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0:59:12
文档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命题人:李正试卷说明: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本试题由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组成第卷(选择题)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1.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
推荐度:
导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命题人:李正试卷说明: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本试题由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组成第卷(选择题)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1.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命题人:李  正

试卷说明:

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本试题由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组成

第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属于世界观范畴 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3. 伟大的无产阶级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    )

A.内涵          B.起源         C.任务        D.性质

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坚持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D.发挥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6. 哲学是遭人误解最久、最深的一门学问。可以说它不是科学,也可以说它是最抽象的科学。这句话中前后两个“科学”分别是指          (  )

A.具体科学 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和方

B.具体科学 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 科学之科学

D.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动灵魂 科学之科学

7. 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8.“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可以说明(   )

①哲学与科学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哲学对艺术和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③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 

④有了哲学思想,就是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思想。这是因为                           (    )

A.方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随时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                 

D.世界观和方都有相对性

10.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    )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 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13.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14. 国家能够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说明                                                  (  )

A.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D.建立在存在基础上的思维是变化无常的

15.我国宏观的,既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适当的调整,增强宏观的针对性、灵活性。这种做法属于

A.肯定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不可知论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承认宏观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

16.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17.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    )

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活火组成的

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9.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                                                   (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0.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21.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2.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23.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4.《管子》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这是           (    )

  A.古代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5.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    )

①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认识的对象 

②都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③都认为世界史不可认识的 ④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6.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    )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作用,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                                             (    )

A.是并列且等量齐观的      B.都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

C.属于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8.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    )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29.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    )

A.阶级性    B.反思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30.“”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    )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化、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民族化的过程③是中华民族不断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④是“”理论的形成和实践过程

A. ③       B. ③      C.       D.③④

第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材料一  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主要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学科纷纷建立起来。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人们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解释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材料二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 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 第一推动力”。

    综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8分)

32.2016年4月底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暴雨洪涝造成中国南方11省区市的部分地区受灾。造成1517.9万人受灾,死亡101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亿元人民币。灾难过后,大多数人们开始积极地重建家园,但也有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 

  试判断上述二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8分)

33. 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12分)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 (12分)

一、选择题(2分X30=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ACABDBDCCCDDBBA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ADABBDBBABBCBCB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①从材料一看,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这说明具体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4分)②从材料二看,从事科学研究必然受到已有世界观的影响,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4分)

32. ⑴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分)

⑵第二种人属于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4分)

33. 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人的思想。(4分)

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4分)

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4分)

34.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导,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3分)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还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性的统一。(3分) ②学习马克思 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2分)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分)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分)

文档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命题人:李正试卷说明: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本试题由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组成第卷(选择题)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1.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