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排水泵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
总工程师:
机电副总:
机 运 科:
安 检 科:
调 度 室:
单位负责人:
编 写 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2013年3月20日
井下排水泵联合试运转
安全技术措施
一、作业名称:井下排水泵联合试运转
二、施工时间:2013年3月24日8点班9:20至9:50
三、施工负责人:王志国
四、主要施工人员:郭利平 周天忠 孙文胜 梁保生 范国东 王红军 冯师伟
五、工作内容:
1、副井底主排水泵联合试运转。
2、采区泵房水泵联合试运转。
3、对我矿井下主排水系统进行联合试运转,以检验泵房主排水泵的抗灾应变的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六、工作标准及要求:
1、电工认真检查副井底变电所内水泵开关、各台泵的阀门、确认各开关整定值正确合适;机工仔细检查各泵的连接件、压力表、填料,确保各台泵正常运转。
2、认真检查排水管路、闸阀、给水泵,保证各阀开启、关闭正常灵活,水泵房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3、试验前,泵房防水门、各类闸阀必须保证操作灵活可靠。
4、检查吸水井下给水泵处无淤泥,无杂物堵塞。
5、联合试运达到预期效果。
七、施工步骤及方法:
1、准备工作:
1)首先在地面变电所检查入井的两趟线路供电情况,确保正常供电。检查副井底变电所两回路高爆及变压器供电情况,确保整定合理。
2)停止向采区和掘进工作面一切动力电源,局扇处安排专职维修工看守。
3)待一切准备就绪,接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组长命令后,副井底泵房进行单台运行,进行测试;再三泵两管运行进行测试。
4)试运转时,泵房王红军负责将排水管之间闸阀打开。
5)试运转期间,地面变电所、井底变电所当班值班配电工负责观察各台水泵启动和运行时的电流情况,王红军负责观察水泵运行时间、压力及电流。
6)鹤壁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人员到位,测量所需要的工具齐全并准备到位。
2、施工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向矿调度汇报,经同意后再进行联合试运。
第二步:通知地面污水处理站,保持水池水位在较低位置。
第三步:通知地面变电所监视电流柜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如电流过大,应立即停止试验。
第四步:保持水仓水位在1.5米以上。
第五步:泵房水仓水位排到最低位置,关闭管子道闸门。
第六步:泵房3台泵先分别运行,进行性能测试。
第七步:性能测试完成后,由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组长下达联合试运转命令。
第八步:联合试运转时,一台水泵开启电流恢复正常后,方可开启另一台水泵,绝对不允许两台泵同时启动。
第九步:联合试运转大约时间为1小时,各变电所值班人员认真做好记录,包括每台泵的开停泵时间、电流、电压、出水压力等数据。
第十步:联合试运转后,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组长宣布试运转结束,并汇报矿井调度室值班人员,通知各单位恢复正常生产。
八、安全注意事项:
1、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试运行前,机运科应将全矿井供电系统检查一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排水系统运行良好。
2)机运科应提前将联合试运行的水泵机械部分、电气控制部分逐台进行检查确认,保证各台水泵机械、电器控制部分运转正常。
3)提前一天通知各有关单位,做好试运转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4)试运转前,必须将主、副井绞车、采、掘工作面机电设备全部停止运行。
5)试运期间,各处通讯系统必须保证畅通,并能在停电情况下正常使用,各监测系统必须工作正常。
6)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坚守岗位,组长在负责指挥试运转工作。
7)变电所、主扇、泵房、水厂等岗位必须坚守岗位,副组长在调度室指挥试运转工作。
8)井下各局扇使用单位,要安排好看风机人员,看风机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坚守工作岗位。
9)本措施必须向所有参加试运转的人员进行贯彻学习。
10)试运转完毕后,应及时将供电、排水系统恢复原来状态。
11)试运转期间,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或瓦斯超限事件,应立即启动《矿井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并按照《矿井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要求进行组织。
2、事故预想:
1)预想一:在试运行过程中,闸阀压垫损坏漏水。
处理方法:停止水泵运行,将管路中的水放空,拆卸下闸阀的压盖,更换盘根,安装压盖并压紧。
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会审意见
措施名称 | 井下排水泵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 | ||||
主持人 | 时间 | 地点 | |||
会审意见:
| |||||
单 位 | |||||
姓 名 |
措施名称 | 井下排水泵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 | |||||||
贯彻时间 | 地 点 | |||||||
主 持 人 | 贯 彻 人 | |||||||
被贯彻人签名、按指纹 | ||||||||
序号 | 姓名 | 签名 | 指纹 | 序号 | 姓名 | 签名 | 指纹 | |
1 | 13 | |||||||
2 | 14 | |||||||
3 | 15 | |||||||
4 | 16 | |||||||
5 | 17 | |||||||
6 | 18 | |||||||
7 | 19 | |||||||
8 | 20 | |||||||
9 | 21 | |||||||
10 | 22 | |||||||
11 | 23 | |||||||
12 | 24 | |||||||
统计记录 | 应到 | 实到 | 未参加人员记录 | |||||
人 |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