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 | 世界总体发展状况 | 中国历史发展状况 | 中外比较角度 | ||
特征 | 表现 | 特征 | 表现 | ||
16― 18世纪 |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 1、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2、 早期资产阶级 3、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4、 对外殖民扩张 | 君主加强和封建制度衰弱 | 1、 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占主体 2、 君主空前加强 3、 思想及 4、 闭关锁国 | 1、 西方重商主义与中国“重农抑商” 2、 中西资本主义萌芽 3、 中西科技发展 4、 中西思维特征及原因 |
1840 ― 1870 | 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及东方民主运动高涨 | 1、 工业完成,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完成 2、资产阶级与改革 3、殖民扩张 4、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5、自由主义思潮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深入 | 1、 两次鸦片战争 2、 自然经济解体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 农民战争及洋务运动 4、 新思潮萌发 | 1、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侵华特征 2、 亚洲风暴中的中国 3、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
19世 纪末 20世 纪初 | 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东方民族新觉醒 | 1、第二次科技 2、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3、帝国主义全球扩张 4、帝国主义矛盾发展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及民主发展 | 1、帝国主义侵略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戊戌变法与义和团4、辛亥 | 1、帝国主义时代的侵华特点 2、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3、亚洲觉醒中的中国
|
1914 ---- 1927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调整 |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十月 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4、苏俄社会主义与建设 | 新旧民主主义转折 | 1、北洋军阀统治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 3、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4、中国党成立 5、国民大 | 1、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2、十月对中国的影响 3、国际与中国 |
1927 ― 1945
| 由相对稳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3、法西斯势力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 | 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 | 1、工农武装割据及红色政权建立 2、日本由局部到全面侵华 3、抗日战争 | 1、英法美纵容及日本侵华战争 2、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
1945 ― 70年 代末 | 两极格局形成和发展 |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2、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3、战后社会主义发展及改革 4、美苏争霸 | 民主的胜利及新中国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 1、内战爆发 2、新中国成立 3、政权巩固及经济恢复 4、向社会主义过渡 5、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6、文化大 | 1、战后美国对华及影响 2、中粟社会主义建设比较 3、中国与东欧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比较 4、美苏争霸中的中国 5、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 1、帝国主义阵营分化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第三世界兴起 4、政治经济区域集团化 5、第三次科技 | 改革开放走向世界 | 1、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 2、国际地位提高及外交战线成就 3、科教兴国战略及科技发展 | 1、国际主义运动发展与中国 2、第三世界中的中国 3、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 4、中国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