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配用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00:11
文档

配用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Q/CSG深圳深宝电器仪表有限公司技术规范配用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初版)待评审深圳深宝电器仪表有限公司发布1.范围(1)2.引用标准(1)3.定义(3)3.技术要求(4)3.1.功能(4)3.1.1通信功能(4)3.1.2基本功能(三遥功能)(4)3.1.3馈线故障告警(保护)功能(5)3.1.4数据处理功能(6)3.1.5维护功能(7)3.1.6自诊断功能(8)3.1.7其他功能(8)3.1.7高级功能(预留接口,V2.0版实现)(8)3.2.环境(8)3.2.1气候条件(8)3.2.1周
推荐度:
导读Q/CSG深圳深宝电器仪表有限公司技术规范配用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初版)待评审深圳深宝电器仪表有限公司发布1.范围(1)2.引用标准(1)3.定义(3)3.技术要求(4)3.1.功能(4)3.1.1通信功能(4)3.1.2基本功能(三遥功能)(4)3.1.3馈线故障告警(保护)功能(5)3.1.4数据处理功能(6)3.1.5维护功能(7)3.1.6自诊断功能(8)3.1.7其他功能(8)3.1.7高级功能(预留接口,V2.0版实现)(8)3.2.环境(8)3.2.1气候条件(8)3.2.1周


Q/CSG

深圳深宝电器仪表有限公司 技术规范

配用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初版)待评审

深圳深宝电器仪表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定义 (3)

3.技术要求 (4)

3.1.功能 (4)

3.1.1通信功能 (4)

3.1.2基本功能(三遥功能) (4)

3.1.3馈线故障告警(保护)功能 (5)

3.1.4数据处理功能 (6)

3.1.5维护功能 (7)

3.1.6自诊断功能 (8)

3.1.7其他功能 (8)

3.1.7高级功能(预留接口,V2.0版实现) (8)

3.2.环境 (8)

3.2.1气候条件 (8)

3.2.1周围环境要求 (9)

3.4.性能 (9)

3.4.1 遥信性能 (9)

3.4.2 遥测性能 (10)

3.4.3 遥控性能 (13)

3.4.4 通信性能 (13)

3.4.5 传输规约 (13)

3.4.6 绝缘性能 (13)

3.4.7 故障处理响应时间 (15)

3.4.8 电源性能 (15)

3.5.硬件平台 (15)

3.6.软件平台 (16)

3.7.健壮性 (16)

3.8.可靠性 (16)

3.8.1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17)

3.8.2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17)

3.8.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17)

3.8.4 高频干扰适应能力 (17)

3.8.5 浪涌抗扰度 (17)3.8.6 静电放电抗扰度 (17)

3.8.7 抗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干扰的能力 (17)

3.8.8 机械振动性能 (17)

3.9.灵活性与容量 (18)

3.10.可维护性 (19)

3.11.可用性 (19)

3.12.安全性 (19)

3.12.1绝缘电阻 (20)

3.12.2绝缘强度 (20)

3.13.重量 (20)

3.14.电源 (20)

3.14.1 电源提供方式 (20)

3.14.2 交流电源技术参数指标 (21)

3.14.3 直流电源技术参数指标 (21)

3.14.4 整机功率消耗 (21)

3.14.4 直流后备电源 (21)

3.14.5 终端电源模块 (21)

3.15.结构尺寸 (22)

3.15.1 机柜 (22)

3.15.2 转接端子 (23)

3.15.3 标志 (23)

3.16.可运输性 (23)

3.16.1 标志 (23)

3.16.2 包装 (24)

3.16.3 运输 (24)

3.16.4 贮存 (24)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深宝电器仪表有限公司智能配用电自动化终端(简称配电终端)的研发、测试、生产等工作,它包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凡本标准中未述及,但在有关国家、电力行业或IEC等标准中做了规定的条文,应按相应标准执行。

本标准中带“*”号的项目为可选项,根据检测实际要求时才提供。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 814-2013 配电自动化功能规范

DL/T 721-2013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GB/T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

GB/T15153.1-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及电磁兼容性标准

JB/T 7105-2002 35kV 变电站(所)成套集控保护屏、柜、台通用技术条件

GB7261-200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终端技术规程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4598.10-2012《电气继电器第22-4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4-2010《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22-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GB/T 14598.18-2012《电气继电器第2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GB/T 7261-200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DL/T 478-201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 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201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DL/T5404-2007电力系统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缆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定IEC61000-4-2(GB/T17626.2)静电放电抗干扰度试验

IEC61000-4-4(GB/T17626.4)EFT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8(GB/T17626.8)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5(GB/T17626.5)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11(GB/T17626.11)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标准

DL/T 634.5.10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第101部分

DL/T 634.5.104-2009远动设备及系统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第104部分

DNP3.0 分布式网络规约

CANBUS 协议

DL476-2012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讯应用层协议

IEC61970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

IEC60870 Telecontrol Equipmentand Systems

GB/T13730-2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DL516-2006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T550-1994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

DL/T599-2005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630-2005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67-1999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790-2010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DL/T814-2013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0-2012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

DL/T1080-2008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

DL/T5003-2006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Q/GDW 212-2008《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Q/GDW 156-200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Q/GDW 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 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生配电[2009]196号《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

DL634.5.101-2002《南方电网远动协议实施细则》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结构设计规范》

3.定义

站所终端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等处,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馈线自动化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终端。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按照国网建设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对终端设备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数据分级,“四统一”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有原则性要求。

1)配电终端应采用模块化、可扩展、低功耗的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和适应性;

2)配电终端的通信规约支持 DL/T 634.5—101、DL/T 634.5—104 规约;

3)配电终端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场安装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要求;

4)配电终端电源采用系统供电和蓄电池(或其它储能方式)相结合的供电模式;

5)配电终端应具有明显的装置运行、通信、遥信等状态指示。

3.技术要求

3.1.功能

3.1.1通信功能

1、RJ45以太网口:2个,支持10/100 BASE-T自适应。

2、RS232串口:2个,(1维护口,1个RS232口)。

3、各插件模块之间采用高速总线通信(CANBUS)。

4、可外接GPRS无线模块。

5、可接入光纤设备。

6、可接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7、将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向上发送并接受上级主站或子站的命令。

8、支持国网DL/T 634.5-101(2002版)、DL/T 634.5-104等通信规约与主站和子站

进行通信,支持南网颁布《广东电网DL/T634.5.101-2002实施细则》和《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9实施细则》。其中101规约支持平衡式、非平衡式通信模式。

3.1.2基本功能(三遥功能)

3.1.2.1遥信功能

遥信输入回路带安全保护措施,有软硬件防抖功能。终端可实时采集如下信号,并向主站或子站传送,状态变位信号优先传送。

开关量遥信:

开关状态(单点和双点),并统计开关变位次数;

其他外部接入状态量(接地刀闸位置、开关储能、气压异常、远方信号等);

装置门禁、电源失电、电池活化、欠压等状态信息;

各种故障指示器接入状态量;

设备虚遥信:

设备内部各种常态信息(如:通信状态、线路保护状态、软压板遥信、设备故障、异常状态信息);

遥测越限、过流、过负荷、单相接地等故障信息;

组合遥信;

3.1.2.2遥测功能

采集以下模拟量,并向主站或子站传送遥测变化量:

相电压:Ua、Ub、Uc线电压:Uab、Ubc、Uca

相电流:Ia、Ib、Ic

零序电压、电流:3U0、3I0

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

采集线路故障电流

频率

实时相位角

蓄电池电压

温度(V2.0版实现)

湿度(V2.0版实现)

装置内部遥测量:

开关动作次数

设备运行时间

其他各种应用计数器

3.1.2.3遥控功能

1)输出控制信号:通过主站或本地信号控制开关的合闸与分闸。

2)需采取多种防干扰、防误动措施,采用三级遥控模式:预置->返校->执行;

3)在同一时刻只允许选择一个开关控制对象,并加锁;不允许2个主站同时对同

一开关进行遥控选择,例如:主站1选择成功,主站2选择必须返回失败;

4)遥控过程通讯中断,遥控(选择命令)应自动取消;

5)支持接收本地控制,可手动控制信号量输出,控制开关的合闸和分闸;

6)可控制备用电源投切,可远方维护蓄电池;

7)支持闭锁功能:包括远方操作闭锁(软压板)、自动重合闸闭锁、保护动作出

口信号闭锁等;

8)遥控输出提供明显的断开点(硬压板);

9)可调整每路输出信号的持续时间。

3.1.2.4远程调节功能(V2.0版实现)

1)可通过标准通讯规约(101/104),调整设置终端装置基本参数;

2)可通过标准通讯规约(101/104),调整设置遥测量的人工置数;

3)可调整终端各种应用参数(如规约、告警)。

3.1.3馈线故障告警(保护)功能

各种保护功能支持保护出口和保护告警,发送故障告警信息至主站或子站。

支持点保护模式。

1、馈线故障检测和记录功能;

2、单相接地故障判断;

3、过流、过负荷检测;

4、一次重合闸;

5、重合闸后加速跳闸功能;

6、三段式过流保护;

7、反时限过流保护;

8、三段零序过流保护;

9、后加速跳闸功能;

10、就地模式馈线自动化;

11、三相三次重合闸功能;

12、失电延时后分闸逻辑检测(特别是柱上终端);

13、得电延时后合闸逻辑检测(特别是柱上终端);

14、单侧失压延时后合闸逻辑检测(特别是柱上终端);

15、双侧均有电压时,禁止开关合闸逻辑检测;

16、逻辑复归功能检测(人工、自动和远程);

17、配电线路闭环运行和分布式电源接入情况下具备故障方向检测;

18、可以检测开关两侧相位及电压差,支持解合环功能;

19、故障录波功能,可记录故障时的输入模拟量,记录故障前后各500ms电流极值,

记录时间分辨率是10ms(半周波)。

3.1.4数据处理功能

1、数据存储

可保存256条以上SOE数据;

可间隔记录各种遥测数据(如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等),间隔时间可设;

可区分保存本地及远方遥控记录;

可保存装置异常记录;

可记录馈线故障时刻的负荷数据,并主动发送至主站;

可定点保存各种统计、分析数据;

终端失电后能永久保存数据;

历史数据保存至少六个月以上;

2、数据统计

检测各种遥测极值(日极值)并生成历史记录;统计配变负载率并生产历史记录;

统计电压日、月合格率,并生成历史记录;

统计每日(每月、每年)整点、极值、平均值、电压合格率等;

统计谐波含量、畸变率等计算;

开关动作次数(V2.0版实现);

设备运行时间(V2.0版实现)。

3、数据分析

检测各种遥测越限,并保存遥测越限记录;

计算三相电压、电流不平衡度,并可定点保存记录;

识别过流故障;

识别单相接地故障;

识别相间短路故障;

识别多重故障(V2.0版实现)。

4、数据传送

各种变位遥信、变化遥测数据主动发送至主站或子站;

SOE记录主动上报至主站,如遇通讯中断,可下次建立链接时主动传送;

对各种线路故障信息、终端异常信息能及时发出告警至主站或子站;

可响应主站召唤全数据;

可响应主站召唤历史数据;

可设置定期自动上传数据;

支持数据转发(V2.0版实现)。

3.1.5维护功能

1、维护口维护

可远程通过RS232串口、RJ45以太网口维护设备;

可本地通过无线蓝牙设备接入,维护设备;

可对终端进参数设置(维护软件需有安全保障,需求根据终端维护应用另外提);

可通过DL/T 634.5-101(2002版)、104通讯规约对终端参数进行维护,对终端实时数据或者计算量进行人工置数;(人工置数V2.0版实现) 可监视收发的通讯报文;

可接收主站系统时钟校时;

可接入GPS、北斗星等对时终端,对设备进行校时(V2.0版实现);

可进行远程终端升级(V2.0版实现)。

2、本地维护

终端有各种运行状态指示灯(运行、通信、遥信、电池欠压等);

可识别区分各线路故障(指示灯指示);

线路故障指示灯可支持人工复归(三种复位方式:自动复位、远方复位、人工复位)

LCD维护模块,可本地实时查看参数和终端数据,可设置必要终端参数(需有安全保障);

可指示各路遥控输出信号;

可指示各路遥信输入信号(V2.0版实现)。

3.1.6自诊断功能

终端装置可自诊断及自恢复功能;

对各功能板件及重要芯片可以进行自诊断,故障时能传送报警信息;

终端具备程序死锁自恢复(WATCH DOG看门狗)功能。

3.1.7其他功能

终端装置功能模块化;

终端装置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需求扩展遥信、遥测、遥控等输入输出容量;

功能模块可热插拔;

支持远方或本地调试功能(V2.0版实现)。

3.1.7高级功能(预留接口,V2.0版实现)

无功补充自动投切功能;

各线路电能采集计算功能;

故障模拟仿真功能;

可接入3~5台三相标准电能表,关口计量功能;

上下游终端相互通信、互操作功能。

3.2.环境

工作在以下环境条件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3.2.1气候条件

环境温度、湿度见表

大气压力:70kPa~106kPa海拔高度:1000m

表格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分级

级别

环境温度湿度

使用场所范围

最大变化率

℃/min

相对湿度

%

最大绝对湿度

g/m3

C1 -5~+45 0.5 5~95 29 室内C2 -25~+55 0.5 10~100 29 遮蔽场所C3 -40~+70 1.0 10~100 35 户外CX 待定

注:CX级别根据需要可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确定。

3.2.1周围环境要求

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存在,无剧烈振动冲击源。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GB/T 9361 中的规定。

不能电阻应小于4Ω。

3.4.性能

3.4.1 遥信性能

1、对用机械触点“闭合”和“断开”表示的状态量,仅考虑以无源空触点接入方式;

2、输入回路应有电气隔离及滤波回路,防抖时间为10 ms~100 ms;

3、用一位码(单点)表示时:闭合对应二进制码“1”,断开对应二进制码“0”;用两

位码(双点)表示时:闭合对应二进制码“10”,断开对应二进制码“01”;

4、状态量电压标称值见表格;

5、事件记录SOE分辨率≤2ms。

表格直流输入模拟量范围

直流模拟量电流(mA)电压(V)

优先采用值4~20 -

非优先采用值

0~10 0~5

0~20 0~10

-10~0~+10 -5~0~+5

20~0~+20 -10~0~+10

目前我们的集中式DTU采用电压为24V。

6、防抖时间可设置(1~60000毫秒);

7、遥信输入路数可扩展;(每单元配置不少于4路遥信配置);

8、支持雪崩性能测试,可同时测量路遥信变位,间隔1秒循环变位10次,不丢失

记录。

3.4.2 遥测性能

3.4.2.1 交流工频模拟量输入

1)交流工频模拟量输入标称值,见下表。

表格交流工频模拟量输入标称值

电流(A)电压(V)频率(Hz)

1 57.74/100/220 50

5 57.74/100/220 50

2)允许基本误差极限和等级指数,见下表。

表格以基准值百分数表示的交流工频量误差极限和等级指数的关系误差极限±0.2% ±0.5% ±1%

等级指数0.2 0.5 1

3)被测的交流工频电量参比条件,见下表。

表格被测量的参比条件

被测量

参比条件

电压电流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标称电压±0.2% 从零到标称值内的任

一电流

cosφ=0.5(滞

后)~1~0.5(超前)无功功率标称电压±0.2% 从零到标称值内的任

一电流

cosφ=0.5(滞

后)~1~0.5(超前)

相角及功率因数标称电压±0.2% 在标称值40%~100%范

围内的任一电流

-

频率标称±0.2% - -

三相电量对称电压 * 对称电流 * -

* 三相对称系统的每一相电压和线电压与其对应的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0.1%。各相中的电流与其对应的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0.1%。任一相电流和该相电压(相对中线)的夹角与其他任一相的电流、电压夹角之差应不大于0.2%。

4)线性范围

在参比条件下和表5 规定的标称值使用范围内,误差不超过上表所规定的误差极限。5)功率消耗

交流工频电量每一电流输入回路的功率消耗应不大于0.75VA,每一电压输入回路的功率消耗应不大于0.25VA。

6)输入回路要求

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应有隔离电路,且应有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回路异常报警。电压回路要经过过流保护器,电流回路要直接与端子牢固连接。

7)影响量的规定

影响量的参数范围及允许的改变量表格详见《GBT 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P9,表格6。

3.4.2.2 交流工频电量允许过量输入能力

对于交流工频电量,在以下过量输入情况下应能满足其等级指数的要求.

a)连续过量输入

对被测电流、电压施加标称值的120%;施加时间为24h,所有影响量都应保持其参比条件。

在连续通电24h 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

b)短时过量输入

在参比条件下,按下表的规定进行试验。

表格短时过量输入被测量

相乘的

系(倍)数

施加次数施加时间

相邻施加

间隔时间

电流标称值 × 20 5 1s 300s

电压标称值 × 2 20 1s 10s

3.4.2.3 故障电流

a)故障电流输入范围,见下表。

表格故障电流输入范围

模拟量故障电流

推荐50In

非推荐10In

注:In 为输入电流标称值。

b)故障电流的总误差应不大于±5% 。

3.4.2.4 故障隔离和非故障段的恢复供电时间

故障隔离和非故障段的恢复供电时间,是由配电终端的故障电流检测及传送到配电主站(子站)的时间、配电主站(子站)的故障判断时间和发出遥控命令及配电终端驱动开关动作时间决定。由于开关种类不同动作时间有差异,一般情况故障隔离时间不大于1 min,非故障段的恢复供电时间不大于2 min。

对终端设计时,需要具体到终端的某个指标上。

3.4.2.5 直流模拟量输入

a)直流模拟量输入范围见下表;

b)直流模拟量总误差不大于±0.5% 。

直流输入模拟量范围

直流模拟量电流(mA)电压(V)

优先采用值4~20 -

非优先采用值

0~10 0~5

0~20 0~10-10~0~+10 -5~0~+5

-20~0~+20 -10~0~+10

3.4.3 遥控性能

输出方式:继电器常开接点;

接点容量:AC250V,10A;DC30V,10A(80V,2A);

触点寿命:通、断上述额定电流不少于105次;

遥控输出容量最少6路以上,输出路数可扩展;

3.4.4 通信性能

a)支持通信口多种规约灵活配置功能,与多个主站和子站进行通信。

b)以太网口支持10/100M自适应。

c)RS232串口传输速率可设置:100bit/s、200bit/s、300bit/s、600bit/s、1200bit/s、2400bit/s、

4800bit/s、9600bit/s、19200bit/s或更高的传输速率;

d)比特差错率不大于10-5。(信噪比S/N不大于17dB,观察时间大于15min);

e)适用于点对点和多点共线等网络结构。工作方式为全双工或者半双工;

f)能适应配电线载波、光纤、无线、专线通道等多种通信方式;

g)无线通信模块支持永久在线。

3.4.5 传输规约

支持IEC608-70-5-101:2002、IEC 60870-5-104等多种通信规约与主站进行通信。要求IEC608-70-5-101:2002、DNP3.0支持平衡式、非平衡式通信模式。

3.4.6 绝缘性能

3.4.6.1绝缘电阻

终端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格绝缘电阻

额定绝缘电压绝缘电阻要求(MΩ)测试电压V

正常条件

(正常大气条件下)

湿热条件

(温度40±2℃,相对湿度90%~95%的恒定湿热条件)

U≤60 ≥10 ≥1 250V兆欧表

60<U ≥10 ≥1 500 V兆欧表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60V的要求。

3.4.6.2绝缘强度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设备的被试部分应能承受下表规定的50Hz 交流电压1min 的绝缘强度试验,无击穿、无闪络现象。

试验部位为非电气连接的两个回路之间,各带电回路与金属外壳之间。

表格试验电压

额定绝缘电压(伏)试验电压有效值(伏)

U≤60 500

60<U≤125 1000

125<U≤250 2500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试验电压采用125<Ui≤250V 的要求。

对于交流工频电量输入端子与金属外壳之间,电压输入与电流输入的端子组之间都应满足施加50Hz,2kV 电压,持续时间为1min 的要求。

3.4.6.3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应按电压等级施加冲击电压,额定电压大于60V 时,应施加5kV试验电压;额定电压不大于60V 时,应施加1kV 试验电压;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应施加5kV 试验电压。施加1.2/50μs 冲击波形,三个正脉冲和三个负脉,施加间隔不小于5s。

以下述方式施加于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和电源回路:

a)接地端和所有连在一起的其他接线端子之间;

b)依次对每个输入线路端子之间,其他端子接地。

c)电源的输入和大地之间。

冲击试验后,各项性能指标满足第2.4.1,2.4.2,2.4.3章节的要求。

3.4.7 故障处理响应时间

对于具有继电保护功能的馈线回路远方终端,能自动识别故障并清除故障,其时间是由继电保护整定和动作时间决定。

一般馈线回路远方终端的故障识别时间包括馈线回路远方终端的故障电流检测及传送到馈线监控单元(主站)的时间和馈线监控单元(主站)的判断时间。这一时间还与馈线回路上的远方终端数目,以及开关是否有重合闸功能等有关。以下指标只提一个参考时间。

在7个馈线远方终端的情况下,传输速率为600bit/s时,其故障识别时间为1s--3s;在传输速率为1200bit/s时,则其故障识别时间为ls--1.5s。

对于故障隔离、非故障段的恢复供电时间,是由馈线监控单元(主站)发出遥控命令和馈线远方终端驱动开关动作时间决定。由于开关种类不同动作时间会有差异,一般情况故障隔离时间不大于1min,非故障段恢复时间不大于2min。

3.4.8 电源性能

终端装置失电情况下,后备电源可最少维持终端正常工作8小时以上。

终端装置电源模块可输出24V电源,供外部通信设备使用;

终端装置电源开关操作电源输出电压/功率:+24V,短时300W(负载接开关3-5S 内);

蓄电池容量24V,≥12Ah,或48V,≥6Ah。

3.5.硬件平台

1)要求采用不低于32位微处理器系列芯片,处理器性能不低于200MIPS。

2)采用专用的ARM芯片。

3)采用工业级元器件。

4)终端存储历史数据(故障信息、SOE、定点数等)至少保存六个月,可以根据需要

扩展;存储FLASH至少32M字节。

5)终端设备(可选)具有液晶屏,能显示各测量点的电气参量: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三相有功功率、三相无功功率、有功电量、无功电量、功率因数及开关的开入、开出状态。并可设置DTU的参数。

6)采样通道:至少26通道;详细说明(1个CPU遥信板带1个遥测板,最大支持6

单元线路采集:遥测容量 18I 6U 1v 1i共计26路);其中四单元:1块遥测(容量12I 6U 1v 1i)至少20通道;八单元采用2个CPU遥信板,采样通道自动增加1倍。

7)GPIO口:至少54个;详细说明(1个CPU遥信板最大支持48路,预留6路)。

8)GPIO遥控输出,至少12个;详细说明(1个遥控板:遥控4路,蓄电池活化1路,预留1路)共计6路,每路需要控分和控和2个IO口,因此至少12个。

3.6.软件平台

1)终端应用程序应基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软件平台进行开发,用以保证终端进行故障识别、终端通信、数据计算处理等复杂功能要求。

2)终端应具备程序死锁自恢复(WATCH DOG看门狗)功能。

3.7.健壮性

单块插件、模块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工作;

终端装置需带后备电源,可自动投入;

由于外部原因终端发生故障时,设备可自动闭锁;

可安装于户内、户外各种环境,柜式或挂式安装等不同条件下使用。

3.8.可靠性

配电自动化终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50000h。

终端装置遥信和遥控功能具备软硬件防误动措施,保证控制操作的可靠性。

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一次设备故障、二次回路操作及其它强干扰作用下,装置不应误动作或损坏;

装置的快速瞬变干扰试验、高频干扰试验、浪涌试验、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等应满足《DL/T 721-200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规定中的4级要求。

3.8.1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在电源电压ΔU为100%,电压中断为0.5s的条件下,终端不应发生死机、错误动作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存储数据无变化,工作正常。

3.8.2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终端应能承受工作频带以外10V/m强度的射频辐射电磁场的骚扰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3.8.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终端应能承受电源回路4KV,工频量及信号回路2KV传导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3.8.4 高频干扰适应能力

在终端信号输入回路和交流电源回路,施加共模电压2.5KV、差模电压1.25KV的高频干扰,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高频干扰波特性

波形:衰减振荡波,包络线在3~6周期衰减到峰值的50%;

频率:(1±0.1)MHz;

重复率:400次/s;

3.8.5 浪涌抗扰度

终端电源回路施加共摸对地4KV、差模2KV浪涌干扰电压和1.2/50μs波形情况下,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3.8.6 静电放电抗扰度

终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能承受加在其外壳和人员操作部分上的8kV直接静电放电以及邻近设备的间接静电放电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

3.8.7 抗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干扰的能力

终端在100A/m工频磁场和100A/m阻尼振荡磁场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而且各项性能指标应正常。

3.8.8 机械振动性能

终端应能承受频率f为(2~9)Hz,振幅为0.3mm及f为9Hz~500Hz,加速度为1m/s2的振动。对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振动,终端不应发生损坏和零部件受振动脱落现象。

3.9.灵活性与容量

终端装置功能模块化;

终端装置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需求扩展遥信、遥测、遥控等输入输出回路数量;

终端装置体积尽可能小巧,可方便安装于环网柜等狭小密闭空间;

终端装置后备蓄电池可无需拆卸工具可更换操作;

终端柜体可柜式或挂式安装;

序号设备技术/功能说明

1 三遥四单

主通信模块:不少于1个RJ45以太网口,不少于1个RS232串口,1个RS232维护口。

遥测要求:4路12I6U遥测(A、C相电流、零序电流、Uab、Ubc、Uca线电压) 。

遥信要求:采集16路双点遥信和16路单点遥信。

遥控要求:4路(每路含分合)。

主电源模块:支持双路AC220V。

备用电源模块:提供DC24V,总容量不少于20AH的蓄电池2节。

包含机柜、无线通信模块。

2 三遥六单

元(V2.0

版实现)

主通信模块:不少于1个RJ45以太网口,不少于1个RS232串口,1个RS232维护口。

遥测要求:6路18I6U遥测(A、C相电流、零序电流、Uab、Ubc、Uca线电压) 。

遥信要求:采集16路双点遥信和16路单点遥信。

遥控要求:6路(每路含分合)。

主电源模块:支持双路AC220V。

备用电源模块:提供DC24V,总容量不少于20AH的蓄电池2节。

包含机柜、无线通信模块。

3 三遥八单

元(V1.0

版增加模

块组合实

现)

主通信模块:不少于1个RJ45以太网口,不少于1个RS232串口,1个RS232维护口。

遥测要求:8路24I9U遥测(A、C相电流、零序电流、Uab、Ubc、Uca线电压) 。

遥信要求:采集16路双点遥信和32路单点遥信。

遥控要求:8路(每路含分合)。

主电源模块:支持双路AC220V。

备用电源模块:提供DC24V,总容量不少于20AH的蓄电池2节。

包含机柜、无线通信模块。

3 主处理器

单元

支持6路的三遥监控,至少支持采集遥信48个,遥测6路共6U18I采集,遥控6路分合,

可扩展遥控功能,采集数量可扩展;不少于1个RJ45以太网口,不少于1个RS232串口,

1个RS232维护口。

4 其他备用电源模块:提供DC24V,总容量不少于20AH的蓄电池2节。机柜包含无线通信模块。

3.10.可维护性

1、维护口维护

可远程通过RS232串口、RJ45以太网口维护设备;

可本地通过无线蓝牙设备接入,维护设备;

可对终端进参数设置(维护软件需有安全保障,需求根据终端维护应用另处理);

可监视收发的通讯报文;

可进行远程进行终端软件升级(V2.0版本实现)。

2、本地维护

终端有各种运行状态指示灯(运行、通信、遥信等);

可识别区分各线路故障(指示灯指示);

线路故障指示灯可支持人工复归(三种复位方式:自动复位、远方复位、人工复位);

LCD维护模块,可本地实时查看参数和终端数据,可设置必要终端参数(需有安全保障);

可指示各路遥信输入信号;

可指示各路遥控输出信号;

终端装置无需断电可热插拔各功能模块,支持在线升级、扩充模块。

3.11.可用性

终端装置具备当地/远方操作功能,配有当地/远方选择开关及控制出口压板;

终端装置可远程、就地通过维护口对设备进行参数维护;

终端装置具有故障远程复位功能(RESET)。

3.12.安全性

终端装置输入输出回路有安全防范措施;

配电自动化终端应有防雷击和防过电压的保护措施,的保护接地端子,接地螺栓直径不小于6mm,并与外壳和大地牢固连接;

终端参数就地维护,需有密码验证安全措施;

终端就地遥控输出有硬压板等安全控制回路;

终端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场安装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要求;终端远程参数设置、遥控等操作,需可验证加密报文(V2.0版本实现)。

3.12.1绝缘电阻

终端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绝缘电阻

额定绝缘电压

V

绝缘电阻要求(MΩ)测试电压

V

正常条件湿热条件

U≤60 ≥10 ≥1 250

60<U ≥10 ≥1 500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60V的要求。

3.12.2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之间,应耐受如表2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

表2 试验电压

额定绝缘电压(伏)试验电压有效值(伏)

U≤60 500

60<U≤125 1000

125<U≤250 2500

3.13.重量

标准六单元主控屏,要求3~5公斤。

3.1

4.电源

3.1

4.1 电源提供方式

市电交流220V 供电;

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供电;

现场直流屏供电;

其它新型能源供电;在原电源维修或故障情况下,为维持装置正常运行,由后备电源供电。

3.1

4.2 交流电源技术参数指标

交流电压标称值为单相220V;

标称电压允许偏差为+20%~-20%;

标称频率为50Hz,频率允许偏差为±5%;

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10%。

3.1

4.3 直流电源技术参数指标

直流电源电压标称值为24V;

直流电源标称电压允许偏差为+15%~-20%;

直流电源电压纹波不大于5%。

3.1

4.4 整机功率消耗

各类配电终端及子站的整机功率(不包括通信设备及蓄电池充电)见下表。

终端/子站类型整机功率(V A)

馈线终端FTU ≤20 站所终端(配电自动化终端)DTU ≤30

配变终端TTU ≤10

通信汇集型子站≤30

监控功能型子站≤250

3.1

4.4 直流后备电源

提供免维护直流后备蓄电池电源。

终端装置外部失电下,可无缝切换为后备电源供电。

终端装置失电情况下,后备电源可最少维持终端正常工作8小时以上。

蓄电池容量24V,≥12Ah。

蓄电池类型(铅酸电池、硅能电池、锂电池)

3.1

4.5 终端电源模块

终端装置电源模块可输出24V电源,供外部通信设备使用;

终端装置电源开关操作电源输出电压/功率:+24V,短时300W(负载接开关3-5S内);

3.15.结构尺寸

3.15.1 机柜

装置结构安装维护方便,户外柜可柜式或挂式安装。

机柜的电气布线安全可靠并便于运行维护。

配电终端机柜采用前单开门方式,便于狭小空间的安装调试。所有二次信号采用前接线方式,机柜内功能区域界限明显,使用维护简单方便。

锁具有防雨设计,使用通用钥匙。

电池安装结构设计灵活,安装、拆卸方便,能够根据需要扩充电池,无需更改箱体结构。

户内、外机柜外形及尺寸可根据用户要求定制,装置结构设计应能防尘、防雨, 防护等级不得低于 GB/T 4028-1993(IEC 529)规定的 IP 的要求。

终端装置的外部二次线路可从底部或侧面开孔接入。

终端装置应有的保护接地端子,并与外壳和大地牢固连接。

具有开门报警开关,报警信号上传主站。

柜体内有资料盒,用于放置随机资料。

可预留通信设备安装位,安装配套使用的工业交换机。

如采用无线通信,则无线模块和天线安装在终端机壳内,且有外引天线的位置。

终端的接口宜采用航空插头的连接方式。

终端应有防雷击和防过电压的保护措施,的保护接地端子,接地螺栓直径不小于6mm,并与外壳和大地牢固连接。

配电自动化终端中的接插件应满足GB/T 5095的规定,接触可靠,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往年地市招标尺寸要求:

用户终端形态尺寸

深圳局户内柜1400mm*600mm*400mm

茂名局

贵阳

重庆3.15.2 转接端子

配网自动化终端电源及信号接线均经由其柜体内的端子来转接。

所有站点配备的配电终端内二次电缆转接端子均采用阻燃V0级凤凰或者成都瑞联端子。

交流电源及直流电源须为端子,并须考虑避免两者可能误接设计。

遥信、遥测、遥控端子必须明确分开标识。

每回路端子有明确标识。

电流输入回路采用专用测试端子。

电压输入回路采用快速保护的空气开关。

电流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 2.5 平方毫米,控制、信号、电压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

1.5平方毫米,保证牢固可靠。

机箱中的内部接线应采用耐热、耐潮和阻燃的符合国标的多股铜芯电线。

以黄、绿、红不同颜色的电线分别连接ABC三相。

所有端子板均有清楚接线编码标示,端子排定义明确。

遥控回路的正电端子与合分闸端子有明显隔离。

3.15.3 标志

终端机柜上的醒目位置放置各种指示灯、通信接口、按钮、开关等的对照说明表(塑封);

配网自动化终端的端子定义采用印刷字体并置于柜体资料袋内。

各地市局招标外形参考尺寸:1000*800*600mm

不带屏最小尺寸:300*200*200mm

小屏柜尺寸:300*200*200mm

座地式高屏尺寸:750*600*400mm(北京标准)

3.16.可运输性

3.16.1 标志

3.16.1.1 铭牌

每台设备在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铭牌或标志,标注下列内容:

a)产品型号、名称;b)制造厂全称及商标;

c)主要参数;

d)产品执行的标准;

e)对外端子及接口标识;

f)出厂日期及编号。

3.16.1.2 包装箱标记

包装箱上印有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

a)发货厂名、产品型号、名称;

b)收货单位名称、地址、到站;

c)包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及毛重;

d)“防潮”、“向上”、“小心轻放”等字样或标记;

e)允许叠放层数。

以上标志标识,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3.16.2 包装

3.16.2. 1 产品包装前的检查

a)产品合格证书和装箱清单中各项内容应齐全;

b)产品外观无损伤;

c)产品表面无灰尘。

3.16.2.2 包装的要求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插件插箱的可动部分应锁紧扎牢,应有防尘、防雨、防水、防潮、防震等措施。

3.16.3 运输

产品应适于陆运、空运、水运(海运),运输装卸按包装箱的标志进行操作。

3.16.4 贮存

包装完好设备应满足2.14规定的贮存运输要求,长期不用设备应保留原包装,在相对湿不大于85%的库房内贮存,室内应不受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和灰尘以及雨、雪的侵害。

(以下空白)

文档

配用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Q/CSG深圳深宝电器仪表有限公司技术规范配用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初版)待评审深圳深宝电器仪表有限公司发布1.范围(1)2.引用标准(1)3.定义(3)3.技术要求(4)3.1.功能(4)3.1.1通信功能(4)3.1.2基本功能(三遥功能)(4)3.1.3馈线故障告警(保护)功能(5)3.1.4数据处理功能(6)3.1.5维护功能(7)3.1.6自诊断功能(8)3.1.7其他功能(8)3.1.7高级功能(预留接口,V2.0版实现)(8)3.2.环境(8)3.2.1气候条件(8)3.2.1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