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8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4小题、6小题,每题2分;5小题、7~11小题,每题3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统筹.(chóu)恬.静(tián)销声匿.迹(ruò)
B. 静谧.(mì)禁锢.(gù)开卷.有益(juàn)
C. 翘.首(qiáo)渲.染(xuān)气冲斗.牛(dǒu)
D. 教诲.(huǐ)闲暇.(xiá)不言而喻.(yù)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销声匿.迹(ruò)——nì;
C.渲.染(xuān)——xuàn;
D.教诲.(huǐ)——huì;
故选B。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0”-.1)234034567:.,(;< =>?345@A:.,(BBBBBBBCD?345E):.,(BBBBBBBFG0-.H1IJK L0IJKL,M28BBBBBBB?IJKL,M28NO0-P.,I-.,M2-8QR0S
A. 开阔 吸收 鉴定
B. 开辟 吸收 鉴别C. 开阔 汲取 鉴别
D. 开辟 汲取 鉴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1)开阔:指(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思想、心胸)开朗。
开辟:开创、创立。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让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更宽广,故应填“开阔”。
(2)吸收:物体把外界的某些物质吸到内部。
汲取:意思是吸取、吸收有意义、有营养的部分。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要吸取更多的聪明才智,故应填“汲取”。
(3)鉴定:鉴别和评定(人的优缺点)。
鉴别:辨别(真假好坏)。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人要善于辨别真假好坏,故应填“鉴别”。
故选C。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TU V WU XYZ,[\\]“^_`a”bcdefghi0jklm\\n:U op^qrstuvw xyz{|}:b)~•0€“^_`a”•‚ystuvƒ……†‡ˆ‰Šb)‹Œ•‰Ž••‘’0“”]de•–—bc˜™š›yœQ•8:žŸ0S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答案】C
【解析】
【详解】C.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的兴趣”。
故选C。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V¡¢X...—£¤¥¦X,§ˆ:¨©...“¤¥¦:ª«¬¤¥¦:ª«-6®¯°¬¨1 (6)
¥¦;<±²:³´¬67µ/•L¶·¥•¸¹º´•»¼½¥¾¾¿ÀÁÂ:³´ÃÄÅ67ÆÇÁ½È:±ÉÊË,ÌÍÅÎÏÐÑÒÓ•ÔÕ֗ר•ÙÚ½ÈÛÜݱު«0S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博物馆的力量”是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名称,应用双引号表示,且方框一前面的句子表示完整的意思,故方框一依次填双引号和句号。“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是一个疑问句,故方框二应填问号。“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文物”是丰富多彩的藏品的具体举例,故方框三处应填冒号。
故选A。
5. 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ßàáâiS
ãäåS
æçèéêëì,ÒíîÓïðñ0S
òóôõö÷ø,ùÖúûüâý0S
þÿ!"#Ç$,%&M'()*0S
+,á-i¿.,/01¯ã230S
A.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 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 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 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答案】B
【解析】
【详解】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联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前一联抓住“早莺”和“新燕”的动态,描绘了春的活力与生机。后一联则抓住“乱花”和“浅草”两个意象,展现了西湖早春的美好景色,并非选项所说“暮春时节”。
故选B。
阅读《森林为什么是“水库”》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45*67…“Ò8”
9:bS
T;<$%“ç=±>ø,ÝJ#Ò8,?±@'A,?‡@'B0”CD,45EFÒG:H'I ôJKÇLM CÆNO y0~£=,45:PQH'¿RSTUVÒ•WXYÜ•TZ[\\,H]^J4 5_`ab]cdÒ•eÒÝfí:g]hij–0k”,45…lQÞmn=:“Ò8”0S j45op5qb•5Y r&b•\\stub•5vwxb-Ty•z{•U|VÒ,}~•€VÒ:•‚ƒ…,…†g8EFÒG:‡ˆ‰ŠH'0S
€‹7,PŒ45“Ò8”…f•6=~Y WUÒG:°ŽS
“•+,5qbJ•Q‘’“,'”•–—V?Úi˜•‚0Q™•VÒK5qyš,—›œ‚›’
•–?Q™•žÅsu•øŸÜ›5v,ƒ øŸYÜ0¡¢},£—¨1
..45‡ˆ¤¢:5qyš¥Ó¦§*¡¡¨©Uª¨0S
«›Å,5Y r¬5&/-'yšVÒ,yš«5†®¯Ÿ °±0øuÝ45\¥-8Ty?Ò:²O,'Ξ5vwx:³´'ª0S
µ+¶,“¨·”5vwx¸¹,@…45EFÒG:¨]05vwx±º»¼,´Ò½¾,'U|Ò?-'¿ÀZÁÜ«,ÂÃZÁ›-ÄÅ?H'ÆÇ\\ÒÈÜ«,ÂÃ\\ÒÈ›-ÄÅ,ΞÒÉG :NOh¥0S
Ê45“Ò8”¿R'”6=~Y WUÒG,H'Ξҕ‡dª0S
Ë5vwxœ‚Ì«’JÍ5vwxœ‚Ì«,ÆÇ:Ò•Î545Ò•ÏÐÑ,ÙÚy VÒ:ƒ045ÕK:ÆÇHÒÓ›_ÞVÒƒˆ,±fÔ•Õ•Ö×ÖØÝÒÓVÒ,?•ÙÝ–—VÒ0S ÚÇLÛ$,“†çÛc,/ÒÜÜ”0˜~ÝÈ,øÌ…ÀÒÞ¤cQß,45…¿‡Ò¤:‚G v0àf,áâã:45äˆ*åæ5çæYèvéU|VÒ•eêÒë’g¡ìUíî&fï0’«ðñ
òÈ,ÆÇ45ÕKC(EFÒG,…óôÒwÜõ•öª÷øù2:8h hú,û…üý£—ÒÉGþ©:M1ÿY0S
!f”"-,45#:…lQÞmn=:“Ò8”0S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 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 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 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 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的
C. 第⑥段中“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
D. 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答案】6. D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由第⑧段“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可知,“雨、雪”是垂直降水形态,并非水平降水形态。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A.“例如”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37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没与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例如”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37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没与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且主要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由第⑨段“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可知,画线句子主要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由第①段“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第③段“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第④段“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第⑤段“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第⑥段“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尾段“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可知,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采用的是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故选D。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S
%&ÉS
T6\\$'(¯–,)*+ç,,Í-ó0M./0,1^2X,63ëZ4•,¿D5V0Sj6J7Ò,:;.<=0>?¼@A,8ÄB‚ãC,D›E9,†ÅFG(¯,HIJKø,¿(L-0S
€âM jÄ,NOP./Q,R:SÒ,= ±‡TU,VWXY,Z[†Å,:\\]^,_.±`a0S “ä6bîÔc,5def.,Û8žgÜh,ijkl,mnoÓ,pqr=0stuvw%“x-\\$y$Ü,gz\\{|}~0”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B. 则素湍.绿潭湍:急流
C. 良.多趣味良:甚,很
D. 林寒涧肃.肃:严肃,严厉
10.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
B. 至于夏水襄陵
C. 清荣峻茂
D. 空谷传响
1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 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 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 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答案】9. D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
D.句意: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幽静。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通假字辨析。
A.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意思是空隙、缺口。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本文第②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第③段写春冬三峡之景。“春冬之时”“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清荣峻茂”蔚为奇观。第④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秋季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故文章第②~④段依次写出了三峡夏、春冬、秋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选项中“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表述错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题,共92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2.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5)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6)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答案】①. 一览众山小②. 但愿人长久③. 草色入帘青④. 留取丹心照汗青⑤. 铁马冰河入梦来⑥. 大漠孤烟直⑦. 长河落日圆
【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览、青、漠、圆”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½°€!•‚ƒ–rä……,†*=Q‡ˆ0‰8ŠÖ‹ˆŒ•u
ݾ¿hj0”
(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 【注释】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
③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④赀(zī)郎:官名,因捐资而得。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⑥门闾湫(jiǎo)隘:家门低下狭小。⑦舆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汝可归.告汝主 归:_______(2)有赀郎昏夜叩.门叩:__________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刘统勋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答案】13. ①. 返回②. 敲,打
14. 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15. 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赀郎夜晚的拜访,拒访后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责,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他死后,前来祭奠的皇帝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汝可归告汝主”的意思是: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归:返回。
(2)“有赀郎昏夜叩门”的意思是:有赀郎夜里敲门(拜访)。叩:敲,打。
【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如,像;方,才;汝等,你们;宜,应该,应当;效,效法。
【15题详解】
的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概括。
从“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可知,刘统勋面对世家子弟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
从“有赀郎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可知,刘统勋面对赀郎的夜里敲门拜访,拒不见,第二天特意在政事堂斥责赀郎,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
从“刘文正公当乾隆中久居相位”“薨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可知,刘统勋担任宰相多年,但他的家门低下狭小,去世时,皇帝亲自来祭奠,他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点睛】参考译文:
刘文正公在乾隆时期担任宰相多年,很能得到皇帝的倚重信任。曾经有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在年末的时候用千金来贿赂刘统勋,刘统勋呼唤世家子弟的仆人进来,态度严肃,神色严厉地告诉他说:“我暂时在朝廷担任宰相的职位,不需要这个,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可以把这些金子赠送给你们朋友当中贫困的人。”有赀郎夜里敲门拜见,刘统勋拒绝不见。第二天早上到政事堂,叫这个人到,斥责他说:“半夜敲门,这是贤者不做的事情。你有什么要禀告的,现在可以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这个人吞吞吐吐说不出来就退下去了。刘统勋去世的时候,皇帝亲自上门祭奠他,他的家门低下狭小,皇帝的车进不去,把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去掉然后才能通过。皇帝回来告诉身边的近臣说:“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寒梅》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dÀS
5ÁÂS
TÃÃÄÄ:Å?ÆJÇËy,£ýțɹ:ÿÊËË0S
j^mÌ71ÍÅÎ,døÅÏÐÑÒ0Ó-ÔÕ:ÿÊ^c€ÐQÖ:×,Ø8£:ðÙ{cÚÛÜJ:Ýí=RÓÅ0ÿʯ:Þ¬/uôßàá,âããvä&Å,QÖåŽæ×0S €q pÿÊ:ç·,èv,£:$éQê,Q’ëìí:îï”ð“$ñ,ïœòóôõö÷÷Ó-…ÝøQøù7úû:dÀ0S
“Àcüd–ý6þ&,ÿ!:"s Y#/$,%ÕÅ&':(),*+~,-0s.•/,>—> 0>1,(8uÖ,2^3%4>í/:/”,Ó5~670S
«ä8s.=,îï”:ÿ9:;Å<=:?>0Í?:,@AB•,CDEÂ?úû:,ïFG G,íHII,J f Q’ëîï”:KL,MN y:×:ÿÊ,Mêy1Í:^m,OP y d m0Q"3 -y,ÈR:"âY,îï”:dÀSûÅöT:•×,£UVW›y GG¿X:‡¼Y‡:Z[{0c #\\åŽ:üM¯,dÀù7úû:•×5ø],•£^_,`a‡bb:c m0S
µd v,e-Q f dø,“ggg”,£W›Q fh†ij:k t{,ll:,66:0q m,nn k-Q foo:pq,rrss vcøY tTu-,f r v:(w,x a nÜ0yz,:q{Ø?|j, {}k~0•€,•DQ’Öîï”ÀÿFk‚~Y,cøY nn vƒqÅ,Z…Å,fÙÿ,……††,kk‚‚,I‡ÜJ y Qvˆ‰:tï0S
ÊŠ,…dÀ‚t:ÿF?‹S
ËdÀͬ,Œ…••v"Å6Žîï:ÿF}ø=……k t,••MM•y Qv0~‹s€=•t :ÿ‘,Ì7c"âY’7úû,s7(8r“:”•õú0k*@b=,‡¼:mn¿Œc JúûÄ:•×5ø],ûc J–—Ä:˜75šu,™…겚›,-'(lQÞƒˆúû‡¼:z²0S Ú:œ•ožÇŸ6º ¡8pP¢:ž£%“tï¿…Í×¥,ê²âýû¤ÿ0”¿*þq,Œ*¤ÿ,žÇ¥tï:b×,ÏÂ*¦§zk,P…•Ý:LJ¨©‹S
!”ª,ÿF H cø–……k tÅ,@Lc m–nn v«Åƒ9,UV c¬dÀ²+¶Q¹b×:•…0c‡1-v:Q®‹,‹¯Å?>:ÿF c"âY°±Å²³:â´,Ü•ôZµ¶pQ&·¸,7¶¹7ºv0f”»!,f”kÑ‹S
⑪dÀ,tïÄ‚¼}½•¾•6Ê•¿oÀÁ:Ñj=Â,}”c£{–ÃÄÈÅ Q&!Ñ:øÆ0S
⑫}Su›tï,dÀ,•£:{Ç¡@y Q¹=Ñ:LJÈÉ0S
(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 16. 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⑤~⑥段内容填写下表。
生命阶段 含苞的梅花(2) (4)
特点 (1) (3) 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
17.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
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18.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1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 ) A. 第②段写花园萧索沉寂环境,为下文寒梅的傲然绽放做铺垫。
B. 第⑤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实写,写出了寒梅盛放的声音。
C. 第⑦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花瓣飘落的描写,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
D. 第⑨段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意在表明生命无论如何精彩,最终都将逝去,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惋惜之情。
E . 文中作者将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答案】16. (1)娇羞颔首,豆蔻芳华;(2)绽放的梅花;(3)红瓣灼灼,嫩蕊颤颤;(4)飘落的梅花。 17.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 ①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②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③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人生启迪;④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 19. B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题干说明结合⑤~⑥段内容来回答,已知信息“含苞的梅花”对应第⑤段,由第⑤段“含苞的,娇羞颔
首,豆蔻芳华”可知,第一空应填: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由第⑤段“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可知,第二空应填:绽放的梅花。而第三空“绽放的梅花”的特点是“红瓣灼灼,嫩蕊颤颤”。已知信息“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对应第⑥段,由第⑥段“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可知,这里描写的是梅花飘落的状态,故第四空应填:飘落的梅花。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修辞及作用。
“如雪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飘落的梅花比作雪花。“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运用拟人的修辞,将飘落的梅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飘落在空中的优美状态,再结合下文第⑧段“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可知,即使梅花飘落,也掩饰不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也为下文赞美梅花的精神作铺垫。 的的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第⑤段“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可知,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
由第⑧段“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可知,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由第⑨段“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可知,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人生启迪。
由第⑪段“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可知,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由第⑤段“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可知,“爆裂声”是作者想象的内容,是虚写,并非寒梅盛放的声音;
D.由第⑨段“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可知,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意在表达作者对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的赞美,给作者人生启迪,并非“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惋惜之情”;
故选BD。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近几年,天津港为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多个领域走在同行业前列。某班将开展以“走进百年港口——天津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WÊ¡í©WÊW¡ˆ^ËÌ͉ÎÏAB«¢}ÐS
z
【材料二】
^ËÌNO úQ œÊËѹ•‰ÎÏÒ€ÚiyF 'êÏÓ0f …O 6¨ð‚:ÇÔF 'ÕÖרÇ,ÌÙ ÚÛÜÆéÝÞp ¤¢Ö߉ÎÏ,à›y ûÀs•á╞h 0S
【材料三】
^ËÌҀɹã :øªÆâä‚å×,J W ÊW¡ˆ¡W V ¡ X `Û‚å,a yFG /”'G¤¢0op FG /”'G¤¢ã|,^ËÌ[G ‰ÎÏÒ€s ™|æ¥+O=:ç'G ,~^y 'èÚQ Ù“é'”0S
【材料四】
*b Ÿê“ëËìíÀ‚î—ÖM’ï,,ŪYP íÀ‚î“Q ðñ”,^ËÌã y ëËìÌÍFG¥ÜíÀÓò,*ÙÚëËìíÀ‚î•‰Š“Q ¯Q Ý”ã|,Îóžë«:¥Ü‰Š0S
20. 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 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港为建设智慧港口探索了哪些新路径。 【答案】20. 近五年,天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递增。
21. 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升级;建设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建成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
根据“2017~2021年天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统计图”分析,2017年为1506.9万标准箱,2018年为
1600.49万标准箱,2019年为1730万标准箱,2020年为1835万标准箱,2021年为2026.94万标准箱。据此可知,近五年来,天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递增。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材料二“天津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集装箱码头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概括得出: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升级
;
根据材料四“天津港建成了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概括得出:建成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
(二)名著阅读(8分)
22. 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答案】①. 儒林外史②. 保尔·柯察金③. 阿长④. 尼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第一空:根据“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可知,“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他临终前因家人点了两根烛芯而久久不肯咽气。等到看见家人将烛芯灭去后,才肯咽气。故应填:《儒林外史》。
第二空: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二十四岁风华正茂之时”和“他不甘心立刻倒下,而是像一名刚强的战士,咬紧牙关,紧跟在胜利前进的无产阶级钢铁大军的后面”提示分析,人物是:保尔(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第三空:根据《朝花夕拾》和“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提示可知,选段出自《阿长与<山海经>》,人物是:阿长。
第四空:根据《海底两万里》和“他设计建造了一艘潜水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并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的提示可知,人物是船长:尼摩。尼摩船长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鹦鹉螺号潜水艇的艇长,带领阿龙纳斯教授进行海底环球航行。尼摩船长制造并驾驶了鹦鹉螺号,从南极到北极,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几乎游遍了海洋上的每一个角落。他利用鹦鹉螺号攻击侵略自己祖国印度的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而进行正义的斗争。
23. 《水浒传》中,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从最初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最后的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林冲是如何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
【答案】高衙内调戏林冲的妻子,林冲却忍气吞声,以求平安无事;高太尉设计诱骗林冲进入白虎堂,以致林冲蒙受冤屈,可他却因畏惧权势不敢反抗,接受了刺配沧州的现实;在野猪林险些被害致死,脱离险境后,他却不想杀死谋害他的两个公差,仍然幻想着回东京;在草料场遭陆谦等人谋害,险些丢了性命,得知的林冲,再也无法忍耐,终于怒杀陆谦等人,此时的林冲已走投无路,被迫雪夜上梁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水浒传》中,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棒教头,武艺高强。因他的妻子长得漂亮,所以被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调戏。高俅为满足儿子心愿,想设计害死林冲,找人卖刀给林冲,又要看刀,使林冲误带宝刀入白虎堂,林冲蒙冤刺配沧州后,又指使公差在途中行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林冲才保住性命。林冲被发配沧州牢城后,看守草料场,高俅又指使陆谦放火暗算。林冲发现后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可以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确实是林冲这个人物的命运关键转折点,也推动了小说情节更加合理的发展,林冲此前的形象是心存幻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但在此回后,林冲终于识破了统治阶级的丑陋面目,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最终被逼的走投无路,变成与统治阶级势不两立,敢于反抗,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他的经历正是小说“官逼民反”主题的生动体现。据此回答即可。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 作文
“D Kô¿á,âøeõ‡”…Ï&:ö7?“F÷øùHö+,ˆú-ìûéø”…ü‹:ö70ö7:zk,¿Rc J“öý•þÿ”,û¾W“7½•7+”0‡¼œ17+087+:Ç,Í!'ó"¢:#¨,:'öÈÊ{,˜7í•,þÿœi?(87+:Ç,$›#%Ä,&&4{•',()¿œ,Q˜%0À)L,•”,*8"¢:¡@Æ+,°ŽS
请自拟题目
....,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坚韧创造成功
泰戈尔说过: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谈奏出最美的乐章。只有经历过地狱之苦的人。才会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坚韧,恍若一朵浅蓝色的小花,待到阳光遍布时,它会对你绽放出最美的笑容。
坚韧能带给你勇气,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袁隆平,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六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解决普天百姓的温饱问题,他一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研究杂交水稻。即使特殊时期饱受挫折,他仍然没有放弃。是坚韧的品质赐予他无穷的勇气,所以,人只有坚韧不拔,才不会丧失勇气。人生道路上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难免磕磕绊绊。但只要我们充满信心,不懈追求,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满怀希望,不失信心。不失勇气,积极进取,永不言弃,是我们一生的美好追求。
坚韧能提升你的能力,是通向成功的通行证。
被誉为“天才少女”的蒋方舟,八岁出书,十二岁开专栏,十八岁被清华录取。她的成功,难免会有非议。有人嫉妒她,有人羡慕她,对于这一切,她毫不在意,而是更加努力,当室友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去约会时,她却在寝室里想着如何写好一份学术论文。所以,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我们不要为了一点点成功就欣喜若狂,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把什么都看淡一点,心放开一点,踏踏实实工作,能力也就不知不觉提高了。
坚韧能磨练你的意志,是创造成功的力量之源。
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是一名残疾人,终生不能看见阳光,可她凭借惊人的毅力,写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优秀著作,没有坚韧的意志,做事往往是不会成功的。真正意志坚韧的人是含着泪水奔跑的人,是把那些难过的事情依然笑着说出来的人。是那些即使身陷绝望却依然满怀希望的人。恰如那些在风雨中摇曳生姿的鲜花,相较于另一些躲在绿叶下的花朵,风雨之后,定比它们娇艳。
张瑞芳说:“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峰巅,就意味着艰苦跋涉。”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失勇气,不失信心,不懈努力,就不会有跨不过的万丈深渊。总有一天,我们会到达人生的巅峰。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仔细审读作文材料,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所给材料中由小草、竹子的坚韧,谈到人面对困难也需要韧性、韧劲。所以本文写作中心在于“韧性、韧劲”。“韧性、韧劲”的意思是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也就是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坚持、勇毅的力量,让写作对象从一而终,收获成果,同时对读者有启发,产生强大动力战胜自我。
第二,立意。无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是他人的故事,都要让读者体会到韧性的力量,收获韧性的动力和韧性的价值。例如写自己坚持学习一种乐器,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遭遇困难或挫折,然而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坚持不懈,这种力量一直激励着自己,鼓舞着自己,直到摘取胜利的果实。当然这种韧性的力量可以是自己的坚韧,可以是朋友的鼓励,或者家人的期盼,榜样的吸引,甚至于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可以成为坚持的源泉。进而由己及人,在自己感受到力量后可以把这种动力传递给他人,让读者也可以增强韧性战胜自我。
第三,选材。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也可适当穿插议论,用他人事例铺垫,引出自己的坚持历程。尽量选取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深刻,便于感情抒发,易引起读者共鸣。事例要小而精,在平凡小事中展现韧性的力量,展现韧性对未来的影响,以小见大,更易引人深思,给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