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归纳复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23:41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归纳复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归纳复习复习要点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作者简介沈重(1915—1986),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归纳复习复习要点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作者简介沈重(1915—1986),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归纳复习

复习要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

沈重(1915—1986),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1941年冀西山区的秋季反“扫荡”战斗中,沈重深入前线采写了一系列战场手记,脍炙人口的《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就是其中一篇,作品生动地描写了狼牙山上的五位七连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和民众撤退,与敌人周旋在狼牙山三面绝壁的棋盘陀(悬崖)上,在弹尽粮绝,敌人被消灭100多人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舍身跳崖的壮烈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是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原名为《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同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首长,签署的训令中,正式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民的楷模。

生字组词

寇kòu:穷寇 敌寇 贼寇 草寇 视若寇仇

冀jì:冀州 希冀 冀求 冀图 冀望

批pī:大批 批发 批准 批评 批改

副fù:副职 副手 副本 副业 全副武装

榴liú:石榴 榴裢 榴弹炮 手榴弹

抡lūn:抡锤 抡拳 抡刀 抡起 抡胳膊

贯guàn:连贯 贯通 横贯 贯穿 全神贯注

棋qí:象棋 围棋 下棋 举棋不定 星罗棋布

悬xuán:悬挂 倒悬 悬案 悬崖勒马 悬灯结彩

沸fèi:沸腾 沸水 沸点 滚沸 人声鼎沸

涧jiàn:深涧 溪涧 山涧 石涧 涧流

雹báo:雹子 冰雹 雹灾

叽jī:叽咕 叽叽喳喳 叽叽歪歪 叽里呱啦

屹yì:屹立 屹然不动

悦yuè:喜悦 愉悦 悦耳 和颜悦色 赏心悦目

屈qū:屈服 屈辱 受屈 宁死不屈 威武不屈     

书写提示

寇:注意与“冠”区分。 

“抡”与“抢”区分开。

“悬”不要读成“县”。 

形近字

寇(敌寇)   副(一副手套)   榴(石榴)

冠(冠军)   幅(一幅画)      溜(留走)

多音字

绷:běng(绷着脸)    bēng(绷带)

横:héng(横七竖八)  hèng(蛮横)

近义词

英勇——勇敢  掩护——保护  沉着——从容  崎岖——坎坷

依托——依靠  屹立——耸立  豪迈——豪放

反义词

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激动——平静  坚强——软弱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词语意思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

四字词语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大举进犯 纷纷滚落 

课文梳理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课文主题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问题解答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课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答:第一部分:接受任务。第二部分:诱敌上山。第三部分:引上绝路。第四部分:峰顶歼敌。第五部分:跳下悬崖。

3.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

因为第一次掩护任务是服从上级的安排,而第二次掩护任务,他们为了更好地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做好了牺牲自已的准备。把第二次作为重点来写,更能突出“壮士”之举。

4.可不可以把课文题目中的“五壮士”换成“五战士”?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战士”仅仅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不含歌颂的意味。而“壮士”则不同 , 含有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这五位战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表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和英雄气概,所以应该称为“壮士”。

5.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 痛击敌人 →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6.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

“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为了群众和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他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类似的词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7.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课文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如: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这样描写,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顾及全面、体现广度,又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归纳复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归纳复习复习要点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作者简介沈重(1915—1986),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