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三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00:25
文档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三篇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三篇篇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颁布好几个月了。在这期间我也进行了自主学习,但总体感觉还是理解得不够透彻,尤其对学习任务群的认识更是云里雾里。直到近期,我们观看了“课改中国行2022年暑期公益云端研修”直播活动,听了吴中豪、李竹平等专家们对新课标任务群的解读,使我对六大任务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重点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分享点滴个人在学习中的收获。首先,什么是跨学科学习?对于什么是跨学科学习,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定义。只是指出了
推荐度:
导读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三篇篇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颁布好几个月了。在这期间我也进行了自主学习,但总体感觉还是理解得不够透彻,尤其对学习任务群的认识更是云里雾里。直到近期,我们观看了“课改中国行2022年暑期公益云端研修”直播活动,听了吴中豪、李竹平等专家们对新课标任务群的解读,使我对六大任务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重点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分享点滴个人在学习中的收获。首先,什么是跨学科学习?对于什么是跨学科学习,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定义。只是指出了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颁布好几个月了。在这期间我也进行了自主学习,但总体感觉还是理解得不够透彻,尤其对学习任务群的认识更是云里雾里。直到近期,我们观看了“课改中国行2022年暑期公益云端研修”直播活动,听了吴中豪、李竹平等专家们对新课标任务群的解读,使我对六大任务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重点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分享点滴个人在学习中的收获。

首先,什么是跨学科学习?

对于什么是跨学科学习,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定义。只是指出了其定位和功能:“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至于到底什么是跨学科学习?通过观看李竹平老师的讲座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了:所谓跨学科学习,就是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技能、方法、观念以及思维,围绕特定主题,或者为了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展开的探究性、实践性学习活动。从跨学科学习的功能、定位以及概念中可以看出,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性的主题学习活动。

其次,为什么要强调“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作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也是第一次被纳入语文课程内容。在学习中,我发现跨学科学习和之前的综合性学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为什么要强调跨学科学习,而不是沿用综合性学习?李竹平老师将2011版课标中的综合性学习与新课标中的跨学科学习进行了对比,并结合具体案例给我们作了详细解读。

2011年版课标对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2022年版课标对跨学科学习提出的要求是“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前是“加强学科内多方面的联系”,只是“加强”,而跨学科学习强调的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二者之间虽有着一定的联系,但跨学科学习强调的内容更贴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新课标之所以要强调跨学科学习,也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实生活不是按学科划分的,要解决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是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行的,仅仅运用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不行的。正如在讲座中列举的“一年级入学锦囊”这个案例,学生要完成这份任务,不仅需要用到语文知识,还要用到道德与法制、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只有将这些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完成这个任务。从这个案例中也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加强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虽然对六大任务群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要完全理解和吸收还是有很大的困难。不过,我会像吴中豪教授说的去做:我们不能被动等待,而是应该利用统编教材,对标新课标精神,总结梳理以往教学经验和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尝试进行学习任务群教学。

篇二:

今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上学期在参加赛教期间,为了明确最新的改革方向,阅读了该课程标准但因为时间原因只是囫囵吞枣地过了一遍。这个暑假我又一次完整深入地阅读了并认真学习了专家对课标的解读,下面我对改版后课标的变化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文化自信位于核心素养之首让语文教学更具深度。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上一直提倡要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对语文核心素养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2022年版的语文新课标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出了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并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放在了首位。其中对于“文化自信”版块的阐述是这样的:“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我认为“认同、继承和弘扬”这几个词十分重要,并且是循序渐进的。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继而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再到走进生活开阔视野,关注当代的文化生活,那么最后文化自信的提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语文学习任务群”让语文教学更具统筹性。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新课标提炼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并将这六个任务群分为三个层面。“语言文学积累与梳理”为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从层次的划分上来看是越来越深入。我认为课标中这样的划分就很好地让师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实践,更重要的是通过任务群的驱动,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有了框架,有了单元整体观,而不是仅着眼于单篇课文,同时学生以任务群为载体进行语文实践时,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有所提升的。比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可以对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最基础的还是先要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这其实也是语言文学积累与梳理,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及该人物想法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推断、分析、论证等能力都是有提高的,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让语文教学具有可测性。语文新课标中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制定了学生语文学业质量标准,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评价的依据。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就要读懂其本质要求,并且在教学中弄好学业质量,也可以以此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老师的教学质量也可以根据质量标准进行检测。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同时在实践中能更好更深地反复解读其中的内容。

篇三:

 今年4月,2022版新课标在网上发布。暑假时间,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参与聆听了“课改中国行2022年暑期公益直播讲座”和王崧舟老师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专业解读。虽然现在对于新版课标还没有完全清晰和系统的理解,但是也有点滴收获。

与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标目标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并增加了学业质量评价。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两个概念就是“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不难看出,所有的语文学习活动,都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从核心素养的定义来看,核心素养凸显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通过语文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高频出现的两个词是“语文实践”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也就是说,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要基于学生的实践,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让学习真正发生。用吴忠豪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转静态的知识学习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瞄准语言运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知识为中心,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学习。以“语文学习任务群”形式呈现的新的教学方式将发生很大的改变。

语文学习任务群分三个层面设置,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关于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各个专家也有不同的解读。吴忠豪教授说:学习任务群就是结合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开展进阶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领会学科知识,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在吴教授的解读中,依然出现“语文实践”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些高频词。这些词也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并且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确实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摸索。

结合教育专家讲座中列举的课例,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进行教学时,我们首先要有单元整体意识,要根据单元课程特点确立单元目标;其次要根据课程内容侧重于某一学习任务群,设计进阶性的学习任务;再次就是要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六个学习任务群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有时候也是穿插进行的。比如说“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就穿插于任何一个学习任务群之中,因为语言文字的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就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去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六个学习任务群的定义中,第一句话也都出现了“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这句话,可见,学生的学习要以实践为重,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注重学以致用,让语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文件,里面涵盖的内容非常广,需要一边实践一边领会其中的深意。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其中的精神,为小学语文真正发挥其“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不懈努力。

文档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三篇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三篇篇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颁布好几个月了。在这期间我也进行了自主学习,但总体感觉还是理解得不够透彻,尤其对学习任务群的认识更是云里雾里。直到近期,我们观看了“课改中国行2022年暑期公益云端研修”直播活动,听了吴中豪、李竹平等专家们对新课标任务群的解读,使我对六大任务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重点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分享点滴个人在学习中的收获。首先,什么是跨学科学习?对于什么是跨学科学习,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定义。只是指出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