(宋高宗的年号)中,外界传言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用文玩勾通金国,为了辨明“馈璧北朝”之诬,李清照追随宋高宗行踪,乘舟渡海,历尽波涛之险。南渡以前,李清照足迹不出闺门;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34.(2分)李清照的诗词以婉约细腻为主,但《渔家傲》这首词却雄奇奔放,体现了诗人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下面四组诗(词)句中,也能体现出诗人创作风格多样化的一项是( )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35.(2分)这首词中李清照自言“学诗谩有惊人句”。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惊人句”,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空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一十三) 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6.(2分)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
37.(2分)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8.(2分)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秋思》中的以外,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填出一句即可)
(一十四)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9.(2分)作者在词的上片极尽描写出城打猎的壮阔场面,充满_________,也由此引发出他要_________的雄心壮志。
40.(2分)阅读画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苏轼率领众人出城打猎的情景。
41.(2分)古诗词中还有很多借酒抒发作者真挚感情的诗句,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允许有两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一十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4小题,共12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2.(3分)阅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43.(3分)阅读划线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4.(3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的这个句子阐释了怎样的哲理?
45.(3分)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写出两句带有“月”字的古诗句。
(一十六)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下列问题(共2小题,共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6.(3分)诗中“闻笛赋”“烂柯人”“歌一曲”皆有所指。任选其一,简要说明指的是什么。
47.(3分)这首诗的意境或情感让你联想到哪个人或哪个作品,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
语文试题答案
一、阅读理解。
第1题
标准答案
崇山峻岭 孤城
参
崇山峻岭之中,只有一座孤城静默在黄昏里。
第2题
标准答案
参
1.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
第3题
标准答案
参
1.秦时明月汉时关 2.归雁入胡天
第4题
标准答案
参
1.宁静、欢悦
第5题
标准答案
自然 转机
参
情趣指的是,所写内容充满了自然趣味,理趣指的是包含了一定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所见到得的自然景物变化,同时又包蕴了生活中人们惯常会遇到的一种生活体验,就是在看似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常常出现转机和希望。
第6题
标准答案
淳朴 热爱
参
诗人对村民的热情好客非常感动,也为当地民风的淳朴所感染,希望可以随时随地来体验这种生活。一日之游诗人意犹未尽,于是,希望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与农民亲密无间感情。
第7题
标准答案
参
1.明丽 2.怀乡
第8题
标准答案
无穷 怀乡
参
托想空灵:本诗首联两句乍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寄情高远:诗人凭栏远眺,对此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产生怀乡之情。
第9题
标准答案
参
1.旦辞黄河去 2.暮至黑山头
第10题
标准答案
动作 肖像
参
运用动作、肖像描写,写出了左牵黄色猎犬、右驾捕猎苍鹰的出猎者的雄姿,写出了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的跟随者千骑竞逐的浩大声势和壮观场面。
第11题
标准答案
猛虎 入侵者 英勇 杀敌报国
参
“亲射虎”,指亲自射杀猛虎,“射天狼”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表达了作者的英勇豪迈之情,抒发了其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第12题
A
第13题
标准答案
参
1.愉悦闲适
第14题
标准答案
无路 茅舍 紧张 愉悦
参
走过一座座山岭,越过一条条溪流,前方似乎无路可走;迷惘之际,眼前竟然柳树成荫,花儿在阳光下开得明艳动人,几间农家茅舍掩映其中。表达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变得愉悦惊喜的心情。
第15题
B
第16题
标准答案
拟人 寄托 追随 慰藉
参
诗的最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把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寄托给明月,希望自己能追随友人到贬谪的偏远之地,慰藉朋友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牵挂之情。
第17题
C
第18题
标准答案
参
1.无为在歧路 2.儿女共沾巾 3.劝君更尽一杯酒 4.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19题
标准答案
参
1.视死如归 2.忠君报国(渴望重用)
第20题
标准答案
参
敌军像黑云一样滚滚而来,几乎要摧毁城墙,诗人用“黑云”来暗喻敌军嚣张气焰,让我感受到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同时我也体会到诗人对敌人的憎恨。
第21题
标准答案
参
1.白云千载空悠悠 2.浮光跃金
第22题
标准答案
参
①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②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
第23题
D
第24题
标准答案
参
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我一种奇诡的感觉。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二字表现了黑夜行军的特点,“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的豪情。“霜重鼓寒”写出了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我感受到驰援黑夜行军,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我体会到了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以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第25题
B
第26题
标准答案
参
1.略 2.略
第27题
标准答案
参
1.离别的愁绪、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奉献精神等
第28题
标准答案
参
浩浩荡荡的离愁就像江水滚滚而来,“我”满怀着这样的惆怅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添了无边的愁思,尽管如此但“我”毅然地举起了马鞭向东一指,义无反顾地走向天涯(故乡)。
第29题
标准答案
参
桃花潭水深千尺。
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30题
标准答案
浩荡 壮阔 深广
参
“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以“浩荡”修饰“离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的深广。
第31题
标准答案
参
1.报效国家
第32题
标准答案
参
1.山气日夕佳 2.长河落日圆
第33题
标准答案
后 孤苦无依 国破家亡 安慰
参
这首词应是南渡之后的作品。它抒发了词人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苦闷心情以及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这既与词人遭遇国破家亡、只身漂泊江南的困境相符,又与她希望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安慰的心境切合。
第34题
A
第35题
标准答案
参
1.山重水复疑无路 2.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36题
标准答案
大雁 景物 伤感 豪情
参
“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长烟落日孤城闭”抓住典型景物铺排描画,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其中既寄寓着伤感,又寄寓着豪情。诗人以此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第37题
C
第38题
标准答案
参
1.角声满天秋色里
第39题
标准答案
参
1.豪迈 2.杀敌报国
第40题
标准答案
参
我带着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头上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外出打猎,场面宏大。
第41题
标准答案
参
举杯邀明月。劝君更尽一杯酒。举杯消愁愁更愁。醉里挑灯看剑等。
第42题
标准答案
亲人 乐观
参
《水调歌头》词,借写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借月的阴晴圆缺表达面对种种生活际遇的旷达胸襟和乐观情怀。
第43题
标准答案
参
夜已深沉,皎洁的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迟迟未能入睡之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第44题
标准答案
十全十美 离别
参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
第45题
标准答案
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第46题
标准答案
参
示例一:“闻笛赋”指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示例二:“烂柯人”指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所载晋人王质的故事。
示例三:“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第47题
标准答案
参
这首诗的情感让我联想到欧阳修。他被贬滁州,能从失意苦闷的情绪中超脱出来,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这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所流露的惆怅又豁达的乐观心态相一致。
这首诗的意境让我联想到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刘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蕴含了旧事物必将被新生事物取代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