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matous,CAS)斑块的疗效。方法:将126例CAS患者随机分为脑脉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都采取常规的抑聚、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的防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1.0 g,3次/d,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情况,包括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及斑块个数(N)和斑块体积等,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IMT、Tmax变薄,Smax缩小,斑块体积变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斑块个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具有一定程度地消减及稳定CAS斑块的作用。
关键词:脑脉泰胶囊;CAS;疗效
目前研究认为,CAS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对其早期干预可以延缓或停止发展甚至逐渐消退[1]。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近年来开始应用中药制剂或中成药干预CAS。笔者现对脑脉泰胶囊的疗效与传统用药的疗效作对比,分析用药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内科病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CAS斑块形成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46~77岁,平均65.5岁;双侧颈动脉病变51例,单侧30例;伴血脂异常50例,高血压病48例,糖尿病32例。对照组63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4~79岁,平均51.岁;双侧颈动脉病变53例,单侧31例,伴血脂异常52例,高血压病52例,糖尿病3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清除自由基,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脉泰胶囊(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 g/粒)1.0 g口服,3次/d,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伴随疾病所用药物均与治疗前保持一致。
1.3 观察项目及内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美国惠普公司Image Point HX,探头频率为10 MHz)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颈后仰,充分暴露颈部。对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测量:在颈总动脉结构 显示最清楚处测量管壁IMT,测量3次,取平均值,正常值≤0.9 mm[2]。动脉壁增厚的定义为:局部IMT 1.0~1.2 mm;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义为:局部IMT>1.2 mm[3]。斑块的测量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确定斑块存在,在纵切面上测量斑块的最大厚度(Tmax),计算其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若同时有数个斑块,取其最大者为观察指标,计算斑块数量(N),并计算斑块体积;并复查血糖、血脂和血压,同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比较:见表1。颈动脉粥样斑块变化治疗组治疗后IMT、Tmax变薄,Smax缩小,斑块的体积减少(P<0.05),N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比较()
组别 | 例数 | IMT(mm) | Tmax(mm) | Smax(mm2) | 斑块体积(mm3) | 斑块数量(个) |
对照组 | 63 | |||||
治疗前 | 1.16±0.29 | 2.1±0.33 | 15.9±2.4 | 99±8 | 2.6±1.6 | |
治疗后 | 1.15±0.32 | 2.08±0.32 | 15.8±2.4 | ±9 | 2.5±1.0 | |
试验组 | 63 | |||||
治疗前 | 1.15±0.19 | 2.13±0.29 | 15.6±2.8 | 99±8 | 2.6±1.1 | |
治疗后 | 1.10±0.21①② | 1.87±0.12①② | 12.3±2.7①② | 55±7①③ | 2.5±1.1 |
2.2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液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因空腹服药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改为餐后服药后,上述症状消失。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CAS斑块是慢性进展性的血管内膜病变,其发病机理主要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炎性反应、免疫、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生活方式(如吸烟)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4]。脑脉泰胶囊主要成分是红参、三七、当归、丹参、鸡血藤、红花、银杏叶、山楂、菊花、石决明、何首乌、石菖蒲、葛根等,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降低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维系,达到脏腑调和,阴阳平衡。肾为生命之根,为先天之本。若肾虚则可造成机体一系列的病变,故有“百病生于肾”之说。CAS斑块形成的病位在血脉,病根在肾。所以,肾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根本。CAS斑块形成的病机是肾阳亏虚、气滞血瘀。故选择补肾气、活血融为一体的脑脉泰胶囊治疗CAS斑块形成,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效果。结果显示:该药能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内径增大,斑块面积缩小,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抑制AS及斑块的发展,并减轻管腔的狭窄,改善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消减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故脑脉泰胶囊对CAS斑块有很好预防及治疗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张园园,张 运,张 梅,等.辛伐他汀、丙丁酚和卡托普利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中的作用及金属蛋白酶-1和组织抑制物-1基因表达的关系[J].天津药学,2003,15(2):34.
[2] 华 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85.
[3] May AE,Langer H,Seizer P,et al.Platelet leukocyte interactions in inflammation and atherothrombosis[J].Semin Thromb Hemost,2007,33(2):123.
[4] 武忠弼.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