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龙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试题《4》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②自由、平等、公平、法治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淡化文化的经济功能 ③发展文化产业,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总深刻指出,一个国家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而思想领域演化则是个长期过程。一旦思想领域防线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这启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
①坚持开放的态度,尊重人们思想的性和差异性 ②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③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呈现文化方式的多样化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诞生了昆、京、川、豫、越等剧种。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7、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合作项目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申遗和丝绸之路申遗
①彰显中华文化远流长的特征 ②表明合作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
③发挥文化遗产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的功能 ④体现中哈吉加强文化合作,消除文化差异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 ②④
8、由共青团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的全新大型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网正式上线。建设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依据是
①爱国主义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③爱国主义是我们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④传播爱国主义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政通人和”“和谐社会”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B.传统文化是稳定不变的
C.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容
11、关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正确的是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离开了文化创新,社会实践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12、当前,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思考、判断、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等,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这表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越高 D.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13、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再到“辣翻天”、“棉花掌”、“药你苦”,涨你没商量……在对物价的戏说中,透露着网民的无奈。这说明:
A.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外来文化严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14、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③耳濡目染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5、2014年8月9日,“2014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大幕。下列关于文化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省的龙头产业
B.我们应该支持一切文化产业的发展
C.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16、时下,不少惠民工程屡成“毁民工程”甚至“伤民工程”,究其原因,都存在决策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是制度与程序出了问题。为此,媒体呼吁:惠民工程也要“守规矩”。这启示我们
A.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人们立场的影响
C.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遵循客观规律统一起来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不同
17、曾几何时,人们普遍推崇“工作着是美丽的”,把追求生活品位的行为斥为“小资产阶级情调”。如今,人们开始崇尚“美丽地工作着”,大胆地追求生活品位。这表明
A. 立场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必然不同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 享乐主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D. 社会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18、“马路是我的作业本,老百姓是我的老师,我希望老师每天走在大街上,都会说我的作业完成得不错。”“”代表方丽日复一日、披星戴月做好保洁员工作,将简单的工作做得不简单。她的事迹启示我们
A.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B. 人生价值主要体现为个人利益的实现
C. 要在轰轰烈烈的事业中追求自身价值
D. 要在奉献社会的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
19、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B.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C.浪费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D.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立足现实,创造未来
20、党的报告在阐述“深化行政改革”时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的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1、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2、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试试吧,亲爱的!”这启示我们,艺术创作要
A.深入调查研究,遵循成才规律 B. 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创作意图
C.承袭前人成果,转变角色定位 D.重视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
23、“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2014年上海“蟹稻共作”养殖模式取得初步成效。稻蟹种养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在稻蟹种养的环境内,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这种新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A.联系是普遍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B.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C.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D.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联系,使各部分产生新的整体功能
25、中国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公平正义的司法改革已在破题,然而法治中国建设之路还有很多关隘需要闯。对此有学者认为,西方国家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是解决我国法治建设难题的现成良方。该学者的观点
A.合理,因为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办好事情
B.合理,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
C.不合理,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D.不合理,因为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26、“手机养鱼种菜”这是2012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上展示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只需在农场或者鱼塘安装一个无线终端和传感器,就能和手机实现互联互通。当土壤出现干涸、鱼塘水质异常等情况发生时,用户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手机遥控田地或者鱼塘里的传感器,水龙头就会自动开启。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不能忽视事物的间接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7、2014年7月9日,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指出,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面对当前形势,要坚持依靠科学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既要抓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 既要抓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也要看到其前进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A. B. C. D.
28、日前,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有人认为:《通知》提出更加全面的考核指标“幸福指数”,有望改变不少地方领导干部唯GDP论的政绩观。针对要用幸福指数取代GDP统计的说法,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强调,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我们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是抛弃GDP。这一观点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包括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彻底代替旧事物 ③改革创新应该是对现存事物的“扬弃” ④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联系
D.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此题答在答题卡第一框内)
近年来,福州市某中学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德育为先导,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网、报栏、黑板报等载体,创设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来点燃学生的激情,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通过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
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8分)
32、(此题答在答题卡第二框内)
材料一:瑞典文学院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评奖委员会认为,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结合在一起,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
材料二:莫言始终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结合材料一,谈谈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4分)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莫言的 成功对我们促进文化创新的启示。(8分)
33、(此题答在答题卡第三框内)
材料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2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损失巨大。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南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材料二:2014年10月22日,北京市经历了一场漫天的雾霾,人们非常留恋早前的“APEC蓝”。近几年来“雾霾”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究其成因,人们开始深刻反思目前生产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开始呼吁一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6分)
34、(此题答在答题卡第四框内)
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总、国家、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4月19日,中国党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贯彻落实规定为切入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8分)
安溪龙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试题《4》
高二政治 试卷参及评分标准
33、(1)(每点3分,共6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①必须了解和尊重客观实际情况。材料中我们治水必须从我国的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
②必须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严重,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而定水策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
③必须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定水策必将推动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④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定水策、兴水利,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