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新接手的这个班级,聪明好动,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善于动口动脑是一少部分学生;多数学生由于养成上课不用心听讲,没有积极的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将发动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们,并根据他们的情况补旧固新,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够,运用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全班整体水平。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掌所学的知识技能,但是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灵活性差。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況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轴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共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
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決间题、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其共主要内
容有:除数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決问题、整理与
复习: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主要内容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
问题。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其主要内容
有: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
算”,其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规则图形
的面积的估算,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決间题、整理与复习。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其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可
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数
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主要
内容为:“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査”、“关注惠农”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及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分別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
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
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決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
问题。
7、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8、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素精神和初步
的探究能力。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9、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
平移或旋转90度。
10.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対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
的对称轴。
11、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12、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1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決一些简单实际
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三、教学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学习中,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和数学
意义的教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教
材中安排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所以,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
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
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
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
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
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
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
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
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
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
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六)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在评估结
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使评佛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评价体现激
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四、课时安排:
周次 | 起止时间 | 教学内容 | 课时数 | 备注 |
1 | 9.2~9.6 | 1.1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2 练习一 1.3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4 积末尾有0(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乘法 1.5 小数乘小数的估算 | 5 | |
2 | 9.9~9.12 | 1.6 小数连乘 1.7 练习二 1.8 根据实际情况求积的近似值 1.9 用计算器计算后取积的近似值 1.10 练习三 | 5 | |
3 | 9.16~9.20 | 1.11 天然气费用问题 1.12 出租车计费问题 1.13 练习四 1.14 整理与复习 1.15 练习五 | 5 | |
4 | 9.23~9.30 | 1.16 家庭用电调查 2.1 图形平移的方法 2.2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3 练习六 2.4 描述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 2.5 按要求画出物体旋转后的图形 2.6 练习七 2.7 对称轴 2.8 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 8 | |
5 | 10.8~10.12 | 2.9 练习八 2.10 用图形的平移、旋转设计图案 2.11 用图形的轴对称设计图案 2.12 练习九 2.13 探索规律 | 5 | |
6 | 10.14~18 | 2.14 练习十 2.15 花边设计比赛 3.1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1) 3.2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2) 3.3 练习十一 | 5 | |
7 | 10.21~25 | 3.4 小数除以小数(1) 3.5 小数除以小数(2) 3.6 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7 练习十二 3.8 商的近似值(1) | 5 | |
8 | 10.28~11.1 | 3.9 商的近似值(2) 3.10 练习十三 3.11 循环小数的概念 3.12 循环小数的应用 3.13 练习十四 | 5 | |
9 | 11.4~8 | 3.14 “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 3.15 平均问题 3.16 比较问题 3.17 练习十五 3.18 整理与复习 | 5 | |
10 | 11.11~15 | 3.19 练习十六 3.20 关注“惠农” 4.1 小数混合运算 4.2 运算律的适用性 4.3 练习十七 | 5 | |
11 | 11.18~22 | 4.4 解决实际问题 4.5 练习十八 5.1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5.2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 5.3 练习十九 | 5 | |
12 | 11.25~29 | 5.4 三角形面积公式 5.5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 5.6 练习二十 5.7 梯形面积公式 5.8 梯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 | 5 | |
13 | 12.2~6 | 5.9 练习二十一 5.10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5.11 练习二十二 5.12 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 5.13 练习二十三 | 5 | |
14 | 12.9~13 | 5.14 解决堆放成梯形的物体数量的实际问题 5.15 解决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5.16 解决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5.17 练习二十四 | 5 | |
15 | 12.16~20 | 5.18 整理与复习 5.19 练习二十五 6.1 可能性(1) | 5 | |
16 | 12.23~27 | 6.2 可能性(2) 6.3 练习二十六 7.1 小数乘法 7.2 小数除法、四则混合运算 | 5 | |
17 | 12.30~1.5 | 7.3 图形的变换 7.4 图形的面积 7.5 可能性 7.6 练习二十七 | 5 | |
18 | 1.6~ | 期末复习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