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内容 | 总复习 数与代数 | 第1-2 课时 | ||
设计者 | 张鸿武 | 执教者 | 五 年级 | |
教 学 目 标 | 1.经历对本学期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感受复习的作用。 2.能准确理解小数除法、倍数与因数的意义,熟练并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在1~100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 | |||
重点 难点 | 重点: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 |||
资源 利用 | 课件 | |||
教 后 记 |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 执教者补充 |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本学期所要学习的知识已经全部学完,从今天起我们就要进入复习阶段,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的收获吧,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说一说有关数与代数的一些收获吧!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看看在这三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1.学生认真地翻阅教材; 2.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说一说学到了哪些知; 3.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1)让学生自行整理,教师巡视; (2)同桌相互探讨、交流,比一比谁对知识点的整理更富有条理,更能体现知识的结构; 4.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思考 1.关于倍数与因数,学习了哪些内容?举例与同伴说一说。 2.对于分数你有了哪些亲的认识?尝试整理一下,并与同伴交流。 3.先算一算,再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6.12÷3 4.2÷0.28 4.整理经常出错的题目,说说小数除法计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5.解决下面问题,并与同伴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 执教者补充 |
第二课时 一、提示课题 师:经过上一节课对知识的整理,我们对这些知识又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课堂练习 1.倍数与因数。 完成教材第108页第1、2题。找出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熟悉2、3、5倍数的特征。 2.分数的意义。 完成教材第108页第3-9题。 练习要求:(1)明确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小结:让学生说一说体会. 3.小数除法。 解决教材第109页第10-14题。 (1)让学生说一说小数除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2)小数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4.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110页第15-17题。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发现在题目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 (2)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完成。 (3)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
教学
内容 | 几何与图形 | 第3-4 课时 | ||
设计者 | 张鸿武 | 执教者 | 五 年级 | |
教 学 目 标 | 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 |||
重点 难点 |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面积相关的习题。 | |||
资源 利用 | 课件 | |||
教 后 记 |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 执教者补充 |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 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人的汇报即可)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1)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2)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3)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二)活动二:开展知识的整理 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1)注意选择比较好的整理方式。如,文字、表格或画图等方法。 (2)简单地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3)尝试让学生整理一下学习的方法。 3.分小组向全班汇报。 (1)汇报整理的过程和方式。 (2)根据交流的体会,清楚地表达知识之间的联系。 4.评价小组的整理情况。 (1)你认为他们整理的优点在哪里?说说你的想法。 (2)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该怎么进行整理,说说你的看法。 (三)活动三:课堂评价小结 这节课学有什么收获? |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 执教者补充 |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一: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1.请你结合整理的网络图,给每个知识点举个例子。 (1)学生尝试自己举例子说明问题。 (2)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题目(18——21题)。 a.理解题意,明白题目中蕴含的知识点。 b.完成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自己做题的思路和想法。 (3)结合例子,尝试总结一些数学方法。 生1: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通过割补成学过的图形进行解决。第20题计算一面墙的面积时,就是把这面墙分割成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计算的。 生2: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还可以看成近似图形解决。 2.结合网络图反思。 (1)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进行解决? 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 生2:因为在学习一种新知识的时候,都在转化成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解决,所以先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对于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写在“问题银行”里面。 (二)活动二:展示与交流 将整理的网络图贴在板报上,教室内展示,在复习时可以随时根据网络图进行系统的复习。 (三)活动三:课堂评价小结 这节课学有什么收获? |
教学
内容 | 统计与概率 | 第5 课时 | ||
设计者 | 张鸿武 | 执教者 | 五 年级 | |
教 学 目 标 | 1.复习统计、概率方面的有关知识,能看懂运行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判断,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应用中提升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 |||
重点 难点 | 重点: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相等游戏规则才公平的判断标准。 难点: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
资源 利用 | 课件 | |||
教 后 记 |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 执教者补充 |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统计与概率》(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这部分的内容? 二、复习 1、统计 (1)先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有关统计方面的哪些知识?(指名回答,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2)课件出示: 在CBA篮球联赛中,下表是三位运动员在某次篮球比赛中的统计数据。 1)谁平均每分时间得分最高? 2)谁的表现好?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小结:篮球比赛中,应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可能性 (1)下面我们来复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师:(幻灯片出示)在口袋里有一些黄球和一些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怎样才能知道口袋里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最多? (2)组织学生自己解答。 (3)补充练习。 完成教材第112页第1、2题。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这些知识,我们要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