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06:55
文档

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春天课时1——1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杜鹃圆舞曲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教学重点1、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教学难点2、学唱歌曲《布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学生准备节奏训练主备教师审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一、导入新课一律动: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聆听全曲。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推荐度:
导读春天课时1——1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杜鹃圆舞曲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教学重点1、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教学难点2、学唱歌曲《布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学生准备节奏训练主备教师审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一、导入新课一律动: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聆听全曲。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春天课时1——1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教学重点1、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2、学唱歌曲《布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学生准备节奏训练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二、探索新知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三、应用实践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四、总结拓展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春天

杜鹃圆舞曲

布谷

教学反思
    课题

春天课时1——2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春晓  

教学目标学唱《春晓》,感受春天的到来。
教学重点2、聆听并学唱《春晓》       

3、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难点学会整齐地演唱歌曲,能随歌曲愉快地进行表演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一、律动:       

聆听《春晓》,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春晓》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春晓》。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二、探索新知1、(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晓》,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再次听范唱  

7、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8、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例如:有蓝天,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9、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中的快乐  

10、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唱歌、跳舞、郊游„„)     

三、应用实践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总结拓展四、复习歌曲《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板书设计春天

春晓

教学反思
春天课时2——1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学唱《小雨沙沙》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学会整齐地演唱歌曲,能随歌曲愉快地进行表演唱。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通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再现过程,体验节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有故事情景导入歌曲
二、探索新知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    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1) 按座位轮流进行,中途不能中断,也不能抢说,(其他同学要监督,看谁犯规)

三、应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手拍二牌子,可用《快乐的节奏》的伴奏带伴奏。
四、总结拓展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板书设计

春天

小雨沙沙

教学反思
放牧课时2——2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牧童短笛》《牧童摇》
教学目标一、通过听《牧童短笛》,唱《牧童谣》,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重点能够被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一、律动:聆听《牧童短笛》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短笛》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想一想图画里的小孩子在干什么?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二、探索新知三、表演《牧童谣》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应用实践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四、总结拓展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板书设计放牧

牧童短笛

牧童摇

教学反思
放牧课时3——1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牧童》《放牛歌》
教学目标一、通过听《牧童》,唱《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二、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谣》,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谣》
教学难点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二、探索新知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三、应用实践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四、总结拓展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板书设计放牧

牧童

放牛歌

教学反思
手拉手课时3——2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演唱《雁群飞》
教学目标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唱《雁群飞》,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教学重点能在歌唱中表达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难点休止符、为歌曲填唱新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探索新知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雁群飞》;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三、应用实践集体演唱歌曲
四、总结拓展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雁群飞》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大雁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板书设计手拉手
教学反思
手拉手课时4——1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演唱《数鸭子》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全起来。

二、探索新知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三、应用实践整体演唱歌曲
四、总结拓展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手拉手
教学反思
长鼻子课时4——2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演唱《可爱的小象》
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合作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探索新知1.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可爱的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可爱的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应用实践1、轻声演唱。

2、慢速、看着歌词挂图。

3、用轻声、柔和声音来演唱歌曲。

四、总结拓展请小朋友根据歌词,自己加动作。
板书设计长鼻子
教学反思
长鼻子课时5——1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学唱《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两只小象》,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为歌曲创编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

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探索新知1.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并讨论大象有些什么习性、怎样走路、与小象有什么区别等)       

3)复听:自由活动:《大象》乐曲,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甩鼻等动作为主;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应用实践 朗读歌词(指导学生用高位置来念)

 师生配合演唱 (衬词部分由学生来唱)

四、总结拓展

学生根据教师展出的图片进行演唱

教师根据演唱的情况进行指导。

板书设计长鼻子
教学反思
游戏课时5——2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火车开啦》
教学目标一、通过听《火车波尔卡》,唱《火车开啦》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地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地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一、组织教学  

1、生听《火车波尔卡》音乐进教室

2、听音乐做律动 

二、感受体验做火车  

1、火车的叫声,火车开的声音,谁来模仿一下? 

2、多声部节奏声响创作 WU -  | WU -  || Hong Hong | Hong Hong ||  引导学生模仿火车车厢内发出的声响,吃东西、翻看杂志、叫卖声、打酐声、哭声、笑声。并再次进行多声部创作: WU -  | WU -  || Hong Hong | Hong Hong || Ka Cha   | Ka   Cha || 哭声 笑声 叫卖声 打酐声 要求有力度、速度的变化。

二、探索新知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能一边作火车一边唱着歌,那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就学唱一首新歌《火车开啦》,放课件出示图谱。  

2、教师范唱,生用手中物唱或人体来伴奏  

3、听录音,师生一起唱,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唱歌曲。 

4、引导学生给歌曲创编前奏。 

5、造火车  A、引导学生说火车,展示实物火车,画火车。 B、边画火车边放《火车波尔卡》音乐 

三、应用实践 6、律动游戏  A、引导学生玩开火车游戏。 火车启动――前进――进站停  B、引导学生讨论火车启动到进站时的速度、力度的变化 C、引导学生做搭景乘北京的游戏。 

7、引导学生边玩开火车游戏边念儿歌。    儿童的火车向前开,我们的心情多么愉快,轰隆隆隆轰隆隆,快乐的歌儿唱起来。

四、总结拓展四、布置学生课外把《火车开啦》游戏唱演给家里的亲人或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游戏
教学反思
游戏课时6——1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拍皮球》
教学目标一、通过听《跳绳》,唱《拍皮球》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地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与乐曲表现出的音乐情绪,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一、生听音乐进教室   生听琴拍手律动 

二、探索新知1、师:上节课我们玩了跳绳的游戏,这节课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你们想吗?想,我知道小朋友一定想,但你们一定要和教师合作好,能不能做到?好的,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歌曲《拍皮球》 

2、听录音,打开课件    听后让小朋友讲讲这首歌曲的情绪。(天真、快乐的) 

3、学唱歌曲  A、听老师范唱,学生拍手感受。 B、跟老师按节奏读歌词  C、听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心里默唱,记住歌词  D、听琴边拍手边唱歌,注意歌中“拍”字的音准,唱好附点音符处,指导学生唱准。 

三、应用实践1、听老师范唱  

2、学生跟琴唱,师加以指导。

四、总结拓展游戏  A、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每组请一个学生担拍球的任务。  B、游戏开始全体唱歌,互相比赛,歌声结束,游戏进行评比,拍的多的获胜。然后换组进行。

板书设计游戏
教学反思
美好的夜课时6——2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与乐曲表现出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  

2、师弹琴生按节奏拍手。  

二、探索新知1、师:小朋友在睡着前听妈妈唱过歌曲?  生回答。  

2、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唱一首和睡觉有关的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3、 听范唱(可以边听边拍手) 

4、 跟师按节奏念歌词。 

5、 跟师的琴轻声唱歌曲。  

6、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要求小朋友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应用实践三、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1、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你们在睡觉前听妈妈唱过歌吗?生问答。  2、师:老师这有两首歌曲一首是《摇篮曲》一首是《小宝宝睡着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欣赏《摇篮曲》和《小宝宝睡着了》 A、欣赏《摇篮曲》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画,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师:这个小宝宝在干什么? 生:在睡着。  师:对,小朋友在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听妈妈唱过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两首歌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的《摇篮曲》也是一首很有名的摇篮曲,我想小朋友一定听过,我们一起来欣赏。   要求学生在听时可轻轻地摇动身体,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真挚的爱心。  B、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外国的摇篮曲,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中国的摇篮曲。 生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听第一遍时:要求小朋友在听的时候跟着音乐摇动身体,让学生跟着歌声轻柔地拍节拍。让学生体会静静的夜。 

四、总结拓展听第二遍时:要求小朋友做律动。第一拍双手拍腿;第二拍双手四个指头轻触;第三拍拍头向右偏,右手衬头,同时,左手托右肘,做睡觉状。  动作要轻柔合拍,注意启发学生体会妈妈哄孩子睡觉时的情感。 C、用碰钤为《小宝宝睡着了》伴奏。敲击的力度要轻柔。

板书设计美好的夜
教学反思
美好的夜课时7——1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闪烁的小星星》
教学目标一、 通过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聆听《星光恰恰恰》。让学生用轻快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二、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重点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表达不同的情绪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一、 音乐游戏——体验音的强弱  

1、听鼓声律动进教室,师用“强、弱、快、慢”四种变化击鼓。 

2、游戏“吹泡泡”,说说听鼓声游戏“吹泡泡”应怎么玩?     学生围成圆圈听鼓声,强时圆圈变大,最强时破裂,并用不同的动作造型。 

二、创编节奏——探索感知音的强弱  

1、出示一颗大星星、一颗小星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大小星星。 

2、出示一条二四拍的星星图式。  师:你能在看到大星星的时候用强的声音表示,小星星用弱的声音表示吗?

二、探索新知三、体验音乐形象  

1、播放乐曲《龙咚锵》《摇篮曲》。  要求:听到强烈的、热闹的音乐时站起来拍手;听到弱的、抒情的音乐时坐着用动作表现。  

2、你觉得听完这两首音乐有何感受? 学生说出感受。  

3、引导学生把美丽的夜空带到我们的教室里。把老师奖的小星星贴到到黑板上。 

4、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与星星问好。 

四、歌曲教学  

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师:小星星啊越聚越多,満天都是小星星,它们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你听它们还在唱歌呢! 学生看图谱,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2、用LA哼唱旋律。  

3、自由选择二拍节奏为歌曲伴奏。  

4、分组合作学习,探索身边的事物为歌曲伴奏。 四人小组探索,表现歌曲的强弱。  

5、图谱结合,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三、应用实践创编故事,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静静的夜空小星星们排着队伍出来了------  小朋友们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摇一摇睡着了,小星星也在哄我们睡觉呢。 这时夜空里的小星星啊开始了它们------   要求同学们用不同的速度、节奏、强弱表现歌曲。

四、总结拓展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夜晚大自然中的美好景物。配音《星光恰恰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表现歌曲。 分组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美好的夜
教学反思
巧巧手课时7——2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粉刷匠》
教学目标1.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2.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粉刷匠》中的第三乐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1.听音乐进教室,按规定坐好。       

2.师生问好。

二、探索新知1.导入。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谜面是: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他也有;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只会做事不会开口。(生答:手)对,就是我们的这双手。我听说,在昨天的美术课上,同学们用一双小手制作了许多漂亮的手工作品,老师真想看看。昨天通知你们今天音乐课带来展示一下,大家都带来了吗?(生答,同时拿出作品)哇,真不错,看了你们的作品,老师真佩服你们,因为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巧巧手》。(出示课题:巧巧手)(课件1)        

2.聆听《采蘑菇的小姑娘》       

(1)感受音乐,参与创编        师:同学们,我们的手除了剪纸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采蘑菇的小姑娘》。       (提出要求)请大家认真听,然后告诉我歌曲中小朋友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放音乐,(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音乐再听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根据自己刚才创编的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学生表演)        

(2)思想教育:        师:大家表演得真好,谁能说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答: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劳动最光荣,劳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我们从小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在生活中你们的这双小手还能做什么呢?谁来说说?(生答:会穿衣服、整理书包、扫地等)你们真棒,一双小小的手能做出这么多的事情来,真让我羡慕,同学们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也露一手,好吗?(好)        

3.学唱《粉刷匠》        

学唱歌曲,体验快乐。        

三、应用实践师:下面就让我弹一曲,同学们来评一评,老师的手巧不巧,给我打个分儿。(教师弹唱《粉刷匠》)老师弹得好不好,能打几分呀?谢谢同学们的夸奖。我发现刚才我在弹唱的时候,有的同学也跟着唱起来,看样子,有的同学在幼儿园、学前班就学过了表现出来,就行。

四、总结拓展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用你们的这双巧巧手为歌曲创编了许多的动作,使得你们的这双手变得更加灵巧了。我相信今后同学们一定能像歌中所说的那样:样样事情自己做,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让同学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巧巧手
教学反思
巧巧手课时8——1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理发师》
教学目标1、 能理解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愉快;       

2、 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3、 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会。      

教学难点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一)、组织教学(与同学们认识,自我介绍,拉近距离)     

 律动 (《理发师》歌曲伴奏)       

“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做,但要注意了,我们做的时候,你的动作一定要合着什么?(音乐)我看一看,谁的最好?”

二、探索新知(二)、导入:             

1、理发都用哪些工具?它们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用你的声音配合老师)      

2、引出小歌谣:“小剪刀呀,剪起来呀,咔嚓,咔嚓!      小木梳呀,梳起来呀,刷、刷、刷、刷!      吹风机呀,吹起来呀,呜~~呜~~!       小镜子呀、照起来呀,真好看!” (老师做动作表演)       

3、伴着音乐说歌谣,一定要合着音乐。(《理发师》歌曲伴奏)       

4、请4位小顾客和老师扮演的理发师一起表演。(《理发师》歌曲伴奏)       

5、集体表演,分成4排,1、3排扮演小顾客,2、4排扮演理发师,再交换。(《理发师》歌曲伴奏)       

(三)、表演《理发师》      

1、初听歌曲。            

2、老师范唱。       

3、生说歌词,师点击大屏幕出现歌词。(幻灯片)       

4、教唱第一段,师生合作唱(师弹琴,比一比,谁的声音最轻快)     

5、学唱第二段,读歌词、跟琴唱。

6、知道歌曲的演唱声音和情绪。

7、完整演唱。

8、唱音名。(唱两遍,快、慢各一遍) 

9、“请看小顾客,老爷爷为小顾客设计的小发型” (幻灯片)       

10、“老爷爷设计的好吗?不过,你要想成为特级理发师,不仅歌和小歌谣要唱的好,还要在演唱时加入工作的声音(咔嚓),仔细听,老师是在什么地方加进去的。”(师范唱)     

(1)、师唱后两句,生加工作的声音(跟琴);      

(2)、分两组,一组唱一组加声音;       

1.欣赏《铁匠波尔卡》,看看铁匠是怎样劳动的。与理发师的音乐对比一下。          

2.学学铁匠的动作。       

三、应用实践(3)、完整演唱,歌曲加小歌谣,边唱边表演;      

(4)、歌曲、小歌谣和加工作的声音一起表演一边。

四、总结拓展1.欣赏《铁匠波尔卡》,看看铁匠是怎样劳动的。与理发师的音乐对比一下。          

2.学学铁匠的动作。

板书设计巧巧手
教学反思
时间的歌课时8——2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目标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唱《时间像小马车》,感受音乐所描绘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重点学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能用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简单节奏曲谱的编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一、聆听《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那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索新知一、表演《时间像马车》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哪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  

三、应用实践分组汇报,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现。
四、总结拓展编创与活动:送贺卡

1、发给学生小纸片,并在小纸片上编创节奏图谱。 

2、游戏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大家互赠贺卡,由收到贺卡的一方读拍出来。

注意:读拍准确,还要自创节奏回赠对方贺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板书设计时间的歌
教学反思
时间的歌课时8——2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这是什么》
教学目标一、通过听《调皮的小闹钟》,唱《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重点学唱《这是什么》,并能用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简单节奏曲谱的编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
学生准备教科书
主备教师审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二、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聆听《调皮的小闹钟》可先讲一个小故事: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听音乐,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  

3、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复听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时间到了。 

4、再次复听时,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二、探索新知二、表演《这是什么》 

1、静静地听歌曲录音。  

2、听教师范唱,素者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3、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三、应用实践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5、分小组表演歌曲。

四、总结拓展6、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怎样敲最合适?听一听是否与同学的歌声融洽在一起很好听。 《跳起舞》

板书设计时间的歌
教学反思

文档

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春天课时1——1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杜鹃圆舞曲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教学重点1、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教学难点2、学唱歌曲《布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学生准备节奏训练主备教师审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案个性修改一、导入新课一律动: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聆听全曲。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