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城》的主题思想,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它表现的是男女之闻复杂曲折的爱情故事;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乡土小说,反映的是湘西地区朴素的民风民情;沈从文先生从创作者的角度,也说过想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一种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的“爱”。先生的学生汪曾祺也说.勉城》是理想化了的现实。综合以上的种种观点,再结合自己关于文本的解读。我认为,蚀城》所表现的正是现实世界,与内心的理想世界产生的矛盾冲突。
首先,沈从文先生年轻从乡下来到城市。目睹和经历了城市生活的庸俗腐朽。体验了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阂,自然会让他怀念起故乡,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朴素的民俗民风构成了他心中的理想世界。所以,在先生的笔下,、在勉城》中湘西到处洋溢着美。自然风光是美的,“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T4'4"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
●王辉霞
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的游鱼来
去都可以计数。”这种美足没有被尘世污
染的。朴实自然。清净舒畅。人情是美
的,有至深的亲情,翠翠与爷爷朝夕相
处、形影不离。正是爷爷对翠翠付出了
全部的爱.才“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
遗孤居然长大成人,一转跟便十三岁
了。”翠翠在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过程中
也体会到了爷爷全部的爱,对爷爷体贴
人微。有感人的爱情,首先,是翠翠的
父亲、母亲相爱却结婚不成,她的父亲
“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应
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她的母
亲待翠翠出生后,“到溪边故意吃了许
多冷水死去了。”一段似乎不被世俗所容
的爱情却让人感到那么凄美和神圣;其
次。是翠翠与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
个儿子的爱情。天保大佬和傩送二佬兄
弟俩都爱翠翠,他们虽出生富家,却没
有富人子第的自私与傲慢.在他们的心
中爱与世俗的钱财、门第观念毫不相干。
当天保大佬发现翠翠爱的是傩送二佬后,
他忍痛割爱.成人之美;而翠翠的爱更
是透明纯净,没有一丝杂质,当她从心
底爱上傩送二佬后,就矢志不移.对二
佬的爱恋是那样的执著,直到最后,还
痴痴地等着二佬,尽管“这个人也许永
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同来!”还有朴素
的民情。如老船夫古道热肠;船总顺顺
敬老恤贫;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
知情晓义;酒家屠户、往来渡客乐善好
施;七十岁的老船夫,从二十岁起便守
在溪边撑船摆渡.五十年来。不管白天
黑夜,刮风下雨,都能忠于职守。在边
城,“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
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一切
89
的一切.都让人觉得这就足现世的“桃
花源”.充满了真善美。然而,这样的世
界真的存在吗?或者说,在‘边城》创
作时期还存在吗?不但在大城市不存在,
就是在湘西,沈从文先生自己也说:
“……转到家乡凤凰县,……表面上看来
事事物物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
注意,变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
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佑的那点正
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
代替而来的却是近20年实际社会培养成
功的一种惟实惟利的人生观。”对于这样
的现状,沈从文先生是知晓的,并且充
满了酸楚和无奈。所以。他笔下的湘西,
除了美,还带上了浓浓的挣脱不掉的悲
剧色彩,美的东西总会毁灭,眼看就要
到来的幸福却失之交臂,似乎都逃脱不
了宿命的安排。勉城》中更是如此,
慈爱的祖父受到冷落,为翠翠操碎T,b
最后撒手离开人寰;正直的天保为了成
全弟弟的爱情II|i丢掉性命;真心相爱的
傩送与翠翠也无法相聚……与其说是宿
命.是偶然,倒不如说是现实在沈从文
先生的理想世界中打下了残酷的烙印,
为他的写作笼上了一层“秋意”。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吸引读者对它
进行不同的解读,而沈从文先生的<边
鳓正是这样的作品。他用优美淡定的
笔调写人生的美和无奈,是现实世界和
他内心理想世界矛盾斗争的反映,我这
样解读着勉城》:它呼唤着人性的回
归。指引着人们去追寻真善美,相信无
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能给人们于警
示和启示。o
王辉霞。教师,现居湖北宝都。
万方数据
《边城》主题另读
作者:王辉霞
作者单位:
刊名: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英文刊名: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
年,卷(期):2009,""(9)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wjxyyj-ddb200909068.aspx
授权使用:中南大学(zndx),授权号:17d0184d-cf29-4078-bbed-9e37013df754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