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小城镇地区差异大,发展条件不同,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强化地域特色,采用适宜技术,走特色发展之路,这体现镇规划的原则。A:人本主义B:可持续发展C:因地制宜D:科学合理性E:综合治理
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中,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的作用。A:总体规划B:控制性详细规划C:近期建设规划D:修建性详细规划E:综合治理
3、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目标是。A:统筹规划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环保等市政公用设施;统筹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B: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C: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D:必须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E:综合治理
4、高科技园区的基本类型中,与所在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紧密相关,这类地区的形成可以较大地促进科技和产业的创新。A: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区B:科技城C:技术园区D:完整的科技都会E:综合治理
5、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后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A:3B:4C:5D:6E:综合治理
6、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包括。A:人口的过度增长B:布局的不合理C:人口分布的不合理D:人口需求资源增长E:综合治理
7、解决固体废物的最终宗旨是。A:废物填埋B:集中废物处置C:废物燃烧D:废物再利用E:经济
8、为了有效地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用地指标,《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将城市总体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四级,其中Ⅰ级为/人。A:60.1~75.0B:75.1~90.0C:90.1~105.0D:105.1~120.0E:综合治理
9、能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对人体有很大的刺激和毒害作用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飘尘和降尘D:光化学烟雾E:经济
10、铁路的的位置既要方便旅客,又要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并应与城市的布局有机结合。A:中间站B:区段站C:编组站D:客运站E:综合治理
11、下列选项中,以该地区的最终建设完成为目标的规划为。A:总体规划B:详细规划C:修建规划D:设计规划E:综合治理
12、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A:落实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镇区、村庄规划的编制B: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C:综合研究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D: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E:综合治理
13、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为。A: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B: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C: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D: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E:综合治理
14、下列不属于镇规划技术原则的是。A:科学合理性原则B:独特性原则C:可操作性原则D:因地制宜原则E:综合治理
15、患者,烦渴多饮半月余,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有力。治法宜用A.清热润肺,生津止渴B.养阴润肺,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保津D.滋阴固肾E.清泻肺胃
16、在对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中,“田园城市理论”是提出的。A:柯布西埃B:索里亚·玛塔C:芒福德D:霍华德E:综合治理
17、下列不属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A: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B: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C: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D: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E:综合治理
18、城市规划实施的首要作用是。A:使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得到全面的实施,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进行B:通过城市规划的实施体现城市规划的核心作用,城市规划的制定目的在于规划能够得到实施,也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作用C:处理好城市物质性设施建设与保障城市安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等的关系,全面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D:使经过多方协调并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城市中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活动之间协同行动,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决策质量,推进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E:综合治理
19、商场的POS机系统属于信息系统中的。A:事务处理系统B:管理信息系统C: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D:决策支持系统E:经济
20、城市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条件。A:城市自然B:城市现状C:经济技术D:历史文化E:综合治理
21、由于城市规划的核心在于对的配置,因此城市规划就成为社会利益调整的重要手段。A:生产力水平B:上层建筑C:社会资源D:经济发展E:综合治理
22、市场经济早期模式是以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A:国有企业B:乡镇集体经济C:分散家庭工业D:外资及混合型经济E:综合治理
23、城镇体系的核心是。A:沿海城市B:中心城市C:人口数量D:广场E:综合治理
24、通过对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方向和重点的宏观分析,可以。A:避免制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中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或抓不住重点的弊病B:明确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目前在控制大气污染方面的薄弱环节C: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根本D:进一步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E:经济
25、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城市需求具有差异性,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公民的商人与专业人士对城市的关注点是。A:商品服务的质—价平衡B:住房和交通C:政治和社会稳定D:特色商品与服务的可得性E:综合治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空间数据对事物最基本的表示方法是。A:图像B:点C:三维表面D:线E:面
2、在机动车辆停放方式中,以下属于斜向停车方式的特点有。A:车辆出入方便B:有利于迅速停放与疏散C:出入时占用车行道宽度最大D:用地紧凑且进出方便E:停车道宽度随车长和停放角度有所不同
3、在19世纪下半叶的公园运动中,世界范围内普遍认同的城市绿化的价值包括__。A.保障公众健康B.滋养道德精神C.调节生态环境D.城市防灾E.体现浪漫主义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相关内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等所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空间规划系列。A:城镇体系规划B:地下空间详细规划C:城市总体规划D:控制性详细规划E:修建性详细规划
5、关于群落的一些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在一个群落中,物种是多样的,生物个体的数量是大量的B:群落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C:群落的特征只是其组成物种的特征的简单总和D:具有发展和演变的动态特征E:群落内的各种生物只是偶然散布的、孤立的,相互之间不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的复杂联系
6、规则式道路网有等,一般用于地形较平坦的居住区。A:格网状B:方格网状C:环状D:S状E:风车状
7、由城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绿化包括__。A.公共绿地B.风景林地C.居住区绿化D.行道树E.城市苗圃
8、地下水的等条件决定着一些特殊行业的选址与布局,决定其产品的品质。A:水位B:矿化度C:水温D:含水层的厚度E:流动性
9、受资源性生态要素影响的地区包括。A:水环境与水源保护区B:绿化保护地区C:文物保护地区D:自然环境保护地区E:旧成文物保护区
10、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20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分为。A:控制性详细规划B:总体规划C:修建性详细规划D:详细规划E:修建设计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本内容的是。A:风景资源评价B: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C:对风景名胜区资源实施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D: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E:突出风景名胜区资源与环境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12、在低层、多层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中,框架结构的体系是由承重构件组成。A:梁B:柱C:基础D:纵墙E:楼板
13、通过的变革尝试,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法律的严肃性方面取得进展。A:机构设置B:规划编制C:审批D:决策E:公众参与
14、《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A:有关的责任B: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责任C: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责任D:城乡规划监督检查人员的责任E:行政相对人的责任
15、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用途有。A:地形测绘B:绿化、植被调查C:环境调查D:城市规划动态监测E:建筑面积的调查
16、城市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包括。A:经济结构B:社会作用C:自然条件D:技术条件E:政治因素
17、以下有关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A: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报送和审定时应当提交3个以上的设计方案,以利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比较,进行方案选择和依法审定B: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报送和审定时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公开征询意见C:必须严肃对待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作出任何修改D:必要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E:方案确定下来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18、城市用地的评价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等方面。A: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B:城市用地非自然条件评价C: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D: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E:城市用地合理性评价
19、下列对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概括中,叙述正确的是。A:计划经济下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B: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D: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E:计划经济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20、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A:火山喷发B:地震C:资源浪费D:生态破坏E:环境污染
2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__。A.文字说明B.图纸C.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D.专题研究报告E.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2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包括__。A.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B.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C.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D.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空间布局E.提出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23、下列选项中,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包括。A:划定禁止建设区,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B:分析确定县城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县城人口规模C:综合评价县域发展条件;制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D:划定县域空间管制分区,确定空间管制策略E:统筹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制定专项规划
24、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需求具有差异性,其中访问者与旅游者对城市的主要关注点是。A:城市的服务B:特色商品与服务的可得性C:关注服务—价格间的平衡D:商品服务的质—价平衡E:购物环境
25、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A:自然环境因素B:人造环境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经济与技术因素E:制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