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语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宝塔区青化砭中⼼⼩学课题组李娜
各位领导、专家:
我申报的《⼩学英语⼝语教学研究》微型课题于2019年7⽉由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组办公室批准⽴项,课题编号为135YYWX-2777。根据计划安排,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课题名称
⼩学英语⼝语教学研究
⼆、课题背景及缘由
(⼀) 依据
1.社会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社会⽣活的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已经成为⼈类⽣活中使⽤最⼴泛的语⾔。语⾔最⼤的作⽤是⽤于交流,⽽最重要的交流⽅式⽆疑是⼝语对话。教育部下发的《⼩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听、说、玩、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和培养⼩学⽣对英语的良好兴趣和积极态度。引导学⽣结合他们的⽇常活动做⼀些简单的交流,重点放在培养学⽣进⾏交流的能⼒。因此,提⾼⼩学⽣的英语⼝语能⼒是⼴⼤教师⾯临的⼀个共同课题。
2.新课标及学⽣发展的要求。
《⼩学英语新课标》特别注重对学⽣进⾏⼝语交际能⼒的培养,并明确提出了总体培养⽬标,即“具有⽇常交际的基本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明地进⾏⼈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英语是⼀门语⾔技术,是⼈们⽤来交流的⼯具,⽽英语教学应该教会学⽣使⽤这种⼯具的能⼒。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笔试成绩好,⼝语却很糟;在⼝语交流中,有的学⽣不知如何去表达;有的学⽣⼼⾥想的不错,却表达不出来。因此,提⾼⼩学⽣的英语⼝语表达及交际能⼒已势在必⾏。
3.教师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
当前⼩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英语技能、轻⼝语表达的问题,⼀些教师以为英语的教学就是教授⼤量词汇,句型,语法知识,结果⼤部分学⽣经过⼏年的英语学习,脑袋中装满了⼤量词汇,却⽆法说出⼀段完整的对话。其次,教师对英语⼝语教学不够重视,重书⾯写作轻⼝语表达的倾向⽐较严重,不知道如何上好英语⼝语课,或者英语⼝语的设计上较随意,从⽽导致学⽣⼝语表达能⼒差,对英语⼝语的学习失去信⼼。
因此,我们要抓好⼩学⽣⼝语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的说话能⼒,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此,我提出了“⼩学英语⼝语教学研究”这⼀课题,想借此研究,探索出适合⼩学⽣英语⼝语能⼒的新路⼦,并为学⽣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理论依据
1、本课题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学、教育学、⼼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培养⾯向未来的⼈才为根本⽬的,从实际出发,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学英语⼝语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和学⽣英语⼝语能⼒的提⾼。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本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为中⼼,在整个规范训练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利⽤环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因素,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精神,最终使学⽣有效地实现英语交际。
3、美国语⾔学家兼⼈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理论以培养学⽣综合运⽤语⾔进⾏交际为⽬标。强调以学⽣为中⼼、以交际为⽬标,把语⾔作为⼀种交际的⼯具来教、来学、来使⽤,⽽不是把教会学⽣⼀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法作为语⾔教学的最终⽬标,要使学⽣能⽤所学的语⾔与⼈交流,获取信息。
4、克拉森在第⼆语⾔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学习和语⾔习得。语⾔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语⾔习得类似⼉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量语⾔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的⾃然交际获得的。重点在于创造⼀个与⼉童学习第⼀语⾔相近的环境,使学⽣能够⾃然“习得”,提⾼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英语进⾏交流的能⼒。
(三)现实依据
长期以来,⼩学英语⼝语教学存在问题和误区:
1.学⽣⼝语⽔平的差异。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量的⼝语训练,但⼤多数学⽣觉得很难开⼝。这是由于学⽣的⼝语⽔平存在很⼤差异,词汇,句型,语⾳,语调存在很⼤差异。其次,发⾔学⽣⽐较紧张,在进⾏⼝语表达时,害怕⾃⼰犯错误,变得胆怯,焦虑。久⽽久之,学⽣会丢掉⾃信和兴趣,使得⼝语很难提⾼。
2.教师对⼝语课堂的组织,设计不够合理。有些教师过分强调语⾔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语表达能⼒的提升。教师设计的⼝语课堂不够真实,经常会出现:单纯的模仿和复述,学⽣的兴趣较低;话题偏离学⽣的实际⽣活,学⽣积极性不⾼;话题较难,超出了学⽣的能⼒,学⽣难以表达。
3.课堂模式的局限。在⼝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班级⼤,⼈数多”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希望每个学⽣得到⼝语锻炼的机会,这就使平均给每个学⽣的练习机会少之⼜少,学⽣⽆法得到很好的⼝语练习。
青化砭⼩学教师的⼝语教学存在以上问题和误区,⼝语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真正的效果。为了克服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度的关注和深⼊的思考⼝语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学英语⼝语教学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标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标
学⽣⽅⾯:
1.培养学⽣热爱英语的兴趣,注重体验和参与。
2.拓展学⽣的创新精神,合作和实践能⼒。
3.培养学⽣的综合语⾔运⽤能⼒。
教师⽅⾯:
1.通过课题研究,提⾼教师⾃⾝的业务⽔平,充实⾃我。
2.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课堂教育⽅法,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3.探索出⼩学英语教学中与英语⼝语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法和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通过揭⽰⼩学英语⼝语教学的含义,分析英语⼝语教学对⼩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丰富⼩学英语⼝语教学⽅⾯的理论。
2.本课题研究通过分析⽬前⼩学英语⼝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培养⼩学英语⼝语交际能⼒的策略,为⼩学教师有效开展英语⼝语教学,培养⼩学⽣英语⼝语交际能⼒提供途径与⽅法上的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英语⼝语教学现状的调查。
2.尝试⼩学英语教学与英语⼝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研究实施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4.研究在真实的情景语境中运⽤语⾔来提⾼⼝语能⼒的策略。
5.研究如何通过课外活动营造英语语⾔环境,让学⽣积极主动地锻炼⾃⼰的⼝语能⼒。
五、课题研究的⽅法
本课题主要采⽤以学⽣为活动主体的⾏动研究法,结合个案研究。并采⽤案例分析、学⽣访谈等⼿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记录,通过阶段⼩结和评价,对实施过程进⾏,促使课题着实有效地开展。
1.资料法
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参阅《英语课程标准》《⼩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英语教学法》等相关书籍,探索学⽣的⼼理、认知特点和符合学⽣认知规律的教学⽅法。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学⽣学习的现状,并针对学⽣在⼝语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之有效的⽅法进⾏针对性的研究。
3.⾏动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对课题进⾏螺旋式深⼊的研究。
4.经验总结法
课题将依据研究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总结。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19年3⽉份到2019年12⽉份,历时10个⽉,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3⽉-2019年4⽉)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案,收集相关资料和⽂献,做好各项准备⼯作。
1.对学⽣、教师及课堂现状进⾏调查,进⾏分析整理,提出实施⽅案,加强理论学习,提出研究课题。
2.明确本研究的⽬的、意义、内容⽅法和操作步骤。
3.查阅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搜集阅读相关资料⽂献,制定具体的实施⽅案和开题报告。
第⼆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5⽉-2019年10⽉)根据已经确定的计划和实施⽅案,分步骤分项开展研究,⼒争实现研究⽬标。
1.制定并发放问卷调查表,从学⽣的意见和建议中分析英语⼝语教学的得与失。
2.给学⽣创设情景,营造⼝语氛围,从学校家庭等⽅⾯着⼿,激发学⽣说英语。
3.探索出⼩学英语教学与英语⼝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4.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5.撰写课题研究⼼得。
6.撰写课题研究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11⽉-2019年12⽉)
根据本阶段课题的计划,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整合”,积累⼩学英语⼝语教学的有效⽅法和途径,⽤以指导⼀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最终提⾼教学质量。
1.撰写本阶段计划安排。
2.结合教学实践,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
4.将各种资料归类、完善、整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案
3.课题研究阶段性⼯作
4.课题研究资料汇编(调查问卷、案例汇编及过程性资料等)。
5.课题研究⼼得体会
6.围绕课题形成的论⽂
7.课题研究⼯作报告
8.课题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组成员
课题负责⼈及研究组成员:李娜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学校⾼度重视教研活动,特别注重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尽全⼒给予课题研究者指导和帮助。图书馆、备课室、⽹络教室储存⼤量关于教育教学研究⽅⾯的资料,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优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