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娟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集群行为事件更容易在网络环境下发生,其会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介绍了集群行为事件中社会网络的五种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疏导和网络集群行为事件中舆情传播的策略。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当前网络公共安全研究和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网络集群行为;社会网络分析;网络舆情;属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2)04-0163-02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新型的社会行为场域。自2007年以来,我国发生了数十起网络集群行为事件,如虐猫事件、周森锋事件、魔兽铜须门事件和家乐福事件等。多项研究发现,集群行为事件更容易在网络环境下发生,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预防、疏导和网络集群行为事件就成为国家和各级当前面临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数学、通信科学等领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分支。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人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可以表达为基于关系的一种模式或规则,这种有规律的关系模式即为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属性特征可以应用社会网络分析进行描述、分析和测度。社会网络分析不仅是一种研究工具,更是一种关系论的研究范式与思维方法,可以用来解释一些社会学、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问题。
网络集群行为事件属于信息科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交叉研究领域。网络集群行为事件往往由网络舆情演化而成,即在网络舆情出现后,网民之间通过互联网开展信息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从群体成员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视角,尤其关注异常活跃的个体行为的关系特征和网络结构,发现网络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为预防、疏导和网络集群行为事件提供理论指导。
1网络集群行为事件中社会结构属性特征
社会网络分析和图论等领域的研究者已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许多概念来描述社会网络的属性特征,发现许多有效的方法来描述和测度其特征。在以上两个研究领域的成果基础上,本研究认为,网络集群行为事件中社会结构有五个特征:连通性、密集性、中心性、内聚力和角色空间。
1.1连通性
对任何一个社会网络,只要删除的成员或互动关系足够多,总可以把该社会网络分解成几个互不相通的连通子网络,这种特性被称为连通性。连通性反映了社会网络的脆弱程度和内聚程度。从网络舆情传播的角度来看,社会网络的连通性是影响信息在网络中流动畅通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社会网络结构连通性越好,网络舆情在该网络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在网络集群行为事件中,其社会网络的联通性越好,该网络集群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将越大,疏导与的难度就越大。
1.2密集性
密集性是网民间互动关系紧密程度的整体体现,反映集群行为事件中网民的整体聚合性,以及网民可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的社会性支持。一般说来,互动关系密集的集群成员的信息交流行为较多,舆情流通较容易,集群行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关系十分疏远的群组则常有信息不通、情感支持太少、工作满意程度较低等问题,出现集群行为事件的可能性小。
社会网络的密集性一般使用密度指标来度量。密度是为了汇总社会网络中关系的总分布,以便发现该分布与完备性社会网络的差距。在成员数目一定的社会网络中,信息交流关系的数目越多,该社会网络的密度就越大。社会网络的密度能表示网络集群行为事件中各个成员之间信息交流的紧密程度。一般说来,密度越大说明成员间信息交流的频度越高,预示着发生网络集群行为事件的可能性越高。
1.3中心性
中心性是社会网络的一个基本结构特征,反映成员在社会网络中具有怎样的影响力和支配力,以及成员居于怎样的中心地位。个体成员的中心性越高,他就越处于社会网络的中心位置,他对其他成员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就越大。
一般说来,社会网络的中心性分成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两种形式。程度中心性描述成员与其他成员建立信息交流的能力,而中介中心性主要反映成员控制社会网络中其他成员之间信息交流的能力。每种形式的中心性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个体成员中心度和社会网络中心势。个体成员中心度描述成员居于社会网络的绝对或相对中心位置的程度,而社会网络中心势则考察社会网络是否存在结构上的整体性中心。
在网络集群行为事件的中,一般使用程度中心性鉴定该社会网络是否存在意见领袖。鉴定的方法为先计算该社会网络的整体中心度,如果整体中心度高,说明该社会网络存在结构的中心性,即存在意见领袖,然后分别计算该网络中每个成员的程度中心度,程度中心度越高说明该成员越有可能是该网络集群的意见领袖。另外,一般使用中介中心性鉴定该社会网络中是否存在信息交流的中介者或者经纪人。如果该社会网络的整体中介中心性越高,说明越有可能存在信息的中介者,然后计算每个成员的中介度,如果中介度越低,说明该成员越有可能是信息的中介者和经纪人。
1.4内聚力
在网络集群中存在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集群成员紧密团结在集群目标之下,使得集群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和自治性,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力量称为协作组的“内聚力”。显而易见,社会网络的内聚力越高,该网络集群行为事件爆发的可能性越高,相反,网络集群的社会网络内聚力越低,成员将把舆情传播作为一种负担、甚至是障碍,进而缺席集群行为事件的舆情传播,使得该集群行为事件爆发的可能性越小。
评估集群社会网络内聚力的三种关键方法:密集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凝聚子群分析。首先分析社会网络的密集性,如果密集性低,则说明该社会网络的内聚力地,如果密集性高,则需要对成员的交往强度进行聚类分析,如果无明显的分簇,则说明该社会网络的内聚力高,如果有明显的分簇,则需
2012年第4期(总第120期)
2012
(Sum.No120)信息通信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
163
164
要进行凝聚子群分析,然后根据获取的凝聚子群的分布及其内部结构的情况,综合评估社会网络的内聚力的高低程度。
1.5角色空间
社会网络分析根据成员间关系模式的相似性来定义成员的角色,使用成员所处的社会网络位置描述其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网络位置指的是具有相似或相同关系模式的多个行动者。网络角色与网络位置相对应,即处在同一个网络位置上的行动者扮演相同的网络角色。从直觉上来讲,如果两个行动者与所有其他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行动者具有相同的位置,扮演相同的角色。
成员在社会网络中处于什么样的网络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需要由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的内涵决定。例如,处在网路集群行为事件中社会网络的中心位置的成员一般扮演社会网络的协调员的角色。另外,角色的定义并不仅仅由两个位置间的关系来确定,还需要根据整个网络中的全部成员与各个位置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关系,即要考虑交往关系发生的相关背景。
2基于社会网络属性特征的集群行为策略
前一部分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介绍了网络集群的社会网络结构的五个属性特征。这些属性特征能预测集群网络中舆情发展的趋势,能支持网络公共安全研究和工作人员决策采取相应的疏导和策略。
(1)及时准确地控制网上信息传播。社会网络的密集性和连通性说明:成员间信息交流的强度越低,成员间相互情感影响越低。因此,对涉及社会与学校稳定重大事件的帖子,对涉及个人名誉和隐私的帖子,对涉及色情、迷信、暴力等网络信息与,互联网各类管理员都要立即删除此类信息。
(2)切断网络舆情传播的中介环节。社会网络的密集性和中介中心性启示:信息传播网络中往往存在信息传播的经纪人。如果社会网络中存在舆情传播的重要经纪人或掮客,则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方法控制该经纪人的信息传播,进而切断集群社会网络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降低社会网络的连通性,使得
煽动性的不良信息不能快速在集群网络中扩散。
(3)消除负面“意见领袖”,培养正面“意见领袖”。社会网络的程度中心性和内聚力说明:意见领袖是舆情快速传播进而导致集群行为事件的关键因素。在集群行为事件的疏导和中,引导评论员用低调、平实的语言,有见地的评论强化主流言论,培养正面的意见领略,鼓励非主流言论,消除负面的意见领袖。
3结语
在网络集群行为事件中,网民通过舆情传播与交流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通过分析网络集群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可以评测当前集群行为事件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介绍了集群行为事件中社会网络的五种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疏导和网络集群行为事件中舆情传播的策略,为当前网络公共安全工作人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在未来的研究中,本研究将以该理论为基础,研发网络集群行为事件的监测系统,以实现舆情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参考文献:[1]
邓希泉.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2010(1)
[2]王永固.网络协作学习中互动网络结构分析研究[J ].远程
教育杂志,2011(1)
[3]沈晖.网络集群行为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J ].中国地质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
[4]孙凤,郑欣.理性与非理性之辨: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及其
演变[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作者简介:李晓娟(1978-),女,山东日照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公共安全管理。基金项目:本文接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网络环境下集群行为的演化机制及其介入策略研究”(IOYJCZH077)项目的资助。
(上接第225页)
4.4业务组网方案
为满足用户提速和网络改造需求,结合本地网络情况,建议使用MPLS VPN 技术为用户搭建虚拟专用网络。
网络拓扑如下:
该用户网络有1个总部、6个区域中心和多个分支点。总部管理全网的分支点业务,区域中心可管理本区域内的分支点业务。
为用户组建6个MPLS VPN 网络,每个MPLS VPN 网络承载1个区的所有支点;为用户搭建各区中心到用户中心的专网,通过光纤搭建实际也可以采用第7个MPLS VPN 网络来汇聚6个区到中心点的业务流量。
4.5相关参数规划
根据全局规划,此用户的MPLS VPN 参数如下:VRF 名称为:ts-***VPN Rt=rd=65535:1420012用户IP 地址规划如下:
中心点分配1个C 类大小地址,各区分配8个C 类大小地址,各区支点根据终端数量自行分配地址。互联地址采用10.0.128.0/22地址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