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科)
命题人:_______审核人:_______ 2015年10月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得 分 | |||||||
阅卷人 |
1. 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纸剪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飞机模型
2.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3.下列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量筒 B.烧杯 C.试管 D.燃烧匙
4.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O2 B.N2 C.CO2 D.空气
7.欲量取30ml稀盐酸,最好选用的量筒是( )
A.10ml量筒 B.10ml和20ml量筒 C.50ml量筒 D.100ml量筒
8.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9、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
A、 B、 C、 D、
10.实验室加热150ml的液体,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①烧杯 ②试管 ③酒精灯 ④石棉网 ⑤试管夹 ⑥铁架台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1.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12.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 B.用10mL量筒量取8.76mL蒸馏水
C.普通温度计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D.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
1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14. “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15.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已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是(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16. 箫音同学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 )
A.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
B.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覆盖一层均匀的水膜
C.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 D.上述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17. 在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木炭的仪器是( )
A.弹簧夹 B.坩埚钳 C.铁夹 D.试管夹
18.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19.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20.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二、填空题(第21小题每空1分,其它每空2分,共42分)
21.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1)H
(2) 3H (3) Na+
22.(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___________。
23. 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b ,c ,d ;
(2)实验室欲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 。 (填装置编号)。写出一种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3)如果选用的收集装置需要检验氧气是否已收集满,则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
24.化学兴趣小组自制氧气,同学从家里拿来了洗脸盆并盛了半盆自来水,用罐头瓶(带玻璃片)装满水倒放入脸盆中准备收集气体,从化工试剂商店买来了高锰酸钾作原料。由于自带仪器不够用,准备从学校化学实验室借用一些仪器。问:
①还需借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次实验时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重新实验发现盆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检验收集的气体是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下表列出了几种行星上的“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 | 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 |
木星 | 氨气、氦气、氢气、甲烷 |
水星 | 没有气体 |
冥王星 | 甲烷 |
火星 | 二氧化碳 氮气 |
(1)表内几种行星中,含有稀有气体的行星是______________。
(2)试推测火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________(填“高”或“低”),水星表面___________液态水(填“有”或“没有”)【友情提示: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越多温室效应越强】
(3)火星不适合地球生物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8分)
26.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此小题为不定项选择填空,多选,错选不给分) 。
A B C D
(3)取a 、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 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3)题a 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27.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
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
实验三 |
|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所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