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但是受一些地方教育和家长认知差的影响,导致近几年很长时间里,我们对教育都是重知识教育培养轻劳动品质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3-6岁儿童中,劳动教育培养还是有被淡化、弱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对孩子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中要积极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发展目标,细化劳动课程架构体系,注重劳动教育,并且切实的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从小锻炼幼儿不怕吃苦的优良精神,为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字:幼儿园、幼儿、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且深远的育人意义,是幼儿教育阶段中不可或缺的一点。3-6岁是幼儿发展的奠基阶段,从小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孩子能喜欢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更加领做事能吃苦、坚持有耐心的优良劳动精神,增进幼儿意志品质、学习能力等综合发展,为日后的人生发展和飞跃打下优良基础。
一、幼儿园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幼儿品格教育的奠基阶段。《指南》中指出:3-6岁儿童的学习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轻松获取知识经验的方法更加适宜幼儿学习和接受。所以,开展劳动教育放在幼儿园阶段学习,是非常有必要和优势的。在此阶段,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化学习方式为主,更加符合幼儿对劳动教育的易接受程度。因此,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年龄需求,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劳动教育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符合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教育理念。
二、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则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通过劳动实践,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等诸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幼儿园在劳动教育的开展中应主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从幼儿的劳动兴趣为出发点实施劳动教育。二是不断丰富和填充幼儿劳动需要的材料,不断支持幼儿劳动的实践空间,帮助幼儿不断突破自我的劳动技能。三是积极鼓励幼儿在劳动任务中进行小组合作,在矛盾冲突中帮助幼儿体会有效合作的优点,在劳动技能的进步中增强自信心、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
三、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1、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创设游戏化劳动内容
结合《指南》精神,梳理幼儿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劳动教育主题,结合不同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环境场所等特点,创设开展丰富精彩的劳动内容、形式适宜的劳动主题教育课程。如:五大领域主题学习活动、小组讨论活动、讲劳动小故事比赛、劳动歌曲小合唱、劳动技能大比拼、实地参观学习活动等形式,全面运用各种资源对孩子在劳动教育方面提供一个积极地、充分自主创造的探究机会,使孩子们在学习、思考、认知、行动等不同形式的劳动体验中,获得直接真实的劳动经验,从而获得因自我劳动而带来的自信感和满足感。
2、深挖劳动教育因素,养成生活化劳动意识
紧紧围绕“以劳动教育促动德育品质培养,以生活化学习开启幼儿劳动智慧”的学习目标,结合幼儿适宜的年龄特点,创设“亲身感知—实地体验—勇于实践—巩固学习”的学习模式,深挖劳动教育因素,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让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渗透在孩子们一日生活之中,逐步养成生活化劳动意识。
3、发挥环境教育资源,提高自主劳动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环境教育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一种课程,环境不仅仅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教育展示,更是课程学习的辅助延伸。比如:幼儿园可利用好节庆日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主题墙的展示。如利用好“五一”劳动节,创设“最美劳动者”、“我身边的劳动者”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墙;组织幼儿就近参观超市、商场、银行等社会场所,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身边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了解不同劳动者是如何用劳动来服务他人,不同职业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服务等等。参观之余,教师把孩子们参观的照片及时展示在主题墙上,供幼儿之间信息共通、激发幼儿主动劳动的意愿和提高参与劳动的能力。
4、利用一日生活环节,养成自觉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对于孩子来说不陌生,孩子们有热爱劳动的情感,劳动不难,难在习惯上。充分利用好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把劳动教育贯穿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逐步形成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比如:晨间早餐,可以创设值日生工作进行早餐前的准备工作;户外时幼儿自行取放器械、结束后收纳有序;午睡时自己穿脱、折叠衣裤、整理床铺;离园前主动收拾班级卫生和物品归位工作等。积极培养幼儿主人翁意识,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
劳动教育意义深远,需要从一而终的坚持和紧跟时代教育大潮的脚步,用“润物细无声”的态度去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学习中、课程中、游戏中,使幼儿从小体验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劳动乐趣,促进孩子们能够热爱劳动、喜欢劳动、乐于劳动,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希望劳动教育系列课程也成为教师专业素养和家园合力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