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高分子10-2班 姓名:唐春密
序号:124 学号:3100415211
摘要:信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一种精神表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为指南。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从理论上对信仰、信仰危机、政治信仰进行界定。从现实上针对当今大学生政治信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认为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时,要取得实效,必须要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当代 大学生 信仰
一、信仰的解说
从哲学的角度看信仰是一种相对区别于人类主体精神意识状态知、情、意三大领域的的状态。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思维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信仰通常被人们理解为一种拳拳信服的心理状态。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它标志着人类精神意识的相对停滞和稳定。当代西方著名社会学家弗洛姆就把信仰看作是一种人格状态,他说:“要认清,信仰是一个人的基本态度,是渗透在他全部体验中的性格特征,信仰能使人毫无幻想的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而生活。很难想象,信仰首先不是相信某些东西,但如果把信仰看作一种内心的态度,那么信仰的特定对象就是第二位重要的事了。”处于这种状态的主体往往在思想上信心百倍,在行动上兴致盎然。
信仰作为人类精神意识的一种机制运行起来,其独特的功能表现为巨大的凝聚力。也正是这种凝聚力才使信仰获得自己的特质,显示出自己的现实性,形成自己的生命力。凝聚力的作用制约着人类整个信仰活动。它的本质的功能是简约人类的选择,使人们在多元的人生道路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一种,而且极度相信这一种选择是最佳最可靠之选择。这种选择所依据的尺度既不同于人从事科学选择时的尺度,当然也不同于人在从事审美选择时的尺度,而是一种“信的尺度”。
二、信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积极意义
信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积极意义,首先,信仰的价值定向功能。信仰的定向作用主要是指它为人生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人生会有很多具体的、明确的目的,但这并不能代表人的一生应该向何处去,不能从根本上给人的生活以安顿,给人的精神以家园,而信仰则给人生指明了方向。其次,信仰的凝聚功能。从个体方面说,信仰是人的各种认识、观念、情感、意志、信念的整合,使人的精神世界凝聚为一体。个体信仰的形成,在强化认知层面统一性的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起人的意志、信念层面的潜能。从整体方面说,是共同的信仰使一个整体的成员走到了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共同奋斗。在共同奋斗中,成员们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第三,道德境界的提升功能。无论是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还是我们国家所提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都具有一定道德境界的提升功能。信仰本身和道德境界是密切联系的,其联系的中介是道德理想目标。信仰确信某一道德理想目标,并通过调动人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激发人们去追求和达到它所确信的道德理想目标。
三、信仰价值
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等等。事实上,宗教是一种信仰,但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不信仰宗教并不等于没有信仰。信仰的内容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任何一种东西,只要你相信它,并以此解释你存在的理由,它就是你的精神支柱。宗教信仰是一种非理智的信仰,它只要求人们相信它的教义,而不必知道“为什么”。还有很多信仰是建立在理智地了解所信仰的思想和学说的意义的基础上。如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等。
不同类型的生活目的构成了这个世界芸芸众生的信仰基础,也可以说是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复合反映。当人们信仰的某种价值超越了单纯为了个体功利的目的,变成群体、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时,对这种价值的信仰就会从纯粹为了个体追求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利益的层面,从物质的、有形的层面上升到精神的、抽象的层面,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上升到人类社会与宇宙的无限性。
四、我看信仰
所谓信仰就是一个人的活在这世上的目标,人活着是有方向的,这样说吧,人生就如是在沙漠中行走,只有找准了自己的方向,你才能不迷途,才能走到沙漠的尽头。信仰好比是指向标,有了信仰路才会在脚下蜿蜒向远方,未来才会有希望。如果一旦失去了所谓的信仰以后,也就是说一个人丢失了她的方向,此时头顶的是黄天,脚踏的是黄土,方圆百里都是黄茫茫的一片,她的方向又在哪?她又该何处去寻找出路?她该如何有勇气活下去?她又该怎样走出死亡的沙漠?
也许以前的我曾经是个没有信仰的人,但那并不代表是我永远没有信仰,那只不过是我的年少无知,只是因为我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如果今天还有人再问我的信仰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我的信仰是我家的潘帅,也就是我的偶像潘玮柏,也许他作为一个偶像有很多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我对他的喜欢一定是最忠诚的,喜欢他的原因可以说很简单,也可以说很复杂。当初在电视上看都他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注定进今生都会只为他一个人疯狂,他太与众不同,他唱他的歌,他只用他自己的歌声来征服歌迷,没有JOLIN的妩媚多姿,没有JAYCHUO的那么多的绯闻,那么多的抄作,也没有像谁谁那样去故意搞点事情来让大家注意他,他没有,他只是唱着自己的歌,唱着自己的快乐,他天真的似个孩子,那么的单纯,那么的调皮可爱,他是一个乐天派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他照着自己的意愿活着,他从不去讨好别人,他没有向谁施舍过什么,也没有对不起过谁,他活的坦荡荡。这就是我崇拜他的理由,我的信仰家做个像他一样坦坦荡荡的人,这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五、当代大学生信仰给高校的启示
重视对信仰文化知识的教育 ,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加强信仰文化及热点问题的探讨、研究,积极开设有关热点问题讲座,有利于正确认识大学生信仰。首先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精神方面的问题,加强信仰教育。因此,学校应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再次,我们要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有利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信仰教育,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困惑、疑难、不安。大学生信仰教育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盲目寻找信仰的从众心理,解决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上科学家信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思想认识中起到主导作用。
结束语:大学生信仰不同于一般的宗教信仰,感性成分大大高于理性的追求,大部分所谓的"信仰"学生对真正意义上信仰认识不足,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信仰的仪式、规范、理念行事,信仰在道德、人际交往和人生追求等方面的调整作用不明显,所具有的信仰特征不突出,可以说大部分信仰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信仰特征,但一部分大学生寻找信仰的心理意识强、他们主要认可信仰的人文关怀、道德意境及其艺术和美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