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年海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26:07
文档

2020年海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古诗文默写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晏殊《浣溪沙》)人不寐,______。(范仲淹《渔家傲》)______,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生活中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一文里“______,______”的语句来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不为世俗所诱的人。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______,______”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敬仰?二、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推荐度:
导读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古诗文默写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晏殊《浣溪沙》)人不寐,______。(范仲淹《渔家傲》)______,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生活中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一文里“______,______”的语句来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不为世俗所诱的人。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______,______”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敬仰?二、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古诗文默写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 (晏殊《浣溪沙》)

人不寐,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______ ,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 ,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活中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一文里“______ ,______ ”的语句来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不为世俗所诱的人。

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______ ,______ ”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敬仰?二、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2.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

草书、行书等。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

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

...正确、规范

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3.阅读下面两个文段,按要求答题。

在琼海博鳌镇的三大主要街道海滨街、东山街和文化街,一排排整齐的椰子树婆娑.着南国的风情,给砖墙间带来柔情的绿意。慢悠悠的骑楼上,木雕门窗以及各种窗顶花、花架、盆栽的点缀,仿佛让时间变得优雅而甜蜜。墙壁上挂着的船舵、船桨、铁锚等海的符号,则凸显了传统渔农文化的存在,让居民们抬头间可以找到心灵的栖.居之所。依海而生的博鳌人,血液里______(A.留存B.流淌)着海的因子,历史yùn niàng出悠长的海的故事。

(选自《海南日报》)

①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娑______ 栖______ yùn niàng ______

②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

四大南药,是指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产的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四味中药。是中国传统地道药材名称,21世纪初的主要产地在海南。

(选自百度百科)

①上述语段主要使用了______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②______ 。

4.

内容上:①______ ②______

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5.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 ,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 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______ ,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 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的形象。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6.古诗词阅读。

读《游山西村》一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7.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陶后鲜.有闻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亭亭净植.

③相与

..步于中庭

④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爱莲说》一文运用了______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而《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______ 的特殊心境。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8.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

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

的牌子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

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

....,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

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

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像

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望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渐渐

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

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

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

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呲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现在才发现,最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第④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将挣到的钱散发给周围乞丐后的得意与兴奋。

B.从文中可以看出弟弟不但吉他弹奏得很好,而且他的歌声让人听了有余音绕梁之感。C.文中用长风衣体现了弟弟身上的艺术气质,暗示了他不是一般的乞讨者,“长风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第③④段设置悬念:为什么弟弟中午回来时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晚上回来却干干净净。第⑧段解开悬念:原来弟弟挣钱是为了帮助乞丐,这样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突显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

请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美妙的羚羊峡谷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

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这就是美妙的羚羊峡谷。

②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谷壁看似轻

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③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

④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米。走进上峡谷好

像进入了一个大自然的神殿。头顶上射下来的阳光让曲折的峡谷时而暗影朦胧,时而红光沐浴。一道道层峦叠嶂的优美弧线背后不时透出柔和的彩光,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探奇的游人。

⑤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它像蛇一样蜿蜒

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

..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谷底很平坦。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⑥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

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

⑦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着大峡谷。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

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

那么到那时,如今的缝隙般的羚羊峡谷会不会被溪水开凿成新的大峡谷呢?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第②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羚羊峡谷谷壁美妙的形态特点。

B.文章第③-⑤介绍羚羊峡谷采用的是由局部到整体的逻辑顺序。

C.羚羊峡谷的砂岩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形式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介绍美妙的羚羊峡谷。

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文中第⑤加点的词“只有”能否删去,为什么?

结合第⑥段,请简要阐述羚羊峡谷是怎样形成的。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0.“我们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

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每天所做的平凡琐碎的小事中。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眼睛。

请以《找寻身边的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④文内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题2】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3】床头屋漏无干处

【小题4】人生自古谁无死

【小题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答案:

(1)似曾相识燕归来(重点字:燕)

(2)将军白发征夫泪

(3)床头屋漏无干处(重点字:漏)

(4)人生自古谁无死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字:濯)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

2.【答案】答案:

隶书一寸光阴不可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以及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仔细观察这幅书法作品,发现字体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故判断出为隶书。“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此题要注意“阴”“轻”的结构要安排好。

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3.【答案】【小题1】suō,qī,酝酿,B

【小题2】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四大南药的名称及主要产地

【解析】答案:

(1)①suōqī酝酿②B

(2)①下定义②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四大南药的名称及主要产地。

(1)①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的积累,“婆娑”的“娑”读作suō,“栖”读作qī,“yùn niàng”写作“酝酿”。

②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句子表述的对象是“血液”,其最大的特点是流动,这才具有生命力,所以应选择“流淌”。故选:B。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语段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四大南药”以及

其产地,运用的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

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4.【答案】标题“寻物启事”要居中删去“此致敬礼”事物的特征要交待清

楚“速与”一词使用不得体,应去掉“速”字

【解析】答案:

格式上:①标题“寻物启事”要居中;②删去“此致敬礼”。

内容上:①事物的特征要交待清楚②“速与”一词使用不得体,应去掉“速”字。

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的掌握。阅读所给的寻物启事,在格式上标题“寻物启事”未居中,而且与通知等应用文不同的是,不需要“此致敬礼”的内容,所以这部分也应删去。在内容上,寻物启事中对丢失的物品介绍过行笼统,不便于辨认。同时“速与本人联系”有命令的语气,应将“速”删去。

平时学习要对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格式与内容要求熟记于心,通过练习来巩固记忆。

5.【答案】【小题1】严监生,夸张

【小题2】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吝啬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及描写方法。从文段的第一句“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可知此人为严监生。一个人临死之前又怎么会还关注着灯火呢?这无疑是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采用这种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严监生吝啬的性格特点,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本题考查文段信息的提取、人物性格的分析。文段中赵氏说的“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可知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严监生因为多点了一茎灯芯,迟迟不肯咽气,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他的吝啬。答案:

(1)严监生夸张

(2)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吝啬

选段出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所选为严监生临死前的表现,因为多点了一茎灯芯,他迟迟不肯咽气,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他的吝啬。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6.【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颈联写村民和服饰和风俗,表现了村民的勤劳和质朴,体现了作者的赞赏之情,并没有批判之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但却过一座的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据此可作答。

答案:

(1)(C)

(2)这两句说明事情到了最糟糕的时候,往往出现转机。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首联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颔联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尾联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7.【答案】【小题1】托物言志

【小题2】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派遣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做好积累。字音的积累尤其要注意多音字。“鲜”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为“xiān”、“xiǎn”,在句中是第二个读音:xiǎn。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涤;

②句意: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植:树立;

③句意: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④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只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染,沾染(污秽)。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句意: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②重点词: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句意:院子里好像充满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原来是以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乙】《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答案:

(1)①xiè;②xiǎn;(2)①洗涤;②树立;③共同,一起;④只,只是;

(3)①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②院子里好像充满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原来是以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托物言志;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答案】【小题1】A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A

(2)本文通过对腿有残疾的弟弟到广场上弹吉他挣钱帮助乞丐的描述,表现了弟弟助人为乐的品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弟弟由衷的赞赏。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悠闲”“躺”“得意”将弟弟琴盒里的钞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弟弟能凭借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人时的喜悦心情。

(4)欲扬先抑,作者的本意是要表现弟弟乐于助人的品质,而开篇却说他的工作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并且还嘲笑他,使上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了弟弟自立自强、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的赞赏之情,这样写使弟弟形象更为丰满。

9.【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小题4】【解析】(1)B

(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下峡谷的长和深的特点。

(3)不能删去。“只有”是词,表示最大范围。)如果删去,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只摆明观点未阐述理由或阐述错误均不给分)(4)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羚羊峡谷所在的科罗拉多高原暴雨集中造成山洪沿低洼缝隙急速流下,山洪裹挟沙石和树木撞击侵蚀河床,让缝隙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宽,最后形成峡谷。

10.【答案】【例文】

找寻身边的快乐

蓝天向白云施展了天地,让它独享一片天空,所以它快乐;大海给波涛赋予了勇气,让它雄霸一片海洋,所以它快乐;诗人给予梅花美丽佳句,让它千古留芳,所以它快乐。快乐的含义就是这么简单。

--题记

快乐是什么?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

莎士比亚说:“我认为世上再也没有比怀念好友更愉快的事情了。”那么在他看来,友谊是像阳光一样美好的东西,令人愉快。友谊便是他的快乐,这友谊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为理想奋斗。”苏格拉底的整个生命就是为理想为真理而奋斗。在他为了真理服毒自尽的一刻,我想,他的内心也应该是快乐着的,而我苦苦追寻的快乐它又在哪里呢?

我不甘心,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寻找快乐。

早晨,嗅着还未退去的木兰香,昨晚似却凋落的木兰花,竟在这时有了几分生气,露珠卧在上面,不经意一看,却甚是可爱。

嗯,心情不知为何又舒畅了很多。

好吧,就这样踏上我的快乐之旅。

踏上一条小径,沿着树林的方向向前走去,不经意的却弄伤了一株小草,那嫩绿的叶子,在大自然中却是那么的灵气,这么的默默无闻,使我不禁对它敬佩起来,我俯下身子,抚了抚它那可爱的小头,问道小草快乐的含义,它却快速地回答了我,快乐就是泥土对它的养育,为了报答泥土,长出最鲜嫩的草,就是它最大的快乐。

似乎还不明白,听到小溪流水的声音,于是来到了山涧拜访小溪姐姐,小溪姐姐欢乐的歌谣响彻整个山谷,我跟着小溪的步伐,气喘吁吁地问道:“小溪姐姐,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呢?”

“额……”她迟疑了很久。

她豁然地笑了:“我也不知道,我每天在这山涧中徘徊,唱着欢乐的歌谣,如果能让大家享受着我的音乐,可能就是你说的快乐吧。”

说完,她便追逐着浪花消失了。

我想,她很快乐。

望向天空,不知不觉已近黄昏了,夕阳是那么地美,金光灿灿,像一位蒙着金纱的仙女,温柔极了。

我走到树林深处,不经意一看,一对老人在椅子上安详地坐着,如雪似的白发正成了他们身上唯一的点缀,夕阳洒在他们身上,竟是如此的美,他们竟握着的手,也正寓示了他们相伴一生的誓言。

我轻轻地走过去,老人看到我是如此地和蔼,我更加疑惑了,他们的快乐究竟是什么?

我走向前,去搀扶那位年迈的老人,问道他们的快乐是什么,他们却笑了,深深的酒窝是那么耀眼,他们告诉我:快乐就是两个人彼此相伴一生,每天紧握着对方的手,就是彼此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看着他们紧握着的手,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的快乐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真,使我冰冷的心也渐渐融化了,原来快乐也可以这么简单。

今天才发现,快乐真的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它。其实,寻找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米卢曾说:“态度决定一切。”我说:“心态决定快乐。”快乐在哪里?它在你心里。

【解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首先,“找寻身边的快乐”是动宾结构,可见关键词就是“找寻”“快乐”,而文章的范围就在于“身边”;文章要通篇注意“找寻”这一词,可见找寻快乐的过程描写是重要的,而快乐一词,切记不要停留在内心的愉悦这样浅显的感情上,否则文章不出彩;而“身边”二字,也可以由小及大,借此升华一下主旨。

【写作思路】首先开头点题,明确身边的快乐是什么;然后可以写怎样寻找(发现)这种快乐,这种快乐带来的好处;最后篇末点题,明确身边到处是快乐,我们只是缺少发现快乐的眼睛。

【创新指导】首先“找寻”,可以发挥联想,找寻--发现、探究、拥有(收获)。

其次“快乐”,也可想到:辛弃疾获得的成就而体会到的满足;因为一次偶然而后反复探究所得到的深刻体会;失而复得的喜悦。

最后“身边”,不要被这一词禁锢你的思路范围,虽说是“身边”,文章初写的确是从“身边”着手,但借此要将主旨升华使身边这种范围扩大到影响一生的,或者影响他人、自己的。从身边某一小事着手,注意细节描写,突出这小事对你最初的感觉,而后再进一步描写突出此事物对你造成的深一步的影响,神话主题,将原本体会到的感觉转变为能给人快乐的更深一步的情感。

【适合文体】本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文、散文。

这篇文章用优美又充满浪漫色彩的语言为读者描写了“我找寻身边的快乐”的过程,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作者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贴切到位,语言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文档

2020年海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古诗文默写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晏殊《浣溪沙》)人不寐,______。(范仲淹《渔家傲》)______,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生活中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一文里“______,______”的语句来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不为世俗所诱的人。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______,______”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敬仰?二、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