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保护研究
摘要:天津是四大直辖市之一,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而天津最富盛名的民俗风情旅游景点就是古文化街。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文化街的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和规划问题。本文通过对天津古文化街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剖析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对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性的环境管理与资源保护措施。希望就此研究,可以使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其更加吸引游客,为天津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古文化街;开发现状;保护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ianjin Ancient Culture Street
Abstract:As one of the four municipalities and one of the famous historical cities in China, Tianjin is extremely rich in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The Ancient culture street is the most famous local custom tourist destination in Tianjin. 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meaning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Secondly,the paper analyz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Tianjin Ancient Culture Street, including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resources、the folk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religiou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irdly, this paper did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ianjin Ancient Culture Street. Final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mak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n the Tianjin Ancient Culture Street.
Keywords: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Tianjin Ancient culture street;Development;Protection
1 绪论
1.1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文化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文化旅游动机,并可以被用来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或者其他因素。它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
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特点将会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对旅游者的最大吸引力,同时也是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前提。如何保护和有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天津是四大直辖市之一,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而天津最富盛名的民俗风情旅游景点就是古文化街。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文化街的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和规划问题。
本文通过对天津古文化街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剖析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前景,分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对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出一些建议性的环境管理与资源保护措施。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普遍觉醒较之我国稍早。涉及历史地段的法规最早可追溯到1877年的《莫里斯宣言》,明确对一些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护提出可操作性建议和强制保护,以确保文化旅游资源不受破坏[1]。
除了自上而下的参与,国外许多国家还十分重视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公民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广泛参与无疑是对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有力支持。不仅鼓励公众参与到全部规划过程中来,而且支持由社会知名人士及自愿者组成的各种民间团体的形成,调动全民力量落实、监督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2]。
国外学者在研究中还发现,对于历史街区复兴来说,常常面临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采用多种渠道筹集经费,是保证历史遗产保护资金来源的必然途径[1]。同时,利用放宽、银行的优惠与街区居民自行出资维修相结合,保证居民利益的同时,达到维护之责。资金来源还可以依靠社会和私人募捐、成立文化遗产基金会、举办各种展览、出租古建筑等[2]。
1.3.2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相关概念方面:
方百寿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泉州洛阳桥景区为中心》一文中指出:文化旅游是凭借旅游景点与节目的安排来营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感官游乐”的方式追寻深藏于旅游景点与节目中的文化底蕴。可通过确定文化主题、将文化资源转为文化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品、培养高素质的队伍等手段来发展文化旅游[3]。
梁朝信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他指出文化旅游资源是由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成果,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全面了解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更好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潜力,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非常丰富,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历史遗址类、古代建筑类、古典园林类、都市城镇类、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和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七种类型。郑群明在《全新旅游资源学》一书中将文化旅游资源分为文物古迹、古典园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城乡风貌、现代设施、民俗风情、饮食与购物等类型[4]。
(2)关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方面: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首先要了解其形成条件,郑群明在《全新旅游资源学》一书中,将文化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概括为历史遗存、社会文化的空间差异、具有艺术性和精神性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及根据游客市场的需要而创造四个方面[4]。
无论是在旅游学理论中还是在旅游开发的实践中,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因而对其进行开发的过程及开发后所形成的产品也有很大的区别[1]。为此,我们必须要根据各种文化旅游资源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来探讨对其进行开发的特点和规律。对此,不同的学者对各类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不同的研究。
古建筑旅游资源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真实地记录了人类各时期的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郑群明则指出其特点是:以木构架为主、中轴线对称、庭园式布局、色彩及雕刻装饰手段、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注重建筑物与环境协调,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坐落于天津古文化街中的天后宫,保存有天津古建筑最早的彩绘实例[4]。
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多种属性和特征,是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田里在《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提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从现在开发状况来看大致有四种主要类型:一是民俗观赏开发,如民俗博物馆、民俗村、民俗文化展览室等;二是民俗活动开发,如游艺竞技项目、地方婚礼和住农家房、吃农家饭等田园式生活;三是民俗商品开发,如提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食品、工艺美术品、游览纪念品等;四是民俗服务开发,如提供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礼仪等服务内容和形式[5]。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主题应体现“特色文化、乡土风情”,主要是设计多样的参与性活动项目,游客可以参观游览当地的民居、社会历史博物馆、街巷胡同等,体验风土人情[2]。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它既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宗教建筑古迹遗存;又具有深邃的精神要素——领悟哲理、追求信仰、陶冶情操。建筑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宗教文化景观,由于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祈望寻求神灵的保佑,不惜花费巨资修建教堂、神庙。各类宗教建筑不但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平,而且融各种艺术精品于一体,在大地上构成让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与文化宝库[6]。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项目主要是游览观赏、学习、考察和参与宗教活动。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保护,防止宗教文物古迹遭到破坏。
(3)关于文化旅游的资源保护方面:
当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开发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认为,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2]。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先救命,后治病。”对此已制定了明确的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这是首先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
王德刚在《旅游开发学》中提出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要严格旅游资源保护原则,保障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
应对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的对策: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素质;2、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3、健全监督机制和各项环保制度;4、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7]。
(4)关于古文化街的研究方面:
古文化街是历史文化街区,它本身是名城发展的见证,其自身遗存的传统文化往往也最为集中,它可以成为展示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最好场所[8]。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开发特色不鲜明;市场运作不充分;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我们应当抢救、整理和提炼名城历史文化内涵,突出自身个性,并把那些可视性和参与性强的东西,或采用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方式,或其它灵活方式,予以充分展示[9]。可以依据历史传统,把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和开发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传统文化区:或成为宗教文化区,开展宗教活动,发展宗教用品市场;或成为传统食品、工艺品的民族风情和民风民俗区;或成为地方传统戏剧、茶艺、老字号、老作坊的文化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教授李东泉指出“历史街区保护与社会发展可以双赢[8]。”
天津古文化街是一条历史韵味浓厚的街区,同时也是一条步行商业街。在多数普通市民眼中,一条成功的商业步行街,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它应具备如下的特征,即:人气旺盛、交易频繁,且具有其鲜明的个性[10]。闫振红,王 健,王双进等人在《关于我国商业街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我国商业街建设的具体对策:1、商业街定位要与城市商业业态创新相适应;2、加强时尚文化内涵和新颖性;3、坚持经营业态多样化与同种业态相对集中并举[11]。
2、天津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图1 天津古文化街
(图片来源:http://map.baidu.com)
在天津,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古文化街,总是因为其独特的味道被四方宾客赞誉。古文化街坐落于天津南开区东门外,全长680米,其中囊括了各式类别、步移景换的百余家店铺。清代风格的建筑在这里被巧妙地演绎,青砖砌体,磨墙对缝[12]。这里是天津漕运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海河文化的汇聚地。(见图1)
2.1古建筑类文化旅游资源
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真实地记录了人类各时期的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4]。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7]。俄罗斯作家采戈里曾经说:“建筑同时还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可以说,每一个典型的建筑,展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
古文化街的建筑总面积有2.2万平方米,古建筑高低错落、蜿蜒曲折,一阁一檐皆有讲究。所有名堂,一律青墙红柱、磨砖对缝,配上不同形式的隔扇门窗、栏杆、屋顶翼角,显得隽秀、古朴、典雅,加之匾额、楹联、宫灯、旗幡、精美的木雕及1500多幅艳丽的油漆绘画,更增添了这条街的古典文化气息。
通庆里,位于古文化街北头,玉皇阁西侧,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始建于二年,即1913年,是两堵高墙夹着的里巷,胡同两头各有过街三层小楼,给胡同增添了几分幽深。十个的院落,各有各的清雅、幽静与古朴。它是典型的经纬建筑,也是天津最为大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体。(见图2)
图2 民俗胡同通庆里
(图片来源:http://www.lianghui.org.cn/photochina/2007-11/19/content_9249457.htm)
玉皇阁,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明宣德二年重建的建筑,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为天津市区仅有的木结构高层古代楼阁[13]。在岁月的洗涤下,早已不见了原来的山门、牌坊、大殿、配殿、钟鼓楼、六角亭,只剩下主体建筑清虚阁。清虚阁占地2.86平方米,建筑面积316.06平方米,是两层木结构建筑,东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上层檐下出木结构回廊栏杆一周[14],是典型的明代寺观建筑样式,阁顶为九脊歇山式,中心用黄琉璃瓦,边侧用绿琉璃瓦,在红色栋额之上,绿衣仙子簇立,龙凤走兽飞腾,比之宫廷建筑有着别样壮观(见图3)。
图3 玉皇阁
(图片来源:http://www.365ago.com/baike/index.php?doc-view-461.htm)
天后宫,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即1326年是都目前为止我市保存最为完整的元代建筑。2004年秋天,天后宫前的古文化街完成了落地改建,原来的青砖灰瓦变成如今的雕梁画栋,原来的清末民初风格变成如今的康乾盛世气派。2005年秋天,天后宫旁边规模庞大的天津古玩城落成。这一大片仿古建筑中,唯有天后宫还真正保留着老滋老味,算是一件真古董,只是它越发显得低矮了[15](见图4)。
自15年的第一次整修到2003年的再次修建,古文化街的整体建筑布局仍保存着中国传统的建筑风貌。这其中,最为抢眼的就是色彩夺目、画工精细的彩绘,整条街共有彩绘800余幅,带有故事情节的300余幅。漫步在古文化街上,还可以看到一幅纯手工雕制的木雕图——清明上河图,它源自于北宋画家张择端笔下北宋的开封,即当初京都汴梁城一带清明时节老百姓踏青扫墓的热闹场景。
图4 天后宫
(图片来源:http://www.022trip.com/Travel/tjly/lyjd/5827.html)
2.2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在这个条件下,形成了人种、民族和籍贯区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的范围十分广泛,其外延几乎包括了一个民族或地区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将民俗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类型:(1)社会民俗:包括婚恋、嫁娶、岁时节会民俗等。(2)物质民俗:包括服饰民俗、民居民俗、饮食民俗、民间传统特色产品等。(3)精神民俗:包括禁忌信仰民俗、娱乐民俗等。而在天津古文化街上,体现最为明显的要属社会民俗和物质民俗。
2.2.1古文化街的社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坐落于古文化街内的玉皇阁是重阳登高的好去处。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玉皇阁,上下两层,上层有回廊环抱,因居高面河,疏朗开阔,是个登楼远眺的好地方[16]。《康熙天津卫志》载:“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玉皇阁为登高处,城内水月庵与诸道观观礼北斗,攒香丈余,焚之历昼夜。”1931年出版的《河北省天津志略》也有下列记载:“九月初九为重阳节,登高作北斗会,居民多食羊肉火锅,又食糕,盖以麦粉为糕,置枣栗糖果于上者也,父母必迎出嫁女同食之,故亦称女儿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六为阴数,九为阳数,重九又叫“重阳”,而九为阳数之极,重阳便是极中之极,象征人寿无疆,所以重阳登高,抬步迈腿之前,先有了一番吉祥含义,而这玉皇阁,由于前面眼界开阔,胜出了民居环绕的另一登高处鼓楼,而成了旧时天津人重阳登高的首选之地。“庚子之变”前,天津民俗喜于农历九月九吃切糕,取其年岁登高、长生不老之意;这天出家的女儿要被迎回娘家同吃切糕,叫做“添秋膘”,所以,重阳节也是天津的女儿节。每到这个节口,玉皇阁自是空前热闹。
中国第一座民俗博物馆天后宫,它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北港朝天宫并称世界三大天后宫。作为最早的船工祭祀海神、举行酬神演出以及聚会娱乐的场所,天后宫前由广场和戏楼,两侧街道渐渐形成商业集市和年货市场。旧时这里每月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香火极为旺盛;每逢天后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还要举行“皇会”。传说清高宗皇帝曾在此地驻跸为庙会的精彩赞叹不已,此后人即改称天后宫庙会为皇会[17]。皇会期间,龙灯、高跷、旱船轮番上阵,百戏杂陈,万人空巷,是一年之中的民间狂欢节。当时天后宫的繁华有诗为证:“旗飐危墙集万艚,碧溟漕运溯元朝,天妃庙貌依稀在,金鼎香烟绕绣袍。”
2.2.2古文化街的物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古文化街除了拥有仿清仿明的古意盎然楼宇外,还有就是数不清的玉器店、石艺店、古玩店和服饰店。全街近百家店堂,有经营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的杨柳青画社、经营泥人彩塑的泥人张彩塑工艺品经营部;有经营文房四宝、名人字画的四宝堂、春在堂;有经营文物古玩的文物公司萃文斋门市部;还有经营全国各地的景泰蓝、双面绣、牙玉雕、艺术陶瓷、中西乐器金银饰品等上万种名优工艺品的几十家店堂,各种商品货真价实,物美价廉,让游客可以在这里各取所需,尽享满载而归的乐趣。
杨柳青年画是木板套色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经过创作画稿、勾描、印墨线、套印、彩绘等过程而形成的,既富于木板年画浓厚的情趣,又突出了手工彩绘的明快鲜艳的风格,层次分明,被赋予极强的艺术生命力。杨柳青年画是东方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而且作为中国民间年画最高水平的代表,被美、法、俄、德、奥等国博物馆保存[18]。
泥人张传人张明山,三岁随父来津,八岁开始学艺,十三岁便能创作,拿手绝活“触手成像”。他创作时,只需和人面对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19]。由此名声大振,由此手艺震动津门。200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除了别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天津的小吃也别有一番风味。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如同到北京不登长城,会成为行程中莫大的遗憾。热气腾腾爽眼舒心的狗不理包子,是津味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也是天津风味小吃三绝之一,其它两绝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均可以在古文化街品尝到。同时,古文化街内新建了两条特色美食街——“老字号名品街”及“美食街”。建成后游人去古文化街,不但可以感受到传统的津味文化,还能品尝到各地的特色美食。对完善古文化街商贸区的经营业态、弘扬天津传统饮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2.3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宗教旅游,伴随宗教的产生就已经开始了。如教教义规定,凡有能力者,一生至少要去圣城麦加朝觐一次。因此,宗教发源地往往是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大量的信徒云集,又造成圣地接待能力不足,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宗教作为对人们具有吸引力的资源,在内容上包括:宗教活动、宗教建筑和艺术。而一些寺院又因其留有历史名人的遗迹和传说,或文化名著的故事发生地,其旅游价值更高,如山西五台山、陕西法门寺、法国巴黎圣母院等[20]。
天津历史上道教庙宇颇多,已无确切统计。清末民初,道教庙宇锐减,衰落之势已成。据1954年统计,天津尚存道教庙宇16座,有龙王庙、三清观、玉皇阁、吕祖堂等。至1956年减至12座。1966年初,仅存天后宫(西庙)、吕祖堂和玉皇阁三处[13]。
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后宫,被天津人称为“娘娘宫”,宫内正殿供奉着天后娘娘,就是海神妈祖。妈祖原名林默,福建湄洲岛人,她生而神异,谙习水性,经常出海救助那些海上遇难的船只,27岁羽化升仙,之后,其显灵救助难民的事情仍时有发生,于是海上的富翁纷纷重修、建筑妈祖庙,逐渐成了人们供奉的海神。关于天后的传说起初只流传于浙闽一带,后逐渐被官府承认,宋朝时先后被封为灵慧妃,元朝被封为天妃,到清朝时候才被封为天后。正殿和藏经阁两侧还有20间配殿,在这些殿堂中供奉的神仙可谓是五花八门:既有道教的神灵,又有佛教的神仙,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神,多达百位以上形成了佛道交融、百神汇集的盛况。诸如负责生儿育女的子孙娘娘、千子娘娘、催生娘娘等;负责消除疾病的痘疹娘娘、眼光娘娘、散行天花仙女以及王三奶奶等;此外还有财神爷、龙王、河伯、关帝、火神、灶君等,适应了天津旧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香火极旺[21]。天后乃民间信仰并非道教神祗,但因其历代多由道士主持,故常被列为道教庙观。
在天津有着600年历史的道教圣殿玉皇阁,几百年来历经沧桑,或增或减,有损有建,但现在仅存主体建筑清虚阁。阁的二层楼内设有神龛,供奉玉皇大帝。据说,玉皇大帝是道教信奉的职权最大、地位最高的神,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和一切祸福。阁的四周横梁均饰以彩绘,千秋带上镌刻着文字,依稀可见的有“大明弘治二年(14年)”、“大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大大清光绪十六年(1880年)”等字样,从这些记载可以想见,秋聚玉皇阁,重阳喜登高,对早年间的天津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玉皇阁成了抒怀寄望的象征。如今修缮一新的玉皇阁,庄重大气,为许多前来敬拜的人提供了圣殿。
3、天津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
3.1天津古文化街历史沿革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600多年前的元朝,为利漕运,建天妃宫,遂形成宫前(广场)、宫南(大街)、宫北(大街),这里便是古文化街的前世。据《天津市四十五年大事记1949~1993》记载,1985年1月,天津市召开会议,决定全面大修天后宫,复建宫南、宫北大街,将其一并改造。改造工程同年5月17日动工,12月17日竣工,1986年1月1日举行开业典礼,19年正式定名古文化街。六七百年前,古文化街这里始终是商业繁华地段,今日的天津市区,也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逐渐发展起来的。为顺应城市建设需要,2001年,古文化街被纳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工程六大节点之一的海河楼商贸区中。2002年12月,古文化街商贸区项目被列为海河综合开发六大节点之一,天津市房产总公司承担了投资开发建设的任务。2004年古文化街提升改造完成,最多时一天客流量达10万人左右。2005年4月30日,“中国特色商业街”在这里揭开红绸,这条街,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2007年10月,古文化街当选全国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唯一一家开放商业街形式的旅游景区。2009年7月30日,古文化街正式启动文化夜市,历时60天。直至今日,古文化街依然以其特有的古味儿吸引着中外游客,使更多的游人了解到天津文化乃至中国文化。
3.2天津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古文化街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
3.2.1从问卷调查中研究现状
为了进一步研究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笔者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记录下受访者对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的认识。共发放50份问卷,收回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大部分在古文化街发放,受访者涉及各个领域。通过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受访者不是很了解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种类,少数了解的都是从书籍和网络资源中了解到的。
(2)古文化街最吸引人的还是它特有的民俗文化,其次是其仿古的建筑文化,而古文化街的特色小吃则稍显逊色。
(3)通过2004年对古文化街提升改造的完成,街内每家商铺均安装了完善的现代化配套设施,包括空调系统、防盗监控系统等,同时街道留有9个出口,而且设计了星级厕所。古文化街的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90%的受访者都对古文化街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满意。
(4)78%的受访者对古文化街的环境卫生很满意,但仍有10%的受访者对古文化街的环境卫生不甚满意,说明古文化街在这方面还有待改善。
(5)对于古文化街的店铺,21%的受访者愿意来此选购一些具有天津特色的手工艺品;30%的受访者对古文化街的店铺不甚满意,认为它们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言,逛起来会很吃力;同时,29%的受访者认为某些店铺出售的东西与古文化街的整体风格相差悬殊,不适合在古文化街开放。
(6)在古文化街内,某些店铺将牌子或标志随意悬挂在墙上,对此,91%的受访者都认为这样做破坏了古文化街的建筑美,应有所改进。
3.2.2从相关资料中研究现状
为了研究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笔者对古文化街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搜集,结果如下:
(1)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门外,北起老铁桥大街,南至水阁大街,是天津民俗文化以及海河文化的汇聚地,集旅游商贸、民俗文化、购物休闲、餐饮住宿等于一体,全长687米,宽5米,是一条商业步行街。2007年5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天接待着数以万计的游人,被中外游客誉为镶嵌在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2009年3月,天津市知名历史学专家齐聚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共同就挖掘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资源、提升玉皇阁文化景观等方面进行专题论证。专家认为,玉皇阁附近很可能保留着诸多尚未待挖掘的历史遗存或遗址,具有极高的保留价值。专家一致认为,挖掘和整理玉皇阁历史资源对天津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研究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整修后的古文化街调整了其经营商品结构,更突出了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老味等特色,经营商品50多个大类,达2万余种,成为世界和全国的旅游购物胜地。国庆期间,更是有很多外地、外国游客前来观光购物,每天达5万人次。
3.2.3从实地调查中研究现状
为了研究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笔者对古文化街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古文化街自重新整修后,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建设也趋近完善,吸引更多游人来此参观游览,使得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得到提升,为其更好的开发与保护奠定了基础。
(2)古文化街是天津最具“古味儿”的一条街,也是天津最具文化韵味的一条商业步行街,街上有数家店铺,出售商品琳琅满目,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游人认为某些店铺出售的东西与古文化街格格不入(见图5),使古文化街的“古味儿”变了味道,也使古文化街的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变得不纯正。而且某些店铺为了招揽顾客,将招牌和店铺的标志甚至商品随意悬挂张贴在古建筑物的墙壁上,破坏了建筑文化旅游资源的美观(见图6)。
图5 古文化街店铺出售物品与古文化街整体风格格格不入
(图片来源:http://blog.sina.com.cn/xfrblxy6211)
图6 店铺商家随意将招牌张贴悬挂在古建筑物的墙壁上
(图片来源:http://blog.sina.com.cn/xfrblxy6211)
4、天津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对策探讨与未来开发展望
4.1天津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工作须在一定的框架和约束中进行,即须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否则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不但事倍功半,很难达到预期成效或者难以落实,甚至可能还会走向无意识破坏文化旅游资源的反方向[4]。通过对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
护现状分析,其保护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法保护原则。2007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专门就旅游资源保护问题作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办法》中指出,旅游资源保护坚持严格保护、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实现协调监管、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目标。事实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均有对相关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一些规定。目前,尽管出台了不少旅游法规,但对著名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法规不是效力层次低,就是内容条款分散,不便于人们掌握和执行。尤其是缺乏专项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的专门法律、法规,当发生问题时,将难以依法解决。随着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条件的成熟,在现有各类旅游资源保规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专门的、高层次的旅游资源保律条例势在必行,也将成为未来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
(2)价值原则。不同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旅游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以及其他相关价值。针对价值高的文化旅游资源,采取重点保护的原则。其旅游开发服从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在保证绝对保护好的基础上开展适度的旅游开发。针对综合价值一般的文化旅游资源,则采取一般保护,以旅游开发来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稀缺性原则。文化旅游资源由于其产生、发展和留存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时至今日其保存情况各不相同。个别文化旅游资源极其罕见,如各种历史古迹和文物。这类具有典型稀缺性甚至唯一性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保护重点在于尽全力予以完全保护,继续保持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而有些文化旅游资源不论从类型、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较为常见,该类旅游资源的保护重心在于保障其存在并可以为旅游开发所利用。
(4)整体性保护原则。整体保护是指既保护文化旅游资源本身,又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国际古迹遗址保护与修缮宪章》中针对历史古迹资源的保护问题就专门指出:“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凡是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存,决不允许导致改变主体和颜色关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动。”
(5)普遍保护与专业保护相结合原则。文化旅游资源是国家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不是一部分人或少数人的事,而是涉及一个全民族和全人类的大事。国内外无数成功保护的实例,无一不是群众自觉保护与专业部门重点保护相结合的产物。而针对高级别的旅游资源保护就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机构,落实到专人负责,只有集中人力物力抓好这些有影响的重点保护资源的工作,才能带动整个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6)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原则。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必须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离开经济建设和旅游发展,脱离国家和地方现有的条件、水平和需要,单纯强调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而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甚至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一般地说,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事实上就是一种最好的保护,只要正确规划、科学安排,两者就可以得到完美的统一。
4.2天津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针对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笔者对其保护措施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对全民进行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普及性教育,提高全民保护的自觉性。从上述对破坏文化旅游资源的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人为因素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破坏作用尤甚于自然因素,因此,通过大力宣传,树立全民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意识是保护文化旅游资源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天津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且极具特色,但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某些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建议古文化街的相关管理部门及天津市旅游部门加强宣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古文化街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人来此参观游玩,而且可以提高全民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自觉性,从而使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与保护。
(2)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文化旅游资源保。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行为要最终落到实处,法律法规的强制力是最有力的保障武器,是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终极方法和手段。这就要求立法部门不断健全和完善天津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保规,将保护措施落实到实处,以法律的强制力保护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资源,坚决杜绝人为因素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3)强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加强旅游管理,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保护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管理部门不能只是一个摆设,而是应当遵照国家法律法规,根据市场形势,履行自己的职能,将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古文化街中的文化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各种资源都有各自的特色与功能,其保护措施也有所差别,这就要求古文化街的相关管理部门认真负责,分门别类的对古文化街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人为因素的破坏。
(4)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矛盾统一体,二者不能割裂开来。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得好才具有开发价值,而开发利用又能推动和促进保护工作的开展。二是保护与近期需要的关系。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是关系人类长远利益与发展的大事,因此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天津古文化街是一条商业步行街,充满了无限的商机,吸引了无数的商家来此投资,古文化街商贸区项目被列为海河综合开发六大节点之一。我们不反对开发,但这种开发不应该是“破坏性的开发”,而应是“保护性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天津古文化街才能经久不衰。
(5)修旧如旧。对已破坏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恢复要培修复原、休整如故、仿古重建[22]。“修旧如旧”的原则古已有之。早在魏晋时期,贾思勰在其所著《齐民要术》杂说就有叙述。所谓“修旧如旧”就是本着以保持古籍原貌为基础的修复技术。就是在修缮文物古建时,要尽可能保持和保证原有的旧的历史原貌。“修旧如旧”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这个观念、思路对古建筑的科学保护而言,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天津古文化街的建筑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多彩,整条街都是仿古建筑,因此,在开发与保护过程中,使其不失古味儿、修旧如旧就显得尤为重要。
4.3天津古文化街未来开发展望
古文化街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从19年首次开街时起,到2001年总营业额累计6.9亿元,创利税5800万元,共接待中外游客1200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来这里参观视察。同志在视察古文化街时说:“古文化街很有特色,对外国人一定有吸引力。”古文化街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热情周道的优质服务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购物。我认为,天津的古文化街是天津最富盛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景点,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文化街将以更新更好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同时,天津市知名历史学专家对于玉皇阁文化景观的进一步挖掘考证,认为玉皇阁附近很可能保留着诸多待挖掘的历史遗存或遗址,具有极高的保留价值。专家一致认为,挖掘和整理玉皇阁历史资源对天津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研究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这一契机,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种类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古文化街还有多少未开发的资源还未可知,就是这份神秘感也会推动天津古文化街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参加各种商品展销,参观交流,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天津文化、中国文化。
5、结语
天津古文化街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旧”,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古迹和浓浓的商魂,外地人到这里感到“非常天津”,外国人到这里感到“非常中国”,从而使它成为商业和旅游的黄金结合点。天津古文化街的最大特色在还于它的“新”,修旧如旧的开发思路,领先的星级厕所,浓厚的人文关怀,成功的经营管理。正是这“新”和“旧”的结合,做出了这条商街的特色。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文化和艺术不是一个城市的摆设,而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开发中尊重文化,尊重历史,这,就是天津古文化街的独到之处。本文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古文化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古文化街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与保护,为天津市的旅游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德刚.旅游开发学[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8
[2] 梁朝信.旅游资源开发[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7
[3] 方百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泉州洛阳桥景区为中心[C].//杨慧,陈志明,张展鸿.《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6
[4] 郑群明.全新旅游资源学[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5] 田里.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C]. //杨慧,陈志明,张展鸿.《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6
[6] 赵荣,王恩涌,张小林,刘继生,周尚意,李贵才,韩茂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7] 仲召红.黄山风景旅游区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
[8] 蔡永旭.试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J].四川文物,2005,3
[9] 秦绪霞,何佳梅.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J].文化研究,2006,2
[10] 史明.追本溯源话活力——打造成功的城市商业步行街[J].城市规划,2004,3
[11] 闫振红,王 健,王双进. 关于我国商业街建设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8:477
[12]《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走遍中国(珍藏版)[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24
[13] 刘泽华.天津文化概况[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4
[14] 陆国明,方兆麟,高志明,宋乃谦.天津老城忆旧[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12 :45
[15] 罗文华.消逝的天津风景[M].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1:13
[16] 马宇彤.全景天津[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5:15--16
[17] 高有朋.中国庙会文化[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6:393
[18] 冯骥才.记忆天津[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10
[19] 王兆祥.天津文化通览·民俗文化谭[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6:192
[20] 李鼎新,艾艳丰.旅游资源学[M]. 北京:科学院版社,2004:143
[21] 郑晓霞,胡黎君.道教仙境游[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8:290
[22] 龚绍方.旅游规划与开发[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
附录 古文化街调查问卷
天津市古文化街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天津师范大学城环学院的学生,为了研究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此次调查。本问卷只用于研究,对您的个人信息完全保密,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尽量填写问卷,衷心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Q1、您的年龄
○20岁及以下 | ○21-30岁 | ○31-40岁 | ○41-50岁 | ○51-60岁 |
○初中及以下 | ○高中/中专/技校 | ○大学专科 | ○大学本科 | ○研究生及以上 |
○学生 | ○专业人员(教师/医生护士/律师/运动员) |
○个体户 | ○其他 (请填写) |
○了解 | ○很少 | ○不了解 |
○阅读书籍 | ○网络资源 | ○朋友介绍 | ○其他 |
○整条街的建筑风格 | ○天后宫及玉皇阁等道教圣殿 |
○民间工艺品 | ○天津小吃 |
○很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干净整洁,很满意 | ○不太干净,一般 | ○脏乱,很不满意 |
○很满意,种类繁多,能满足我的需求 |
○一般,稍显杂乱无章,稍显乱 |
○很不满意,某些店铺出售的东西与古文化街的整体风格有异,不喜欢 |
○无所谓,从不去逛这些店铺 |
○很方便,一目了然 | ○不喜欢,破坏了建筑原本的美观 | ○无所谓 |
○很有古典气息 | ○现代建筑特色,商业气息浓厚 | ○不清楚是什么风格 |
资 源 | 评 价 |
古建筑 | ○很差,失去了古韵味 ○一般 ○很好,很有古典建筑风格 |
天后宫 | ○很差,失去了原有的辉煌 ○一般 ○很好,很有宗教文化底蕴 |
玉皇阁 | ○很差,可观赏的越来越少 ○一般 ○很好,不愧是道教圣殿 |
民间工艺品 | ○很差,店铺很多,很杂 ○一般 ○很好,很有特色 |
特色小吃 | ○很差,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一般 ○很好,还是地道的天津“味” |
○好,很有文化韵味,会常来 | ○一般 | ○差,没有文化底蕴,不会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