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其合理性
利润反映企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多少;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这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缺陷
没有考虑时间价值
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
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
2.每股收益最大化
3.股东财富最大化或普通股价格最大化
4.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管理的内容及各种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的内容
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
经营活动
利润分配
财务关系
企业同其所有者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其债务人的财务关系
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的内容☆
•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
一元钱在今天的价值大于其在未来某时点的价值。
计息方式:单利、复利
现值与终值
终值的计算
如为单利计息:FV=P + P×i×n
如为复利计息:
复利现值的计算
如为单利: PV=FV/(1+i.n) 如为复利:
•风险分散理论及证券组合的风险的测量☆
一、风险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风险主要是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
二、风险的类别
1.从个别投资主体的角度看,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与公司特有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那些影响所有公司的因素引起的风险,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社会变革、高利率等,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系统风险。
公司特有风险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如罢工、新产品开发失败、诉讼失败等,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非系统风险。
2.从公司本身来看,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它是任何商业活动都有的,也叫商业风险。经营风险使企业的报酬变得不确定。经营风险主要来自市场销售、生产成本、生产技术、外部的环境变化等。
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也叫筹资风险。
三、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
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主要有三种:风险喜好者、风险厌恶者、风险中立者 一般来说,投资者普遍喜好预期收益而厌恶风险。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如风险相同,选收益大的进行投资;如收益率相同,选风险小的进行投资;如风险大,收益也大,则与投资者对风险与收益的态度有关。
四、单项资产的风险报酬
1.确定概率分布2.计算期望报酬率3.计算标准差4.计算标准离差率5.计算风险报酬
五、证券组合的风险
1.风险分散理论 若干种股票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股票收益的加权平均数,但是风险不是这些股票风险的加权平均,故组合能降低风险。
2.投资组合的报酬:投资组合的报酬率是指个别证券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
3.投资组合的风险:如组合有AB两种证券组成,则组合的方差
如果两种证券的协方差为正,组合的方差就上升,否则组合的方差就下降。
相关系数为两个公司股票收益的协方差除以两支股票收益的标准差的乘积
4.如某投资者有100元,并决定将其中60元投资于A公司,40元投资于B公司。
经济状况 | A公司收益率(%) | B公司收益率(%) |
萧条 | -20 | 5 |
衰退 | 10 | 20 |
正常 | 30 | -12 |
繁荣 | 50 | 9 |
公司收益的标准差=25.86%
公司期望的收益率=5.5%
公司收益的标准差=11.5%
协方差=0.004875
相关系数=-0.1639
则AB公司组合的收益率=12.7%
公司组合的方差=0.023851
公司组合的标准差=0.1544
证券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0.2012
如相关系数为+1,则组合的标准差正好为各个证券的收益的标准差的平均数,只要相关系数<1,组合的标准差就小于各个证券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
当投资组合有N种资产时,组合总体的方差是由N个方差和N(N-1)个协方差组成, 随着投资组合中资产数量越来越多,协方差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各证券的方差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通常当组合中的资产达到几十项时,由于各项资产方差的贡献甚微,通常不再考虑方差的影响。
证券组合中资产的数量与总风险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
5.贝他系数分析
1)个别证券的贝他系数 反映个别资产报酬的移动相对于市场报酬移动的适应程度,它等于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之间的协会方差除以市场资产组合的方差。
证券组合的贝他系数
为单个证券的贝他系数的加权平均数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
•财务信息使用者及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作用
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手段 财务分析是企业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评价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 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 评价企业的发展趋势
三、财务分析的基础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股东权益变动表) 报表附注
四、财务分析方法
1. 比较分析
(1) 实际指标同计划指标比较。 (2)本期指标与历史指标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
(3)本企业指标与同行业先进指标比较,也叫横向比较。
2. 趋势分析法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2)绝对数财务报表的比较 (3)相对数财务报表的比较
3. 比率分析
(1)构成比率 (2)效率比率 (3)相关比率
•各种财务比率及应用☆
(一)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通常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三项。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偿还保证,反映企业在短期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就越强,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证 。流动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一般认为2:1较适宜。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流动比率高并不一定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用于还债。
第二,从短期债权人角度看,自然希望此比率越高越好,而对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过高的比率意味着资金闲置,必然会造成机会成本增加而收益能力下降。
第三,流动比率是否合理,不能一概而论,而视具体情况,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评价标准不相同。
第四,剔除一些虚假因素的影响,如在年末偿还短期债务,年初又如数借回的粉饰行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因此速动比率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评判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为1时是安全标准。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现金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资产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它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的余额。
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比率=现金类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但同时意味企业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机会成本高而效率低下问题。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反映了债务、资产和净资产的关系。
(1)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这一比率越小,则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一方面也说明企业未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未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未充分使用成本低廉的债务资金而使用成本相对较高的权益资金。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给企业提供资金的权益双方的比例关系,即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也叫资本负债率。
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产权比率越低,说明所有者权益对债务的保证程度越大,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也意味着企业未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好处。
(3) 利息保障倍数
已获利息数又叫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它可以反映企业获利能力对债务清偿的保证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已获利息倍数越大,说明企业获利相对于需清偿的债务利息越大,清偿债务利息越有保证。从长期来看,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大于1。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主要有担保责任、或有项目和长期租赁。
•本、量、利分析的公式及应用☆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相关范围假设
期间假设 业务量假设
2.模型线性假设
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二)本、量、利的相互关系
损益方程法(Equation Method)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量+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单价×销量=P×Q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法(Contribution MarginMethod)
1.边际贡献 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即: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包括:产品变动成本和销售、管理中的变动成本
2.边际贡献率 是指边际贡献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
3、变动成本率 是指变动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由于销售收入包括变动成本和边际贡献两部分,所以两者的百分率之和应当为1
即: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4、边际贡献式损益方程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5、边际贡献率损益方程 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三)盈亏临界点的确定(Breakevenpoint )
单一品种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break-even point )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2.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单价×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多品种企业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 第二步: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第三步: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第四步:计算整个企业综合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第五步:计算各种产品的临界点的销售额及销售量
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Marginofsafety)
1.安全边际 是指正常销售额(量)或者现有销售额(量)与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量)的差额.
用公式表示: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额(量)
2.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额(量)与正常销售额(量)的比率.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
由于正常的销售额=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安全边际,只有安全边际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而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扣除变动成本后只能为企业收回固定成本.安全边际部分的销售减去其自身的变动成本后为企业利润.即:安全边际中的边际贡献等于企业利润。
用公式表示:利润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临界点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销售收入-临界点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 ☆
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由四部分组成: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现金不足、资金的筹集和运用。
现金收入:包括期初的现金余额和预算期现金收入
现金支出:包括预算期各项营业的现金支出及所得税、资本支出预算以及分配股利的现金支出。
现金多余或不足: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的差额。
预算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
•筹资的渠道与方式☆
筹资渠道是指筹措资金的来源方向与通道,体现着资金的源泉和流量。
我国企业目前筹资渠道主要包括:
1国家财政资金2银行信贷资金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4其他企业的资金5民间闲置资金6企业自留资金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加深对筹资方式的认识,有利于企业选择恰当的筹资形式及进行筹资的组合。
我国目前的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吸收直接投资2发行股票3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4发行企业债券5利用留存收益6利用商业信用7融资租赁
•股权筹资的特点☆
1.普通股筹资的优点
·无到期日,无需偿还。无固定的股利负担,风险小。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少,容易吸收资金。
2.缺点
·成本高 分散控制权 引发股价下跌
•长期借款筹资的特点☆
优点: 筹资速度快 弹性大 成本低 缺点: 风险大 条件多 数量有限
•债券的发行价格计算及债券筹资的特点☆
n——债券期限 t——付息期数
优点:成本低 保障股东控制权 缺点:风险高 条件多 数量有限
•资本成本的定义与作用☆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筹措和使用资金需要付出的代价。资本成本包括资金使用费和资金筹集费两部分内容。
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费用。
资金筹措费是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为获得资金而付出的费用。筹资费用通常在筹措资金时一次支付的。
资本成本的意义(作用)1.资本成本是投资项目决策的主要经济标准2.资本成本是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3.资本成本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本的尺度
•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 ☆
个别资本成本是指筹集和使用各种长期资金的成本。
1.长期借款成本
2.债券的成本
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时
3.普通股成本
4.优先股及留存收益的成本
•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综合杠杆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
经营杠杆系数的意义:当企业销售增长1倍时,息税前利润将增长的倍数;反之,当销售额下降1倍时息税前利润将下降的倍数。
经营杠杆系数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财务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财务风险程度的高低。计算公式为:
在资本总额,息税前盈余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财务风险越大
总杠杆的计算
总杠杆的意义:
能够估计销售额的变动对每股收益的影响。
能够运用两种杠杆很多不同的组合,达到预定的总杠杆系数。比如经营杠杆度较高的公司可以在较低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度较低的公司可以在较高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
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1.投资数额大 2.回收期长3.变现能力差 4.占用资金数量相对稳定 5.次数少 6.投资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
•股票估价 ☆
票内在价值估价的基本模型
如果投资人永久持有股票
非固定增长股利的价值
•持有现金的动机和成本 ☆
持有现金的动机: 交易性动机 预防性动机 投机性动机
现金的成本1.机会成本2.管理成本3.短缺成本4.转换成本
•存货的成本及最佳经济定货量的确定☆
存货的成本
1. 存货的取得成本
1)订货成本(ordering cost)
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变动成本与订货的次数有关,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用K表示,订货的固定成本用F1表示。设D代表全年的需求量,Q代表每次订货量, Kc代表单位存货的每年平均存储成本。
年订货次数=D/Q 平均库存=Q/2
2)购置成本(acquisition cost) .年需要量用D表示,单价用U表示
2. 储存成本(carrying cost or holding cost)
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及实物保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分为储存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
3. 缺货成本(stock-out cost or shortage cost)
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
•股利☆
股利就是在公司有着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