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 | 时间 | 地点 | 交战各方 | 结果 | 兵力及伤亡 | 指挥 | 成语 |
长勺之战 | 春秋时期(公元前684年正月) | 长勺(今莱芜苗山镇) | 齐国与鲁国 | 鲁国获胜,齐国被逐出鲁国 | 齐国30万 鲁国3万; 齐国:伤亡1000人 | 鲁国:曹刿 齐国:鲍叔牙 | 一鼓作气, 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 |
城濮之战 | 东周(公元前632年4月) | 城濮(山东鄄城西南) | 晋、齐、秦、宋;楚、陈、蔡、许、郑 | 晋方胜利,在践土举行胜利会盟;楚军退回本国,成得臣自杀 | 楚方:四万二千余人,晋方:三万两千五百人;楚军左、右军被歼灭 | 晋:先轸、赵衰、栾枝、胥臣楚:成得臣、斗越椒、斗勃、斗宜申 | 退避三舍, 兵不厌诈 |
桂陵之战 | 东周(公元前354—前353年) | 河南长垣西北 | 齐国、赵国;魏国 | 齐军胜利 | 齐军80000,魏军80000; | 田忌(齐)、孙膑(齐)、庞涓(魏) | 围魏救赵 |
长平之战 | 战国后期(前262年-前260年) | 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 | 秦国、赵国 | 赵国全军覆没,秦国惨胜 | 赵军四十五万、秦军六十万;赵军伤亡45万,秦军伤亡20余万 | 秦国:白起、王龁,赵国:廉颇、赵括 | 纸上谈兵 |
巨鹿之战 |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 | 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 | 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秦军 | 义军歼灭王离军,章邯军投降 | 秦军四十万 楚军五万,诸侯联军数十万 | 秦:章邯、王离;楚:项羽 | 农民, 破釜沉舟, 以少胜多 |
赤壁之战 | 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年) | 赤壁、乌林 | 孙刘联军,曹军 | 孙刘联军胜利 | 联军5万,曹军20余万(称80万);曹军“伤亡过半”,多为荆州降兵 | 曹操;周瑜、刘备 | “三大战役”之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以少胜多 |
淝水之战 | 东晋(公元383年11月) | 东晋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 | 东晋,前秦 | 晋朝大获全胜 | 东晋北府兵8万人 前秦嫡系兵30万,其他兵力50万;东晋五千人 前秦嫡系全灭,其他兵力叛亡 | 东晋:谢安 前秦:苻坚 |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以少胜多 |
牧野之战 | 商(具体按说法不一) | 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 | 周联军:周、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商朝 | 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灭亡 | 周联军4.5万人,商朝约17万人;现代估计约两万人 | 周武王、吕尚,帝辛 | 武王伐纣, 以少胜多 |
官渡之战 | 东汉末年: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 | 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 袁军;曹军 | 曹操获胜 | 袁绍军约110000人 曹操军约20000人;袁军约十万,曹军约八千 | 袁绍;曹操 | “三大战役”之一, 以少胜多 |
垓下之战 |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 | 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 | 汉军;楚军 | 汉军胜利,项羽自杀 | 楚军十余万; 斩首楚军八万 | 西汉:韩信;楚:项羽 | 四面楚歌 |
夷陵之战(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 三国时期(221年七月—222年八月) | 夷陵 | 蜀汉、五溪蛮夷;东吴 | 吴国得胜,蜀汉元气大伤 | 蜀汉约四万多、五溪蛮夷约一万 东吴约五万多; 总体不详,刘备“仅以身免” | 陆逊、孙桓、朱然、潘璋、徐盛、 刘备、冯习、张南、傅彤、沙摩柯 | “三大战役”之一 |
(长平)(垓下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