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别 | 专业技术课程 | 课程学时 | 180学时 |
课程类型 | 专业核心课程 | 适用专业 | 计算机应用专业 |
合作企业 | 学期 | 第二、三学期 | |
执笔人 | 审核人 |
(一)课程定位
《办公软件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考核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录入与编辑》基础课之后,为强化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而开设的,为学生从事以后的专业性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文字录入与编辑排版、电子表格的制作与设置、函数及公式的应用等综合能力。
所学课程为:《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录入与编辑》。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按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模式的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办公软件使用与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一般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块进行分类,以典型的文档的编辑排版、表格制作为案例,培养和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造性,充分体现课程学习实践性、学习过程开放性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序号 | 前期课程名称 |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
1 | Windows操作系统 | 培养文件及文件夹的创建、复制、重命名、删除、移动的能力;系统属性设置的能力。 |
2 | 文字录入与编辑 | 掌握文字及符号的录入方法,重点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方法中合体字的拆分原则及方法,词组的输入方法。 |
(一)知识目标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1.掌握“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2.掌握文件夹的建立方法。
3.掌握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还原等方法。
4.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
Word 2003的使用:
1.熟悉Word 2003的操作界面以及其主要功能。
2.掌握Word 文档的编辑方法和格式化。
3.掌握Word 的图文混排的技巧。
4.掌握 Word 的表格制作功能。
5.熟练运用Word 2003 的使用技巧。
Excel 2003 的使用:
1.进一步熟悉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 2003的功能以及运行环境。
2.掌握电子表格格式化的操作。
3.掌握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单元格地址的概念及引用,并熟练运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
4.掌握Excel 的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分析技巧。
5.学会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动手实操能力: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课程,许多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因此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锻炼学生敢于动手,并且通过动手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2.自学能力:作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繁杂的知识形成系统的体系,学会学习。
3.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数据,图表,进行数据处理。
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审题,并可以恰当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集体。
2.热爱自己的专业,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3.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四)通用能力目标
1.自律、自我管理能力。
2.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能力。
3. 团结协作能力。
4.计算机操作能力。
5.自我保护与健身能力。
6.接受、运用信息能力。
7.发展与创新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此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课,采用项目教学,在计算机机房内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内容如下: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技能内容与 教学要求 | 知识内容与 教学要求 | 素质内容与 教学要求 | 学时 |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
1 | Windows 操作系统 | 1、能根据相关要求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进行相关操作。 2、能根据要求建立文件夹及各种类型的文件。 3、能对相关文件及文件夹进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等操作。 4、能通过“控制面板”设置系统属性。 | 1.掌握“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2.掌握文件夹的建立方法。 3.掌握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还原等方法。 4.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 | 1.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具有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 3.具有克服学习障碍的意志品质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具有自信心和社会责任心 6.具有企业员工意识 7.具有接受、运用信息能力。 8.具有发展与创新能力。 | 5 | 20 |
2 | Word应用 | 1.能根据需要在Word中录入中、英文字符及各种特殊符号。 2.能按要求完成文档的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操作。 3.能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组织结构图等,并对其进行设置。 4.能根据需要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 | 1.熟悉Word 2003的操作界面以及其主要功能。 2.掌握Word 文档的编辑方法和格式化。 3.掌握Word 的图文混排的技巧。 4.掌握 Word 的表格制作功能。 5.熟练运用Word 2003 的使用技巧。 | 13 | 52 | |
3 | Excel应用 | 1.能根据需要在Excel电子表格中录入各种数据。 2.能对工作表进行插入、删除、重命名等操作。 3.能根据需要设置电子表格中的数据类型、对齐方式、字符格式、表框和底纹。 4.能利用工作表中的数据创建图表。 5.能熟练运用公式及函数进行计算。 | 1.进一步熟悉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 2003的功能以及运行环境。 2.掌握电子表格格式化的操作。 3.掌握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单元格地址的概念及引用,并熟练运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 4.掌握Excel 的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分析技巧。 5.学会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 13 | 52 | |
4 | Word和Excel 的综合应用 | 1.能根据需要将Excel中的表格嵌入到Word文档中或者将Word文档中的表格嵌入到Exce电子表格中。 2.能将Word中文字转换表格或将表格转换成文字。 3.能根据需要在Word文档中或Excel电子表格中录入新宏。 4.能利用主文档和数据源进行邮件合并。 | 1.掌握Word 和Excel 表格的相互嵌入方法。 2.掌握Word中文字与表格的相互转换 3.掌握在Word和Excel中录制新宏的方法。 4.掌握邮件合并的方法。 | 5 | 20 |
(一)师资队伍
(1)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友好的团队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研究和运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服务于课程。
(2)要求教师具有实践经验。
(3)必须把握教师的角色作用,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生困难的解决者、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4)要求教师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必须了解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把握所授知识的重点和深度,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5)熟练掌握Word文档及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资源建设与实施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依据课程标准选取教材。教材应满足内容容量较大,基础性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应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与实践联系紧密,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选用教材:《办公软件应用》,自编教材
相关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采用了《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机房、网络资源、实验指导书等,拥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程教学组织模式
本课程在计算机机房进行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实践教学,教师辅导的方式进行。通过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做中教,教中做,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组织模式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
教学环境要求 | 具有多媒体投影仪设备的教室 | 装有Word、Excel、电子教室的计算机机房,能满足教学要求 |
教学材料要求 | 现有《办公软件应用》教材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 办公软件应用实验指导书及辅助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组织模式 | 以教师讲解为主,并通过投影仪给学生操作演示,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 通过实践操作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学实施过程建议在机房进行,任课教师指导学生上机练习,完成一些练习任务。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作品展示等教学活动。
具体如下: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
讨论教学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提供的教学资料,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然后亲自进行实验。
六、教学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内容 | 比 例 |
项目一 Windows操作系统 | 12% |
项目二 Word应用 | 5% |
项目三 Excel应用 | 5% |
项目四 Word和Excel的高级应用2、期末综合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 综合成绩(100分)=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3、考核评价表
| 10% |
综合成绩(100分)=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3、考核评价表
学习情境名称 | 评价内容 | 项目 分值 | 学生 自评 | 小组 评价 | 教师 评价 | 情境 得分 | 情境评价 权重 | 课程总 体评价 |
文件及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重命名、删除 控制面板的使用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
中/英文字符的录入;特殊符号的录入;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录入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
字符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页面设置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
表格的插入与设置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
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自选图形、图片等对象并对其进行设置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在文档中插入批注、脚注、尾注、页眉、页脚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
项目符号的设置、边框底纹的设置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
工作表的插入、删除、重命名、复制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
单元格格式设置;行和列的相关操作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利用工作表中的数据创建图表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
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建立数据透视表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
文本和表格的相互转换;邮件合并;录制新宏 | 课堂纪律 | 10 | ||||||
合作交流 | 15 | |||||||
学习能力 | 20 | |||||||
创新能力 | 20 | |||||||
实践能力 | 20 | |||||||
职业素养 | 15 |
本课程标准可根据学生实际、专业实际、学校实际开课。
曲靖市宣威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组
二0一五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