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月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月字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能正确、端正地写出例字,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点:
1.掌握月字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含有月字旁的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脱”与“朝”两字,让学生说说它们各自带有什么偏旁,揭示课题。
二、新授
一)写写偏旁
1.出示“脱”与“朝”,让学生想一想:偏旁在整个字所占的位置。
2.偏旁书写指导:讲解这两个偏旁的书写方法,月字旁的撇画是竖撇,钩尖向左上出锋。
3.出示书写要领。
4.教师范写偏旁,学生跟着写三遍。
5.展示样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两遍。
二)研究例字
1.出示“胡”、“有”两个字,让学生试着写这两个字,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选取学生的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需要改正。
4.归纳要领:说说写这两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5.教师演示例字的书写方法: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
6.学生练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展示并接受评价。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腊、胼、明、胜”四个字,讨论写这些字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书写。
4.先描再写,注意研究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第2课 火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火字旁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培养正确的书写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掌握火字旁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范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103页,讨论同独体字“火”的书写有什么变化,不同部位的山字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 → 班内交流 → 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煌”字的书写方法。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烬、焕、煨”。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山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第3页上的碑帖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火”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的特点。
4.拓展:学生用铅笔或钢笔给“尧”补火山字旁,进一步巩固山字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5.每日一得:老师讲解临写要求,然后学生进行书写。
3.学生自主研究“口”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4.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介绍米芾的书法代表作《书法十七帖》
5.拓展:学生用铅笔或钢笔给“古、吉”补上口字旁,进一步巩固口字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1.阅读课本第11页中部例字“岸”,思考:山字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同独体字“山”的书写有什么变化?不同部位的山字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岸”字的书写。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峭、崇、峨”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山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11页上的碑帖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山”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的特点
4.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介绍米芾书法成就及主要的书法代表作。
5.拓展:学生用铅笔或钢笔给“岛、峙、崖”补上山字旁,进一步巩固山字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2.培养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进行集字练,培养正确的书写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书法创作“天下为公”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毛笔、宣纸、水、墨汁、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范教学
1.多媒体展示“天下为公”的书法作品,讲解其构图、笔画、布局等要点。
2.教师现场演示“天下为公”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三、集字练
1.学生自行选择毛笔、宣纸、水、墨汁等材料,进行“天下为公”的集字练。
2.老师巡视指导,对于学生的书写进行点评和改进。
四、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老师对于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书法作品或者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研究氛围。
二、示范教学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示字旁、衣字旁的写法,并讲解它们在结字中的运用。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18页中部例字“衣”,思考:衣字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衣”字的书写,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3)拓展例字书写。“裁、表、袋”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示字旁、衣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21页上的碑帖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示”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4.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介绍颜真卿的书法
5.拓展:学生用铅笔或钢笔给“神、礼、裔、袁”补上示字旁或衣字旁进一步巩固它们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老师可以通过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便他们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在开始教学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入情境,如展示一些书法家的作品,或者是一些与汉字书写相关的文化活动。
二、示范书写。
老师可以在黑板或白板上示范书写本节课的偏旁部首,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笔画,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中的例字,思考书写要领和变化。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总结书写要领和变化,然后在班内交流,老师进行点拨和指导。
2.研究不同书法家的书写特点。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不同书法家的书写特点,结合课本中的碑帖例字,老师进行点拨和指导,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和分析。
3.自主研究源流和不同书体的特点。
学生可以自主研究本节课的偏旁部首的源流和不同书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鉴赏能力。
4.拓展书写练。
学生可以用铅笔或钢笔进行补字练,巩固所学的书写要领和变化。
5.每日一得。
老师可以讲解临写要求,让学生进行书写练,培养正确的书写惯和能力。
四、展示作品,相互评价。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并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五、课堂小结。
老师可以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4.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介绍颜真卿书法成就及主要的书法代表作。
5.拓展:学生用铅笔或钢笔给“光、央”等字补上反字旁,进一步巩固反字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反字旁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和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书写惯和情操。
同时展示不同书法家对金字旁的书写风格。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钩、银、钱”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金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34页上的碑帖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金”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的特点。
4.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媒体介绍颜真卿书法成就及主要的书法代表作。
5.拓展:学生用铅笔或钢笔给“针、钢”等字补上金字旁,进一步巩固金字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书法创作“万众一心”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能力,受到书法作品内容的感染与熏陶。教学重点在于“万众一心”四个字的写法及搭配要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进行以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范书写“万众一心”的基本方法。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31页的“万众一心”的出处和意义及单字的书写提示,思考
1)“万众一心”所表达的深刻哲理是什么?
2)作为一件书法作品,“万众一心”中各字在不同位置,应该怎样书写?
3)理解同一个内容,使用不同的规格(横幅、竖幅或斗方)表现的方法。
2、介绍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
四、自主创作
1)要求:内容为“万众一心”,规格为横幅、竖幅或斗方1*4的宣纸。
2)学生进行作品创作。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