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24:34
文档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三)作者huazi来源唐山二十三中学点击1669更新2005-10-9投稿admin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阎红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基础教学理念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又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那样深入人心,受人欢迎。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只有当学生智慧的
推荐度:
导读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三)作者huazi来源唐山二十三中学点击1669更新2005-10-9投稿admin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阎红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基础教学理念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又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那样深入人心,受人欢迎。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只有当学生智慧的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三) 

 作者 huazi

 来源 唐山二十三中学

 点击 1669

 更新 2005-10-9

 投稿 admin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阎红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基础教学理念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又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那样深入人心,受人欢迎。

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的闸门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想学,愿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课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一、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新基础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1、自读课文,学会发现。

 (1) 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读了课题后,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

(2) 根据兴趣自由的朗读。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以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在读法上可以自由选择,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演边读等。读中还可以尽情展示,相互挑战,可分组进行,也可全班进行,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读时要多给学生提供诵读的条件,或加上多媒体,或配上音乐等,并积极参与到学生朗读活动中去。

(3) 检查效果汇报读。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并要求初步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重点段,标出优美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就改变了传统教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只有乐于去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问,在质疑中学会探究。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创设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敢于提问。课堂上教态要亲切和蔼,面带微笑。更重要的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并且都会学好。现实中常常是这样,敢于提问的都是成绩好的或是成绩差的,而大多数学生保持沉默。不是他们不能发现问题,而是他们没有提出问题的勇气。他们怕自己提的问题不好,招来老师同学的嘲笑。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倾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好习惯。使学生能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学习。为此我们在上语文课时,进行说话听话的评比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后,效果很好,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B、运用积极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乐于提问。老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也最容易产生积极效果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真诚的赞扬,哪怕一句简单的“你真行,”“你能行!”都将给学生无穷的自信。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给学生产生作用。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看到别人的长处。在家长面前常表扬孩子敢问,会问,这也是有效激励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自悟,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给学生一个轻松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交流时,要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独树一帜;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并敢于与同学老师争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敢于标新立异,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创新精神。

半世纪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孩子”。从重视人的价值的高度看,教育活动是促进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活动,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我们应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去面对新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相信孩子和孩子入手,去努力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的语文教学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宋昌杰

新时期党员保持先进性基本要求,就全党而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普遍性和代表性,但由于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基本要求又有其特色。作为党员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党员,又是人民教师,如何根据总提出的基本要求,结合教育的实际,保持先进性呢?我认为应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应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简单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种以“教”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教学,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发挥,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交互作用和创生能力。而素质教育应以“学”为中心展开的,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健全人的个性为根本特征的。

   一、 更新教育观念,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当前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二、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1、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之本”,是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保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造、学会合作。

3、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也要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 提高学生质疑能力,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

1、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表现。教学中,我分三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即自学后的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中深入性的质疑及课后延伸性的质疑。在指导学生超前自学时,我培养学生边学边记的习惯,记下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利于教师“教”的针对性,使学生潜在的问题能提早得到解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能力。

  教授新课过程是学生获取新知,并将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讨论就是在学生由不知到知,由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中开展讨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关键和重点,有意识地在知识的重点处或新旧知识矛盾的冲突过程中设问质疑,既能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把知识内化,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提高学生自我校正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现象:写作业,答试卷以完成为满足,没有检查验算的习惯,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究其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差,自我“反省”能力低;其二,长期以来总是学生写作业,教师批作业,教师指出错题,学生改正,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责任感,没有自我检查的习惯;其三,教师不注重教给学生的检查、验算的方法,学生没有自我校正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自我校正的习惯,首先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习。同时,教师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用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目标是“算必准”,“会必对”,而且最好是一次做好,不涂不改,不马虎而失误。为此,教给学生一些自我检查、校正的方法。如:重算法、说理法,逆算法、抽查法、估算法等。验算、检查的方法较多,学生可酌情灵活应用。我还要求每个学生建立一本“错题档案”,上面记录着自己的错题原型,原因分析,校正办法及正确答案。杜绝同类错题重复出现,提高了解答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作为党员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党员,又是人民教师,既要保持党员先进性这个本色,又要诲人不倦,教书育人;党员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又要掌握先进的育人理念和基本功;党员教师既要有高尚的师德,给学生树立榜样,又要敢为人先,做教师的表率。因此,党员教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就要努力提高党性修养,铸造高尚人格,增强业务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教书育人的模范,师德师风的模范,素质教育的模范,改革创新的模范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石长平

课堂的生命活力源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强化,源于教师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课堂上师生参与互动,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点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智慧、体验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成功的快意。从而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期冀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直以来,无论怎么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我们的课堂教学面貌却没有多大变化。充其量也就是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满堂讲变成满堂练,再就是多了一两个花里胡哨的电脑课件做点缀。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课本是全科玉律,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器。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这样被弱化,创造精神被抑制,哪里还谈得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就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真正看为学习主体,而不是把学生视为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客体。评价一堂好课,不能仅看教师表演的多么精彩,花样如何翻新,关键得看学生自主参与面有多广,参与程度有多深,教师怎样通过设疑启发,引导点拨达到激思、激趣、激创的目的。教师要以关注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面对学生探究性学习中每一个新发现、新见解,并给予积极评价和热情赏识。即使学生的某些观点失之偏颇,或是错误的,也不可漠然视之。或许一个天才就会在不经意的漠视下消失。传统的师道尊严,权威迷信,很大程度上压抑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窒息着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指明了方向。可以预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必将焕发出勃郁的生命活力。

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的闸门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想学,愿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上智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课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理想的课堂是开发大脑传播知识的快车道,在这里实现了学习的最高境界——享受学习,课堂把自我实现,开拓创新的权利归还给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会精心创设情境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巧妙设疑提问,质疑问难为学生展现一片创造开拓的蓝天,在这里启迪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捕捉创新火花,培育创新精神成了教书育人的主心骨。在师生互动与合作中智慧和创新的共鸣,让学习伴随着生命奔驰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快车道上。

理想的课堂是展示师生风采造就多姿人生舞台。在这里映射出学用结合的最高境界——彩排人生。课堂中处处蕴藏着无限的生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感悟体验的教学意境,无处不现鲜活的生命在律动,无时不见远大的抱负在闪现。在这里时代的信息如汩汩的清泉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大小课堂的结合,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去,亲眼观察五彩缤纷的世界,亲自触摸时代与生活激跳的脉搏,实现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的顺利对接,这样的课堂会有效地催化他们尽早地走向成熟,领悟人生、拥抱未来,带着为社会民族建功立业的信念演绎尽善尽美的人生。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定格于课堂,决胜于课堂,课堂是一片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绿洲。新课程关注课堂中学生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实现教学过程由“教”向“导”转轨。课堂教学是一门复杂而高深的艺术,罗素曾把它喻为:“这是一种很难教授的艺术”。三尺讲台,天高地远,教学相长,与时俱进。

 

如何使英语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李娜

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学要求中学外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呢?

我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下面就开展课堂演讲活动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1.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首先,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人才。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课堂演讲活动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口头交际实践的机会。虽然学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羞于启齿,但在老师的亲切鼓励和引导下,在同学的热心帮助和期盼下,以及在特定气氛的感染下,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口语实践中去。随着锻炼机会的增多,话题也越来越广,学生们因得到赞扬而具有的成功感也越来越强,胆量也越来越大,信心也越来越足,因此,口语也会越来越流利。

2.      体现情景与创新教学原则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提供素材、情景、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独出心裁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创造才能。教学应启发学生富于想象。功能教学法派认为:语言交际活动是受情景制约的,观念是学生对情景反应的产物。在情景中进行言语交际活动,能促进交际双方相互理解和表达思想,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能更有效的培养交际能力。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也规定:英语教学要通过较真实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语境创造,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减少教师的讲解,加大学生的实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动机,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从而使语言技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课堂演讲”就是教师通过创造较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使学生在假想情景中发散思维,充分想象并进行创造性的言语交际准实践活动。

3. 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习得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发展体力和创造才能的学习活动。但学习活动是一种的、主动的认识和发展的活动,任何人不能代替。要把主要以书本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类积累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要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等,都要依赖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营造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和人格尊严的人,有巨大潜能和主体精神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或精神容器。在此活动中,教师从“台前”走到“幕后”,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学生则从“台下”走到“台上”,成为实际参与者——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不失时机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时,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积极探索状态之中。这种状态有利于持续的自我学习。

通常我会设计一些和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情景对话,或者是让学生们编排一些短剧来演,还有组织一些演讲活动,这样的课堂学生很积极,活跃。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由于课堂演讲是一种高层次的交际活动,形式千篇一律,难免会使学生因感到枯燥乏味、劳神费力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根据需要,采取不同形式,或让学生表演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课本剧,或与现时生活有关的课堂剧,或举行主题辩论会,或讲幽默故事,或进行小对话表演比赛等活动,以激发口语实践活动蓬勃开展,长盛不衰。 

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也许,还可以再列出一百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可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文档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三)作者huazi来源唐山二十三中学点击1669更新2005-10-9投稿admin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阎红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基础教学理念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又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那样深入人心,受人欢迎。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只有当学生智慧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