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号:B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山体滑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修订日期:二○一二年十月
颁布日期:二○○七年一月
目 次
山体滑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结果,中国交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山体滑坡引发事故,会造成较大及其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且在全年均可能发生。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事故应急处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采取应急措施,抢救伤员、疏散人群,划出隔离带和警戒线,保护好现场。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根据规程和现场情况提供技术支持,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中国交建及所属单位的指挥中心(机构)设置及职责同“综合预案指挥机构及职责”。各项目经理部应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及部门的职责,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2.1 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并按规定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及上级单位主管部门报告。
3.2.2 及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3.2.3 协调、指挥项目部各部门应急救援工作。
3.2.4 统一调配救援人员、设备、物资、器材。
3.2.5 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3.2.6 妥善处置事故现场的有关事宜。
3.2.7 积极配合事故调查。
3.2.8 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山区地段不但施工条件恶劣、危险因素多,而且受极端天气影响,易引发泥石流、塌方,同时因交通运输不便,应急资源匮乏,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极大损失。应结合自身施工特点,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1 组织机构方面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落实岗位责任。
4.1.2 教育培训方面
加强安全教育,保证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和地理特征,明确山体滑坡事故发生时现场指挥人员,明确现场所采取的必要安全防护措施。
4.1.3 现场管控方面
1 应加强对易发滑坡地段施工的管理,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 编制应急处置方案,明确人员疏散步骤、方法和路线图。
3 应按规定在易发滑坡地段设置警示标志,告知现场险源,并设专人管理。
4 有危害山体下面或高陡坡回填土区上面作业时,应派专人每天测量记录山体及回填地区的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应及时预警。
5 爆破作业地段应加大检查的力度和频率,并重点检查爆破器材使用、药量控制、岩石破碎和山体稳定性观测。
6 注重观测山体植被的破坏及变化情况,土体有无明显的开裂或滑移。
7 及时收听天气预报,了解当地的天气状况、雨雪情况,及时收取并传达关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预报和警报。
8 雨季要安排专职人员值班,观测山体变化情况,并作好记录,做到预警在前,如山体有重大变化时,及时通报,以便迅速做出应急反应。
9 施工现场应设专职人员经常性检查山体的稳定情况,重视施工现场山体稳定及危石、危崖、碎石坠落的观测,随时观察岩石的破碎和坠落的情况。
10 严格执行领导现场带班作业制度,生产作业时项目部负责人必须在现场带班。
4.1.4 应急物资方面
1 根据需要配置各种抢险设备、车辆、防护用品。
2 应注意应急物资日常检查,做好维护及保养工作。
4.2 预警行动
4.2.1 各单位应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预警培训,发现不符合安全技术规程或施工规范,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险情时,应立即通知现场安全负责人。现场安全负责人应迅速采取措施,确定可能波及范围并设置警戒,保证人员安全,同时报告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应及时到现场指挥和协调以及根据现场情况向上级主管安全领导、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援助。非工作时期发现险情,发现者应迅速直接向项目经理报告。
4.2.2 经外部获取险情的,获取人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经理确认信息属实后,及时通知全体作业人员,并组织相应的预警行动。
5.信息报告程序
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同“综合预案信息报告与处置”。现场报警方式为电话、扩音装置广播。对外求救的方式为电话联络,各项目经理部应明确值守电话及救援电话。
6.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结合中国交建实际,将事故应急响应分为两级响应。
6.1.1 一级响应
以下情况启动一级响应:
1 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2 发生较大以下生产安全事故,但可能造成进一步损失或严重社会影响。
3 发生3人及以上涉险。
6.1.2 二级响应
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且事态得以控制,不会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启动二级响应。
6.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分为二级。
6.2.1一级响应程序
以下情况启动一级响应:
1 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2 发生较大以下生产安全事故,但可能造成进一步损失或严重社会影响。
3 发生3人及以上涉险。
6.2.2 二级响应程序
1发生事故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并逐级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2中国交建安监部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立即向中国交建主管领导报告,同时按规定向有关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安监部负责及时传达中国交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做好伤员抢救、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负责向中国交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理的最新动态。
4必要时,根据中国交建主管领导指示,企业文化部、安监部和相关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派员,会同事故单位有关人员前往事故现场,协助事故调查、事故处理和对外发布信息。
6.3 处置措施
6.3.1 发生山体滑坡事故后,首先采取自救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
6.3.2 了解情况,清点现场人数,疏散人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3.3 立即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与当地救护中心联系,对受伤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并迅速将转送附近医院。
6.3.4 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各应急救援力量要统一服从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的指令,做到反应敏捷、行动迅速、运转协调、救援有力。
6.3.5 迅速调动人员、设备进行现场抢救,做好现场保卫警戒工作,以防事态扩大。
6.3.6 自身救援力量不足时,应迅速与当地联系,请求社会力量协助抢救。
6.3.7 可能遭受影响的人员、设备、物资及其它财产应及时转移至安全区域。
6.3.8 做好现场保护,不得随意破坏现场、毁灭有关证据。当事故得到控制,项目部应在事故现场设立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职守,以便于事故调查小组查明事故的原因和统计受灾程度与财产损失等。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各项目部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应急报警系统、急救物品、逃生工具、消防器材、应急照明、动力、通讯及运输设备,建立应急救援设施清单,明确贮存地点,并保持状态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