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共18分)
1.(8分)品•风味。
“寻味云南”美食文化节已启动,下面是关关写的宣传文案。
①不辜负每一种食材,是云南人特有的智慧。无论是常见的花卉,还是难得的山珍漫步时光,寻味云南,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美食。
②有一种美味,散发着玫瑰的馨香。云南人a_______,以花入料,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鲜花饼。薄如蝉翼的酥皮与香气浓郁的花瓣相遇,书写出云南人的浪漫。
③有一种美味,藏匿于山林之间,它就是让人又爱又怕的野生菌。它色彩缤纷,看得人眼花( )乱。可食用的野生菌是一种粗纤维食品,只有吃过的人就会对它念念不忘。每到野生菌破土而出的季节,菜市场里购买野生菌的顾客总是b _______。云南人根据野生菌的特点,探索出了不同的吃法:松茸需切薄片,蘸着酱油、芥末、调料吃,味道鲜美清甜;牛肝菌配火腿热炒,互相c _______,相得益彰( );羊肚菌香气浓郁,煲汤最能激发出它的鲜美……山风拂过,野生菌的盛宴里,藏着云南人的倔强。
④食物在聚散之间衍化出不同的风味,对待食物的虔诚d _______在每个云南人的心中。让我们感受美食的魅力,将云南优秀的美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括号处应填入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眼花(瞭)乱 | 纤(xiān)维 | 巧妙绝(仑) | 倔强(juè) |
B.眼花(缭)乱 | 纤(qiān)维 | 巧妙绝(仑) | 倔强(jué) |
C.眼花(瞭)乱 | 纤(qiān)维 | 巧妙绝(伦) | 倔强(juè) |
D.眼花(缭)乱 | 纤(xiān)维 | 巧妙绝(伦) | 倔强(jué) |
A.a妙手偶得 | b络绎不绝 | c映衬 | d雕刻 |
B.a妙手偶得 | b车水马龙 | c反衬 | d镌刻 |
C.a自出心裁 | b络绎不绝 | c映衬 | d镌刻 |
D.a自出心裁 | b车水马龙 | c反衬 | d雕刻 |
A.漫步时光,寻味云南,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美食。
B.可食用的野生菌是一种粗纤维食品,只有吃过的人就会对它念念不忘。
C.松茸需切薄片,蘸着酱油、芥末、调料吃,味道鲜美清甜。
D.让我们感受美食的魅力,将云南优秀的美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4)关关要为美食节写一则消息,请帮他理清思路
①而在“特色小吃推广会”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更将美食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②本次美食文化节依次设有“特色美食厨艺秀”“特色小吃推广会”两个环节
③小厨师们展示各自不俗的手艺,制作出鸡枞凉米线、傣味拌芒果等特色美食
④2月14日,我校“寻味云南”主题美食文化节在食堂广场隆重举行
⑤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美食文化进校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A.④①③②⑤
B.④②③①⑤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⑤③①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记承天寺夜游》是他的作品。
C.《苏州园林》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并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五律”“七律”,也有十句以上的“排律”或“长律”。
2.(8分)赏•风物。请根据提示填空。
大美云南,坐拥无数名胜,请你整理“云南名胜卡”
【翠湖春晓】 初春的翠湖生机盎然。湖边赏景,可饱览“几处早莺争暖树,(1) ”的热闹景象。(《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
【群山挽秋】 秋日里的大包山如诗如画。群山静默,暮色苍苍,让人感受到“树树皆秋色,(2) ”般的浓浓秋韵。(《野望》王绩) | |
【大观日落】 傍晚时的大观楼孤独矗立。登楼而望,湖面上云雾缭绕,最易引发“(3)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黄鹤楼》崔颢) | |
【泸沽观月】 冬日的泸沽湖,安静深甬。月亮倒映湖中,梦幻朦胧,(4) ”般的绮丽景象。(《渡荆门送别》李白)天微亮,打散满池星辉(5) ”的浪漫。(《渔家傲》李清照) | |
【古城静憩】 古城巍山底蕴深厚。行走其间,人来车往,却不觉扰攘(6) , ”的超脱和自由。(《饮酒》陶渊明) |
3.(4分)ㅤㅤ学校开展“喜迎新学年,倡导新风尚”系列活动,作为新时代好少年
学习与探究
演讲准备 | 小渡的疑问 | |
拟写标题 | 《守诚信方显大智慧》 | (1)小渡用互联网搜集有关“诚信”材料时遇到困难,下面使用互联网搜索材料的方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A.要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过滤大量无用信息。 B.应选择大而空的关键词,搜索尽可能多的信息。 C.可利用网络求助,上热门论坛请教网友。 D.要快速浏览和筛选信息,精准找出所需信息。 |
提出观点 | 诚实守信才是明智之举。 | |
引经据典 | A.《孟子》中写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持久和平》中写道:“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 (2)小渡想引用一则名言支撑观点,请帮她从A、B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我选 ,理由是: |
参加比赛 | 通知 ㅤㅤ请入围演讲总决赛同学,于2月20日下午2点准时到报告厅参加比赛。 校团委 2月17日 | (3)请你将决赛通知转述给小渡。 |
4.(4分)名著阅读。
史诗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昆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就是这样的史诗作品
英雄史诗 | (1)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马鞍庄。我的家族是穷苦的佃农。一九一二年下半年,我被任为云南讲武堂学生的队长,并在校里教授战术学、野战术、射击术和步实习。我在一九二二年十月间到达柏林,当场立刻加入。一九二七年冬季,我们在井冈山上停了六个月,我率部到了江西南部,在福建、广东、湖南为着苏维埃而实践长期的斗争。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①选文中的“我”是 (人名)。 |
昆虫 史诗 | ②请你参照示例,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种昆虫进行简要介绍。 参考角度:形态 习性 喜好 劳动 繁衍 死亡 品质…… 示例1:院蜂——它的形态比蜜蜂更为修长,尾部有一道油光程亮的沟槽,背部有漂亮的褐色与棕红相间的斑马纹腰带。 示例2:隧蜂——它做事一丝不苟,一生忠于职守从不妥协让步。 我选 ,它 |
不朽史诗 | (2)同学们在校园论坛上讨论这两部名著的价值,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如图所示,请任选一个关键词 |
ㅤㅤ班级开展“我的座右铭”分享活动,邀你一起参加。
仔细观察下面字帖,将这八个字用正楷书写在横线上。
6.(2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请从下面的选项中分别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选出最合适的评价。
甲
乙
A.此作品为篆书,字形为长方形,平衡对称,粗细基本一致。
B.此作品为隶书,字形宽扁,左右分展,厚重沉稳,端庄古朴。
C.此作品为行书,字形多姿,高矮、宽窄不尽相同,活泼洒脱。
D.此作品为楷书,字形方正,笔画严整规范,点画分明。
三、阅读(14~25题,共30分)
7.(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甲】【乙】两诗都记录了战争史实,但作者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请分别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8.(10分)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然后溪之平沙①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波浪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②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③,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静观微步④徙倚。则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⑤之乐有殊,而亦各适⑥其适也。
(节选自《拟店台记》)
【注释】①平沙:平坦沙地。②旸(yáng):晴。③厌:满足。④旁皇:徘徊。⑤寓:寄托。⑥适:享受。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晓雾将歇 | 歇: |
②夕日欲颓 | 颓: |
③与其奇者 | 与: |
④四时朝暮 | 四时: |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3)关关和小渡阅读【甲】【乙】两文,展开以下讨论,请补全对话。
关关:小渡,这两篇文章都写到水,【甲】文中的水真① (特点)啊!
小渡:【乙】文中水富有变化,时而“平沙漫流”,时而“② ”(原文)。
关关:【甲】【乙】两文都提及世人面对景物时的表现,作者对此亦有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们的看法有何不同。
小渡:③
9.(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小题。
班级收集了几则关于茶的材料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任务单。
【材料一】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评审通过,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人民网,2022.11.29,有删改)
【材料二】茶源于中国,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所以茶作为传统的保健饮料,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现已明确茶叶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生理活性成分
实际上,我们的血糖升高和血压升高与饮食密切相关。都说一胖生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高危因素就包括超重、肥胖以及长期膳食不平衡和油、盐、糖摄入过多等。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整我们不良的饮食结构,超重和肥胖依然高发,血糖、血压也会持续上升。所以,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众健康》2022.4,有删改)
【材料三】近日,“围炉煮茶”在各大平台走红,成为今年茶饮新趋势。某短视频平台的#围炉煮茶#话题视频播放量达3.2亿次;小红书上#围炉煮茶#话题获得超1153万次的浏览量。其实“围炉煮茶”并不是新鲜事物,而是由云南少数民族传承多年的茶文化——“火塘烤茶”转变而来。为何茶文化一时间博得众多年轻人青睐?答案总是绕不开“新中式”。“新中式”与茶文化的结合,将传统茶文化与时代接轨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已达772.9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商家在传承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茶文化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和改造。新时代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传统文化应当乘着“新中式”的东风,一步步靠近年轻人,在传承中创新。
(《新周刊》,有删改)
【材料四】卡塔尔是个爱喝茶的国家,从如表可见,2020年卡塔尔人均茶叶消费量位列全球前十五名。
此次卡塔尔世界杯的中国元素几乎无处不在。如大中华区官方授权生产的特色产品“和平壶”,它形似足球,用的是宜兴本地产的白段泥,看起来时尚中不失可爱。这把壶既有茶具的使用功能,又有纪念意义
(公众号:茶商资讯)
内容 | 具体任务 |
理解信息 | (1)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B.据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C.数据表明,卡塔尔2020年人均饮茶量位居全球第八,仅次于英国。 D.以上材料从申遗成功、茶的功效、茶饮新趋势等角度介绍茶。 |
发现方法 | (2)材料三划线句子除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结合生活 | (3)王奶奶听商家说喝茶能降血压,她想通过喝茶调节自己的高血压,请结合材料二给她一些提醒。 |
传承文化 | (4)班级征集“茶文化传承”的建议,请你联系材料三、四,提供两个金点子。 |
敬悼佩弦先生
吴组湘
①近年来心情常在焦躁沉郁之中,做人也不知不觉得格外简淡起来。因为无善可陈,话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久已音书断绝。虽然心里总是怀念着他们。
②还是抗战胜利的那年夏天,和朱先生在成都匆匆见了一面,这以后信也没写过一封。恐怕我现在在哪里他都未必知道。八月十二日报载朱先生胃病又发,若不是到了严重地步,是不会进医院去开刀的。果然,说行过手术之后转成肾脏炎,因为体力太弱
③朱先生的死,细想起来真是所谓“势所必至”:以他那样认真不苟的人,处在这样的时世和境况,不能休息,不能医治,那结果早就可以预料的。看到报上所传的噩耗,当时我只悲慨地说:“唉
④还在小学时,我就在新杂志上读过朱先生的诗文。十八年我进清华,入校后最初半年,我没有和朱先生识过面。这年冬季,一天刚忙完大考,慢慢的,台阶上一层层挤了近百的人。有些喜欢胡闹的,大家就齐声对他喊“一二一,左右左”,不自禁合上节拍,走成练兵操的步伐,惟有窘得狼狈而逃。正在这样笑闹着,大路上来了一位,脸色丰腴红润,挟了大叠书在手,踅(xué),头也不抬的匆匆走近。同学们照例向他喊起“一二一”。最初他还不在意,仍是一本正经的走着。但随即他就理会到了,一时急得不知所措,慌张的摘一摘呢帽子向台阶上连连点着头这人很年轻,看去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我还当他是高班的同学。但他走过之后,有些同学耸耸肩头,这就是朱自清先生。
⑤到第二年,我受了余冠英同学的怂恿,正式转入中国文学系。我到图书馆下面系办公室去找朱先生办手续。他仔仔细细看我的成绩单,说:“可以,我准许你。”于是拿起钢笔签了字。他座位的前后左右书架上都是一叠叠横摆着的书。他的案头也摊着好几本。面前有篇正写着的稿子,涂改得乱七八糟。他的矮小的个儿埋在座位里,精神很饱满,但面孔发红,透着点忙乱神气,大约这就是他的友人们所说的“永远的旅人的颜色”罢。
⑥直到我离开学校,我记得一共选了朱先生三门课。他讲课真卖劲。我现在想到朱先生讲书,就看见他一手拿着讲稿,一面讲,一面看讲稿他的神色总是不很镇定,面上总是泛着红。他所讲的,若发现有错误,下次上课必严重地提出更正,请原谅我……请你们翻出笔记本改一改。”但往往他所要更正的,我们并未记下来。因为在我们看来
⑦一次谈茅盾先生的《子夜》,那时《子夜》刚出版,朱先生推崇备至,思想,和气魄,真不容易。我一辈子都写不成小说,不知道从那里下笔。也铺展不开,连短篇也是。”这样的话,我不止听他说过一次。有人提到他的《笑的历史》和《别》。他似乎很生气地说:“那是什么!”随即就脸红起来。
⑧关于朱先生在文艺学术方面的成就,这里也不能道及。以上我只拉杂琐屑的把我所见的他“这个人”细略叙述了出来。我要指明的是,他的为人,在默示我们,他毫无什么了不得之处。你甚至会觉得他渺小,诚恳无伪。他一点一滴地做,踏踏实实地做,不断地前进,不肯懈怠了一点。说他“老好”也罢,他可一直忠于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一直忠于社会与时代。
(原载1948年9月《文讯》第9卷第3期,有删改)
【理事件】
(1)文章④~⑦段回忆了关于朱自清先生的几件事,请结合内容完成填空。
事件:朱先生遭胡闹→① →② →朱先生推崇《子夜》
【析原因】
(2)第③段中作者看到报上的噩耗,为什么“心里实在没有感到多大的震惊”?
【品细节】
(3)阅读文中三个划线句子,请写出探究结果。
①但随即他就理会到了,一时急得不知所措,慌张的摘一摘呢帽子向台阶上连连点着头
②他的神色总是不很镇定,面上总是泛着红。
③他似乎很生气地说:“那是什么!”随即就脸红起来。
【谈启示】
(4)世人评价朱先生多用“风骨”一词,请结合文章和材料,谈谈你从朱先生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
人们追念朱自清,也是在尊崇他的风骨。他有文人的才华,但无半点文人的陋习,对待学生慈和,不像有些教授,或有种古怪脾气:他的洁身自好与严于律己,令后人景仰。
——郑振铎
四、作文(第26题,共40分)
11.(40分)ㅤㅤ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打动,也许是因远方或身边的人,也许是因遇到的某件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并未枯竭,心是柔软的。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请以“被打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请按要求写作;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引用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12.ㅤㅤ三峡风光,高山竦峙,江流奔涌,绝了;高原“哨兵”,坚强不屈,普通却不平凡,绝了;课堂上有欢声笑语,有论辩交锋,那堂课;探月问天,逐梦环宇,矢志不渝,那精神
请你以“那_____,绝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引用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共18分)
1.(8分)品•风味。
“寻味云南”美食文化节已启动,下面是关关写的宣传文案。
①不辜负每一种食材,是云南人特有的智慧。无论是常见的花卉,还是难得的山珍漫步时光,寻味云南,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美食。
②有一种美味,散发着玫瑰的馨香。云南人a_______,以花入料,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鲜花饼。薄如蝉翼的酥皮与香气浓郁的花瓣相遇,书写出云南人的浪漫。
③有一种美味,藏匿于山林之间,它就是让人又爱又怕的野生菌。它色彩缤纷,看得人眼花( )乱。可食用的野生菌是一种粗纤维食品,只有吃过的人就会对它念念不忘。每到野生菌破土而出的季节,菜市场里购买野生菌的顾客总是b _______。云南人根据野生菌的特点,探索出了不同的吃法:松茸需切薄片,蘸着酱油、芥末、调料吃,味道鲜美清甜;牛肝菌配火腿热炒,互相c _______,相得益彰( );羊肚菌香气浓郁,煲汤最能激发出它的鲜美……山风拂过,野生菌的盛宴里,藏着云南人的倔强。
④食物在聚散之间衍化出不同的风味,对待食物的虔诚d _______在每个云南人的心中。让我们感受美食的魅力,将云南优秀的美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括号处应填入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眼花(瞭)乱 | 纤(xiān)维 | 巧妙绝(仑) | 倔强(juè) |
B.眼花(缭)乱 | 纤(qiān)维 | 巧妙绝(仑) | 倔强(jué) |
C.眼花(瞭)乱 | 纤(qiān)维 | 巧妙绝(伦) | 倔强(juè) |
D.眼花(缭)乱 | 纤(xiān)维 | 巧妙绝(伦) | 倔强(jué) |
A.a妙手偶得 | b络绎不绝 | c映衬 | d雕刻 |
B.a妙手偶得 | b车水马龙 | c反衬 | d镌刻 |
C.a自出心裁 | b络绎不绝 | c映衬 | d镌刻 |
D.a自出心裁 | b车水马龙 | c反衬 | d雕刻 |
A.漫步时光,寻味云南,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美食。
B.可食用的野生菌是一种粗纤维食品,只有吃过的人就会对它念念不忘。
C.松茸需切薄片,蘸着酱油、芥末、调料吃,味道鲜美清甜。
D.让我们感受美食的魅力,将云南优秀的美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4)关关要为美食节写一则消息,请帮他理清思路 B
①而在“特色小吃推广会”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更将美食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②本次美食文化节依次设有“特色美食厨艺秀”“特色小吃推广会”两个环节
③小厨师们展示各自不俗的手艺,制作出鸡枞凉米线、傣味拌芒果等特色美食
④2月14日,我校“寻味云南”主题美食文化节在食堂广场隆重举行
⑤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美食文化进校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A.④①③②⑤
B.④②③①⑤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⑤③①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记承天寺夜游》是他的作品。
C.《苏州园林》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并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五律”“七律”,也有十句以上的“排律”或“长律”。
【解答】答案:
(1)D
(2)C
(3)C
(4)B
(5)A
2.(8分)赏•风物。请根据提示填空。
大美云南,坐拥无数名胜,请你整理“云南名胜卡”
【翠湖春晓】 初春的翠湖生机盎然。湖边赏景,可饱览“几处早莺争暖树,(1) 谁家新燕啄春泥 ”的热闹景象。(《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
【群山挽秋】 秋日里的大包山如诗如画。群山静默,暮色苍苍,让人感受到“树树皆秋色,(2) 山山唯落晖 ”般的浓浓秋韵。(《野望》王绩) | |
【大观日落】 傍晚时的大观楼孤独矗立。登楼而望,湖面上云雾缭绕,最易引发“(3)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黄鹤楼》崔颢) | |
【泸沽观月】 冬日的泸沽湖,安静深甬。月亮倒映湖中,梦幻朦胧,(4) 云生结海楼 ”般的绮丽景象。(《渡荆门送别》李白)天微亮,打散满池星辉(5) 天接云涛连晓雾 ”的浪漫。(《渔家傲》李清照) | |
【古城静憩】 古城巍山底蕴深厚。行走其间,人来车往,却不觉扰攘(6)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的超脱和自由。(《饮酒》陶渊明) |
(2)山山唯落晖(重点字:晖)
(3)日暮乡关何处是
(4)云生结海楼
(5)天接云涛连晓雾(重点字:涛)
(6)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二、综合性学习(7~13题,共12分)
3.(4分)ㅤㅤ学校开展“喜迎新学年,倡导新风尚”系列活动,作为新时代好少年
学习与探究
演讲准备 | 小渡的疑问 | |
拟写标题 | 《守诚信方显大智慧》 | (1)小渡用互联网搜集有关“诚信”材料时遇到困难,下面使用互联网搜索材料的方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B A.要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过滤大量无用信息。 B.应选择大而空的关键词,搜索尽可能多的信息。 C.可利用网络求助,上热门论坛请教网友。 D.要快速浏览和筛选信息,精准找出所需信息。 |
提出观点 | 诚实守信才是明智之举。 | |
引经据典 | A.《孟子》中写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持久和平》中写道:“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 (2)小渡想引用一则名言支撑观点,请帮她从A、B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我选 B ,理由是: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与演讲的观点一致,能够证明观点。 |
参加比赛 | 通知 ㅤㅤ请入围演讲总决赛同学,于2月20日下午2点准时到报告厅参加比赛。 校团委 2月17日 | (3)请你将决赛通知转述给小渡。 |
【解答】答案:
(1)B
(2)B“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能够证明观点。
(3)示例:小渡同学,你好,请于2月20日下午2点准时到报告厅参加比赛。
(4)示例:第一步:拟写稿件
第二步:选定评委
第三步:进行比赛
第四步:公布成绩
4.(4分)名著阅读。
史诗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昆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就是这样的史诗作品
英雄史诗 | (1)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马鞍庄。我的家族是穷苦的佃农。一九一二年下半年,我被任为云南讲武堂学生的队长,并在校里教授战术学、野战术、射击术和步实习。我在一九二二年十月间到达柏林,当场立刻加入。一九二七年冬季,我们在井冈山上停了六个月,我率部到了江西南部,在福建、广东、湖南为着苏维埃而实践长期的斗争。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①选文中的“我”是 朱德 (人名)。 |
昆虫 史诗 | ②请你参照示例,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种昆虫进行简要介绍。 参考角度:形态 习性 喜好 劳动 繁衍 死亡 品质…… 示例1:院蜂——它的形态比蜜蜂更为修长,尾部有一道油光程亮的沟槽,背部有漂亮的褐色与棕红相间的斑马纹腰带。 示例2:隧蜂——它做事一丝不苟,一生忠于职守从不妥协让步。 我选 A ,它 是食粪虫中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月牙儿状顶壳前沿排着六个细尖的齿,既是挖掘工具,切割工具,也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且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统统搂过来。 |
不朽史诗 | (2)同学们在校园论坛上讨论这两部名著的价值,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如图所示,请任选一个关键词 |
②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参照示例。如:C蝉,通常大约有五六公分长,吸食树液。
(2)本题考查名著评价。根据题目要求,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牺牲精神;坚韧不拔;一切向实际出发;乐观向上,奋力拼搏。
答案:
(1)①朱德
②示例一:A圣甲虫。食粪虫中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既是挖掘工具,也是插举,而且还可以当耧耙。
示例二:B蟋蟀。蟋蟀是一个建筑家,这样做好在洞穴外边的雨水可以迅速从斜坡流掉而不致直接灌进洞穴里去,是为了遮风挡雨。
(2)示例:《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是一位“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鲜活的生命、美丽、勇敢、自然)的尊重与热爱,用简陋的设备观察昆虫真实的生活,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位科学工作者严谨、持之以恒的可贵品质。
5.(4分)临写与鉴赏。
ㅤㅤ班级开展“我的座右铭”分享活动,邀你一起参加。
仔细观察下面字帖,将这八个字用正楷书写在横线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答】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2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请从下面的选项中分别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选出最合适的评价。
甲 A
乙 C
A.此作品为篆书,字形为长方形,平衡对称,粗细基本一致。
B.此作品为隶书,字形宽扁,左右分展,厚重沉稳,端庄古朴。
C.此作品为行书,字形多姿,高矮、宽窄不尽相同,活泼洒脱。
D.此作品为楷书,字形方正,笔画严整规范,点画分明。
【解答】甲作品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圆起圆收,圆中有方。
故选:A。
乙作品有行云流水、书写快捷,应该是行书。
故选:C。
答案:
AC
三、阅读(14~25题,共30分)
7.(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甲】【乙】两诗都记录了战争史实,但作者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请分别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解答】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比较阅读理解。【甲】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格调悲壮。【乙】诗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林木荒芜,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而是荒芜破败,草木杂生。“烽火连三月”意思是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写出了战争的持久,书信难以到达、心系国事,充溢着凄苦哀思。
答案:
【甲】全诗以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
【乙】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国泰民安的思想感情。
译文:
雁门太守行
敌兵滚滚而来,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阳光照耀铠甲。秋色里;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援军赶赴易水,鼓声郁闷低沉,手携宝剑。
春望
长安沦陷,只有山河依旧,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家书难得。愁绪缠绕,白发越搔越短。
8.(10分)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然后溪之平沙①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波浪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②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③,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静观微步④徙倚。则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⑤之乐有殊,而亦各适⑥其适也。
(节选自《拟店台记》)
【注释】①平沙:平坦沙地。②旸(yáng):晴。③厌:满足。④旁皇:徘徊。⑤寓:寄托。⑥适:享受。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晓雾将歇 | 歇: 消散。 |
②夕日欲颓 | 颓: 坠落。 |
③与其奇者 | 与: 欣赏。 |
④四时朝暮 | 四时: 四季。 |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3)关关和小渡阅读【甲】【乙】两文,展开以下讨论,请补全对话。
关关:小渡,这两篇文章都写到水,【甲】文中的水真① 清澈 (特点)啊!
小渡:【乙】文中水富有变化,时而“平沙漫流”,时而“② 汹涌 ”(原文)。
关关:【甲】【乙】两文都提及世人面对景物时的表现,作者对此亦有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们的看法有何不同。
小渡:③ 甲文:作者的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作者赞美了裴君宽以治理,官民同乐,以民为本的思想,亦表达了作者体恤民众,希望百姓和乐安泰的民本思想。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②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③句意: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欣赏。
④句意:四季的晨景与暮色。四时。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指交相辉映,交相辉映。
②重点词:而,可是;虽;穷,尽。句意:可即使真有特高明的人。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清流见底”的意思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可见水的清澈,微风远响,破山拔木之奔放”句写出了水的两种状态:“平沙漫流”。甲文结合“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句可知。乙文结合“则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而亦各适其适也”句可知,官民同乐,亦表达了作者体恤民众。
答案:
(1)①消散。
②坠落。
③欣赏。
④四季。
(2)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可即使真有特高明的人,也不能把这景色描述得穷形尽相。
(3)清澈。波涛汹涌。乙文:作者赞美了裴君宽以治理,以民为本的思想,希望百姓和乐安泰的民本思想。
9.(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小题。
班级收集了几则关于茶的材料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任务单。
【材料一】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评审通过,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人民网,2022.11.29,有删改)
【材料二】茶源于中国,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所以茶作为传统的保健饮料,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现已明确茶叶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生理活性成分
实际上,我们的血糖升高和血压升高与饮食密切相关。都说一胖生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高危因素就包括超重、肥胖以及长期膳食不平衡和油、盐、糖摄入过多等。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整我们不良的饮食结构,超重和肥胖依然高发,血糖、血压也会持续上升。所以,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众健康》2022.4,有删改)
【材料三】近日,“围炉煮茶”在各大平台走红,成为今年茶饮新趋势。某短视频平台的#围炉煮茶#话题视频播放量达3.2亿次;小红书上#围炉煮茶#话题获得超1153万次的浏览量。其实“围炉煮茶”并不是新鲜事物,而是由云南少数民族传承多年的茶文化——“火塘烤茶”转变而来。为何茶文化一时间博得众多年轻人青睐?答案总是绕不开“新中式”。“新中式”与茶文化的结合,将传统茶文化与时代接轨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已达772.9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商家在传承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茶文化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和改造。新时代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传统文化应当乘着“新中式”的东风,一步步靠近年轻人,在传承中创新。
(《新周刊》,有删改)
【材料四】卡塔尔是个爱喝茶的国家,从如表可见,2020年卡塔尔人均茶叶消费量位列全球前十五名。
此次卡塔尔世界杯的中国元素几乎无处不在。如大中华区官方授权生产的特色产品“和平壶”,它形似足球,用的是宜兴本地产的白段泥,看起来时尚中不失可爱。这把壶既有茶具的使用功能,又有纪念意义
(公众号:茶商资讯)
内容 | 具体任务 |
理解信息 | (1)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目前,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B.据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C.数据表明,卡塔尔2020年人均饮茶量位居全球第八,仅次于英国。 D.以上材料从申遗成功、茶的功效、茶饮新趋势等角度介绍茶。 |
发现方法 | (2)材料三划线句子除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结合生活 | (3)王奶奶听商家说喝茶能降血压,她想通过喝茶调节自己的高血压,请结合材料二给她一些提醒。 |
传承文化 | (4)班级征集“茶文化传承”的建议,请你联系材料三、四,提供两个金点子。 |
B.有误,原文是“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
故选:B。
(2)划线句“短视频平台的#围炉煮茶#话题视频播放量达3.2亿次;小红书上#围炉煮茶#话题获得超1153万次的浏览量”出了举例论证的说明方法外。联系上下文可知,成为今年茶饮新趋势”。
(3)解答此题课结合材料二中的“我们的血糖升高和血压升高与饮食密切相关。都说一胖生百病、高血压的发病高危因素就包括超重、盐、糖摄入过多等,改变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血糖。所以,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内容进行劝说和解释。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整我们不良的饮食结构、高盐,超重和肥胖依然高发。所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4)结合“‘新中式’与茶文化的结合,将传统茶文化与时代接轨,通过研究年轻一代多元化的需求。新时代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唤醒公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在传承中创新”可得:对茶文化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和改造;结合“卡塔尔世界杯的中国元素几乎无处不在,它形似足球,壶身以白色六边形和黑色五边形组成。这把壶既有茶具的使用功能,更有助于中国的紫砂文化、茶器文化推向世界。
答案:
(1)B
(2)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围炉煮茶’在各大平台走红。
(3)我们的血压升高与饮食密切相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整我们不良的饮食结构、高盐,超重和肥胖依然高发。所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4)①对茶文化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和改造,将传统茶文化与时代接轨、茶器文化推向世界。
10.(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小题。
敬悼佩弦先生
吴组湘
①近年来心情常在焦躁沉郁之中,做人也不知不觉得格外简淡起来。因为无善可陈,话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久已音书断绝。虽然心里总是怀念着他们。
②还是抗战胜利的那年夏天,和朱先生在成都匆匆见了一面,这以后信也没写过一封。恐怕我现在在哪里他都未必知道。八月十二日报载朱先生胃病又发,若不是到了严重地步,是不会进医院去开刀的。果然,说行过手术之后转成肾脏炎,因为体力太弱
③朱先生的死,细想起来真是所谓“势所必至”:以他那样认真不苟的人,处在这样的时世和境况,不能休息,不能医治,那结果早就可以预料的。看到报上所传的噩耗,当时我只悲慨地说:“唉
④还在小学时,我就在新杂志上读过朱先生的诗文。十八年我进清华,入校后最初半年,我没有和朱先生识过面。这年冬季,一天刚忙完大考,慢慢的,台阶上一层层挤了近百的人。有些喜欢胡闹的,大家就齐声对他喊“一二一,左右左”,不自禁合上节拍,走成练兵操的步伐,惟有窘得狼狈而逃。正在这样笑闹着,大路上来了一位,脸色丰腴红润,挟了大叠书在手,踅(xué),头也不抬的匆匆走近。同学们照例向他喊起“一二一”。最初他还不在意,仍是一本正经的走着。但随即他就理会到了,一时急得不知所措,慌张的摘一摘呢帽子向台阶上连连点着头这人很年轻,看去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我还当他是高班的同学。但他走过之后,有些同学耸耸肩头,这就是朱自清先生。
⑤到第二年,我受了余冠英同学的怂恿,正式转入中国文学系。我到图书馆下面系办公室去找朱先生办手续。他仔仔细细看我的成绩单,说:“可以,我准许你。”于是拿起钢笔签了字。他座位的前后左右书架上都是一叠叠横摆着的书。他的案头也摊着好几本。面前有篇正写着的稿子,涂改得乱七八糟。他的矮小的个儿埋在座位里,精神很饱满,但面孔发红,透着点忙乱神气,大约这就是他的友人们所说的“永远的旅人的颜色”罢。
⑥直到我离开学校,我记得一共选了朱先生三门课。他讲课真卖劲。我现在想到朱先生讲书,就看见他一手拿着讲稿,一面讲,一面看讲稿他的神色总是不很镇定,面上总是泛着红。他所讲的,若发现有错误,下次上课必严重地提出更正,请原谅我……请你们翻出笔记本改一改。”但往往他所要更正的,我们并未记下来。因为在我们看来
⑦一次谈茅盾先生的《子夜》,那时《子夜》刚出版,朱先生推崇备至,思想,和气魄,真不容易。我一辈子都写不成小说,不知道从那里下笔。也铺展不开,连短篇也是。”这样的话,我不止听他说过一次。有人提到他的《笑的历史》和《别》。他似乎很生气地说:“那是什么!”随即就脸红起来。
⑧关于朱先生在文艺学术方面的成就,这里也不能道及。以上我只拉杂琐屑的把我所见的他“这个人”细略叙述了出来。我要指明的是,他的为人,在默示我们,他毫无什么了不得之处。你甚至会觉得他渺小,诚恳无伪。他一点一滴地做,踏踏实实地做,不断地前进,不肯懈怠了一点。说他“老好”也罢,他可一直忠于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一直忠于社会与时代。
(原载1948年9月《文讯》第9卷第3期,有删改)
【理事件】
(1)文章④~⑦段回忆了关于朱自清先生的几件事,请结合内容完成填空。
事件:朱先生遭胡闹→① 朱先生批准“我”转入中国文学系 →② 朱先生讲课卖劲 →朱先生推崇《子夜》
【析原因】
(2)第③段中作者看到报上的噩耗,为什么“心里实在没有感到多大的震惊”?
【品细节】
(3)阅读文中三个划线句子,请写出探究结果。
①但随即他就理会到了,一时急得不知所措,慌张的摘一摘呢帽子向台阶上连连点着头
②他的神色总是不很镇定,面上总是泛着红。
③他似乎很生气地说:“那是什么!”随即就脸红起来。
【谈启示】
(4)世人评价朱先生多用“风骨”一词,请结合文章和材料,谈谈你从朱先生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
人们追念朱自清,也是在尊崇他的风骨。他有文人的才华,但无半点文人的陋习,对待学生慈和,不像有些教授,或有种古怪脾气:他的洁身自好与严于律己,令后人景仰。
——郑振铎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题目提示及示例“朱先生遭胡闹”和“朱先生推崇《子夜》”可知,①处需要概括的是第⑤段的内容,我……正式转入中国文学系。他仔仔细细看我的成绩单,说:′可以。′于是拿起钢笔签了字”可知答案:朱先生批准“我”转入中国文学系,根据关键词句“他讲课真卖劲,就看见他一手拿着讲稿,一面讲,一面用手帕擦鼻子上的汗珠……他所讲的,下次上课必严重地提出更正……”可知答案:朱先生讲课卖劲。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根据“八月十二日报载朱先生胃病又发,正在医院里行手术。因为我知道他′拖′着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在身已经多年了,是不会进医院去开刀的”和“朱先生的死,处在这样的时世和境况,不能休息,只是听天由命地拖着,作者之所以看到报上的噩耗“心里实在没有感到多大的震惊”。
(3)本题考查语言品析。
①句“但随即他就理会到了,一时急得不知所措,满面通红的逃开了”是对朱先生的神态描写,表现了朱先生年轻谦和。
②句“他的神色总是不很镇定,面上总是泛着红”是对朱先生的神态描写,表现了朱先生忙乱。
③句“他似乎很生气地说:′那是什么!′随即就脸红起来”,具体细致地描写出朱先生在听到有人提到他的《笑的历史》和《别》时的不高兴,表现了朱先生对茅盾《子夜》的推崇和做人谦虚、诚恳无伪的品德。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析。
文中朱先生遭胡闹和为作者签字时的表现和材料中“对待学生慈和”的文字启示我们做人要谦和,朱先生讲课卖劲的事例和材料“有文人的才华,实实在在做学问”的文字启示我们做事要认真严谨、要谦虚。
答案:
(1)①朱先生批准“我”转入中国文学系②朱先生讲课卖劲
(2)原因:“我”深知朱先生认真不苟的为人和因时世和境况拖延多年的病情。
(3)①通过神态描写,细致地描写出了朱先生在遭胡闹时困窘的情态、忙乱拘谨的特点。
②通过神态描写,细致地描写出了朱先生在为“我”转入中国文学系办手续签字时的样子、不老成的“永远的旅人的颜色”。
③神态和语言描写,具体细致地描写出朱先生在听到有人提到他的《笑的历史》和《别》时的不高兴,表现了朱先生严于律己、诚恳无伪的品德。
(4)朱先生遭胡闹的事例和“对待学生慈和”的特点,启示我们做人要谦和,启示我们做事要认真严谨、要谦虚。
四、作文(第26题,共40分)
11.(40分)ㅤㅤ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打动,也许是因远方或身边的人,也许是因遇到的某件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并未枯竭,心是柔软的。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请以“被打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请按要求写作;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引用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解答】
被打动
母亲的爱,就像春蚕结丝般无声;就像蜡烛燃烧般无息;就像春水渐涨般悄然。
窗外,疫情严重。北风呼啸着撞击着脆弱的玻璃。挑灯苦读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哆嗦了一下。
悄悄的,一股暖流从我的背后升起,一双温暖如春光般的手轻轻地搭在我的肩上,哦,帮我抵御风寒,她慈祥地笑着说:“别着凉了!”母亲的声音不高,舒缓的旋律伴着外衣的温度悄悄在我的心间流淌。
母亲默默地转身走向楼梯,台灯投下的暗影在母亲的背后渐渐拉长。望着母亲的背影,想到了她为我们兄弟所付出的辛劳,我心里的一方冰水顿然化为一股温泉,剩下的只有感动——拥有这样一位无私关爱着我的母亲?还有什么可害怕呢?这一刻,只有母爱如春天般将我包裹,如此幸福!
写完作业,卧床入眠。梦里,幸福的春天已经替代了冬天、不再萧瑟。
12.ㅤㅤ三峡风光,高山竦峙,江流奔涌,绝了;高原“哨兵”,坚强不屈,普通却不平凡,绝了;课堂上有欢声笑语,有论辩交锋,那堂课;探月问天,逐梦环宇,矢志不渝,那精神
请你以“那_____,绝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引用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解答】
那校园秋景,绝了
似乎从踏进校园第一天开始,就一直若隐若现地存在于我的视线里。
半黄不绿的叶子。头向右转,第一眼。但它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关注,也只不过一扫而过罢了?我曾经这么想着。
课间,迎着瑟瑟的秋风,旋转跳跃。啊,温和。它还像邻家的大姐姐一般,令人不由自主地放松。
扭头。原本只是随意一瞥。
纤细的枝干遒劲有力,一团团,夹杂着金黄与浅绿的红,它并不像法式的红酒那样纯粹浓郁,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整棵枫树似乎是天边的彩霞;宛如绮丽的丝绸;像小女孩的缤纷梦境,却总让人琢磨不透。
校园里,在空气中不舍地划个圈,静静地睡去,就是一个音符。舒缓,却又有第三乐章的热烈,轻悄悄地改变这个世界,为大地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橘子树上,沉甸甸的。
果子的甜香弥散开来。
秋天本来就是收获的季节呢,在秋天也会渲染上绚烂明艳的色彩,绽放出辉煌的火花。
校园。那景色!