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我校在中心校的统一安排和全体教师们团结协作与共同努力下,于2012年11月8日至11月9日完成了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工作。为了给下一段改进教学工作的提供依据,更加扎实有效的提升我校教学质量,我校教师对此次教学质量检测认真进行了经验总结和问题查找。下面根据我校本次教学质量检测结果做质量分析如下:
一、成绩统计
语文学科
班级 | 任课教师 | 参试人数 | 平均分 | 及格人数 | 及格率 | 优秀人数 | 优秀率 |
一 一 | 王喜玲 | 47 | 84.1 | 43 | 91.5 | 18 | 38.3 |
一 二 | 王娟 | 45 | 77.3 | 36 | 80 | 9 | 20 |
二 一 | 张丽萍 | 47 | 85.2 | 45 | 95.4 | 13 | 27.7 |
二 二 | 申俭妞 | 46 | 92.4 | 46 | 100 | 36 | 78.3 |
三 一 | 陈玉荣 | 42 | 74.1 | 36 | 85.7 | 6 | 14.3 |
三 二 | 郑春月 | 42 | 71.1 | 30 | 74.6 | 6 | 14.3 |
四 一 | 陈惠玲 | 60 | 78.3 | 56 | 93.3 | 10 | 16.7 |
四 二 | 李留圈 | 62 | 76.4 | 55 | 93.2 | 7 | 11.3 |
五 一 | 韦莉红 | 55 | 77 | 51 | 92.7 | 25 | 45.5 |
五 二 | 于晓霞 | 53 | 78.3 | 49 | 92.5 | 22 | 41.5 |
六 一 | 高梅英 | 53 | 78.3 | 50 | 94.3 | 27 | 50.9 |
六 二 | 卢钦藏 | 54 | 78.4 | 53 | 98.1 | 19 | 35.5 |
班级 | 任课教师 | 参试人数 | 平均分 | 及格人数 | 及格率 | 优秀人数 | 优秀率 |
一 一 | 陈小会 | 48 | 84.2 | 43 | 91.5 | 17 | 36.2 |
一 二 | 陈小会 | 45 | 84.8 | 42 | 93.3 | 17 | 37.8 |
二 一 | 赵晓丽 | 47 | 76.8 | 42 | .4 | 3 | 6.4 |
二 二 | 赵晓丽 | 46 | 75.7 | 42 | 91.3 | 4 | 8.7 |
三 一 | 张爱萍 | 42 | 68.3 | 31 | 73.8 | 2 | 4.8 |
三 二 | 张爱萍 | 42 | 71.8 | 35 | 83.8 | 3 | 7.1 |
四 一 | 陈改玲 | 60 | 76.9 | 50 | 83.3 | 17 | 28.3 |
四 二 | 闫留行 | 62 | 72.9 | 50 | 80.6 | 9 | 14.5 |
五 一 | 王建存 | 55 | 71 | 45 | 81.8 | 13 | 23.6 |
五 二 | 王建存 | 53 | 69.8 | 39 | 73.6 | 12 | 22.6 |
六 一 | 李香峰 | 53 | 66.2 | 30 | 56.6 | 15 | 28.3 |
六 二 | 李香峰 | 54 | 65.5 | 33 | 61 | 10 | 18.5 |
班级 | 任课教师 | 参试人数 | 平均分 | 及格人数 | 及格率 | 优秀人数 | 优秀率 |
三 一 | 郝丽霞 | 42 | 87.1 | 42 | 100 | 27 | .3 |
三 二 | 郝丽霞 | 42 | 90.8 | 42 | 100 | 37 | 88.1 |
四 一 | 白遂勤 | 60 | 76.3 | 55 | 91.7 | 10 | 16.7 |
四 二 | 白遂勤 | 62 | 76.4 | 55 | 88.7 | 13 | 20.1 |
五 一 | 王继霞 | 55 | 78.7 | 47 | 85.5 | 29 | 52.7 |
五 二 | 王继霞 | 53 | 80.3 | 47 | 88.7 | 31 | 58.5 |
六 一 | 周慧玲 | 53 | 81.8 | 44 | 83 | 32 | 60 |
六 二 | 周慧玲 | 54 | 84.2 | 50 | 92.6 | 37 | 68.5 |
从教学总的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教师工作富有激情,教学工作积极上进,认真钻研教材,关心爱护学生,特别进入期中考试前,相当多的教师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补差,从而使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多个年级全部学科成绩优良、有的班级进步幅度较大。单科成绩突出的学科:
如二二班的语文、三二班的英语优秀率都在80﹪以上,二一班、二二班、六二班的语文及格率达到95﹪以上,一一班、一二班、二二班的数学及格率均在90﹪以上,三一、三二班的英语及格率都为100﹪,申俭妞和郝丽霞两位教师教学扎实有术,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很好,她们任教的学科人评分都在90分以上。
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科:
如六年级英语我们都知道入班时基础较差,底子薄弱校,但这次考试平均分都达到了80分以上,不及格的人数大大降低了,反映出周慧玲老师教学有功底,训练学生有技巧,成绩可喜。
有水平的教师懂得教育方法,知道如何教会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最少时间获得最高效益。因此,一味强调学生差的做法往往是行不通的,观念也是不正确的。以上几位老师她们用事实说明了学生能力是教师水平再现的道理。希望教师们要向她们学习,爱岗敬业,对学生负责,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又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精心经营自己的教育田园。
三、存在问题
(一)语文学科
1、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师普遍提到学生的阅读不过关,基础知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一至三年级的汉语拼音掌握不理想、课本上的生字词掌握不牢、背书不过关。
2、个别班级、个别学生卷面不够清晰,书写能力不高,只注意了内容,忽视了书写能力,对语文一种基本能力缺乏足够认识,应端正学生书写态度。
3、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小,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的作答,失分率高,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
4、习作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阅读积累量少。平时作文指导方式单一、随意性较大,对学生交流借鉴指导力度不足,学生从同学教师中获得的指导帮助不多。
(二)数学学科
1、审题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判断和选择易失误,理解卷面文字能力和理清题中数量关系能力还须强化。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不少学生在做题时态度不认真,字迹不工整,做完题后不认真仔细检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数学学科中教师反映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性不高,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填空题普遍失分严重。
4、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较差。各年级均有画一画、量一量、看一看、连一连的题目,学生在此类题目上也失分较多。
5、一至六年级教师普遍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差。学生思维不灵活、不会变通、题型变换一下就不会做。特别是四、五年级在这次考试中,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不少学生对此类型的题不知如何下笔。
(三)英语学科
1、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仅限于鹦武学舌,不能把单词的音、形、义进行综合配对识记。
2、学生对句型的灵活运用能力差,有的只会呆记课本上的句型,不会根据实际语言交流需要变通。
3、学生在功能句型的认读与运用上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辅差迫在眉睫。
四、改进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加强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的监控,强化过程管理.学校领导要翻阅试卷,公示班科各单元成绩的状况与变化,让领导、教师、学生心中有数,建立追踪、跟踪制度.
2、学校领导要加强听课,让课堂成为课改的主渠道,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杜绝费时低效的课堂教学.
3、定期或随堂检查教师的常规工作准备情况,不无备课上课,特别注重作业的批改,杜绝无故拖延作业试卷批改反馈,让每节课、每次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台阶.
(二)教师方面
1、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品质。
2、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学生多读题、多观察、多动脑,抓住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多说,不要怕浪费时间。
3、注重题型的多样化练习。本次考试中也发现学生对题型的变换不太适应,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多样化、开放性题型,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不要太拘泥于教材。
4、抓好学科单元测试,加强单元考试成绩的监控,强化过程管理,让教师、学生心中有数。
5、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让学习成为人生的一件乐事,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提高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学校对期中考试成绩突出学生进行表彰。
6、帮助学生养成适宜高效的学习习惯。如每天预习、早午自习学习,完成作业;学习中确定目标发现重点,提出不懂问题与学生交流,向教师请教;做好家庭作业和课堂练习等,教师要精讲多练,扩大学生的视野。
7、进一步作好“五认真”工作。把“五认真”工作落到了实处,特别是将作业这一块落到实处,学生就能够掌握住基本的知识,成绩就不会太差。
8、对后进生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教育。有些学生成绩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加上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等才有一定的效果。
总之,这次期中考试在我们严谨的组织下,还是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学生而言,这次期中考试是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和总结,对于教师而言,这次期中考试是教师工作态度、教学效果、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检验和交流,是师生教学的相长和加深。就这个意义而讲,期中考试起到了加油站、检修站的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全体教师正确认识和努力工作,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