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26:11
文档

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2勘察技术要求及勘察目的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等规范的要求及湖北省相关法规规程进行勘察。提出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并提出建议:对浅基,提出施工及设计建议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对桩基,提出桩端阻力特征值及施工注意事项。对不良地质情况提出处理方法及施工方案的建议。其余未注之处按以上国家规范规程要求进行勘察。
推荐度:
导读1.2勘察技术要求及勘察目的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等规范的要求及湖北省相关法规规程进行勘察。提出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并提出建议:对浅基,提出施工及设计建议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对桩基,提出桩端阻力特征值及施工注意事项。对不良地质情况提出处理方法及施工方案的建议。其余未注之处按以上国家规范规程要求进行勘察。
1.2勘察技术要求及勘察目的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等规范的要求及湖北省相关法规规程进行勘察。提出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并提出建议:对浅基,提出施工及设计建议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对桩基,提出桩端阻力特征值及施工注意事项。对不良地质情况提出处理方法及施工方案的建议。其余未注之处按以上国家规范规程要求进行勘察。

本次勘察的目的为:

1、查明拟建场地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及承载力作出分析评价。

2、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并对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作出分析与评价,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对地基土的膨胀、湿陷性及岩溶分布发育等方面作出明确的结论。查明场地内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及采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查明地基持力层及软弱下卧层分布情况,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应提出地基变形的计算参数,预估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4、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等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其对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5、查明埋藏的河道、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应论证地基土和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环境的影响,提出整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

8、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参数,判定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判明拟建场地中有无砂土液化、震陷、断裂、错动等地质现象。

9、对基坑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对支护方案和地下水疏排或隔渗提出建议;提供基坑设计参数。

10、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建议合理的持力层和基础形式。若采用桩基础,建议经济、合理的桩基类型,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分层提出不同桩型的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值和桩端土端阻力特征值,试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3本工程勘察采用的规范、规程、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4)《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

(5)《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8)《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9)《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42/T159-2012)

(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4)《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15)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1:400万地震烈度区划图及说明书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汉市1:5万工程地质图及说明书

1.4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地层层号(1)

(2)(3)

(4)

(5-1)

(5-2)

地层名称素填土

粉质粘土淤泥质黏土粉细砂强风化泥岩(砂岩)

中风化泥岩

(砂岩)

1.5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依据建设方提供勘探点布置图,本工程共布置勘探点354个,根据设计要求,4个门卫需要布置勘探点,因此本次方案内增加4个勘探点,共计358个勘探点。其中:钻探孔174个,静力触探孔184个。设计孔深15~35米。其中钻探孔总进尺约5785米;静力触探孔总进尺约6045m。详细的勘探孔深度布置方案见下表:

详细勘察各建筑物勘探点布置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勘探点

数量

钻探孔(个)钻孔设计孔(m)

静力触探孔(个)静探孔

设计孔深(m)

1#极片车间

4522352335
1#装配车间

3517351835
1#电源车间

5527352835
1#成品库及PACK

原材料库

16830830
1#动力站房

2412301230
2#动力站房

2814301430
固废站及污水处理12630630
1#电解液库

9430530
1#NMP地罐

6330330
1#原材料库

16830830
安全性能测试间9430530
消防水池及泵房4230230
办公楼12635635
食堂及活动中心2010351035
1#,2#,3#,5#倒班宿舍

48(12*4)

24352435
4#倒班宿舍

15735835
门卫4415
总计358174184
注:设计单位要求光伏车棚需布置勘探点,待建设单位确定后进行勘察工作。

详细勘察预估工作量布置一览表

项  目

数量备  注 

总勘探点数(个)358

按建设单位提供的勘探点图纸及设计要求布置

钻探孔数(个)/总进尺(米)

174/5785

工程钻机

静力触探孔数(个)总进尺(米)

184/6045

静力触探机

标准贯入试验(次)200标贯器原位测试

取原状土样(组)

152土工试验、土腐蚀性分析

取扰动土样(组)

50用于扰动土筛分
取岩样(组)

8进行饱和单轴抗压试验
取水样(件)

2水质简分析

水质简分析2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土腐蚀性分析2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常规土工试验(组)150含水率、液塑限、比重等

压缩试验(组)150压缩性
剪切试验(组)150直接剪切
筛分(件)

50砂土颗粒分析
波速测试(孔)

3场地类别判定
1.6 勘察手段及操作规程

本工程勘察拟采用钻探、标贯、波速测试等野外原位测试和采取水、土样进行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经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等岩土工程资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相关要求,钻孔孔距20m左右,钻探孔深预估25-35米;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相邻勘探孔持力层层面标高相差2m以上,适当加密勘探点;发现有软弱地层、岩溶地层等不良地质作用时,应适当加大钻孔深度。

1、地质调查

勘察调绘之前必须调查、搜集勘察范围及附近已有的区域地质、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河流水文、气象、地震、航运、水利、交通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勘察设计所用。

2、勘探点测放

使用静态GPS卫星定位系统对场区的测量控制点进行校核,使用全站仪及RTK设备测放勘探点位置。勘探点的测放做到准确无误。

3、钻孔

全部钻孔采用液压回转钻机钻进进方法进行,取样采用静压法厚壁取土器取土。钻探施工开、终孔前须进行单孔验收,严格按照每个勘探孔具体所定工作量实施,遇异常情况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及时调整勘察方案。

野外描述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描述分层厚度不大于1米,字迹要清晰,描述内容要详细完整,提交的记录资料必须注明工程名称、孔深、记录者、水位等。标贯测试时必须保持孔底清底干净,土样要及时蜡封,轻拿轻放。在每个钻孔中均应分别量测上层滞水、砂层中承压水等稳定水位。

4、取样

土样:本次采取土样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为保证取土质量,各类样品均须按规范要求封存保管,及时送检;

岩样:取完整的岩芯,及时按规范要求封存保管,及时送检。

水样:使用干净的塑料瓶取场区内的地下水,及时封存,及时送检;

5、标准贯入测试

为了确定各土层密度、状态、承载力及液化判别等,于场地内部分钻孔中进行标贯试验。记录人员准确记录测试的时间、杆长、击数等测试数据。

6、波速测试

为了判别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参数,选取两个代表性地质钻孔进行剪切波测试及测试地脉动测试,收集场地卓越周期参数。

7、勘探孔回填

为确保地基土将来不被水浸渗破坏,应对勘探孔进行回填处理。钻探孔采用以砂还砂,以土还土的方法进行回填,边填边捣实,捣实厚度不超过50cm。

8、土、水试验

A 土的物理性试验需测定各土层含水量、密度、比重、饱和度、孔隙比、液塑限、颗粒分析等。

B 土的压缩—固结试验

为采用压缩模量进行沉降计算,固结试验最大压力应大于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的计算应取土的有效自重压力至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

考虑本次基坑开挖卸荷和再加荷影响进行测求回弹模量和回弹压缩模量的试验,以模拟实际加荷、卸荷情况,其压力的施加宜与实际加、卸荷状况一致。

C 土的抗剪强度试验

为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各类稳定性验算以及基坑稳定性验算等需提供各层土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指标。

D 岩石力学试验

岩石试验包括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岩矿鉴定等试验。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钻孔岩芯样岩石圆柱状或方块状,高径比可取2.0~2.5,加荷速率可取0.5~1.0MPa/sec。

饱和抗压强度:真空抽气饱和。

E 渗透试验

为进行基坑降水设计、渗流分析提供土的透水性参数,需进行渗透试验,提供土层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渗透系数。土的渗透系数的取值应与原位抽水试验成果比较后确定。

F、化学性试验

为了解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和钢材的腐蚀性,应做地下水及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试验,一般应包括PH值等,对混凝土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又需测定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地下水试样和土试样应在混凝土结构和钢材所在的深度采取。

G、室内试验要求:

试验室对每批送来的水、土、岩样要及时开始试验,开土前应将土样标签上的记录和工程负责人填写的送样单上的记录核对,若有不符应立即向工程负责人反映,工程负责人应将其和原始记录核对,经核对纠正后反馈给试验室。每件样品必须严格按工程负责人送样单上要求的项目进行,操作要符合试验操作规程,做到开土记录中描述清楚,操作规范、细致、无遗漏差错项目,每项试验原始记录数据正确,原始资料进入电脑后经计算的土工试验汇总成果表须经土工试验室主任审核后才能发送给工程负责人使用。

9、数码照相

在勘察过程中用数码相机对工程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地质现象、场地、地形、地貌、钻探岩芯(特别是主楼的每个钻孔的岩芯)等进行彩色数码相机拍摄,以便于地质资料的保存、传输、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和后期配合施工等工作的需要。

10、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本工程项目部成立专门的技术组,负责本工程的技术资料整理工作,其工作范围为,对原始资料进行检查,图件绘制,各种指标参数的统计与计算,报告书编写及初步审核,勘察成果电子文件制作。

资料整理在外业施工开始后就开始在现场初步整理,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应在现场整改或返工,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始资料。

资料整理工作必须根据现场记录,原位测试成果及土、水、岩样试验结果和地球物理勘探试验结果,综合分析、真实、准确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全部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和规程要求和设计对勘察的技术要求,工程负责人每道工序完毕后应交审核人审查和复核,确保每个环节不出差错。

审核人和审定人从外业工作开始时就介入工作进行指导,确保工程按期高质量的完成,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合格产品。

文档

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2勘察技术要求及勘察目的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等规范的要求及湖北省相关法规规程进行勘察。提出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并提出建议:对浅基,提出施工及设计建议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对桩基,提出桩端阻力特征值及施工注意事项。对不良地质情况提出处理方法及施工方案的建议。其余未注之处按以上国家规范规程要求进行勘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