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物化学实验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00:19
文档

生物化学实验论文

黄曲霉侵染前后大豆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淀粉酶活性变化的研究实验小组成员:朱敏超赵亚克徐立静朱彦敏王芳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黄曲霉侵染前后大豆三种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力随时间变化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接种48h后总酶活性最高,接种36hα-淀粉酶活性最高,接种12h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两种酶之间的变化无明显同步性,两大豆品种中两种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蛋白含量与正常大豆、破皮大豆相比也明显下降。关键词:大豆、黄曲霉侵染、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引言:大豆被称为“豆中
推荐度:
导读黄曲霉侵染前后大豆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淀粉酶活性变化的研究实验小组成员:朱敏超赵亚克徐立静朱彦敏王芳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黄曲霉侵染前后大豆三种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力随时间变化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接种48h后总酶活性最高,接种36hα-淀粉酶活性最高,接种12h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两种酶之间的变化无明显同步性,两大豆品种中两种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蛋白含量与正常大豆、破皮大豆相比也明显下降。关键词:大豆、黄曲霉侵染、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引言:大豆被称为“豆中
黄曲霉侵染前后大豆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淀粉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实验小组成员:朱敏超 赵亚克 徐立静 朱彦敏 王芳

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黄曲霉侵染前后大豆三种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力随时间变化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接种48h后总酶活性最高,接种36hα-淀粉酶活性最高,接种12h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两种酶之间的变化无明显同步性,两大豆品种中两种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蛋白含量与正常大豆、破皮大豆相比也明显下降。

关键词:大豆、黄曲霉侵染、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蛋白质含量

引言:大豆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 等,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其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然而在收获,贮藏过程中极易受黄曲霉菌的侵染,淀粉酶主要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R-酶,它们广泛存在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界。不同来源的淀粉酶,性质有所不同。植物中最重要的淀粉酶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淀粉酶活力大小可用其作用于淀粉生成的还原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的显色反应来测定,还原糖作用于黄色的3,5-二硝基水杨酸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生成物颜色的深浅与还原糖的量成正比。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黄曲霉侵染前后的大豆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以前从酶活性变化角度揭示大豆在黄曲霉侵染条件下的生理生化机制,为大豆抗黄曲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接种黄曲霉的大豆,黄曲霉菌株

2.仪器与用具

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微波炉、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离心管、研钵、容量瓶(100ml、250ml、1000ml)、试管、具塞试管25ml

3.方法

①.材料处理

次氯酸钠消毒处理大豆,采用无菌水清洗除掉残留的次氯酸钠,清洗后除皮,将剥皮后的种子接种喷施黄曲霉孢子液,每个培养皿放置200粒,开始计时,并且取零时刻种子各10粒,放置样品袋,液氮速冻,取样时间分别在3h,6h,12h,24h,36h,48h。

②.试剂    

1%淀粉溶液,0.4mol/l NaOH溶液, pH5.6柠檬酸缓冲液,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糖标准液,标准蛋白质溶液,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

③.黄曲霉侵染的大豆酶液提取

称取10粒黄曲霉侵染过的大豆,置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10ml左右蒸馏水,冰浴研成匀浆,无损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每隔数分钟震荡一次,提取20min,3000r/min离心10min,转出上清液备用。

④.淀粉酶总活力测定

取3支试管编号123,各加酶液1ml和pH5.6柠檬酸1ml,然后将2号试管70℃水浴15min,将3号试管加入4ml 0.4mol/lNaOH溶液,在三支试管中各加淀粉2ml摇匀,40℃水浴5min后,将12管中各加4ml 0.4mol/lNaOH溶液,将三支试管沸水浴5min,定容至25ml,520nm比色,记录数据。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1.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可溶性蛋白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蛋白质含量020406080100
吸光度00.1790.3230.4290.6360.715

2.样品液蛋白质含量的吸光度

时间03612243648平均值方差ttest 
黄曲霉0.2910.1670.270.2590.350.240.2720.210.0030391&20.005984246
剥皮大豆0.4350.90.4430.5490.530.3650.360.47590.011122&30.0027073
对照组0.2440.3710.2560.20.4240.30.2450.29140.0063331&30.467911762

由标注曲线及各所测数据,根据计算公式可算出各组蛋白质含量下图

蛋白质含量(微克)

时间03612243648平均值方差ttest 
黄处理288202274266329253275269.57141462.2861&20.005934
剥皮388536394467454340336416.42865314.6192&30.002804
对照组2563442225380294256288.42863037.9521&30.469958
由图可知黄曲霉处理的大豆与剥皮大豆的比较 :差异显著,黄曲霉处理后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小于剥皮后大豆;剥皮大豆与对照组大豆差异显著,剥皮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黄曲霉处理的大豆与对照组大豆无明显差异。

本实验研究表明,黄曲霉侵染对大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反而剥皮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初步怀疑对照组数据记录有误。

2. 可溶性淀粉酶活性变化

样品液还原糖测定的吸光度及标准曲线:

 1234567平均值方差
吸光度00.040.0510.0830.1110.1440.1530.08310.003194

①总酶

组别 时间

03612243648平均值方差ttest 
黄曲霉0.4510.2340.5830.6120.5610.6080.7210.53860.02441&20.742053655
剥皮豆

0.430.6790.5870.3930.3380.5250.6110.5090.01572&30.061624562
对照组0.6190.21.2051.0231.0010.60.4520.80440.0741951&30.055478151
由图可知黄曲霉处理的大豆与剥皮大豆的比较 :淀粉酶总活力差别不大;剥皮大豆与对照组大豆差异不明显;黄曲霉处理的大豆与对照组大豆有较明显明显差异。

黄曲霉处理后,在第3小时对淀粉酶的抑制程度最大。

组别 时间

03612243648平均值方差ttest 
黄曲霉0.2040.1760.3720.2040.250.3950.3360.27670.0080031&20.000706085
剥皮豆0.0780.0430.0430.0630.0410.0710.0380.05390.0002692&30.003629119
对照组0.2390.1410.1920.1990.3820.1960.1060.20790.0077681&30.230069102
②  α酶

    由图可知黄曲霉处理的大豆与剥皮大豆的比较 :差异极其显著,黄曲霉处理后大豆在发芽过程中a酶的活力明显上升;剥皮大豆与对照组大豆差异显著,剥皮大豆中a酶受到抑制,酶活力下降;黄曲霉处理的大豆与对照组大豆无明显差异。

③ β酶

组别时间03612243648平均值方差ttest 
黄曲霉0.2470.0580.2110.4080.3110.2130.385

0.26190.0142811&20.060312601
剥皮豆0.3520.6360.5440.330.2970.4540.5730.45510.0176342&30.2424086
对照组0.380.5011.0130.8240.6190.4930.3460.59660.0591981&30.015531219
  

 由图可知黄曲霉处理的大豆与剥皮大豆的比较 :差异显著;剥皮大豆与对照组大豆无差异,剥皮对大豆中β酶活力没有影响;黄曲霉处理的大豆与对照组大豆油显著差异,黄曲霉侵染后,β酶受到抑制。

三 讨论与结论

此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曲霉的侵染大豆与对照组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酶总酶活力,α酶影响不明显,对β酶抑制。但与剥皮大豆比较,明显促进了α酶的活性。

四   结语

此次实习使我们组学到了许多,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充分体会到了只有团结协作实验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期间,由于某些试剂配制出现问题,实验结果出现了一些误差。因此,我们一定要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准确高效的完成实验。

参考文献:

1.《植物生理学通讯》 水杨酸对NBT光化还原法测定植物SOD活性的干扰  1995 第35卷第02期

2.《工业分析》  轻工业出版社 1980年

3.《食品科技》  发芽大豆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与比较  2004年06期  靳利娥 吕光成

文档

生物化学实验论文

黄曲霉侵染前后大豆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淀粉酶活性变化的研究实验小组成员:朱敏超赵亚克徐立静朱彦敏王芳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黄曲霉侵染前后大豆三种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力随时间变化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接种48h后总酶活性最高,接种36hα-淀粉酶活性最高,接种12h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两种酶之间的变化无明显同步性,两大豆品种中两种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蛋白含量与正常大豆、破皮大豆相比也明显下降。关键词:大豆、黄曲霉侵染、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引言:大豆被称为“豆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